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稀土添加剂对镀铬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普通电镀镀层光亮性和结合强度差, 分散性和沉积速度低的实际, 应用远近阴极的研究方法, 系统地研究了稀土添加剂在常温和中温镀铬时对镀层光亮性、镀液分散性、离子的沉积速度和电流效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稀土添加剂在中温镀铬时, 对镀层的光亮性、镀液的分散性、离子沉积速度和电流效率均有增强作用, 常温时对电流效率和离子沉积速度有较大的增强作用. 对电镀铬综合性能提高较大的稀土为Pr6O11, CeO2.  相似文献   

2.
Schiff碱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交联聚苯乙烯为母体的大孔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应用已有文献报道,我们根据光亮镀镍工艺的特定要求,合成了4种对Cu2+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Schiff碱大孔新型螯合树脂。  相似文献   

3.
光亮镀镍     
本文扼要地论述了光亮镀镍原理;在实验基础上定量地归纳出影响镀镍质量的几种生要因素;着重叙述了寻找新型杂环光亮剂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新的合成方法,合成了双链磺酸盐、多羟基化合物和杂环的磺酸化合物,鉴定其结构,研究了结构与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并作为光亮镍的添加剂,获得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PSVA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对金属离子的螯合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大孔螯合树脂聚-N-亚水杨基乙烯基苯胺,研究了它对6种金属离子的螯合性能。结果表明,在pH=5时树脂对Cu2+的吸附容量达1.3 mmol/g干树脂。据此提出了一个用此树脂回收废水中微量铜和除去光亮镀镍溶液中微量Cu2+的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以[Emim]Cl/AlCl3(33.3/66.7 mol%)离子液体为电解质, 选取了丙酮、乙酰胺、乙酸、乙酸甲酯、氨基甲酸甲酯5种含有羰基官能团的有机分子作为添加剂, 讨论其对铝沉积层的影响. 通过CV曲线、SEM、XRD、UV-Vis、NMR等分析, 进一步研究了添加剂对Al沉积层形貌、晶面取向及沉积机理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氨基甲酸甲酯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整平添加剂, 45 mmol/L氨基甲酸甲酯的加入明显改善Al产品的光亮度, 得到细致均匀且镜面光亮的Al沉积层. 氨基甲酸甲酯为添加剂时, 在电解液体系中没有形成新的金属络合离子, 不影响电解液中活性铝离子结构; 其羰基碳原子为正电中心在阴极表面吸附, 对Al的电沉积过程产生抑制进而获得整平和光亮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系列氟化石墨及其作为碱性电池正极添加剂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氟化石墨作为电极活性材料及用作添加剂时电池的放电行为以及氟化石墨的氟化程度和电极中氟化石墨的含量对电池的放电性能的影响.研究了MnO2中添加氟化石墨后对电极循环性能的影响,并用XRD比较了几种不同碳材料与氟化石墨的结构特点及MnO2电极放电前后的状态变化,初步探讨了氟化石墨改善二氧化锰电化学性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化学镀镍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线性电位扫描伏安法研究了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镍体系, 考查了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对化学镀镍硼阴、阳极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 乙酸镍和硼氢化钠含量的提高分别促进了Ni2+的还原反应和BH4-的氧化反应; 乙二胺、氢氧化钠以及添加剂硫脲、糖精钠对阴、阳极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同时添加剂中的硫元素加速了镍的氧化; 升高温度有利于阴、阳极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9.
3-己炔 - 2 ,5-二醇 ( HD)是半光亮电镀镍的一种添加剂 ,它在电镀镍时也发生电还原反应 .我们采用 GC- MS谱对其电还原产物作过分析 ,表明它与 1 ,4-丁炔二醇电还原类似 [1] ,在 p H值 1~ 2时 ,主产物为 3-己炔、己烷 ;p H值 >3.5时 ,主产物为 3-己烯 - 2 ,5-二醇和 2 ,5-己二醇 .对这类炔二醇电还原过程尚未见深入研究 ,为深入了解 HD在不同 p H值的溶液中的电还原过程 ,我们对其电还原中间产物作了电化学 - ESR研究 .1 实验部分PARC公司电化学测试系统 (美国 ) ,其中包括 Model 1 73恒电位 /恒电流仪 ,Model 30 3A汞电极装置 ;…  相似文献   

10.
化学镀广泛应用于非金属的电镀、电铸前的施加导电层。化学镀沉积层质量与其在零件上的附着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重视对化学镀沉积层内应力的研究 ,开发一个低温、低内应力的化学镀镍工艺 ,对于化学镀沉积层的推广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对低温、低内应力化学镀镍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 ,开发出了一个低温、低内应力的化学镀镍工艺。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沉积层内应力同其在零件上的结合力具有密切关系并对其进行了初步探讨。1 实验方法1 1 正交实验根据探索性实验结果分析 ,影响化学镀镍层内应力σ和沉积层速率r的主要因…  相似文献   

