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大离子与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的相互作用, 考察了大离子的电性、直径、表面电荷、浓度等对其与复合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聚电解质所带电性相同的大离子对复合物作用不明显, 只有当大离子所带电荷较多时, 才会引导少量表面活性剂从复合物中脱离. 当大离子所带电荷与聚电解质所带电荷电性相反时, 大离子的加入会诱导复合物的解离, 表面活性剂从复合物中释放出来, 甚至导致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的完全解离, 从而形成聚电解质/大离子复合物; 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 诱导作用越明显. 大离子的直径及浓度对其与复合物之间的作用也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所带电荷数相同的大离子而言, 直径越小, 其与复合物的作用越显著, 越容易引导表面活性剂从复合物中解离, 若大离子的表面电荷密度相同, 大离子直径越小, 反而与复合物的作用越弱; 大离子浓度越高, 越易引起复合物的解离, 复合物中聚电解质链上结合的大离子数增多直至饱和, 相应的会出现电荷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2.
重氮树脂型聚电解质复合物与SDS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聚电解质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具有很多特别的性质而倍受关注[1~10],但具有感光性的重氮树脂作为正离子聚电解质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尚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重氮树脂(DR)与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形成的聚电解复合物(DR-PSS)与十二烷基硫酸钠...  相似文献   

3.
带有相反电荷 (通常在侧链 )的聚电解质 ,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物 ,称聚电解质复合物 (PEC) .PEC已有很多研究[1~ 3] ,也有一些应用的报道[4,5] .重氮树脂 (DR) ,一种由二苯胺 4 重氮盐与多聚甲醛在浓硫酸中缩合得到的缩聚物[6] ,因侧链带重氮基 ,所以是正离子聚电解质 .它能与各种负离子聚电解质生成感光性的PEC ,并可用作光成像体系的感光剂[7,8] .DR与聚磷酸 (PPA)生成重氮基为正离子 ,磷酸基为负离子的复合物 ,这种复合物文献上未有过报道 .本文初步研究了这种复合物的制备与性质 .1 重氮树脂 聚磷酸复合物 (…  相似文献   

4.
采用紫外透射光谱、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圆二色谱(CD)等方法探讨了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C12H25N+(CH3)2-(CH2)3-(CH3)2N+C12H25·2Br-(12-3-12)与DNA在模拟体液(SBF)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SBF中较高反离子浓度不但屏蔽了DNA和12-3-12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而且促进了12-3-12聚集体的产生和生长,导致低盐条件下体系中出现的沉淀溶解现象的消失。SBF中DNA与12-3-12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随着12-3-12的加入,表面活性剂分子在DNA链周围聚集,类网络结构的DNA逐渐变为类似于串珠的复合物,随后出现尺寸较大的类球形复合物以及较大复合物与较小表面活性剂聚集体共存的现象。CD谱结果显示,SBF中12-3-12可以诱导DNA的构象发生改变,由自然的B构型变成高度致密的ψ相。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离子液体中表面活性剂与带相反电荷聚电解质的相互作用过程及模式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模拟结果也表明,SBF中较高的反离子浓度提高了聚电解质的可压缩程度,导致相同条件下SBF中聚电解质的均方回旋半径远小于稀盐水溶液(10mmol/L Na Br)体系中的聚电解质均方回旋半径。较强的离子强度不但导致体系中聚电解质和带相反电荷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假饱和"现象,而且也造成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在聚电解质周围聚集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皮瑛瑛  尚亚卓  刘洪来  胡英 《化学学报》2005,63(14):1281-1287
