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功构筑了β-环糊精修饰的三维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3D-rGO/β-CD),并对该复合材料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拉曼光谱分析等一系列的表征,分析了其形貌和结构的特征。进一步将其修饰到玻碳电极(GCE)表面,构建了一种新型电化学传感器(3D-rGO/β-CD/GCE)。利用3D-rGO/β-CD/GCE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左氧氟沙星(LEV)进行了检测。其中,具有多孔结构的三维还原氧化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比表面积大、化学稳定性好等优良的性质,而修饰的β-环糊精能在其环形腔内与客体分子结合形成超分子包合物,进而可以对LEV进行有效识别。研究结果显示,在最优实验条件下,3D-rGO/β-CD/GCE对左氧氟沙星的检测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1~150μmol/L),且检测限可达0.33μmol/L,同时该修饰电极还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此外,成功将其应用于实际水样中LEV的检测,表明该传感器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荧光光谱法,在室温下研究了pH=2.0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β-环糊精(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磺丁基-β-环糊精(SBE-β-CD)对姜黄素的包合作用。固定姜黄素浓度,逐渐改变β-CD及其衍生物的浓度,姜黄素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表明包合物的形成,同时用荧光双倒数法计算了β-CD及其衍生物与姜黄素的包合常数。结果表明,室温下,在pH=2.02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SBE-β-CD对姜黄素的包合能力最强,四种环糊精与姜黄素的包合比均为1∶1。初步探讨了SBE-β-CD荧光增敏作用对姜黄素的定量测定,线性范围为5.0×10-7~4.5×10-6 mol/L,检出限为1.2×10-8 mol/L。  相似文献   

3.
将氧化石墨烯(GO)通过酰胺键键合到氨基硅胶上,进一步将β-环糊精(β-CD)化学键合于GO上,制备了一种新型手性固定相材料,采用IR、SEM、TEM、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7种对映体得到不同程度的拆分,同时此固定相表现出典型的亲水作用色谱(HILIC)特征,4种核苷小分子在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45∶45∶10,V/V)时得到分离。通过考察流动相组成、温度、pH值对分析物保留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该固定相的分离机理。在20~60℃时,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分析物质分离;加入质子化溶剂甲醇,4种分析物的保留时间显著减弱;pH值的改变影响分析物的质子化程度进而改变与固定相作用力和保留时间。结果表明,此色谱固定相中GO和β-CD在手性拆分中具有协同作用,而在HILIC中分析物的保留归因于混合模式的保留机理,包括亲水作用、静电作用、氢键、π-π堆积作用等。  相似文献   

4.
《高分子通报》2021,(4):43-49
首先通过壳聚糖(CS)、柠檬酸(CA)和环糊精(β-CD)制备了环糊精接枝壳聚糖载体(CS-CA-β-CD);然后将CS-CA-β-CD与羧甲基纤维素(CMC)共混制备了环糊精-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水凝胶(CS-CA-β-CD/CMC),利用红外光谱(FTIR)、Zeta电位和透射电镜(T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最后将其负载扑热息痛(Pa)进行释放性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药物载体对扑热息痛的载药量为76%、包封率为38%;对比环糊精接枝壳聚糖载体负载扑热息痛(CS-CA-β-CD/Pa),CS-CA-β-CD/CMC负载扑热息痛后的药物(CS-CA-β-CD/CMC/Pa)具有更好的缓慢释放性能。因此,CS-CA-β-CD/CMC/Pa药物在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缓解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磺丁基-β-环糊精(SBE-β-CD)在室温下、一定pH值的缓冲溶液中,对葛根素(puerarin)的包合作用.在固定葛根素溶液浓度和改变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浓度的情况下,根据葛根素的荧光发射波长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相溶解度法,通过测定丹皮酚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的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羟乙基-β-环糊精(HE-β-CD)、取代度为4的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4-β-CD)以及取代度为7的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7-β-CD)中的溶解度,绘制相溶解度曲线,丹皮酚的溶解度均随5种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而成线性增加,相溶解度曲线为AL型,说明丹皮酚与环糊精以1∶1包合,实验结果表明,5种环糊精对丹皮酚均有增溶作用且SBE7-β-CD的增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以乙基紫(EV)为光谱探针,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了两种维生素(V)与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磺丁醚-β-环糊精(SBE-β-CD)的包合特性.结果表明,多种弱相互作用力协同作用于环糊精的包合过程,主-客体间的尺寸匹配影响了包合物的稳定性.包合能力β-CDHP-β-CDSBE-β-CD.  相似文献   

