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来川等人曾对Cp2TiCl2和LiAlH4反应生成的钛-铝络合物的结构、组成及其催化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佐滕等人曾以Cp2TiCl2作催化剂,用LiAIH4还原丙烯醇和苄醇等化合物,结果羟基被还原,我们曾用Cp2TiCl2-LiAlH4体系对芳香族的二元醇、二元酮及其它有机官能团的还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用聚合物试剂,将完全对称的双功能基化合物,如对称的二元醇、二元醛、二元酰卤、二元羧酸、二元酚和二元胺等进行单功能基保护,已经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并获得了成功。但应用聚合物试剂将对称二酮进行单功能基保护,虽曾进行过一些研究工作,迄今尚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二氧化碳二元体系相平衡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固定体积可视观察法测定了CO2+甲苯、CO2+环己烷、CO2+正丁醛、CO2+异丁醛、CO2+甲醇及CO2+乙醇二元体系的临界点性质,为超临界萃取和化学反应提供基础数据.在对二元体系相行为与单组分超临界相行为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不同化学物质及不同配比的二元体系临界点与二氧化碳临界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王进贤 《化学学报》1980,38(4):395-398
芳香族重氮盐可与肟反应,得到芳香醛和芳香酮[1-4]。本文报道利用重氮盐与肟的反应合成对-乙酰基苯甲醛(1a)、对-乙酰氨基苯甲醛(1b)、对-溴苯乙酮(1c)、对-硝基苯乙酮(1d)、邻-氯苯甲腈(2a)以及2,4-二硝基苯甲腈(2b)的实验结果。这些化合物均为有机合成原料及重要中间体。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外加电解质离子强度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的影响规律与内在机制, 制备了膨润土/木质素磺酸钠接枝丙烯酰胺-马来酸酐复合吸附树脂(BLPAMA), 研究了外加电解质离子强度对BLPAMA吸附单一和二元Pb2+/Cu2+的影响规律, 以及有、无外加0.2 mol/L NaNO3时BLPAMA对二元Pb2+/Cu2+的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及吸附动力学。 结果表明, 在单一Pb2+或Cu2+溶液中, 随离子强度增加, Pb2+和Cu2+吸附量降低;在二元Pb2+/Cu2+溶液中, 随离子强度增加, Pb2+吸附量降低而Cu2+吸附量提高。  相似文献   

6.
用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HPMBP)与HgCl2和ZnCl2·6H2O作用,分别合成化学式为[Hg(PMBP)2(HPMBP)2]和[Zn(PMBP)(H2O)Cl]的配合物;用元素分析、IR、1HNMR和电导等物理化学方法推测了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式。配体在此螯合过程中皆由酮式转变为烯醇式,在Hg(Ⅱ)配合物中部分不变。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纳米棒状La(OH)3载体,通过湿式浸渍方法制备了10%Ni/La(Ⅲ)负载型催化剂,考察了500~800℃不同焙烧温度对于催化剂氢解山梨醇制备低碳二元醇的影响,结合XRD、SEM/EDS、BET、H2-TPR-MS、CO/CO2-TPD-MS、TG和ICP-AES等表征手段对Ni/La(Ⅲ)催化剂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i/La(Ⅲ)催化剂表现出高的氢解反应活性,在较低的焙烧温度下(500℃)催化剂主要以NiO/La2O2CO3结构形式存在。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NiO/La2O2CO3逐渐向La2NiO4-La2O3进行转变。碱性是影响不同催化剂活性的决定因素,高的焙烧温度促进了催化剂中强碱性位的生成,显著提高了氢解反应活性,但对液体产物的选择性无明显影响,在220℃、4MPa H2、1.5h的条件下,山梨醇完全转化,低碳二元醇的产率可达到53%。低的焙烧温度则增加了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催化剂的失活主要归结于活性金属粒子在水相反应中从载体表面脱落而发生团聚,降低氢解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8.
稀土金属作用下芳香醛、酮的还原偶联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丁宗彪  吴世晖 《有机化学》1997,17(2):165-170
由Ln/ROH/TMSCl组成的体系能选择性地使芳香族醛、酮还原偶联形成频哪醇, 产率优良, 而对脂肪族醛酮呈惰性。  相似文献   

