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研究了CH3N3有第一电子吸收带的光解,获得了生成三线态CH3N自由基的重要证据并对可能的反应机制进行了讨论,其机理以激发态CH3N3经单线态三线态相互作用后解离生成三线态自由基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CH3N3在第一电子吸收带的光解,获得了生成三线态CH3N自由基的重要证据并对可能的反应机制进行了讨论.其机理以激发态CH3N3经单线态三线态相互作用后解离生成三线态自由基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陈文祥  Allen  N.S 《化学学报》1990,48(6):608-611
用闪光光介研究的结果显示了水溶性甲磺酸二苯甲酮季铵盐(1)经由n-λ^*激发导致三线态, 与叔胺形成三线态激发复合物, 同时再从叔胺夺取一个电子产生自由基阴离子。经过分子间抽氢产生ketyl自由基和烷基自由基, 通过对氧、PH和胺电离势的影响的研究证实了上述机理。  相似文献   

4.
硫氧化碳OCS是线性三原子分子,这类小分子的激发态、离子态能级结构、能级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电离过程,是研究中所关心的问题.Tanaka等[1]和Kopp[2]测量了OCS的VUV吸收光谱,Frey和Schlag等[3]以同步辐射光源,用光电离共振(PIR)谱方法、Kovac[4]和Wang,Shirley等[5]以Hel为电离光源,分别采用传统的光电子能谱和高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研究了CO2、CS2和OCS分子从电子振动基态吸收单个光子而电离的过程.Yang和Anderson等问为了作选态的离子一分子反应利用可调谐激光rt光子吸收将OCS选择激发到某一中间态,OCS再吸收光子后…  相似文献   

5.
曾和平 《化学学报》2002,60(9):1543-1547
用激光光解方法研究了富勒烯(C_(60)/C_(70))与三苯基胺(TPA)间的光诱 导电子转移过程。在近红外区,观测到TPA阴离子自由基,富勒烯(C_(60)/C_(70) )激发三线态和阴离子自由基。在苯腈溶液中,利用瞬态谱测定了电子从TPA转移 到富勒烯(C_(60)/C_(70))激发三线态的量子转化产率(Φ_(et))和电子转移常 数(k_(et))。  相似文献   

6.
主要用飞秒抽运-探测技术观察了紫细菌Rb. sphaeroides 601外周捕光天线LH2中细菌叶绿素(BChl)之间的能量传递过程. 在783 nm的激光激发B800情况下, 在B800到B850的能量传递之前, 存在一个约0.35 ps的分子内能量重新分布过程; 通过调节激发波长, 清楚地观察到激发态BChl分子的动力学演变过程. 结果表明基态漂白和激发态吸收存在明显的竞争, 同时在818 nm处出现一个鞍点, 说明在B800的激发态和B850的上激子态存在快速、高效的能量传递; B850分子上激子态的激发能将通过内转换向次最低激发态快速弛豫, 并导致最低激发态布局和分子构象变化.  相似文献   

7.
MPI质谱研究作为化学分析和研究光物理过程的工具受到广泛的重视[1-4].REMPI的特征过程是,首先分子吸收。个光子共振激发到中间态,然后处于中间激发态的分子再吸收n个光子激发到电离连续区[5].REMPI的谱特征可以给出中间态分布的详细信息[6],利用REMPI过程可研究单光子跃  相似文献   

8.
利用飞秒泵浦-探测技术结合飞行时间质谱(TOF-MS),研究了丙烯酸分子被200nm泵浦光激发到第二电子激发态(S2)后的超快预解离动力学.采集了母体离子和碎片离子的时间分辨质谱信号,并利用动力学方程对时间分辨离子质谱信号进行拟合和分析,揭示了预解离通道的存在.布居在S2激发态的分子通过快速的内转换弛豫到第一电子激发态(S1),时间常数为210fs,随后再经内转换从S1态弛豫到基态(S0)的高振动态,时间常数为1.49ps.分子最终在基态高振动态势能面上发生C-C键和C-O键的断裂,分别解离生成H2C=CH和HOCO、H2C=CHCO和OH中性碎片,对应的预解离时间常数分别约为4和3ps.碎片离子的产生有两个途径,分别来自于母体离子的解离和基态高振动态势能面上中性碎片的电离.  相似文献   

