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用一种简单的化学还原方法制备了银纳米粒子包覆的氧化亚铜(Cu2O)纳米复合物。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Cu2O 为八面体型的纳米粒子,表面光滑,结构对称。包覆的Ag部分占据Cu2O粒子表面。通过比较Ag/Cu2O纳米复合物、Ag溶胶及Cu纳米粒子表面吸附的4-巯基吡啶(4-Mpy)分子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发现,利用此方法得到了Cu2O粒子表面吸附分子的拉曼光谱。银纳米粒子所产生的电磁场增强又增强了吸附在Cu2O上的4-Mpy拉曼信号。这种方法为初步研究Cu2O表面吸附分子性质提供了依据,扩宽了SERS的使用范围,使SERS应用在纳米半导体材料上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包被的硒化铜纳米晶体(Cu_(2-x)Se NCs),并对其高效抗菌活性机制进行了研究。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和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ues)被用作模型菌株,通过探究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以及杀菌动力学评估了Cu_(2-x)Se NCs的抗菌性能。实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Cu_(2-x)Se NCs更为敏感,这是由于大肠杆菌具有双层膜而金黄色葡萄球菌仅拥有单层膜。此外,当Cu_(2-x)Se NCs浓度为32μg/mL时,不管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革兰氏阴性菌,都会在1 h内全部死亡,证明Cu_(2-x)Se NCs拥有较强的杀菌性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种铜配合物[Cu2(HNOR)2Cl]n(1)和[Cu2Cl3]·H3NOR·H2O(2)(H2NOR=氟哌酸),并对其结构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结果表明,虽然反应物相同,但在酸度和碱度条件下分别生成具有不同结构的配合物。通过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2种配合物形成了稳定的二维结构。同时,选择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进行了抑菌活性实验。抑菌活性表明,2种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化学发光法快速筛选纳米微粒模拟酶的新方法,以H2O2-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为模型体系,对CoFe2O4、CuFe2O4、γ-Fe2O3、MnFe2O4、NiFe2O4前驱体和MgFe2O4前驱体等6种铁氧体纳米微粒的过氧化物模拟酶活性进行快速筛选,并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与HRP类似,6种铁氧体纳米微粒均能够催化H2O2氧化鲁米诺产生增强化学发光,其催化活性依赖于pH、温度以及底物(H2O2)浓度;6种铁氧体纳米微粒均能够催化H2O2氧化TMB的显色反应,表明其具有过氧化物模拟酶特性;(2)以H2O2为底物的表观米氏常数(Km)从小到大依次为CoFe2O4〈y-Fe2O3〈NiFe2O4前驱体〈CuFe2O4〈MnFe2O4〈MgFe2O4前驱体;(3)铁氧体纳米微粒模拟酶比HRP具有更佳的pH及温度耐受能力.本法简单、快速,可用于大规模纳米微粒模拟酶的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抗菌性与分子量和环境介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测定了六种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杀菌活性,并研究了pH值、浓度对壳聚糖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分子量的升高,抑菌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此外,在实验中还发现酸性条件有利于增强壳聚糖的抑菌活性;增加壳聚糖浓度可使其抑菌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采用液相还原的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修饰剂,氯化铜为前驱体,水合肼为还原剂,成功制备了微米级Cu/PVP花状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仪分析了所得样品的形貌与结构;利用差热分析测定了样品的热稳定性,并采用肉汤稀释法测试了其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具有由多个Cu/PVP圆片组装而成的直径为6μm的花状结构,其形貌依赖于反应条件.与此同时,花状结构的Cu/PVP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相应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41.25mg/L、82.5mg/L,以及20.63mg/L、82.5mg/L.与单一Cu纳米微粒相比,花状结构的Cu/PVP复合物的抗菌持久性明显较好.  相似文献   

7.
新闻     
《分析化学》2008,36(11)
来自同济大学化学系的田阳研究小组报道了基于盘状纳米氧化锌(ZnO)的铜锌超氧岐化酶(Cu,ZnSOD)的直接电子传递,在此基础上构筑的新型超氧离子(O2^-)传感器及其在豆芽体内O2^-检测中的应用(Anal.Chem.,80(15),5839—5846,2008)。研究人员通过一步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盘状纳米ZnO,并实现了Cu、Zn-SOD的直接电子传递,其异相电子传递速率常数是(17±2)s^-1。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6种新型纳米稀土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氢谱、碳谱、热重-差热等表征,确定了该类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RE(Glu)3ImCl3·3H2O(RE=La^3+,Nd^3+,Er^3+,Eu^3+,Y^3+,Gd^3+;Glu=L-谷氨酸;Im=咪唑),TEM电镜测试表明其有一定规则形貌,粒径在30-60 nm。通过抗菌实验对其抑菌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种纳米稀土三元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约为140,100,250μg·ml^-1),属于广谱抗菌剂;抗菌效果明显优于非纳米稀土三元配合物、稀土氯化物、L-谷氨酸或咪唑。  相似文献   

