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三个光谱增感染料及其组合在一些溶液中的吸收光谱和吸附态染料的反射光谱,得到25℃在几种溶剂的溴化银分散系中的吸附等温线,并采用精密量热技术测量了微小吸附热效应,得到25±0.01℃染料Ⅰ在溴化银水悬浮液中被吸附的等位摩尔吸附焓△H298-(335±2.5)kJ/mol(表面覆盖度θ=0.94)。结合对染料组合的光吸收、吸附以及吸附热等的测试结果,对照相乳剂生产中采用的先加入感绿染料Ⅱ、Ⅲ,后加入感红染料Ⅰ的步序,从吸附角度作了初步的理论探讨。研究结果也表明,精密量热技术与光吸收测量等手段相结合,将有助于在乳剂制备过程中分析研究染料的增感效果。  相似文献   

2.
用半导体精密量热计测得25±0.01℃时溴化银从DMF-H2O溶液中吸附噻碳菁染料(Ⅰ)的吸附热。发现由于溶液中染料聚集状态的不同导致吸附热明显不同,但吸附于溴化银表面的染料的聚集态则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以自制的磁性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为吸附剂,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其对甲基橙(MO)和茜素绿(AG-25)的吸附行为。 结果表明,在25 ℃,pH值6~8的条件下,磁性COF对两种阴离子染料的的吸附量分别为997和1314 mg/g。 两种染料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表明吸附过程为单层吸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磁性COF对水体中的阴离子染料体现出高吸附量和快速吸附的特点,具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酸解法制备纳米纤维素(nCE),再利用自由基聚合法将甲基丙烯酸(MAA)接枝到纳米纤维素上,得到含有多孔结构的纤维素基水凝胶,并以制备的水凝胶作为吸附剂处理染料废水。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镜(SEM)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吸附时间、pH、染料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对染料去除率的影响,优化了吸附条件。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平衡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拟合。通过对吸附等温线的拟合,计算得到了吸附剂对亚甲基蓝(MB)的最大吸附量为1250.00 mg·g~(-1)。  相似文献   

5.
还原态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波张  帆黄   《应用化学》2014,31(4):502-504
通过乙二胺(EDA)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还原制备了还原态氧化石墨烯(RGO),利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热重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制得的RGO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RGO复合材料在静态吸附条件下对Pb(Ⅱ)、Cd(Ⅱ)、Cu(Ⅱ)和Mn(Ⅱ)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该吸附材料对上述4种重金属离子在25 ℃时的静态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96.6、115.3、54.2和38.6 mg/g。 吸附于RGO上的Pb(Ⅱ)可用0.05 mol/L HCl溶液进行洗脱,再生后的RGO重复使用3次时吸附量能达到首次吸附量的85%。  相似文献   

6.
硅胶自非极性溶剂中吸附苯甲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⑴测定了0℃、15℃和20℃时硅胶自四氯化碳中吸附苯甲酸的等温线,等温线为S型的,接近饱和溶液浓度时吸附量急剧上升。用BET二常数公式和D-R方程的类似形式处理了实验结果,最大吸附体积与夺胶比孔容一致。⑵测定了硅胶自四氯化碳-环己烷二元混合溶剂稀溶液中吸附苯甲酸的等温线(20℃)和各溶剂组成时苯甲酸饱和溶液浓度,等温线是Langmuir型的,吸附量与饱和溶液浓度间有直线关系,文中对所得结果给出了合  相似文献   

7.
以吸附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了5种不同的树脂类型、p H值、溶质浓度和树脂量对ε-聚赖氨酸(ε-PL)的吸附效果,进一步采用响应面设计优化了HZD-3B和D155树脂的吸附条件,分析了两种树脂吸附ε-PL的吸附等温线以及吸附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试验的5种树脂中,HZD-3B和D155树脂的吸附效果较好。HZD-3B最佳静态吸附条件为:溶液起始p H 8.5、起始浓度40g/L、树脂用量150g/L、温度25℃、吸附13h,ε-PL的最大吸附率是97.69%;D155最佳静态吸附条件为:溶液起始p H 8、起始浓度40g/L、树脂用量150g/L、温度25℃、吸附14h,ε-PL的最大吸附率是96.84%;等温线数据拟合均较符合Freundlich方程,动力学数据拟合均较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发酵液验证试验结果显示,ε-PL最大吸附量与纯品吸附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柏树锯末对模拟印染废水中罗丹明B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锯末用量及染料溶液的初始浓度等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料在柏树锯末上的吸附等温线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动力学可以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通过Langmuir方程在318K下计算得到其最大单层吸附容量为35.93 mg.g-1。  相似文献   