8.
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及其衍生物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单6-脱氧-氨基-β-环糊精(NH2-β-CD)和单6-脱氧-乙二胺-β-环糊精(en-β-CD)对灯盏花乙素的增溶作用,并测定了主-客体分子形成包合物的平衡常数。结果表明,当灯盏花乙素与上述5种环糊精形成可溶性包合物时,对应的相溶解度曲线均为AL型,说明其与环糊精的包合比均为1∶1;多种弱相互作用力协同作用于环糊精的包结配位过程,环糊精衍生物的取代基影响了主-客体配位能力。5种环糊精主体化合物对灯盏花乙素客体分子的增溶能力的大小为:en-β-CD>NH2-β-CD>HP-β-CD>SBE-β-CD>β-CD。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中的手性两相协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磊  李方楼  袁黎明 《色谱》2004,22(2):124-127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以纤维素三苯基甲酸酯、纤维素三苯基氨基甲酸酯为手性固定相,以正己烷-异丙醇(体积比为9∶1)为流动相,柱温25 ℃,分别以β-环糊精(β-CD)、2,6-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2,3,6-三甲基-β-环糊精(TM-β-CD)为流动相添加剂,分离了DL-色氨酸和DL-苯丙氨酸两种手性化合物,考察是否存在手性固定相和手性添加剂的协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流动相中添加β-CD或DM-β-CD至饱和,协同作用不明显;在流动相中添加少量TM-β-CD(即浓度小于0.60 mmol/  相似文献   

10.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磺丁基-β-环糊精(SBE-β-CD)在室温下,及一定pH值的三酸缓冲溶液中对儿茶素的包合作用.在固定儿茶素浓度和改变β-CD及其衍生物浓度的情况下,儿茶素的荧光发射波长的变化以及荧光强度的增强表明了包合...  相似文献   

11.
以酚酞作为光谱探针,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测定了β-环糊精(β-CD),单(6-脱氧-乙二胺)-β-环糊精(en-β-CD),单(6-脱氧-二乙基三胺)-β-环糊精(dien-β-CD),七(2,3,6-三-O-甲基)-β-环糊精(TM-β-CD),七(2,6-二-O-甲基)-β-环糊精(DM-β-CD),2-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 在25 ℃时,pH=10.5缓冲液中与两种印楝素客体分子所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多种弱相互作用力协同作用于环糊精的配位过程,主-客体间的尺寸匹配决定所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环糊精衍生物的取代基影响主体配位能力.6种环糊精主体化合物对印楝素客体分子的包合能力的大小为:HP-β-CD> en-β-CD≈dien-β-CD>β-CD> DM-β-CD≈TM-β-CD.对印楝素A和B给出相似的键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大孔交联聚丙烯酸树脂(D151和D152)用氯化亚砜转化为酰氯后,通过成酯反应固载β-环糊精,再进一步用高碘酸钠氧化,合成出具有环状多醛结构的交联聚丙烯酸固载化氧化β-环糊精。系统研究了反应条件对β-环糊精固载化反应的影响,发现摩尔投料比(—COC1/β-CD)为1.5—1/1、温度80℃、时间24 h为最佳固载反应条件。探讨交联聚丙烯酸固载化氧化β-环糊精对尿素的吸附性能,阐明了吸附时间、溶液中尿素浓度、及介质pH值等对吸附量的影响。在尿素浓度130 mg/dL、吸附时间4h、介质pH 7、温度25℃时,交联聚丙烯酸固载化氧化β-环糊精对尿素呈现出最大吸附量82.13 mg/g。  相似文献   