9.
含羧/酯基有机分子对氧化铝微粒形态调控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液相法制备纳米微粒过程中,某些含羧/酯基有机分子(乙酸, 乙酰乙酸乙酯,聚酰胺羧酸盐等)分别在水相和有机相中对氧化铝纳米微粒形态的调控作用,通过选择该类有机物的种类和用量,制备了不同粒径范围的球形和不同长径比的纤维状Al2O3纳米粒子,并结合有关理论讨论了官能氧在不同合成介质中对颗粒形态调控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0.
三种磺胺类药物(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磺胺甲噁唑钠、磺胺噻唑钠)通过与醋酸盐(MAc2·nH2O:M=Co、Cu、Ni、Zn)配位反应,分别合成了一系列金属配合物,其结构经摩尔电导、质谱、红外及差热分析表征,表明为2:1型配合物.此外还研究了各金属配合物对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波氏杆菌的抑菌活性,从中筛选出抑菌性能较优的金属配合物.  相似文献   

11.
聚丙烯腈纤维(PAN)经羟胺化学改性制得含有偕胺肟基团的螯合纤维(1);1与纳米Cu S反应制得纳米Cu S/偕胺肟复合纤维(2),其结构经IR,扫描电镜(SEM)和X-衍射能谱(EDX)表征。研究了2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2表面生成了纳米硫化铜,对受试菌种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Na2O掺杂的C12A7(12CaO.7Al2O3-Na2O)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电子顺磁共振(EPR)、电感等离子体耦合-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和飞行时间质谱(TOF-MS)研究了材料结构与性能。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受试菌种,研究了C12A7-Na2O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Na2O掺杂对C12A7的晶体结构以及材料中的氧负离子的浓度没有显著的影响,且C12A7-Na2O材料具有较高的抗菌性能。利用扫描电镜(SEM)对杀菌前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菌体形态进行了观测,初步探讨了C12A7-Na2O的抗菌机理。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浸渍法对无定形ZnO分别用稀H2SO4和(NH4)2S2O8溶液处理,制备了SO4^2-/ZnO和S2O8^2-/ZnO固体酸.通过固体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u(I)/SO]4^2-/ZnO和Cu(I)/S2O8^2-/ZnO两种催化剂,并采用XRD,FTIR,TPD和TPR等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用稀H2SO4和(NH4)2S2O8溶液分别浸渍处理无定形ZnO,经过500~600℃高温焙烧后得到的SO4^2-/ZnO和S2O8^2-/ZnO固体酸表面形成了Zn3O(SO4)2物种;py—FTIR结果表明,两者均具有B酸中心和L酸中心,进一步的NH3-TPD研究结果证明,制备的固体酸NH3脱附峰均出现在543℃附近,属于高强度固体酸.结构分析认为,由于SO4^2-强烈的电子诱导作用,SO4^2-和ZnO形成的桥式配位物种产生了B酸中心和L酸中心,而其螯合配位形成的物种没有酸性.SO4^2-/ZnO和S2O8^2-/ZnO固体酸与CuCl进行离子交换所制备的Cu(I)/SO4^2-/ZnO和Cu(I)/S2O8^2-/ZnO催化剂的Cu(I)易于还原,对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DMC选择性为98.3%,时空收率可达到1.9g(g·h).  相似文献   

14.
用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为功能化试剂,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方法处理,使纳米氧化鏑和壳聚糖(CS)以TDI作为桥梁合成新材料DTC(Dy2O3-TDI-CS).重点研究了该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性能以及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且与壳聚糖的抑菌性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该材料比壳聚糖有更好的抑菌性,...  相似文献   

