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景爱华  施萱  董健  钱卫平 《化学学报》2007,65(18):1995-2000
首先以NaBH4作为强还原剂在CuSO4溶液中快速形成Cu2O晶核, 然后以葡萄糖为温和的还原剂和保护剂, 由晶核生长成Cu2O立方体, 并以其为模板制备中空的球状CuxS纳米笼子.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X射线衍射仪(XRD)和紫外-可见(UV-Vis)分光光度计对产物进行表征. 葡萄糖和铜盐的物质的量的比、加热状况、pH等反应条件影响Cu2O的形貌. CuxS纳米笼子的外壳厚度由参与反应的Cu2O和Na2S的物质的量的比决定.  相似文献   

2.
以锐钛矿相TiO2溶胶为基底,采用沉淀法和液相沉积法制备了TiO2/Cu2O/Pt复合空心微球,通过改变nTi4+nCu2+和H2PtCl6·6 H2O溶液的加入量对TiO2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调控,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样品的物相及结构、微观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Pt与Cu2O的引入产生协同效应,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电子-空穴的复合,还降低了禁带宽度,在可见光区域光吸收明显增强。与TiO2、Cu2O和TiO2/Cu2O光催化剂相比较,TiO2/Cu2O/Pt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显著增强,首次光照120 min可降解93%的甲基橙(MO)溶液,4次循环后降解率为71%,具有良好的光催化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Cu2S中空球为反应性模板, 通过在水溶液中与银离子的阳离子交换和氧化还原反应制备了大小均匀的Ag2S中空球-Ag纳米粒子异质结构, 即Ag2S-Ag异质中空球. 该异质结构中每个Ag2S中空球的直径约为600 nm, 壁厚约20–30 nm, 其表面均附着一个Ag纳米粒子.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能量色散X射线谱(EDS)对所得Ag2S-Ag异质中空球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 若以CuS中空球为反应性模板, 在相似转化条件下则主要得到不含Ag粒子的Ag2S中空球. 该结果表明, Cu2S中的Cu(I)的还原性在Ag2S-Ag异质中空球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所制备的Ag2S-Ag异质中空球进行二次生长, 还可以得到Ag2S中空球的半球表面均被Ag膜所包覆的Ag2S-Ag异质中空球.  相似文献   

4.
以Cu2(OH)3NO3为前驱体,采用无模板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大小为1~2μm的CuO/Cu2(OH)2CO3中空梭型微粒。高倍电镜显示其外壳层由高度弥散的CuO和Cu2(OH)2CO3纳米颗粒组成。通过控制反应时间证明了该中空梭型粒子的形成过程是由自组装和奥斯特瓦尔德熟化过程控制。该纳米材料的特殊结构使其对乙醇、丙酮等有机气体有良好的气敏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Cu2(OH)3NO3为前驱体,采用无模板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大小为1~2 μm的CuO/Cu2(OH)2CO3中空梭型微粒.高倍电镜显示其外壳层由高度弥散的CuO和Cu2(OH)2CO3纳米颗粒组成.通过控制反应时间证明了该中空梭型粒子的形成过程是由自组装和奥斯特瓦尔德熟化过程控制.该纳米材料的特殊结构使其对乙醇、丙酮等有机气体有良好的气敏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Cu(Ac)2为原料,两性表面活性剂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LAB)为模板,采用两种不同的调节pH值方式制备了Cu2O纳米材料.表征结果表明两种调节pH值方式均可获得Cu2O纳米微球,并都呈立方晶相,而且样品的红外吸收峰、固体紫外吸收峰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了蓝移;第一种Cu2O纳米微球由针状纳米粒子积聚而成,针状纳米粒子间空隙孔径主要分布在25~50 nm之间,比表面积为22 m2·g-1,禁带宽度为2.15 eV;第二种Cu2O纳米微球由小的纳米球状体堆积而成,球状体间孔道直径集中在25~50 nm和50~125 nm两个区域,比表面积为9 m2·g-1,禁带宽度为2.46 eV.两种不同的调节pH值方式获得的Cu2O纳米微球,其反应历程和自组装机理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7.
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作为表面活性剂,合成了形貌化的CoC2O4配合物前驱物,然后在500 ℃下热分解形貌化的前驱物,得到了多层多孔Co3O4纳米粒子组装体。采用FESEM、TEM、HRTEM、XRD、N2吸附脱附和Raman散射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低角XRD,TEM和N2吸附脱附测试表明所得组装体具有多孔结构。常规XRD、HRTEM和Raman结果证明组装体中Co3O4纳米粒子建筑块结晶较好。与体相Co3O4晶体相比,Co3O4纳米粒子组装体的5个拉曼活性峰发生了明显的红移。将Co3O4纳米粒子组装体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组装体电极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 115 mAh·g-1,远高于目前文献报道的Co3O4纳米管、纳米粒子和纳米棒电极。但是,该组装体电极的循环性能不好,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无溶剂条件下纳米Cu2O催化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苯酯(MDPC)热分解制备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考察了纳米Cu2O的制备条件与反应条件对MDPC热分解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法制备的纳米Cu2O在Ar中于300℃焙烧2h,其催化性能最佳;最佳的反应条件为Cu2O用量为原料总重的0.06%,反应温度220℃,反应压力0.6kPa,反应时间12min,此时MDPC转化率达到99.8%,MDI选择性86.2%.  相似文献   

