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石油醚作溶剂在索氏提取器中分别提取东北小鲵体内组织(皮、肌肉及内脏)中的粗脂肪油,所得萃取液分别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及纯水洗涤后加入无水硫酸钠脱水过夜.用旋转蒸发除去萃取液中有机溶剂,于是获得3份油状液体分别为从小鲵的皮、肌肉及内脏提取的脂肪酸.从中分取0.20 mL于氢氧化钾溶液中加甲醇做甲酯化处理,用乙醚-正己烷(2...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气相色谱法测定鲍鱼不同组织(肌肉、内脏、整贝)中的多氯联苯含量的方法。样品经正己烷超声萃取,硫酸净化后,肌肉样品只需再经过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内脏和整贝则还需经石墨化碳黑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用DB-5MS毛细管色谱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7种多氯联苯的质量浓度在1.25~100μg·L-1范围内与相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在0.04~0.06μg·kg-1之间。在0.25,2.50,20.0μg·kg-1 3个浓度水平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78.0%~102%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3.4%~6.9%之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人体结缔组织灰化的最优化条件,经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S](PMBP)萃取富集稀土后,采用2-4(-氯-2-膦酸基苯偶氮)-1,8-二羟基-3,6-萘二磺酸(CPA-MA)显色反应测定了人体牙、骨及动物内脏、血液中稀土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4.
用荧光法研究蛇床子素在兔体内脏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床子素为中药蛇床子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1] ,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尤其是外用治疗皮癣、阴道滴虫等疾病 ,有着良好的效果。本文根据 β 环糊精 ( β Cyclodextrin ,简称 β CD)作为主体分子(Hostmolecule)能够包含客体分子 (Guestoren closedmolecule)提高荧光量子效率的特点[2 ] ,在最佳实验条件下 ,对给药 2 4h后家兔的内脏进行荧光分析。在给药量为 5g蛇床子时 ,给水煎灌胃、处死动物、解剖内脏、上机测定 ,所得蛇床子素在兔体主要脏器中的分布为心、肝、肾、生殖系统分别含蛇床子素…  相似文献   

5.
稀土改性PVC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硝酸稀土作为改性剂,加入到聚氯乙烯(PVC)的四氢呋喃(THF)溶液中,用流延法制得表观透明均匀的PVC膜,经紫外辐射交联后,测试其力学和物理性能,发现经稀土改性后的PVC薄膜的力学和物理性能均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开展了动物内脏中14种酞酸酯类(PAEs)环境激素残留的气相色谱-电子轰击离子源/质谱(GC-EI/MS)的分析方法研究。优化与选择了动物内脏样品的前处理条件,动物内脏样品经正己烷/二氯甲烷(1/1,v/v)混合提取剂超声提取、Florisil硅藻土固相萃取柱净化与乙酸乙酯/正己烷(2/3,v/v)混合洗脱剂洗脱和浓缩后,以邻苯二甲酸二苯基酯(DPhP)为内标物,采用GC-EI/MS的选择离子监测方式(SIM)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当猪肝样品的加标浓度水平为100、200、400 μg/kg时,加标回收率为:60%~110%,相对标准偏差为:0.78%~10.3%;除邻苯二甲酸二(2-甲氧基乙基)酯(DMEP)与邻苯二甲酸二(2-乙氧基乙基)酯(DEEP)的检测限(MDL)分别为3.30与2.25 μg/kg外,其余的12种PAEs的MDL ≦ 1.74 μg/kg;线性范围为50 ~ 800 μg/kg,相关系数都大于0.9994。此分析方法成功地应用于6种动物内脏中14种痕量PAEs残留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吡啶与脂肪酸的烷基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啶与脂肪酸在酸性环境中用过二硫酸铵和硝酸银催化,发生自由基烷基化反应,得到产物主要是α- 单取代吡啶。其结构经UV、IR、1HNMR证实  相似文献   

8.
气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乙醇含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样品用注射器吸附后直接经C18柱后进样,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该方法适合多样饮料中的乙醇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8.6%,检出限为7.7mg/L。  相似文献   

9.
用硼酸与异龙脑的异构化产物—龙脑、异龙脑和樟脑的混合物进行反应,得到硼酸莰酯和樟脑。莰酯与樟脑分离后,经水解得到龙脑和异龙脑。  相似文献   

10.
塑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贾丽  夏敏  陈惠 《化学通报》2005,68(12):947-94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塑料制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进行了测定。塑料样品经粉碎后,用乙醇溶解后超声提取,直接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外标法定量。该方法精密度1.07%~1.98%,回收率76.0%~96.0%。此方法简便、易行,分离度较好,可作为测定塑料制品中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烘烤前后南瓜籽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对比。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萃取南瓜籽中的挥发性成分,采取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南瓜籽油脂,并将其分为酸、碱、中性三个部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其中化学成分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南瓜籽挥发性成分中含有多种醛类和酯类化合物,烘烤后产生了大量的烷基吡嗪,其在碱性部分中的相对含量比烘烤前提高14倍多,不饱和醛类化合物含量也有明显提高。南瓜籽油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油酸、亚油酸及其酯类。还含有生物活性功能成分如植物甾醇、角鲨烯和维生素E等。烘烤后除角鲨烯含量有所降低,维生素E、植物甾醇、亚麻酸等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2.
Low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er ketone)s were synthesized from phenol, 1,4‐phenylenedioxy diacetylchloride, chloroacetylchloride, and dichloroalkanes [1,2‐dichloroethane and dichloromethane] by a Friedel–Crafts reaction with anhydrous aluminum chloride as a catalyst and carbon disulfide as a solvent. The condi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 poly(ether ketone)s and the chlorine contents obtained with the Carius method were examined, and a reaction scheme for each resin was established. The molecular weights and polydispersities of the resins were obtained by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The polyketon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 spectroscopy. The characteristic frequencies due to different functional groups were assigned.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resins were studied with thermogravimetry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The characteristic temperatures of thermal degradation for the poly(ether ketone)s were evaluated with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he kinetic parameters for the decomposition reactions of the resins were obtained with Broido and Doyle's method, and the heats of fusion were obtained from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thermograms. The polyketones were thermally stable up to 200 °C. All the polyketones were tested for their microbial properties against bacteria, fungi, and yeast. The effect of poly(ether ketone)s on the growth of these microorganisms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polyketones were found to inhibit the growth of the microorganisms to a considerable extent. © 2003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41: 2335–2344, 2003  相似文献   