11.
有机硅电解液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低可燃性、无毒性、高电导率和高分解电压等优点,近年来成为了锂离子电池新型电解液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有机硅电解液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聚醚有机硅电解液的设计合成、物理化学性能、与电解质盐和电极材料的匹配性关系及其在电池中的性能表现;简述了有机硅功能化电解液添加剂的研究进展,如成膜添加剂、阻燃添加剂、吸酸吸水添加剂等;最后对有机硅电解液的进一步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苯基硫脲对6063铝合金表面化学镀镍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极化曲线及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苯基硫脲(稳定剂)对6063铝合金表面镍层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极化曲线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苯基硫脲后的镀镍层比基体铝合金具有更正的腐蚀电位(Ecorr)、小孔(点)腐蚀电位(Epit)及更低的腐蚀电流(icorr)。为了解释镍层的电化学性能,建立了等效电路模型,并拟合出了表面电阻(Rcoat)及电容(Qcoat),电荷转移电阻(Rct)及双电层电容(Qdl)等腐蚀参数。交流阻抗研究结果表明,加入6~10 mg/L苯基硫脲后的镀镍层具有较高的表面电阻(Rcoat)、电荷转移电阻(Rct)及较低的表面电容与双电层电容(Qcoat与Qdl)。镀镍层的交流阻抗谱及极化曲线的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镀层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并且相互吻合。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对化学镀镍层的表面形貌及成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表面处于较均匀的状态,磷元素的质量分数超过10%。  相似文献   

13.
电镀非晶态镍磷合金在织物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一种镍磷非晶态合金电磁屏蔽材料,并对制备工艺及其性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选择了一条较为成功的工艺流程.选用已化学镀铜导电涤纶织物,经过电镀处理,得到稳定、光亮的非晶态镍磷镀层.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镀液组成、温度、时间、pH值等对镀层的K/S值与电阻值的影响,优选出了最高K/S值和最低电阻值的工艺条件,分析了各因素对电沉积过程的影响.得出工艺条件:硫酸镍250g/L、氯化镍55 g/L、次亚磷酸钠70g/L、硼酸45 g/L、时间10 min、温度65℃、pH=2.0.实验表明,此电镀镍磷非晶态合金柔性电磁屏蔽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及耐磨擦、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三种添加剂对纳米晶锌镀层电沉积行为及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极化曲线、XRD和SEM研究了三种有机添加剂对酸性硫酸盐溶液中锌电沉积行为以及纳米晶锌镀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4-苯基-3-丁烯-2-酮(BA)和聚乙二醇(PEG)三种添加剂之间具有较强的协同作用,采用三者组成的混合添加剂可制备出光亮致密的纳米晶锌镀层.镀层晶粒细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混合添加剂可有效提高锌的沉积过电位,使锌沉积过程中的晶核形成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15.
郑剑  李宁  黎德育  崔国锋 《电化学》2006,12(1):98-103
以喷金云母片为基体,浓度为正常镀液5%的电镀镍液作母液,应用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在线原位观察光亮剂对镀层微观形貌的影响.实验发现,对不加光亮剂的镀液,所得镀层尽管无光亮性,但镀后的粗糙度与峰谷值HA-V明显降低;加有全光亮性光亮剂的镀液,虽可得到全光亮镀层,但其粗糙度与峰谷值HA-V却增加了,半光亮剂对峰谷值与光亮性的影响处于以上两者之间,证明光亮剂的作用机理不是微观整平作用,纳米尺度内的微观整平性与镀液的光亮性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以D,L-乳酸单体为原料,使用人体营养添加剂如乳酸锌、乳酸钙,乙酸锌、硫酸锌、牛磺酸等作为无毒催化剂,通过熔融聚合直接合成低分子量的生物降解材料外消旋聚乳酸(PDLLA),粘均分子量接近4000,以PDLLA为载体,应用于制备抗菌药物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用DSC和SEM表征其成球性能,载药微球体外缓释半衰期为31.9h,53.2h后累积释药百分率约为84.0%,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低磷化学镀镍层的组成和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SEM、XPS、AES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低磷化学镀镍层的形貌、结晶状态、组成元素及其价态和深度分布。结果表明,低磷化学镀镍磷合金层为层状结构,镀态的镀层由低晶态的Ni和Ni_2P组成,350℃热处理1小时后转化为完全晶态的Ni和Ni_3P。镍和磷均为零价态,它们的结合能分别为129.1ev和852.3eV。镀层的真实组成(相对原子百分浓度)为:Ni 85.4%,P 10.1%,O 4.5%。  相似文献   

18.
新型镀锌添加剂SD-1对锌电沉积过程作用机理的研究吴华强,严怡芹,倪光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芜湖市241000)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 ̄[1]:应用自制的新型SD-1作为锌酸盐镀锌添加剂,可获得外观光亮、金相结构均匀、细致、结合力好的锌镀层,而且该锌镀...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开发适合不同电解液的功能性添加剂是重要手段之一。功能性添加剂可以在不增加电池成本的情况下,显著改变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如改善循环性能,提高可逆容量和电解液电导率。本文分别从溶剂和添加剂两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功能性添加剂的现状与进展,并提出面临的问题。本文以功能性添加剂的不同官能团为出发点,分析其作用机理,并分类探讨了阻燃添加剂、高电压添加剂等的优缺点、应用和前景。最后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溶剂及其添加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肝脏中黄曲霉毒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动物肝脏中黄曲霉毒素G2、G1、B2、B1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经体积比为84∶16的乙腈-水溶液提取,离心后通过真菌毒素多功能净化柱,净化液氮气吹干,用流动相定容,采用C18柱分离,10mmol/L的甲酸铵溶液和甲醇作为流动相,以50∶50比例等度洗脱,在多重反应监测(MRM)正离子模式下进行分析。各组分在9min内完全分离,方法线性关系良好,黄曲霉毒素G2、G1、B2、B1的检出限分别为0.030、0.026、0.016、0.027μg/kg,三个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在81%~9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动物肝脏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