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碱性蛋白酶和磷脂酶处理天然胶乳,制备脱蛋白胶乳和脱脂胶乳,结合原子吸收光谱仪、核磁共振交联密度仪、凝胶色谱(GPC)等仪器对处理前后的天然胶乳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酶处理后胶乳分子量降低,分子量分布变宽,金属离子浓度、凝胶含量和交联密度均降低。结果表明,金属离子与天然橡胶中的蛋白质、磷脂间存在着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力;蛋白质、磷脂在天然橡胶中起到节点的作用,有利于形成分子间交联,增大天然橡胶分子量,形成分子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2.
由于橡胶树品系、种植气候与土壤、田间管理以及加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国内外天然胶乳品质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选取国产海南宝岛牌、海南美联牌、茂名广垦-1、阳江广垦-2、进口泰国黄春发和泰国三棵树的浓缩胶乳,比较分析其分子量及其分布、橡胶粒子粒径、脂肪酸种类及含量、金属离子含量、Zeta电位、机械稳定性和挥发脂肪酸的差异。结果表明,国产胶乳相对分子质量较低,分子量分布较宽;进口胶乳平均粒径较大,粒径分布相对较窄;进口胶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及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国产胶乳;黄春发牌胶乳的Ca2+、Mg2+、Zn2+浓度较低,Zeta电位绝对值较大,其胶乳稳定性较好;贮存过程中进口胶乳机械稳定度较高,胶乳挥发脂肪酸值较低。  相似文献   

3.
采用种子微乳液聚合法和单体预乳化法分别合成了室温交联型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微胶乳,研究了硅烷单体的添加和氨化反应对改性微胶乳粒子大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种子微乳液聚合法得到的硅丙微胶乳粒子大小与硅烷单体的种类、用量和添加顺序无关,平均粒径约为40~60nm。TEM照片显示出,采用种子微乳液聚合法合成的硅丙微胶乳粒子由于内部存在交联结构而导致表面形状不规则,有“乳突”现象;而采用预乳化法合成的硅丙微胶乳粒径粗大,呈规则的球形,氨化后粒径从100nm以上减小到80nm左右,粒子表面出现“绒毛”现象,这是由于硅烷组分的水解反应受到抑制而使粒子内部的交联密度降低的缘故。  相似文献   

4.
溶剂热法制备无皂PMMA纳米粒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华强  王安明  王俊恩  曹允洁  段应军 《合成化学》2005,13(3):291-294,i004
用溶剂热法制备无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粒子,讨论了温度和丙酮含量对粒子粒径和分散度的影响,用DTA,^1HNMR,TEM,GPC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无皂PMMA纳米粒子的粒径约60衄,分子量分布较好、以间同结构为主;随着反应温度增高,PMMA的玻璃化温度增加,间同结构含量有所增大,纳米粒子的粒径逐渐减小,粒径分布变差;溶剂中丙酮含量增加时,粒径逐渐减小,粒径的分布变差。  相似文献   

5.
鉴于离心法制备低蛋白天然橡胶需要繁重设备和繁琐的工艺,本研究拟采用碱性蛋白酶处理天然胶乳,然后多次沥滤配合绉片的方法制备低蛋白天然橡胶。对比沥滤法低蛋白天然橡胶与离心法低蛋白天然橡胶的交联密度、力学性能和硫化特性参数。结果表明,沥滤法低蛋白天然橡胶的交联密度高,拉伸强度大,硫化速率快,硫化反应活化能低。  相似文献   

6.
采用种子微乳液聚合法和单体预乳化法分别合成了室温交联型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微胶乳,研究了硅烷单体的添加和氧化反应对改性微胶乳粒子大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种子微乳液聚合法得到的硅丙微胶乳粒子大小与硅烷单体的种类.用量和添加顺序无关,平均粒径约为40-60nm.TEM照片显示出,采用种子微乳液聚合法合成的硅丙微胶乳舡子由于内部存在交联结构而导致表面形状不规则,有“乳突”现象;而采用预乳化法合成的硅丙微胶乳粒径粗大,呈规则的球形,氧化后柱径从100nm以上减小到80nm左右,粒子表面出现“绒毛”现象,这是由于硅烷组分的水解反应受到抑制而使粒子内部的交联密度降低的缘故.  相似文献   