13.
采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单-[6-(氨基)-6-脱氧]-β-环糊精(NH2-β-CD)、单-[6-(乙二胺)-6-脱氧]-β-环糊精(DEN-β-CD)、单-[6-(二乙烯三胺)-6-脱氧]-β-环糊精(DETA-β-CD)和单-[6-(三乙烯四胺)-6-脱氧]-β-环糊精(TETA-β-CD)在磷酸缓冲溶...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的气相色谱固定液——α,β和γ-环糊精及其衍生物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傅若农 《色谱》1992,10(1):14-18
环糊精由六、七或八个吡喃葡萄糖单元组成的环状寡糖化合物,分别为α-环糊精(α-CD),β-环糊精(β-CD)和γ-环糊精(γ-CD)。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相溶解度法,测定1,2-二氨基蒽醌、1,4-二氨基蒽醌和1,8-二羟基蒽醌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的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以及羟乙基-β-环糊精(HE-β-CD)中的溶解度,绘制相溶解度曲线,并进行回收率及稳定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2-二氨基蒽醌、1,4-二氨基蒽醌和1,8-二羟基蒽醌的溶解度均随3种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相溶解度曲线为AL型,蒽醌与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类型为1∶1型,3种环糊精对蒽醌均有增溶作用,增溶效应顺序为HP-β-CDHE-β-CDβ-CD,与HP-β-CD作用顺序为1,2-二氨基蒽醌1,4-二氨基蒽醌1,8-二羟基蒽醌.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获得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的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HP-β-CD IC)、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DM-β-CD IC)和磺丁基-β-环糊精包合物(SBE-β-CD IC)。相溶解度法确定了二者形成化学计量比为1:1的包合模型;粉末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核磁共振氢谱及扫描电镜等技术给出其可能的结合模式,并通过AutoDock分子模拟对接理论研究佐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证明,三种包合物稳定性顺序为SBE-β-CD/BHT ICDM-β-CD/BHT ICHP-β-CD/BHT IC,其中SBE-β-CD/BHT包合物增溶效果最显著。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法考察BHT三种包合物抗氧化活性的结果是:三种包合物均表现出良好的清除效果,且与BHT相当。利用β-CD衍生物的包合技术改善BHT的水溶性,是一种拓展BHT应用领域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拆分手性药物萘普生和氟联苯丙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晓峰  林炳承 《色谱》2000,18(1):70-72
 70-72 -------------------------------------------------------------------------------- 以β-环糊精(CD)作为手性选择剂 ,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成功地拆分了两种弱酸性药物萘普生(naproxen)和氟联苯丙酸(flurb iprofen),并比较了4种环糊精[β-环糊精(β-CD)、二甲基-β-环糊精( DM-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三甲基-β-环糊精( TM-β-CD)]对手性拆分的影响,同时测定了萘普生对映体在不同环糊精中的出峰次 序。通过实验,发现对于此类化合物拆分的最佳pH值为5左右,即接近于该类化合物的pK a值。该方法适用于酸性手性药物的拆分。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水体污染物亚甲基蓝在β-环糊精包结茜素红修饰碳糊电极(ARS/β-CD/CPE)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对亚甲基蓝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建立了茜素红和β-环糊精作为修饰剂时,碳糊电极对水体污染物亚甲基蓝的电化学测定方法。ARS/β-CD/CPE在pH6.0的磷酸盐(PBS)缓冲溶液中对亚甲基蓝的氧化还原具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同时计算了部分电化学参数:电荷转移系数α=0.72,吸附量Г=4.99×10~(-7)mol/cm~2。在优化条件下,亚甲基蓝的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在2.0×10~(-5)~6.0×10~(-4)mol/L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2.0×10~(-6)mol/L。  相似文献   

19.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磺丁基-β-环糊精(SBE-β-CD)对维生素B_1的包合作用.在固定维生素B_1浓度和改变环糊精及其衍生物浓度的情况下,维生素B_1的荧光发射波长的变化以及荧光强度的增强表明了包合物的形成,用荧光双倒数法计算了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与维生素B_1的包合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在pH=7.4的体系中,β-环糊精对维生素B_1的包合能力最强,且四种环糊精与维生素B_1的包合物的包合比均为1∶1.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3种环糊精对奥美沙坦酯药物的增溶效果。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糊精溶液中奥美沙坦酯药物含量的方法,利用相溶解度法测定了奥美沙坦酯在不同浓度的β-环糊精(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溶液中的溶解度,并绘制了相溶解度曲线。在0~15 mmol/L环糊精浓度范围内,奥美沙坦酯的溶解度随3种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相溶解度曲线呈AL型,奥美沙坦酯与3种环糊精均是1:1的比例包合;3种环糊精对奥美沙坦酯均有显著的增溶作用且羟丙基-β-环糊精的增溶效果最佳,其次为甲基-β-环糊精和β-环糊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