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Co-WC电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钴镀液中添加WC微粒复合电沉积制备Co-WC镀层,WC微粒的加入,加快了阴极电化学反应.Co-WC复合电极在碱性溶液中具有优越的电催化析氢性能,并经受了长期间断电解的试验,电极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2.
PbO_2-WC复合物阳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了WC微粒弥散于PbO_2中的PbO_2-WC复合电极,研究了相结构及在H_2SO_4介质中阳极析氧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与不含WC微粒的PbO_2电极比较,WC微粒改变了PbO_2电沉积的方式,复合电极的结晶更为细小和致密,α-PbO_2的含量更高,晶体产生了择优取向。该复合电极在0.5mol/LH_2SO_4溶液中阳极析氧的电催化活性提高近1倍,其化学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PbO2—WC复合物阳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了WC微粒弥散于PbO2中的PbO2WC复合电极,研究了相结构及在H2SO4介质中阳极析氧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与不含WC微粒的PbO2电极比较,WC微粒改变了PbO2电沉积的方式,复合电极的结晶更为细小和致密,α-PbO2的含量更高,晶体产生了择优取向,该复合电极在0.5mol/LH2SO4溶液中阳极析氧的电催化活性提高近1倍,其化学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Ni—WC复合电极的结晶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优选的工艺条件下制备了Ni-WC复合电极。其SEM观察和XRD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电极中的Ni是以比Ni电极的Ni更微小的晶粒存在。复合电沉积过程中,导电性的WC微粒的存在,对基质金属Ni的电沉积方式产生了影响,使基质金属Ni几乎无择优取向性。采用循环伏安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Ni-WC复合电极在碱性水溶液析氢反应中与H质子之间的吸附作用及吸附量高于Ni电极,对硝基苯的电还原反应具有比Ni电极更良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镍-碳化钨微粒复合电沉积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普通镀镍溶液中导电性微粒碳化钨与基质金属镍形成复合镀层的电沉积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导电性的WC微粒在与Ni共沉积形成Ni-WC复合镀层的过程中,也遵循Guglielmi的两步吸附机理,只是在电极表面,WC微粒的弱吸附覆盖度与强吸附覆盖度的比值,较非导电性微粒的复合共沉积体系的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6.
(Ni-Co)-WC复合电极的析氢催化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 复合电沉 积方法获 得了( Ni Co) W C 复合电极 ,考 察了 复合 电极 在弱 酸性、碱性 和中性介质 中的析 氢电催化 性能,并 在弱酸性 介质中 进行了电 化学稳定 性实验 . 结果 表明,复 合电极具有优越 的析氢 电催化性 能和良好 的电化 学稳定性 .  相似文献   

7.
用电位扫描方法将混配型杂多阴离子α- SiMo3 W9O404- ( 简写为α- SiMo3W9) 催化剂固定在导电聚吡咯膜电极上,从而制得具有表面功能的α- SiMo3W9 掺杂的聚吡咯膜修饰玻碳电极.该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稳定性,并对NO2- 的还原起电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α- SiMo3W9 在膜中的还原过程由溶液中的三步单电子还原转化为一步双电子和一步单电子还原.  相似文献   

8.
在纳米晶Co—Mo/Ni复合电极上的析氢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虞慰曾  马洁 《电化学》1996,2(1):47-53
采用复合电镀的方法将不同球磨时间制备的高催化活性的纳米晶Co-Mo合金粉直接镀在电极表面,用稳态极化曲线及交流阻抗技术测试了这些电极析氢的电化学活性,并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监测了Co-Mo合金粉的物相结构,晶粒尺寸和复合镀的成份,形貌,实验结果表明,Co-Mo纳米晶合金粉有较高的析氢催化活性,球磨使钴钼粉合金化成为纳米晶,一方面增加了复合镀层的真实表面积,另一方面由于  相似文献   

9.
吴国梁  金道森 《分析化学》1994,22(2):162-164
以合成的四种双(苯并-18-冠-6)为中性载体制成了PVC膜铯离子电极。研究了载体结构,电极膜组成和内充液浓度与电极性能的关系,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增塑的4',4"-(邻-亚苯基二氧亚甲基)双(苯并-18-冠-6)铯离子电极的选择性较好,K^p^o^tCs,k=2.4×10^-^2,20℃时,该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为5×10^-^5-5×10^-^2mol/L(CsCl),斜率接近理论值。  相似文献   