9.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铁(Ⅱ)/聚丙烯腈[Fe(Ⅱ)/PAN]复合纳米纤维,用于吸附检测溶液中的铬(Ⅵ)。SEM及BET分析可知,纤维形态结构均匀,直径大约为153nm,比表面积为14.0m2·g-1。Fe(Ⅱ)/PAN复合纳米纤维表面携带的PAN…Fe(Ⅱ)(OH)+官能团能快速吸附去除溶液中的铬(Ⅵ),并将其还原为铬(Ⅲ)。根据吸附等温线模型分析,Langmuir模型更适合本体系,最大吸附量为5.40mg·g-1。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97%的铬(Ⅵ)可被从溶液中去除。  相似文献   

10.
硅烷化活性炭的吸附性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振国  樊艾星 《化学学报》1994,52(5):427-433
本工作测定了25℃和35℃时硅烷化活性炭自水溶液中吸附苯甲酸和苯甲醛的等温线;计算了吸附过程的ΔGⅲ,ΔHⅲ和ΔSⅲ;用Hill-deBoer方程处理了实验结果。所得结果表明:(1)随硅烷化时间延长,苯甲酸和苯甲醛的吸附量(mol.m^-^2)明显增加;-ΔGⅲ和-ΔHⅲ略有升高,ΔSⅲ为正值;(2)吸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弱,吸附分子与活性炭表面间的作用随硅烷化程度增加而加大;(3)芳香化合物可能是以苯环吸附在炭表面上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5-位不同取代基的噻碳菁和吲哚碳菁染料对其在立方型颗粒和T-颗粒溴化银微晶上吸附能力的影响,并采用ACFEM(Analytical Color Fluore scence Electron Microscopy)研究了上述结构染料对其吸附在溴化银微晶所形成的J-聚集体尺寸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吲哚碳菁染料来说,立方体溴化银微晶表面的吸附能力较T-颗粒溴化银微晶表面的吸附能力强;但对噻碳菁染料来说则相反,它们在T-颗粒溴化银微晶表面的吸附能力较立方体溴化银微晶表面的吸附能力强。另外,对5-位不同取代基的噻碳菁染料而言,无论是在立方型颗粒或T-颗粒溴化银微晶上的吸附能力来说,含取代基(无论4-取代基是吸电子型还是推电子型)的噻碳菁染料较未取代的噻碳菁染料强;而5-位取代基是吸电子型的噻碳菁染料更有利于其吸附在T-颗粒溴化银微晶表面。此外,本文还进一步证明了溴化银微晶表面上染料J-聚集体的生长过程是符合奥斯瓦尔特成熟过程的。吲哚碳菁染料在T-颗粒溴化银微晶上形成的J-聚集体的平均尺寸明显大于在立方体溴化银微晶上形成的J-聚集体的平均尺寸。吸附在立方体溴化银微晶上的5-不同取代基的噻碳菁染料对其形成J-聚集体尺寸分布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含取代基(-CH3,-Ph,-Cl)的噻碳菁染料形成的J-聚集体的尺寸分布几乎相同,但与未取代的噻碳菁染料形成的J-聚集体的尺寸分布明显不同;5-位含取代基的噻碳菁染料形成的J-聚集体平均尺寸大于未取代的噻碳菁染料的。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天然高分子甲壳素对碱性橙Ⅱ染料的吸附性能。确定吸附时的pH,进行了等温吸附、吸附时间和选择性吸附探究。结果表明,溶液中只有碱性橙Ⅱ时,溶液pH3.0时,吸附效果最佳;甲壳素的吸附容量大于35.23μg/mg;在10min内,甲壳素对碱性橙Ⅱ的吸附量达到80%;当溶液中同时存在柠檬黄、日落黄和碱性橙Ⅱ时,溶液pH 10.0,甲壳素对碱性橙Ⅱ有选择性吸附。甲壳素可以用作碱性橙Ⅱ的前处理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在氯溴化银上不同类型染料的吸附和不同氯离子含量的溴化银乳剂中染料的增感作用。证明在溴化银乳剂中加入氯离子以后,光谱增感的倍率增加了。不同类型的染料呈现出不同的增感规律。份菁染料在氯溴化银乳剂上具有最好的吸附能力和光谱增感作用。实验结果还表明,染料的吸附与乳剂光谱增感效果,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证实了染料和卤化银所形成的吸附络合物是具有照相活性的。对不同类型染料的增感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71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L-赖氨酸的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溶液中温度、pH值、氯离子浓度对71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L-赖氨酸的影响,并测定了25℃时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717离子交换吸附L-赖氨酸的吸附率随温度的升高呈略下降的趋势,是个放热过程;随着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的增大L-赖氨酸的吸附率降低,当氯离子浓度达到1.0mol/L时,吸附率仅20%;从含有L-赖氨酸的L-精氨酸溶液中除去L-赖氨酸,最佳pH值为10.5±0.2;717离子交换树脂吸附L-赖氨酸的最大吸附量为30g/kg。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果胶磁性微球的分散性及成球性,采用油酸对磁性微球进行表面改性后,制备改性果胶磁性微球。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RD和磁性分析等对样品进行表征。油酸和果胶在纳米四氧化三铁表面形成了良好的修饰层,且油酸的加入提高了果胶磁性微球的分散性及成球性。研究了改性果胶磁性微球用量和溶液pH值等对其吸附Cu(Ⅱ)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25℃时,改性果胶磁性微球对Cu(Ⅱ)的吸附达平衡需要2 h,饱合吸附容量为52.36 mg/g,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可以较好的拟合实验结果,最大吸附量为119.05 mg·g~(-1)。  相似文献   

