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何之琛 《化学通报》2015,78(11):1064-1066
以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过量乙酸酐为乙酰化试剂,吡啶为溶剂,用电位滴定法快速测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的羟值,并对催化剂、反应条件、系统的适应性进行了探讨。用该方法对5种不同羟值的AEO样品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0.5%(n=6),且测定结果与国标法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在±1%之内。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几种生物酶作为脂肪醇乙氧基化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实验发现脂肪酶在乙二醇存在的条件下,能使环氧乙烷开环聚合生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采用磷酸裂解实验对产品进行了初步检验,然后进行减压蒸馏,对各馏分进行红外光谱实验,初步证实了产品的结构。采用柱色谱对混合聚醚进行分离,分离后的组分用核磁共振谱进行分析,证实脂肪酶确实使环氧乙烷开环生成了聚醚,混合产物中,聚氧乙烯醚的量约为42%。  相似文献   

3.
关于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用对甲苯磺酸及4-N,N二甲氨基吡啶或N-甲基咪唑为乙酰化催化剂测定聚醚多元醇的羟基数(即羟值法),用蒸气压渗透(VPO)法测定数均分子量,以及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法进行分子量分级测定等。70年代以来,已开始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高效液相色谱及质谱等方法用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平均分子量测定。由于羟值法简便、快速和仪器简单,在工业生产中一直沿用为聚醚分子量测定的常规分析方法。但由于羟值法与VPO法的理论基础不同,两法所测分子量往往有一定差别。为此我们用羟值法对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标样及本实验室合成的各种聚环氧乙烷无规聚醚进行分子量测定,并与VPO法对照,考察两方法的差别及羟值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测定洗涤剂用脂肪醇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机方法对洗涤剂用脂肪醇进行了定性分析,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洗涤剂用脂肪醇进行了定量分析。用正构脂肪醇对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考察,其结果的相对标准误差为2.2%。用气相色谱确定了每个组分的含量,定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6%。分析结果为装置操作优化及改进洗涤剂脂肪醇的正构度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以天然脂肪醇为起始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乙氧基化反应,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产物的组成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自制催化剂,可以得到分子量分布窄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在120℃,0.1~0.3MPa的压力条件下,当环氧乙烷平均加和数为1.6时,聚合产物中残留脂肪醇为15.5%,AEO1-3的含量为76.2%。  相似文献   

6.
柱前荧光衍生脂肪醇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及质谱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型荧光试剂1,2-苯并-3,4-二氢咔唑-9-乙酸(BCAA)作为柱前衍生化试剂,以乙腈为溶剂,1-乙基-3-(3-二甲氨基丙基)环己碳二亚胺(EDAC)作为缩合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55℃下衍生反应25 min后获得稳定的荧光产物。在Eclipse XDB-C8色谱柱上,通过梯度洗脱对12种游离脂肪醇进行了分离和在线质谱定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λex=333 nm,λem=390nm。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正离子模式,对洗发水(含十二烷基硫酸钠)中游离脂肪醇进行定性及测定。脂肪醇的线性回归相关系数大于0.9997,检出限在9.40-25.32 fmol。  相似文献   

7.
Cu-Ni-Zn三元脂肪醇胺化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长链烷基二甲基叔胺是一类重要的有机中间体,目前其主要的制备工艺是由脂肪醇和二甲胺在脱氢-加氢类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胺化反应.改进脂肪醇胺化催化剂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其选择性.对以Cu和Ni为活性组分,以碳酸钙为载体的催化剂体系中加入Zn助催化剂组分对催化剂选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相同Cu/Ni比的条件下,Zn在Cu-Ni催化剂体系中的一个主要作用是能够阻碍氧化态镍的还原,而催化剂的选择性与催化剂中镍的还原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醇中烷烃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晓建 《色谱》1998,16(5):458-459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醇中的烷烃含量,讨论了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应用于以天然油脂为原料的脂肪醇生产中,实验结果的偏差在0.05%以下,能够满足脂肪醇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在分子拓扑化学理论基础上,根据脂肪醇分子中各原子特性,在距离矩阵基础上使用分子中原子的平衡电负性对分子图进行着色,构建了新的拓扑指数1Tp和2Tp,并对25个脂肪醇在6种不同极性固定相的色谱保留指数(RI)进行QSRR研究。6个拓扑模型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872,得到的实验值与计算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2%,在实验范围以内。该拓扑指数物理意义明确,较好地描述了脂肪醇分子中各原子的电负性效应、支化效应、氢键缔合效应及空间效应,用于研究色谱保留指数,结果令人满意。同时对拓扑模型采用留一交叉检验法(leave-one-out cross-validation,LOO-CV)和外检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稳定性和较强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杂多酸的固载化及其催化合成醋酸脂肪醇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活性炭对磷钼钨杂多酸的固载化方法 ,结果发现使用蒸发法进行固载 ,当活性炭与磷钼钨杂多酸的质量比为 1∶0 75时 ,所得固载型杂多酸的催化效果最好。利用所制备的活性炭固载杂多酸型催化剂探讨了醋酸与各种一元脂肪醇的酯化反应 ,发现该催化剂对醋酸脂肪醇酯的合成均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 ,并且重复使用 4次 ,催化活性仍较高  相似文献   