15.
富勒烯衍生物纳米颗粒水悬液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勒烯纳米颗粒的生物学效应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首次测定了二加成亚甲基富勒烯[60]二膦酸四乙酯(bis-methanophosphonate fullerene, BMPF)的纳米水悬液(nano-BMPF)和富勒醇纳米水悬液(nano-fullerol)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nano-BMPF和nano-fullerol在黑暗条件下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且呈现浓度梯度依赖性,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9.1 μM和4.2 μM;nano-fullero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可能与活性氧无关, nano-BMPF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则可能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有关。在黑暗条件下二者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的生长无影响。以上结果表明,这2种富勒烯衍生物纳米颗粒作为抗生素在生物医用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氧化亚铜(Cu_2O)是一种重要的P型半导体,并且具有无毒、廉价和易于控制合成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领域.然而,低的光催化性能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特别是氧化亚铜立方体表面存在的障碍层严重阻碍了光生载流子传输,导致其几乎没有光催化活性.构建异质结构是提高氧化亚铜光催化性能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氧化亚铜异质结构的光催化性能和稳定性仍然需要大幅地提高.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通过乙二胺在氧化亚铜表面轻微氧化刻蚀形成CuO/Cu_2O异质结构,在提高一定的光催化活性的同时能够大幅提高其稳定性.另外,在氧化亚铜表面负载金纳米颗粒也能够有效地增强氧化亚铜的光催化性能.因此,协同氧化铜和金纳米颗粒应该能够同时大幅地提高氧化亚铜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本文利用乙二胺对氧化亚铜立方体进行轻微的氧化刻蚀,然后光还原负载金纳米颗粒,成功地制备了Au/CuO/Cu_2O异质结构. TEM和SEM结果表明,氧化铜和金纳米结构随机均匀地分散在氧化亚铜表面. XPS数据表明, Au/CuO/Cu_2O异质结构表面的二价铜主要来自生成的氧化铜纳米结构.表面残存的N元素表明,氧化铜由一价铜与乙二胺形成的配合物转变而来.在可见光下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实验结果显示, Au/CuO/Cu_2O异质结构的光降解速率大幅地提高.通过表观量子效率的估算发现, Au/CuO/Cu_2O异质结构光催化活性是纯Cu_2O的123倍, Au/Cu_2O的5.4倍.光电流测试中, Au/CuO/Cu_2O异质结构的光电流也都明显高于Cu_2O, Au/Cu_2O和CuO/Cu_2O.不仅如此, Au/CuO/Cu_2O异质结构在8个循环后还能维持80%的光催化活性,远高于Au/Cu_2O的5个循环.由此可见, Au/CuO/Cu_2O异质结构具有增强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通过电子顺磁共振(ESR)自由基测试发现,光催化降解过程中,羟基自由基是主要的氧化物种,而且Au/CuO/Cu_2O异质结构的自由基信号强度明显高于Cu_2O和CuO/Cu_2O,这也说明金和氧化铜的双异质结构提高了体系载流子分离效率. PL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另外,比表面积和暗吸附实验数据表明,轻微的表面积增加不会显著地改变三元异质结构的吸附和光催化性能.根据UV-Vis和价带XPS数据,我们认为轻微光吸收变化和价带改变不会显著影响异质结构的光催化活性.因此,金和氧化铜纳米结构协同增强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是提高氧化亚铜光催化活性的主要原因.首先, Au/Cu_2O异质结构通过肖特基结和金颗粒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其次,氧化铜纳米结构不仅能与氧化亚铜形成II型异质结构,而且还能够作为保护层提高氧化亚铜的稳定性.另外,氧化铜纳米结构生成过程中去除了表面障碍层,减少空穴在氧化亚铜上的累积,进而提高氧化亚铜的稳定性.总之,氧化铜和金纳米结构的协同效应显著提高了体系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以柔性羧酸配体4-氨基-1,2,4-三氮唑-3,5-二硫代乙酸(H2L)和氯化铜为原料,用常规溶液反应法,制备了配位聚合物[Cu(L)(DMF)(H2O)]n(DMF=N,N-二甲基甲酰胺),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中每个铜(Ⅱ)为五配位,呈畸变的四方锥构型.与来自两个配体的一个N原子、两个羧基O原子和一个DMF的O原子、一个水分子的O原子配位.配体将Cu(Ⅱ)桥联起来形成沿a轴方向的一维链,链间通过氢键相互连接形成沿b轴方向的二维层,层与层间又通过S…S弱相互作用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网络.此外,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的结果也证实了配合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量量热法研究中药黄连中具有抑菌作用的3种小檗碱类生物碱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代谢的影响.在不同给药条件下,以表达功率.时间曲线(热谱曲线)的特征参数生长速率常数k、半数抑菌浓度(IC50)、最大输出功率(Pmax)及达峰时间(tp)和总产热量(Qt)为指标,对3种小檗碱类生物碱成分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代谢程度进行客观地量化评价.结果表明,k、Pmax和Qt均随3种小檗碱类生物碱成分浓度的增加而相应的减小;tp随3种小檗碱类生物碱成分浓度的增加而相应的延长;其IC50分别为小檗碱101.4μg/mL、巴马汀241.0μg/mL和药根碱792.3μg/mL,即抑菌活性大小顺序为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初步构效关系研究提示,位于苯环的C2、C3上的亚甲二氧基或甲氧基较羟基更有助于提高其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纳米氧化亚铜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纳米氧化亚铜的软模板制备法,并用XRD和TEM对所制备的纳米氧化亚铜进行了表征.试验表明,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为软模板制备的纳米氧化亚铜呈直径为10 nm左右,长度为250 nm左右的纳米晶须.利用Nafion将新制备的纳米氧化亚铜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研究了纳米氧化亚铜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纳米氧化亚铜在电极表面表现出一对对称性良好的氧化还原峰,对应于纳米氧化亚铜中心的Cu(Ⅱ)/Cu(Ⅰ)的氧化还原,峰电流随扫描速度的增大呈现线性关系,根据峰电位与扫速对数的线性关系,计算出了电子转移系数.表明纳米氧化亚铜在电极表面的反应是受表面控制的部分不可逆过程.  相似文献   

20.
立方状和球状氧化亚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宋继梅  张小霞  焦剑  梅雪峰  田玉鹏 《应用化学》2010,27(11):1328-1333
利用室温液相还原法和低温水热法制备了立方状和球状氧化亚铜,通过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 以合成产物光催化降解偶氮染料甲基橙为模型,研究了不同形貌Cu2O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球状氧化亚铜对甲基橙的脱色率达89.0%,球状氧化亚铜/Fenton复合体系中甲基橙的脱色率达98.2%。 初步探讨了Cu2O粉体催化降解甲基橙的过程和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