10.
铜电极上Zn—Co—P合金电沉积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清安  陈永言 《应用化学》1997,14(1):115-116
铜电极上Zn┐Co┐P合金电沉积行为黄清安*陈永言邓伯华(武汉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72)关键词铜电极,Zn-Co-P合金,电沉积1996-04-23收稿,1996-09-13修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为了提高Zn层的耐蚀性,出现了含磷的锌基合金,...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细胞色素C(Cyt.C)在一种新的电子转移促进剂4,6-二甲基-2-巯基嘧啶修饰微带金电极(DMMP/Au)上的氧化还原热力学;求得Cyt.C在DMMP/Au电极上反应的标准电极电位E^o,熵变△S^o,焓变△II^o及Gibbs自由能的改变△G10值分别为:0.272V(us.NHE),-123.7J.mol^-^1,-63.1kJ.mol.mol^-^1和-26.2kJ.mol^-^1(  相似文献   

12.
吸附杂多化合物对亚硝酸根的电催化还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奚晓丹 《分析化学》1998,26(6):719-723
详细地研究了吸附在热解石墨电极表面的SiMo12O404-以及Dy(SiMo11O39)213-和吸附在玻碳电极表面的P2W18O626-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这些杂多化合物修饰电极在酸性条件下均对NO2-的还原有很好的催化作用,其催化电流与NO2-的浓度的平方根里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实验发现中性分子N,N-双水杨醛乙二胺合钴(Co(salen)可以通过简单浸泡进入全氟磺酸(Nafion)膜,形成具有稳定电化学响应的Co(salen)-nafion修饰电极,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明,Co(Salen)中心钴原子能与Nafion膜中磺酸根基团形成轴向配位,而使其由+2价变为+3价状态,电化学研究表明,Co(salen)在Nafion膜中的电荷转移是电活性物迁移和电子跳适共同控制的,同  相似文献   

14.
杂多化合物—聚吡咯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为青  刘柏峰 《电化学》1996,2(4):397-401
报道四元杂多化合物K10H3「Nd(SiMo7w4o39)2」.xH2O-聚吡咯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该电极保持了四元杂多化合物的电化学活性和电催化性能,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酸性水溶液中对NO^-2具有明显的催化任用。  相似文献   

15.
聚硫堇修饰微带金电极的性质及对NADH的催化氧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报道了硫堇在微带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聚合过程,用红外光谱对聚硫堇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聚硫堇的电化学性质,发现聚硫堇在+0.5~-0.7V(vs.SCE)电位范围内有两对氧化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E=-0.03V、E=0.05V,E=-0.24V、E=-0.17V(vs.SCE)。它们的式量电位E~(o')随pH而变化,在弱酸性溶液中,E~(o')/pH为-29mV/pH(25℃);而在弱碱性溶液中则为-56mV/pH。聚硫堇修饰微带金电极对NADH的氧化具有催化作用,文中对电催化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采用现场共聚焦显微喇曼光谱研究钴电极在碱性溶液中的氧化还原行为和生成物的喇曼光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电位正向扫描时,在-0.64V左右Co氧化生成Co(OH)2和CoO,随着电位正移逐步生成Co3O4,在正电位区电极表面层主要是Co3O4,CoOOH和CoO2等;电位负向扫描时,电极由的高价含氧化合物相继还原为Co3O4和Co(OH)2,并最终还原为Co。由不同电位下的生成物的喇曼光谱可以看出;电  相似文献   

17.
采用FTIR、XPS和AES研究了金属铜表面M-S(M=Mo,W)簇合物膜。结果表明,Mo(W)S^2-4与铜表面的Cu2O反应,形成了Mo(W)-S-Cu键。簇合物膜由Mo(W),S,Cu,O元素组成,分别呈+6、-2、+1、-2价,膜为多分子层结构并保持,MoS4或WS2单元,膜表面只有Cu,O而不存在Mo(W),S,膜层厚度与反应时间有关,时间越长,膜越厚,膜为多组分的复杂体系,其颜色是各组  相似文献   

18.
在贮氢合金MmNi3.8Co0.5Mn0.4Al0.3(Mm为混合希土)粉末表面分别进行化学镀Cu,Co,Ni,Ni-Co,Ni-Sn,Ni-W。结果表明不同化学镀对合金贮氢性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硫化亚铁电极的电化学合成及性能测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管从胜 《电化学》1999,5(3):326-331
采用循环伏安法确定了合成硫化亚铁的电极电位,在LiCl-KCl-Li2和Li(FClI)-Li2S两种熔体中,控制铁电极的电位为-1.0V合成了硫化亚铁电极,测试了电极的充电性能,在Li(FClI)-Li2S熔盐2体系中电化学合成硫化亚铁电极的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研究Mo(W)-Cu(Ag)-S原子簇化合物的低热固态合成化学基础上,详细地对该类簇合物进行了归纳,从中提出:1.(M=Mo,W;n=2,3,4)作为配体中心.2.氧原子在簇合物中仅作为端基,不参与同其他金属成键.3.单个MS4(M=Mo,W)基团最多只能键合六个Cu(Ag)原子,即最大核数为七.4.迄今为止所有Mo(W)-Cu-S原子簇化合物中Cu均为+1价.5.预计合低价态Mo(W)的这类簇合物将会有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