9.
碱促进剂在Ru/CNFs催化山梨醇氢解制备二元醇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NaOH,KOH,Mg(OH)2,Ba(OH)2和CaO等5碱促进剂在Ru/CNFs催化山梨醇氢解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这些碱均能显著提高山梨醇的转化率,但生成二元醇的选择性随碱种类而有所差异,其中以CaO促进的催化剂二元醇选择性最高.CaO提供了用以催化C—C键断裂的OH-,同时与中间产物形成络合物从而影响反应历程.提出了CaO作为促进剂时山梨醇氢解生成二元醇的反应历程,并由此进一步优化了山梨醇浓度、Ru催化剂用量和碱促进剂用量之间的匹配以达到更高的二元醇产率.  相似文献   

10.
在板框式循环电解槽中,以KOH为电解质,KI为催化剂,石墨电极分别为阳极和阴极,研究电化学间接氧化2-丁酮合成乙偶姻中间体α-羟基缩酮,讨论电流密度、极板间电解液流速、电解液中2-丁酮浓度、电解温度以及通电量等电解条件对中间体收率和电流效率的影响,经优选工艺条件为:电流密度40 mA·cm-2,流速6.4 cm·s-1,2-丁酮浓度1.75 mol·L-1,电解温度30℃,通电量为1.5 F·moL-1时,中间体收率可达78.9%,电流效率40.1%. 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电解时碘离子在阳极氧化生成碘单质,甲醇在阴极还原生成甲氧基负离子,原料2-丁酮与电解产物反应,并最终生成乙偶姻中间体.  相似文献   

11.
周容  肖微  尹祥  詹固  陈应春 《化学学报》2014,72(7):862-866
有机胺能催化环状烯酮化合物在多个位点发生不对称合成反应. 最近,我们发展了手性伯胺催化β-取代2-环戊烯酮与从糖精衍生的1-氮杂二烯的α’,γ-区域选择性的[5+3]形式环加成反应. 这里我们将报道采用β-取代2-环己烯酮或β-未取代2-环戊烯酮时,在手性伯胺催化下却与相同1-氮杂二烯发生完全不同的α’,β-区域选择性的不对称[4+2]环加成反应,生成高度官能团化的手性[2.2.2]或[2.2.1]桥环骨架结构. 重要的是利用不同类型的手性伯胺催化剂能够实现非对映选择性的反转,分别制备高立体选择性的endo-或exo-环加成产物.  相似文献   

12.
魏彩男  张小亮 《化学教育》2022,43(23):107-111
利用热力学计算软件HSC Chemistry动态探究了二元弱酸酸式盐溶液的稀释过程,通过图示法研究了NaHCO3,NaHS,NaHSO3,NaHC2O4等2类典型的二元弱酸酸式盐溶液浓度与各微粒浓度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方便快捷地比较了不同浓度范围内溶液中各微粒浓度大小的排序,有利于厘清二元弱酸酸式盐溶液的电离平衡过程。  相似文献   

13.
开发了一种以苯乙酮和2-氨基苯甲酰胺为原料,在I2/PhNO2介导下合成了喹唑啉-4(3H)-酮的新方法.该反应涉及苯乙酮与2-氨基苯甲酰胺间的两个C—N键的形成,接着苯乙酮的C(CO)—C键氧化裂解.此外,还进行了由I2/PhNO2和CuBr/K2CO3介导的一锅串联合成喹唑啉-4(3H)-酮的反应.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通过水热法合成不同比例的氧化石墨烯(GO)/Bi2WO6新型二元复合光催化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来研究样品的结构和形貌.在可见光下,4%GO/Bi2WO6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效率最好,达到了72%.本实验以石墨烯为碳源,制备出二元复合材料,将其引入光催化体系,提升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对目标物的富集能力,为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以期获得高可见光催化活性的GO/Bi2WO6二元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更多领域,同时对环境中的污染物也实现了高效、稳定的去除,为研究水体环境污染的治理奠定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含氧光敏引发体系的研究——V.硫醇添加剂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笨甲酮/三乙胺/硫醇体系作为引发剂,在含氧条件下进行了MMA光聚合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实验结果指出,芳香族和脂肪族的硫醇都能加速体系中的光氧化反应,使聚合反应诱导期缩短,芳香族硫醇对聚合反应的加速作(?)比脂肪族硫醇有效。例如,对-甲苯硫酚作添加剂时,使相对量子收率φO_2/φN_2增加到1.8。  相似文献   