11.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法测定化妆品中的苯甲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法检测化妆品中苯甲醇含量的方法.样品用甲醉超声提取20 min,离心、过滤,用Agilent ZORBAX ODS分析柱分离分析,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苯甲醉在0.0464-0.464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2.添加水平为46.40 -92.80 m...  相似文献   

12.
由高碳醇制备O/W微小乳状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乐蓉  金毅 《应用化学》1993,10(3):57-59
中碳醇与高浓度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5%~30%)混合可制备O/W型微乳,分散质点为0.01~0.1μm。以高碳醇与低浓度离子型表面活性剂(0.6%~3%)为混合乳化剂,可制得内相体积为25%的苯乙烯在水中的微小乳状液(miniemulsion)粒子大小为0.1~0.4μm,与普通乳状液相比,具有颗粒小、分散均匀、稳定性高的特点。本文研究季胺盐等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高碳醇混合乳化剂体系中制备微小乳状液的条件及其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以脲为催化剂,将聚乙烯醇(PVA)磷酸酯化制成聚乙烯醇磷酸酯,再经戊二醛交联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聚乙烯醇磷酸酯水凝胶.研究了水凝胶的溶胀性能,力学性能和电刺激响应行为.结果表明,该凝胶在NaCl水溶液中其平衡溶胀率随NaCl溶液的离子强度增大而减小.在离子强度为0~0.2的NaCl水溶液中,其弹性模量为0.300~0.356 MPa,抗张强度为91.5~137.8 kPa,断裂伸长率为32.0%~37.5%,且均随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去离子水和NaCl水溶液中于非接触直流电场作用下,凝胶向电场负极弯曲,弯曲速度和应变随外加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并随NaCl离子强度的增大于0.005处出现极大值.在循环电场作用下,聚乙烯醇磷酸酯水凝胶的电刺激响应行为具有良好的可逆性.  相似文献   

14.
沉淀介质对合成醇Cu-Co-Fe系催化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杰  杜宝石  辛勤  黄海微 《催化学报》1997,18(3):194-198
分别以水和乙醇为沉淀介质,按不同方法制备了低碳醇合成用Cu-Co-Fe系催化剂.以乙醇为沉淀介质时,有利于提高生成低碳醇的活性和选择性,产物中正构醇含量增加,且不服从Schulz-Flory方程分布方式.乙醇的存在,使沉淀体系中的杂质NaNO3不易洗脱,催化剂还原温度提高;高的NaNO3含量对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不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乙醇的预处理可提高催化剂对CO的不可逆吸附能力,提高还原温度则会使催化剂对CO的不可逆吸附能力减弱.提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方法是用乙醇修饰催化剂,并降低其中NaNO3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性油中脂肪酸检测的方法。植物油中的脂肪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被水解为游离脂肪酸,随后采用三氟化硼将其转化为脂肪酸甲酯。采用同位素标记脂肪酸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94%以上。通过质谱的选择离子检测模式对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10种目标脂肪酸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用于油品的质量检测和日常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用动态配气装置配制体积分数为10^-6的氮气中乙醇扩散管气体标准物质,其量值不确定度为2%-3%。与静态容量法配制的乙醇气体标准物质进行比对,结果的相对误差为3.5%-4.0%。  相似文献   

17.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atalyst preparation and catalytic technology for fuel alcohol synthesis from syngas have been conducted. The laboratory research work includes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effects of preparation method, the composition and K2O content on the catalyst performance. The influence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pressure, GHSV and feed composition on higher alcohols synthesis have also been investigated. On the basis of laboratory results, the catalysts have been further tesied in micro-pilot reactor under the industrial condition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mmercial preparation of catalyst, the reactor scaling up and (he use of industrial coal based syngas on the fuel alcohol ( mixture of methanol and higher alcohols ) synthesis. The catalyst stability has been tested by a 1000 h continuous operation. These provide the fundamental for further commercial plant design.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了(Ph_3P)_2·PdCl_2存在下的丙炔醇与邻苯二甲酸的共聚合反应。并通过IR证明了共聚产物是邻苯二甲酸与丙炔醇均聚物的缩合产物。产物电导率说明邻苯二甲酸的加入,并没破坏聚丙炔醇的共轭体系,但共聚物的电导率随邻苯二甲酸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邻苯二甲酸的加入,共聚物的表面结构更为致密。产物的热稳定性随邻苯二甲酸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