9.
富勒烯 (C60 /C70 )与N ,N ,N′ ,N′ 四 (对甲苯基 ) 4,4′ 二胺 1,1′ 二苯硒醚 (TPDASe)间在激光光诱导条件下 ,发生了分子间的电子转移过程 .在可见 -近红外区 ( 60 0~ 12 0 0nm) ,观测到了TPDASe阳离子自由基、富勒烯 (C60 /C70 )激发三线态和阴离子自由基 ,在苯腈溶液中 ,观测瞬态谱测定了电子从TPDASe转移到富勒烯 (C60 /C70 )激发三线态的量子转化产率(ΦTet)和电子转移常数 (Ket) .  相似文献   

10.
宋心琦 《大学化学》1991,6(1):54-55
大多数光化学反应的主要过程可以归结为:分子在光辐照下由基态变为电子激发态,随即发生分子核骨架的变化(如分子的重排或键的断裂等),从而生成预期的反应产物。如果辐照光的频率仅与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所需能量相匹配,引起的将是分子的振动激发。在大多数情况下,受激分子仍属于电子基态,不会发生光化学反应。可是当辐照光的能密度很大时,则有可能迫使分子同时或者连续地吸收多个光子,提升到高振动激发态,并有可能导致分子从电子基态跃迁到电子激发态,从而发生键的断裂或核骨架的重排。这种光化学反应在70年代曾被称为红外光化学反应,现在则更多地被称作振动光化学反应。这个领域由于大功率红外激光器的出现和有可能实现键的选择性激发,曾引起化学界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1.
运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和以环己烷为溶剂的可极化连续模型(PCM),研究了2-[2-(1 H-pyrrol-2-yl)-cyclopent-1-enyl]-pyridine(7-HB)发生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7-HB分子被光激发到Franck-Condon区域后,在第一光学亮态(S_1)上会发生一个超快的从Normal(N)式到Tautomer(T)式的质子转移反应,其反应的能垒仅有0.05eV.此外,在相同计算水平下,还研究了7-HB分子的吸收和发射光谱,所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2.
在分子水平研究新型人工光俘获材料对于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TD-DFT方法研究了卟啉-富勒烯(P-C60)体系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该过程由三个过程组成:(1)光激发过程,P-C60由基态激发至卟啉局域激发(LE)态;(2)电荷分离(CS)过程形成卟啉至富勒烯的电荷转移(CT)态;(3)电荷重组(CR)过程,CT态返回到基态。我们通过分析分子轨道指认了LE态和CT,并获得了这两个激发态的结构。采用广义Mulliken-Hush(GMH)方法计算体系电荷分离和电荷重组过程的态态间电子耦合,和实验测量的电子转移速率获得定性一致的结果。本工作为分析、预测光诱导电荷转移过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酞菁铜分子的电子态和反饱和吸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OHF-INDO/SDCI方法结合实验研究了酞菁铜分子的电子的电子结构.紫外-可见光谱.激发态分子动态学和反饱和吸收的微观机制.对酞菁铜实现反饱和吸收的必要条件是最低四重态对激光的吸收截面必须大于基态对激光的吸收截面. 在波长为532nm的激光作用下.该条件得到了满足,故Cupc呈现反饱和吸收特征.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富勒烯(C60/Z70)与N,N,N',N'-四-(对甲苯基)-4,4'-二胺-1,1'-二苯硒醚(TPDASe)间在激光光诱导条件下,发生了分子间的电子转移过程.在可见-近红外区(600~1200mm),观测到了TPDASe阳离子自由基、富勒烯(C60/C70)激发三线态和阴离子自由基,在苯腈溶液中,观测瞬态谱测定了电子从TPDASe转移到富勒烯(C60/C70)激发三线态的量子转化产率(ΦT et)和电子转移常数(Ket).  相似文献   