16.
体系Mg(NO3)2-MgCl2-H2O作为相变储能材料的相图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权宝  尹霞  汪琼  王成 《化学学报》2011,69(15):1725-1730
应用修正的BET热力学模型对Mg(NO3)2-MgCl2-H2O体系在273~373 K的相图进行预测, 发现两个共晶点, 并通过实验对共晶点组成材料的吸热和放热行为进行测定, 发现三元共晶点Mg(NO3)2•6H2O(45.6%)-Mg(NO3)2•2H2O (29.6%)-MgCl2•6H2O(24.8%)储能效果较差, 而二元共晶点Mg(NO3)2•6H2O(61.6%)-MgCl2•6H2O(38.4%)在熔点附近具有很好的储放热能力, 其相变热焓经差热分析为136.8 J•g-1, 说明该材料可用作潜在的相变储能材料.  相似文献   

17.
聚苯基单醚喹噁啉是从芳香族四胺和芳香族四酮缩聚制得。我们以对苯二甲腈为原料,采用二甲基亚砜为氧化剂,简便地合成芳香族四酮。聚合时系统地研究了单体不同克分子比合成的树脂对各种性能的影响,从而对这类树脂的加工成型提供了实验的数据。我们认为这种树脂可以作为在水、化学介质或油环境中使用的绝缘材料。  相似文献   

18.
曾涵  赵淑娴  徐江玲  郑孝伟 《应用化学》2009,26(11):1287-1291
以2-溴乙酸、壳聚糖、2-硫代四氢咪唑啉酮为原料,合成了不同接枝率的壳聚糖-g-N-羧甲基-2-硫代-4,5-2H咪唑啉酮(CTS-g-CSIDZ),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考察。用络合滴定法测定了该聚合物对Cd2+,CrO42-,Fe3+,Cu2+,Pb2+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进行了聚合物的悬菌定量实验,测定了接枝聚合物对一系列细菌的抑制能力;采用失重法研究了合成的聚合物在1mol/L HCl溶液中对N80钢片腐蚀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部分接枝的CSIDZ比小分子化合物具有更高的对测试的多数金属离子吸附作用的热稳定性;接枝CSIDZ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为5.10 g/L;接枝CSIDZ比小分子缓蚀剂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在90 ℃时对N80钢片的缓蚀效率仍然可以达到71.1%,且用量仅为小分子化合物CSIDZ的1/2。  相似文献   

19.
将温室气体CO2通过化学反应路径制备高附加值多碳含氧化合物如乙醇、乙酸、丙醛、丙酸、丁醇等具有挑战性。由于C-C偶联反应的复杂性和成键的不可控性,导致合成多碳高值含氧化合物困难。本工作总结了近期在连续流固定床条件下CO2催化合成高附加值多碳含氧化合物的研究进展。首先归纳了CO2加氢路径下可能的反应机理;其次总结了CO2直接加氢(一步法、串联法)、CO2与轻烃重整、CO2氢甲酰化等不同反应路径下具有潜力的催化剂,包括金属碳化物、碱金属修饰的Cu、Fe、Co、Rh等单金属或二元金属制备多碳高值含氧化合物的特点,并进一步阐述了不同催化剂上的作用机制。最后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一种有效且简单的可见光诱导的g-C3N4催化的喹喔啉-2(1H)-酮的芳基化反应。该反应以乙腈为溶剂,K2S2O8为氧化剂,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和官能团耐受性好等优点。该策略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操作方法,可以获得各种中等到良好产率的3-苯基喹喔啉-2(1H)-酮化合物,最高产率达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