9.
利用简便易行的液相法,采用葡萄糖为还原剂,通过调整加料方式、反应温度、NaOH用量等条件,实现具有{110}截面八面体、八面体和短足形等形貌的Cu2O微/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产物进行组成、结构、形貌和光响应的表征,对Cu2O的形貌结构和生长机理进行研究。对比和优化了具有不同形貌的Cu2O微/纳米结构对甲基橙染料的光催化性能。将不同形貌的微/纳米Cu2O作为防污剂复配的自抛光防污涂料,涂层磨蚀率、接触角与实海挂板实验证明该涂料具有良好的防污性能。  相似文献   

10.
利用简单的化学还原沉积法将 Cu2O纳米球和 Ag纳米颗粒均匀包裹在十面体 BiVO4表面,成功构建了一种具有高效电荷载流子分离/转移特性的Z型异质结光催化剂Ag-Cu2O/BiVO4。Ag-Cu2O/BiVO4在可见光下光催化CO2还原为CO的产率可达5.37 μmol·g-1·h-1,分别是纯 BiVO4和 Cu2O的 35.80倍和 6.30倍。通过 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光致发光(PL)光谱、瞬态光电流响应(TPC)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对 Ag-Cu2O/BiVO4的晶体结构、形貌、组成、能带结构和吸光能力等进行了系统表征分析,并提出了其光催化体系还原CO2的催化机理。  相似文献   

11.
Homogeneous cuprous oxide (Cu2O) nanoparticles with size of 8-10 nm are deposited on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MWNTs) by a polyol process using Cu(CH3COO)2·H2O as a precursor and diethylene glycol as both solvent and reducing agent. The composition of the resulting Cu2O/MWNTs composites is confirmed by XRD pattern, XPS spectrum and HRTEM images. With the change of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it is found that Cu2O nano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of MWNTs can be leafage-like or big spherical particle coated on the surface of MWNTs. HRTEM images indicate that all the leafage-like and big spherical particles are assembled by small Cu2O particles with size of about 2-5 nm. With the assistance of FTIR spectrum, a tentative mechanism is proposed for the formation of Cu2O nano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on the surface of MWNTs.  相似文献   