摘要 采用荧光探针法和电导法研究了正离子偶联表面活性剂(C12H25(CH3)2N-(CH2)6-N(CH3)2C12H25•2Br) (12-6-12• 2Br)和带相反电荷聚电解质聚丙烯酸钠(NaP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由于静电相互作用, 12-6-12•2Br和NaPA之间可以形成类胶束或复合物. 对比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MAB)与NaPA复配体系的荧光光谱, 发现偶联表面活性剂与NaPA的相互作用强于传统表面活性剂. 此外, 还研究了盐和醇对偶联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酸钠的复配体系微极性的影响, 发现盐和醇对表面活性剂在聚电解质上形成类胶束和复合物的溶解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聚电解质与相反电荷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娟  高保娇 《化学通报》2003,66(2):134-137
通过透光度测定、电导滴定和粘度法考察了阳离子聚电解质聚苯乙烯 4 乙烯基吡啶硫酸甲酯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 ,在表面活性剂未过量时 ,二者之间的静电作用占主导地位 ,并且当二者电荷总量相等时 ,生成的复合物沉淀最多 ;在表面活性剂过量后 ,复合物可部分溶解 ,溶解的原因是疏水相互作用。本文初步阐述了二者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聚电解质复合物 ( PEC)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受到广泛关注 .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结构及形成的影响因素 ,如聚电解质的分子量 [1,2 ] 、电荷密度、电荷强弱 [1,2 ] 及溶液离子强度 [3,4 ] ,而很少有关于聚电解质复合物溶解性的报道 [5,6 ] .一般认为组成 PEC的聚正离子 ( PC)和聚负离子 ( PA)之间 ,通过离子键形成网状交联结构而不溶于水及有机溶剂 .只有一种特殊的溶剂体系屏蔽溶剂可溶解此类复合物[7,8] .本文报道一类新的聚电解质复合物 :以二苯胺重氮树脂 DR为聚正离子 ,苯乙烯 -马来酸酐碱性水解物 ( PSMNa)为聚负离子的 P…  相似文献   

8.
表面活性剂可以与污泥表面的胞外聚合物(EPS)吸附形成胶束,释放出自由水和结合水,从而达到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目的.本文采用粗粒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Gemini表面活性剂与EPS形成复合物的过程和结构.聚电解质链的亲疏水性对吸附过程有显著影响,亲水聚电解质链与Gemini表面活性剂吸附的主要驱动力为静电吸引,Gemini表面活性剂头基吸附在链上,尾链朝向溶剂;疏水聚电解质链与Gemini表面活性剂吸附过程由静电作用与疏水作用共同促进,Gemini表面活性剂以平行于聚电解质链的构型存在.Gemini表面活性剂联结基团长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甚微;聚电解质链的电荷密度对亲水聚电解质链的吸附产生协同作用,对疏水聚电解质链的吸附不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片在两种带有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溶液中交替吸附 ,其表面形成致密有序的超薄膜的自组装 (ESA electrostaticself assembly)技术是由Decher及其合作者在 1 991年提出[1] ,由于简单易行 ,从一出现就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极大兴趣[2~ 4 ] .对生物材料来说 ,这无疑是一项非常重要且方便的表面改性手段 .因为生物材料在生物体内种植时 ,是否会被机体视为异物 ,关键在于机体与材料表面的相互作用 ,而与材料的本体性质基本无关[5] .因此利用这种技术 ,可对生物材料 ,特别是对那些生物相容性不好的材料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0.