15.
分子受光激发后,由基态S_o跃迁到激发态S_n,在其衰减过程中可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和反应,激光闪光光解就是用来观测这些变化过程中瞬态光谱变化的仪器。它主要由激发光源、检测光源、信号检测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通过时间分辨吸收和发射瞬态光谱及相应的动力学衰减曲线,对反应过程中激发单重态、三重态分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半经典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超快激光诱导的C60光裂解反应.选择能量为2.0eV,半峰全宽(FWHM)分别为40和500fs的激光作用于C60分子,调节脉冲强度使其发生裂解反应,比较长短脉宽飞秒激光对C60裂解反应机理的影响.通过分析产物分布、原子平衡指数、温度以及吸收能量(包括动能、势能和电子能量),证实飞秒激光脉冲下C60的光裂解主要由电子激发态控制,非热力学效应在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激光场的作用时间和强度均影响光裂解反应过程,而电子吸收能量饱和后光场强度的作用则变得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单重态氧及其近年来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不仅有机化学家,而且生物化学家和生物学家对单重态氧化学都感到兴趣。因为单重态氧与有机物的反应能力很强,而且还与有机材料受光和氧的破坏作用、以及动植物的生命过程等~([1,2])有一定联系. 单重态分子氧氧原子在组成氧分子时,按分子轨道理论的解释,应该有一对电子填入能量相同的两个简并反键轨道π~*2p_v和π~*2p_z上。根据洪特规则,这两个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轨道,且自旋平行。氧分子的这种电子状态,即是三重态。由于具有g对称性,所以是~3∑_g态。在激发态时,氧分子的两个π~*电子可同时占据一个π~*轨道,其自旋相反,这便是氧分子的第一激发单重态,它也具有g对称性,故电子态是~1△_g。如果两个电子分占不同的π~*轨道,且自旋相反,这是氧分子的第二激发单重态(~1∑_g)。激发态氧分子虽有各种单重态,但一般用的单重态氧为其最低激发态,即~1△_g状态(~1O_2)~([2,3])。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二次量子化方法和酉变换讨论了O3分子在激光场中的多光子激发.推导出了O3分子的振动Hamiltonian 算子、从基态到各激发态的跃迁几率公式,以及O3分子从激光场中吸收的光子数公式,并分析了计算结果.这包括对O3分子伸缩振动能谱的计算及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跃迁几率随外场频率的变化、随时间的变化,以及O3分子在辐射场中的能量吸收情况(取光场强度为5×10-2 W/cm2).建立讨论所有具有C2v对称分子从基态到第四激发态以下各态多光子激发问题的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一种可溶性氯铟酞菁化合物的光限幅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双青  甘泉  沈淑引  许慧君  杨国强 《化学学报》2004,62(22):2209-2212
本工作通过无中心金属酞菁合成了可溶性金属酞菁化合物--四-α-(2-乙基丁氧基)氯铟酞菁,用纳秒脉冲激光在532 nm处检测了它在四氢呋喃溶液中的光限幅过程,发现该化合物具有非常明显的光限幅性能.在很低的入射光能量下,输出能量即开始偏离Beer定律,透过率随着入射光能量的增加迅速下降.这一效应归因于酞菁分子的反饱和吸收.通过纳秒激光闪光光解实验测定了上述化合物在四氢呋喃溶液中的瞬态吸收光谱及三线态寿命,实验结果表明在很宽的波长范围内分子具有较强的激发态吸收性能.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一些电子给体,电子受体和含呫吨染料的二元化合物.在激发染料时,测定和计算了染料与给体和受体之间的光致分子间和分子内的电子转移的速率常数和效率.发现激发的呫吨染料可与多种,其中包括很弱的给体和受体之间进行有效的光致电子转移反应.分子间的反应速率常数受扩散控制,有浓度的影响.闪光光解的实验表明,在浓度较低时,主要是通过染料的三重激发态来进行的.如存在异种电荷,则产生静态猝灭.分子内的光致电子转移反应与溶液的浓度无关,可从染料的单重激发态直接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