16.
吸附法研究固体表面的分形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振国 《大学化学》2005,20(4):22-28
介绍用气体和蒸气吸附等温线数据求出的单层饱和吸附量和根据等温线毛细凝结区域数据求算分形固体表面分维值的方法;提出了用固体自溶液中吸附数据计算分维值的方法。讨论了介孔吸附剂的分维和固体表面分形性质在物理化学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吸附法和溶胶-凝胶法固定化醇脱氢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吸附法与溶胶-凝胶(sol-gel)包埋法固定化醇脱氢酶(ADH),对两种方法固定化的ADH的活性进行了比较.采用大孔硅胶为载体对ADH进行吸附,研究了吸附动力学和吸附平衡,得到了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ADH在硅胶上的吸附等温线可以用Langmuir方程拟合.并且考察了硅胶孔径对ADH吸附量的影响,发现大孔径的硅胶对ADH有着较大吸附量.同时采用sol-gel法对ADH进行包埋固定化.在PH 7.0、25℃下,对两种固定化酶催化甲醛转化为甲醇的反应活性进行比较.由实验测得的反应初速度及拟合得到的米氏常数表明吸附法固定化ADH表现出比sol-gel法固定化ADH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用热分析技术TG-DTA(thermal gravimetric and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测定浆料中碳化硅粉体对分散剂聚乙二醇PEG(polyethylene glycol)的吸附量. 结果显示PEG在Ar气氛中411.5 ℃时完全分解; 碳化硅表面分散剂PEG的吸附量随着pH的增大而下降, 在较高pH下大多数分散剂仍存在于溶液中; 分散剂PEG的吸附量通过公式(1)进行计算. 该方法简单方便, 可以应用于测量氧化物或非氧化物吸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不能测定的一些有机聚合物分子.  相似文献   

19.
用吸附数据对硅胶表面的分形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一种中孔硅胶对甲酸、乙酸、丙酸和四氯化碳蒸气吸附等温线的单层区域和毛细凝结区域的数据以及自四氯化碳稀溶液中吸附系列脂肪醇的结果计算了该硅胶表面分形维数D.除了由吸附四氯化碳等温线毛细凝结区域所得D值低于2外,由其它吸附数据得出的该硅胶的分维D近似相等(D=2.06±0.05).中孔硅胶低D值可用其孔结构特性解释.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研究了光照条件下三十八种增感染料与溴化银之间发生的电子转移过程。增感染料和溴化银无论在黑暗处还是在光照下,均不产生ESR信号。当增感染料吸附在溴化银颗粒表面上时,如不加光照,仍看不到ESR信号。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有可能观察到ESR信号,这主要取决于增感染料分子的最高占有能级与溴化银价带的相对位置。若染料分子的最高占有能级比溴化银价带顶部高0.7 eV,就可以观察到ESR信号,反之则观察不到。顺磁性中心是由染料正空穴Dye©形成的。根据ESR信号的强度可以判断增感染料是否有较强的减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