12.
邹隽  徐耀  候博  吴东  孙予罕 《化学学报》2007,65(8):768-772
在碱性水醇溶液中, 硝酸银与用3-(2-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aminoethyl)-3-aminopropyl-trimethoxy- silane, AMPTS]表面修饰后的二氧化硅胶体颗粒相互作用, 发现所生成的氧化银纳米颗粒可以在二氧化硅颗粒表面自组装为氧化银纳米线. 通过调变反应物中Ag/Si摩尔比, 可对氧化银纳米线的形貌进行调控. 在较小的Ag/Si摩尔比下, 可以得到结构均匀、直径约为50 nm、长度几十微米的氧化银纳米线. 随Ag/Si摩尔比增大, 得到的氧化银纳米线逐渐变短变粗, 且结构变得不均匀. 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显示, 所有的氧化银纳米线均由直径10~20 nm的氧化银颗粒定向堆积而得. 利用透射电镜(TEM)对氧化银纳米线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观察, 并对氧化银颗粒形成及组装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作为导向剂的液相合成路线,合成了多种形貌的多金属氧酸盐纳米晶,包括纳米球,纳米带,纳米片,纳米立方体,六角纳米粒子,三角纳米粒子,雪花状纳米粒子。形状独特的六角形空心纳米粒子也通过相似的方法合成出来。在反应过程中,银离子通过配位作用吸附在聚电解质的组装结构上,通过与氮原子或氧原子的配位作用被定位在聚电解质上,从而导致规则形貌的多酸纳米粒子的形成。结果表明,产物的形貌极大地取决于表面活性剂的组装结构和它们与反应物间的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中空管状 g-C3N4/Ag3PO4复合催化剂。通过 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荧光光谱对其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g3PO4纳米颗粒均匀地分散在中空管状g-C3N4表面,两者紧密结合形成异质结。研究复合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降解盐酸四环素(TC)的光催化活性。结果显示:复合催化剂在80 min内对TC的降解率为98%,其降解反应速率常数是纯相Ag3PO4的3倍。经过5次循环实验后复合催化剂对于TC的降解率仍保持87%,具有优良的循环稳定性。捕获实验表明空穴(h+)和超氧负离子(·O2ˉ)是光催化反应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种。根据能带理论,提出了复合催化剂异质结的Z型光催化机理。  相似文献   

15.
以低共熔溶剂(DESs)/H2O混合溶剂为介质成功制备了形貌均一、尺寸小且稳定性高的亚微米Cu2O空心球。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表征了所制备样品的形貌、尺寸和结构。同时,研究了温度、p H、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用量等因素对样品尺寸、形貌及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高纯Cu2O空心球的优化工艺条件为40℃、p H=11和PVP用量0.9g。混合溶剂中DESs的存在对提高所制备Cu2O样品的纯度、形态均一性和稳定性以及缩小颗粒的尺寸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Ag2S nanoparticles in hyperbranched polyurethane matrix were prepared through the in situ reaction with thioacetamide as the sulfur source at room temperatur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ic analysis revealed a uniform spherical shape for Ag2S nanoparticles, with an average size of about 4-10 nm and a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and UV-vis spectroscopy were also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obtained nanoparticles  相似文献   

17.
以锐钛矿相TiO2溶胶为基底,采用沉淀法和液相沉积法制备了TiO2/Cu2O/Pt复合空心微球,通过改变n(Ti4+)∶nCu2+和H2Pt Cl6·6H2O溶液的加入量对TiO2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调控,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样品的物相及结构、微观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Pt与Cu2O的引入产生协同效应,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电子-空穴的复合,还降低了禁带宽度,在可见光区域光吸收明显增强。与TiO2、Cu2O和TiO2/Cu2O光催化剂相比较,TiO2/Cu2O/Pt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显著增强,首次光照120 min可降解93%的甲基橙(MO)溶液,4次循环后降解率为71%,具有良好的光催化...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Ag2S/Ag3PO4/Ni复合薄膜,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薄膜的表面形貌、晶相结构、光谱特性及能带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为模拟污染物对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测定,采用向溶液中加入活性物种捕获剂的方法对薄膜的光催化机理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制备的Ag2S/Ag3PO4/Ni是由均匀的球形纳米颗粒构成的薄膜,其光催化活性明显优于纯Ag3PO4/Ni薄膜和纯Ag2S/Ni薄膜,且在保持薄膜光催化活性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可循环使用6次。提出了可见光下Ag2S/Ag3PO4/Ni复合薄膜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9.
赵娣  张博  段召娟  李爱昌 《无机化学学报》2016,32(12):2158-2164
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Ag_2S/Ag_3PO_4/Ni复合薄膜,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薄膜的表面形貌、晶相结构、光谱特性及能带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为模拟污染物对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测定,采用向溶液中加入活性物种捕获剂的方法对薄膜的光催化机理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制备的Ag_2S/Ag_3PO_4/Ni是由均匀的球形纳米颗粒构成的薄膜,其光催化活性明显优于纯Ag_3PO_4/Ni薄膜和纯Ag_2S/Ni薄膜,且在保持薄膜光催化活性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可循环使用6次。提出了可见光下Ag_2S/Ag_3PO_4/Ni复合薄膜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