7.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ABS树脂在接枝聚合过程中,橡胶颗粒的形态变化和游离SAN的行为与引发体系,投料比,加料方式的关系。对小粒径的胶乳和大粒径的胶乳接枝后的形态也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8.
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等单体或它们的混合物为硬单体,天然胶乳为弹性组分,经多步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得了在天然胶乳的粒子上镶嵌硬聚合物相的互穿网络型乳胶粒子.考察了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油酸等乳化体系,过硫酸钾、过氧化苯甲酰热引发体系及异丙苯过氧化氢-四乙烯五胺、叔丁基过氧化氢-四乙烯五胺等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了交联剂用量对互穿结合率、溶胶含量的影响及溶胀时间、硬单体组成、乳化剂种类对乳胶粒子形态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聚合配方和工艺条件.透射电镜观察乳粒形态结果表明,单一使用极性或非极性单体,仅得到核-壳结构乳液,而采用不同极性单体复合、溶胀、互穿,得到的是镶嵌硬聚合物型乳粒结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测定胶膜在水中的溶胀度、水抽出物量、胶膜收缩率、物理机械性能以及介电损耗等,研究了平平加、十八烯基硫酸钠、蓖麻油硫酸钠、亚甲基二萘磺酸钠及酪素等五种常用稳定剂的不同用量,在不同成膜条件下,对胶膜结构及其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了影响的原因。 实验结果表明:当稳定剂的用量在0.25—1.0之间时,水溶胀度、水抽出物量、介电损耗等均呈现极小值;而胶膜收缩率及物理机械性能等,则在以上相应位置有极大值出现。作者等主认为,极小值或极大值出现的原因,与胶乳的稳定性、胶乳粒子表面保护膜的性貭及稳定剂在橡胶中的溶解度有关。提高成膜温度,由于橡胶分子的热运动增大,同时稳定剂在橡胶中的溶解度也增加,故胶乳粒子结合比较紧密,物理性能亦相应增高。硫化处理时,由于橡胶分子间很快地形成交联,使分子失去扩散能力,故对胶乳粒子之间的结合及紧密度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0.
丁苯吡胶乳和丁苯胶乳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000(?)以下,这样微小的粒子,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它的形态和外貌。我们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丁苯吡胶乳及丁苯胶乳中的胶乳粒子,测定了胶乳粒子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为改进工艺、提高质量提供了资料。实验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环氧化天然橡胶中环氧基团分布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胶乳状态下原位生成过氧甲酸制备环氧化天然橡胶(ENR),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RIR)对环氧化天然橡胶的结构进行表征,核磁共振谱仪(NMR)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环氧基团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过氧甲酸能迅速地渗透到橡胶粒子的内部,使环氧化基团分布在整个橡胶粒子上,环氧基团在ENR分子链上是无规分布...  相似文献   

12.
利用原位球磨法制备了聚苯乙烯磺酸钠表面修饰炭黑,粒径分析和离心沉降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炭黑在水中具有十分优异的分散稳定性。利用该改性炭黑通过胶乳混合法成功制备了亲水性炭黑-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采用万能电子拉力机、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橡胶含量分析和动态热机械分析等多种手段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炭黑相比,改性炭黑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性明显改善,与基体的相互作用显著增强,材料的力学性能大幅提高,填料网络化程度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3.
无皂高分子胶乳粒子的组成、单分散性和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控压微波辐照法、常压微波辐照法和常压水浴合成法制备出无皂聚苯乙烯胶乳粒子.运用静态激光光散射和动态激光光散射对粒子的表观分子量及其粒径大小与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波辐照加热法对于形成小尺寸、单分散的胶乳粒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凝胶渗透色谱仪(GPC)测定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并结合Zimm作图法,计算出胶乳粒子所含高分子链的数目.发现由控压微波辐照法所得到的聚苯乙烯胶乳粒子的表观分子量最大,而且粒子的分散性并不是由聚合物高分子链的分散性直接决定的.在微波辐照下的无皂乳液聚合,虽然聚合物的高分子链大小不一,但它们在乳液中缠结在一起而形成的胶乳粒子却具有单分散性.通过对均聚和共聚乳液进行静置考察,发现无皂高分子胶乳粒子的稳定性与制备方法、共聚单体的结构及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偏光显微镜研究了乙基纤维素与聚己内酯共混物在二氯乙酸中的溶致性液晶形态。结果表明聚己内酯的分子量对共混体系的溶致性液晶结构有明显的影响。差示扫描量法测试显示含不同分子量聚己内酯的共混物,其混溶性及两组分间的相互作用无十分明显的差异。聚内酯分子量对共混体系溶致性液晶的形态和热稳定性的影响,可认为是由于分子量对体系的粘度贡献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硫化胶乳离子沉积过程,着重探讨了硫化胶乳离子沉积凝胶及胶膜的性能。 胶乳硫化程度的不同,对其沉积速度影响不大,后者主要取决于胶乳的胶体性质,而与胶乳粒子内部橡胶的结构状况关系不大。硫化天然胶乳的沉积动力学与非硫化胶乳相似,可用q=0.01070 t~(1/3) 式近似地表达(式中q为橡胶沉积量,t为沉积时间)。 随着硫化程度的增加,离子沉积凝胶性能亦随之增高,只是当硫化达到相当程度时凝胶性能始下降。这一特异规律可以用凝胶中粒子间交联分子链节及末端的相互扩散及交联结构的部分重分布来解释。 离子沉积法制得的硫化胶乳胶膜性能的变化规律与凝胶相同。  相似文献   