13.
介绍分析仪器验证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总结了气相色谱仪验证中设计确认、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的验证过程和要点,详细介绍了验证内容、具体项目、参考指标、参与人员、时间频次和要点等内容,指出了气相色谱仪验证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气相色谱仪验证工作的改进建议,为气相色谱仪器验证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用硝酸-高氯酸体系消解螺蛳和水葫芦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锌、镍、铬,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镉。铜、锌、镍、铬、铅、镉的检出限分别为0.328、0.126、0.271、0.416、0.006 64、0.001 15 mg/kg,线性相关系数不小于0.999 0,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3.7%,加标回收率为86.0%~94.2%。  相似文献   

15.
污泥中常规生物指标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梅 《广州化学》2004,29(2):29-35
介绍了污泥中三种常规生物检测指标,即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和蛔虫卵的检测方法。污泥中细菌总数的检测采用平皿计数法,先将污泥样品稀释后选取2~3个适宜的稀释度进行培养;污泥中粪大肠菌群的检测采用多管发酵法,分别将稀释后的污泥混悬液接种于乳糖蛋白胨培养基和EC培养液中进行初发酵和复发酵实验;污泥中蛔虫卵的检测采用漂浮法,利用饱和硝酸钠溶液的比重大于蛔虫卵的原理,通过分离、离心、洗涤等步骤将样品中的蛔虫卵集中于载物玻片上镜检计数。文章对污水处理厂检测及排放污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霞  刘旭  李玲  王艳丽  田其燕  刘艳明 《色谱》2019,37(2):227-232
建立了气相色谱测定食品中丙酸及丙酸盐的分析方法。针对含油脂和不含油脂的食品,分别建立了脱脂提取法和直接提取法。考察不同pH值对丙酸溶解性和加标回收率的影响,通过对净化条件、pH值、提取剂的种类和提取次数等条件的优化,确定最佳处理条件为:样品加盐酸溶液调节pH ≤ 2,用5 mL正己烷脱脂,用5 mL乙酸乙酯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使用HP-INNOWAX毛细管色谱柱对丙酸进行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使用脱脂提取法得到丙酸的回收率为87.5%~97.6%,相对标准偏差为3.09%~6.86%(n=6);使用直接提取法得到丙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0.1%~102.1%,相对标准偏差为3.32%~6.33%(n=6)。两种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1000 mg/L(相关系数为0.9998),检出限为0.003 g/kg,定量限为0.01 g/kg。方法适用于多种食品中丙酸的检测,具有准确、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为食品中丙酸含量的测定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致癌性多环芳烃萘、蒽、芘的分析方法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薄层色谱(TLC)、紫外光谱(UV)、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多环芳烃(PAHs)萘、蒽、芘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TLC中使用环己烷:氯仿(5:4,V/V)作为展开剂时,三者的R,值分别为0.78、0.65和0.72;用UV法在溶液中测定了三者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303、380、338nm;当流动相为甲醇:水(9:1,V/V)时三者在RP—HPLC中的保留时间为4.179、5.190、6.178min,5次重复RSD分别为1.1%、1.8%、0.91%,并用于实际水样中萘、蒽、芘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按照传统煎煮法对积雪草中铁、锰、锌、铜和锶5种元素进行提取,用微孔滤膜分离提取液中的可溶态与悬浮态,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大孔吸附树脂柱和螯合树脂柱对可溶态中的游离态和非游离态、有机态和无机态、稳定态和不稳定态进行分离后,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对各种形态中的上述5种元素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积雪草中5种元素的提取率为11.88%~22.86%,浸留比为14.04%~31.44%。该法测定各元素的回收率为95.6%~104.3%,相对标准偏差在0.37%~1.14%之间,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CdTe量子点DNA荧光纳米探针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相合成法合成了巯基乙酸(TGA)修饰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通过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二氧化硅及壳聚糖修饰的核壳型复合荧光纳米粒子,将其与DNA吸附连接,得到CdTe量子点DNA荧光纳米探针。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荧光光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ζ电位等测试方法对产物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制备了表面富含氨基的复合荧光纳米粒子,其对DNA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蒋万枫  张宁  张辉珍 《色谱》2019,37(2):222-226
使用顶空-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结合差异化分析软件鉴定分析出了饮用水中的异味物质。质谱数据通过逐级筛查,降低化合物数量,通过T检验和倍数变化统计分析查找差异显著的化合物,利用结构解析确定异味成分为乙醛。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加热时间、加热温度、样品量和加盐量等因素。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033和0.010 mg/L,线性范围为0.010~0.500 mg/L,相关系数R2=0.997。对实际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了产生异味的原因,并对相应的生产加工工艺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适用于鉴定分析饮用水中的异味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