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有机改性凹凸棒土对腐殖酸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改性的凹凸棒土吸附剂,并研究了其对水中腐殖酸的吸附行为。通过FTIR、TG对改性前后凹凸棒土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成功结合到凹凸棒土表面,结合到凹凸棒土表面的量为9.78%。在25℃时,腐殖酸在吸附剂上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初始浓度为54.60~200.20mg/L时,ATP-CTAC对腐殖酸的最大吸附量为253mg/g;温度对吸附行为影响不大;改性后的凹凸棒土对腐殖酸的吸附随pH的增大而降低;改性后的凹凸棒土显著地提高了对腐殖酸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2.
利用吸附相反应技术在SiO2表面制备Ag粒子, 研究了温度变化对载体表面NaOH的吸附、生成Ag的反应过程以及产物Ag粒子形貌的影响. NaOH的吸附率测定结果表明, 吸附平衡时间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 温度升高加快了NaOH与Si—O—Si的反应, 使得NaOH的平衡吸附率不随吸附层的破坏而减少. 采用实时在线UV-Vis光谱研究了Ag粒子的生成过程, 发现温度超过40 ℃时, 反应体系中Ag出现的时间、Ag粒子的浓度和粒径分布范围都发生较大变化. 样品的TEM和XRD分析也表明, 当体系温度超过40 ℃时SiO2表面Ag粒子出现了团聚, 其晶粒粒径也出现了突变. 温度升高导致表面吸附层破坏, 使得Ag的生成场所从吸附层转移到SiO2表面, 最终导致Ag的反应机理和粒子形貌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用insituFTIR法研究了H2、CO及CO/H2在ZrO2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H2在ZrO2表面吸附存在两种形态的羟基(即ZrOH和ZrOHZr),吸附温度增加,羟基数量增加.CO在200℃易与ZrO2表面羟基作用形成甲酸盐物种,吸附温度升高时,该物种逐渐分解生成CO和ZrOH.当CO和H2共存时,表面甲酸盐的量明显增加,并随温度增加,逐渐加氢形成甲氧基,最后生成甲烷.甲氧基的加氢过程较慢,所需反应温度也较高,被认为是CO加氢合成醇的速控步骤.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HNO_3改性对活性炭(AC)低温脱硝机理的影响,采用HNO_3在不同温度下对AC进行改性处理,改性前后样品在30-250℃进行脱硝活性测试,通过程序升温脱附(TPD)和瞬态响应实验对脱硝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C上NO转化率随反应温度升高逐渐降低再趋于稳定,反应物的吸附是速率控制步骤。含氧基团增加促进了NH_3的吸附,但这部分吸附态NH3在30℃时几乎不参与反应,随反应温度升高不同程度活化,在30-90℃反应物的吸附是速率控制步骤,90℃后吸附态NH_3的活化是速率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5.
用简单可行的方法合成了功能化的石墨烯(GNSPF6)和磁铁掺杂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Fe3O4),并进一步研究了pH值、接触的时间和温度对它们吸附亚甲基蓝(MB)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和温度的增加其吸附量也随之变大,从而说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的.因为GNSPF6的吸附过程只用了不到20min的时间,所以它的吸附是高效的.用经典的准一级反应、准二级反应和粒内扩散模型对其吸附过程进行动态分析,从结果可以发现,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比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更适用于描述吸附过程.采用传统的Langmuir,Freundlich和L-F吸附等温线模型来模拟分析数据,在20℃时,由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模拟分析得知GNSPF6和RGO-Fe3O4对M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74.4和118.4mg/g.  相似文献   

6.
吸附柱出口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温度 (15℃、20℃、25℃) 下,测试了活性炭C40/4吸附有机气体丙酮的吸附热引起吸附柱出口温度的变化.理论分析了吸附过程的能量守恒模型,在其他物质守恒,动量守恒和吸附平衡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取有限差分方法,并借助计算软件ATHENA VIUAL WORKBENCH对模型进行了数值解.探讨了物质轴向扩散系数,吸附热对吸附柱出口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影响,发现吸附质轴向扩散系数是一个很小的数,可忽略不计,从而简化了模型.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能很好地相吻合.为获得吸附过程中有效传热系数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并为吸附过程的设计、预测和优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亚临界水条件下煤中汞的脱除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运用半连续反应装置对山西吴家坪煤中汞在亚临界水中的脱除规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为290 ℃、320 ℃ 、350 ℃、 380 ℃,反应压力为5 MPa、10 MPa、15 MPa,萃取时间为10 min、30 min、60 min、100 min时对汞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90 ℃~380 ℃,随着温度升高,汞脱除率明显增加;在5 MPa~15 MPa,压力越大,汞的脱除率也越大;在10 min~100 min,随着萃取时间的延长,汞脱除率增加;在380 ℃, 15 MPa, 1 h,汞的脱除率最大可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8.
用硅烷偶联剂对硅胶表面进行氨基功能化,利用氨基与丙烯酸甲酯发生的Michael加成反应和乙二胺与酯进行的交换反应在硅胶表面合成了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PAMAM-SG). 利用红外光谱对PAMAM-SG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溶液pH值、浓度和温度对PAMAM-SG吸附 Fe(Ⅲ)的影响. 结果表明,溶液的最佳pH值为3.0~6.0;吸附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随温度的升高显著升高;在40 ℃时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吸附3 h后均达到了完全吸附,吸附量达55.85 mg/g. 吸附容量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直至平衡.各代PAMAM-SG的吸附量依次为2.0G>1.0G>1.5G>0.5G>0G.  相似文献   

9.
煤中汞赋存形态及其热解时析出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程序升温热解反应系统,研究了煤中不同形态汞的析出温度,通过积分各析出温度下汞的总析出量来分析各赋存形态的汞所占比例,同时研究了添加CaCl2后抑制煤热解过程中汞析出的机理。结果表明,实验所选煤中汞主要存在三种赋存形态,其析出温度点分别在220、300和400℃;其中,300℃析出的汞所占比例最高,为54.18%,从析出温度分析该部分汞主要以HgS的形式赋存。添加CaCl2对第一和第三赋存形态的汞析出具有抑制作用,改变了其析出温度,对第二赋存形态的汞析出几乎无影响,添加后使得汞析出温度更为集中;抑制析出的主要原因是氧化吸附,添加CaCl2对汞总析出量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反应温度对Co/SiO2催化剂在Fischer-Tropsch(F-T)合成中合成气吸附行为及稳定性的影响. 采用FTIR, TPSR, XRD, BET, HTPD和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CO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为活化吸附, 在270 ℃仍稳定存在, 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 催化剂上发生的主反应由CO加氢链增长反应向Boudouard反应转化, 当反应温度≥350 ℃时, 以Boudouard反应为主. 另外, 随反应温度升高, 金属钴的烧结现象变得明显, 并伴随着硅酸钴或水合硅酸钴物种的生成. 在催化剂的失活因素中, 烧结为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