16.
描述了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丙烯酸树脂水溶胶的合成方法,研究了分子量、亲水基团(羧基)含量对水溶胶粒径的影响,分析了在乳液转变成水溶胶的过程中,体系粘度、透光率、表面张力以及粒子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首先利用等体积二硫化碳/丙酮溶剂对弱还原性淖毛湖次烟煤(NS)和强还原性不连沟次烟煤(BS)进行萃取得到萃取物和萃余物(ERs),再利用环己烷和甲醇对ERs进行连续热溶得到热溶物(SPs)。NS和BS的萃取物产率分别为10.6%和8.0%,在300℃下NS和BS热溶物的总收率分别为36.3%和11.5%,这说明NS中存在更多可溶有机质。NS和BS萃取物中化合物均以芳烃为主。与BS相比,NS热溶物中脂肪烃和酚类的相对含量明显较高,萃取物中化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分布范围较宽,而热溶物中化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分布范围较窄。  相似文献   

18.
两种不同还原性次烟煤可溶有机质分子组成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首先利用等体积二硫化碳/丙酮溶剂对弱还原性淖毛湖次烟煤(NS)和强还原性不连沟次烟煤(BS)进行萃取得到萃取物和萃余物(ERs),再利用环己烷和甲醇对ERs进行连续热溶得到热溶物(SPs)。NS和BS的萃取物产率分别为10.6%和8.0%,在300℃下NS和BS热溶物的总收率分别为36.3%和11.5%,这说明NS中存在更多可溶有机质。NS和BS萃取物中化合物均以芳烃为主。与BS相比,NS热溶物中脂肪烃和酚类的相对含量明显较高,萃取物中化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分布范围较宽,而热溶物中化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分布范围较窄。  相似文献   

19.
粘土粒径及形态结构对粘土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超声波和离心方法将3种来源不同的粘土样品按粒分径分级,测定各级分粒径比表面积和结构,并制备相应级分的粘土胶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粘土粒径的变化仅对粘土胶的某些力学性能产生物明显的影响,而粘土粒子以其独特的形态结构对粘土胶产生显著的补强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在苯乙烯 (St)悬浮聚合过程中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乳液聚合组分的悬浮 乳液复合聚合方法 ,制备大粒径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S PMMA)复合粒子 .研究聚合物粒径分布和颗粒形态的变化发现 ,在St悬浮反应中期滴加MMA乳液聚合组分后 ,聚合体系逐渐由悬浮粒子与乳胶粒子并存向形成单峰分布复合粒子转变 ,最终形成核 壳结构完整的大粒径PS PMMA复合粒子 ;在St悬浮反应初期滴加MMA乳液聚合组分 ,St与MMA一起分散成更小液滴 ,反应后期凝并成非核 壳结构复合粒子 ;在St悬浮反应后期滴加MMA乳液聚合组分 ,PMMA乳胶粒子与PS悬浮粒子基本独立存在 .根据以上结果 ,提出了St MMA悬浮 乳液复合聚合的成粒机理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