采用Zeta电位、荧光探针、表面张力和黏度等方法研究了碱性条件下不同嵌段比的两性聚电解质聚(N,N-二甲胺基甲基丙烯酸乙酯-b-丙烯酸)(PDMAm-b-PAAn)与阳离子偶联表面活性剂(C12 H25(CH3)2N(CH2)6N(CH3)2C12H25·2Br-)(简称12-6-12)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由于静电相互作用,两嵌段聚电解质PDMAm-b-PAAn和12-6-12之间可形成类胶束或复合物,PDMA链段的弱亲水性对复合物起到稳定的作用.对同一类型的两嵌段聚电解质,改变两链段的相对长度之比,既不会使其在溶液中的构象发生改变,也不会使其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模式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聚氨酯-接枝-磺化聚氧乙烯的合成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梳状的磺化聚氧乙烯接枝共聚醚和4,4’ 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反应,合成了磺酸根离子和聚氧乙烯复合修饰的聚氨酯(PEU g PEO SO3Na).通过血小板粘附试验对材料的体外抗凝血性试验表明将具有“类肝素”生物活性的磺酸根离子通过PEO为“间隔臂”固定在聚醚氨酯上,不仅可以有效地阻抗血小板的粘附、活化,还可以有效地阻断内外源凝血途径,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粘度和光谱方法,研究了强酸性和弱酸性2种阴离子型单体与丙烯酰胺的三元共聚物(P3A)在稀水溶液中pH诱发的构象变化,P3A聚合物由丙烯酰胺(AM)和强酸性离子单体(AMPS)及弱酸性离子单体(AA)组成.试验结果表明P3A聚合物溶液的粘度随pH呈现非单调的增长关系,在pH为4~5范围内产生急剧的升高,这现象归因于聚合物链团从紧密状态向膨胀状态迅速的转变.这两种状态的溶液粘度变化幅度和聚合物P3A中AMPS和AA组合比例紧密相关,芘探针在聚合物P3A溶液中的荧光强度和pH的关系呈现类似粘度变化的结果.在低pH值时,发现单一弱酸离子共聚物(P2AA)溶液发生相分离,然而在含有强酸单元(AMPS)的P3A聚合物情况下,这种现象不再产生.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分别具有质子给体和质子受体官能团的丙烯酸正辛酯共聚物。由于在给体和受体聚合物上分别引入的羧酸基团(AA)和碱性基团(VP),在溶液中进行共混复合时存在彼此间的相互作用而使共混体系表现出较高的比浓粘度。引入比浓粘度增长因子R,讨论了共混组分和溶剂体系等因素对聚合物分子链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质子给体聚合物(PDP)和质子受体聚合物(PAP)的相互作用强度及等化学复合比与组分聚合物的分子链组成和溶剂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4.
兼具有强阴离子性与疏水缔合性的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微乳液介质中实施了丙烯酰胺 (AM)、苯乙烯 (St)、2 丙烯酰胺基 2 甲基丙磺酸钠 (NaAMPS)的共聚合 ,制备了既含有强阴离子性基团 (—SO3Na)又含有疏水基团 (St)的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AM NaAMPS St;通过红外光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元素分析法对共聚物的结构及组成进行了表征 ;稀释外推粘度法测定了共聚物的特性粘数 ;测定了共聚物纯水溶液及盐水溶液的表观粘度 ;荧光探针法考察了三元共聚物的疏水缔合性以及离子基团对疏水缔合性的影响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 ,在聚丙烯酰胺 (PAM )分子主链上同时引入强阴离子性基团与疏水基团后 ,阴离子的电粘效应与疏水基团的疏水缔合作用相互协同 ,会使共聚物水溶液的黏度显著提高 ;盐溶液对疏水缔合作用的增强效应与强阴离子基团对盐的较大容忍度相互结合 ,会使共聚物水溶液的抗盐性能明显得以提高 ;大分子链上的强阴离子基团磺酸根的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疏水基团之间的疏水缔合作用 ,即对疏水基团的疏水缔合行为会产生一定的负性影响 .  相似文献   

15.
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是指在聚合物亲水性大分子链上引入少量疏水基团的一类水溶性聚合物[1~5].在水溶液中,疏水基团之间由于憎水作用而发生聚集,使大分子链产生分子内与分子之间缔合.在临界缔合浓度以上,以分子间缔合为主,增大了流体力学体积,因此,具有较好的增粘作用.疏水基的加入可大幅度地改变聚合物的流变性能.在聚合物驱油中的流度控制,提高波及效率、以及调剖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种光响应性热敏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了偶氮单体 2 [4 (4′ 乙氧基苯基偶氮 )苯氧基 ]乙基丙烯酸酯 (EAPEA) ,利用核磁共振、傅立叶红外和元素分析法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该单体与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得到一种对温度和光敏感的共聚物 .共聚物中少量的EAPEA单元能够显著降低聚异丙基丙烯酰胺 (PNIPA)的相转变温度 .当EAPEA的摩尔含量为 2 94%时 ,相转变温度从PNIPA均聚物的 31 8℃下降为 2 2 0℃ .在波长为 36 5nm的紫外光照射下 ,共聚物中的偶氮基团能够从反式构型转变为顺式构型 .在紫外光下照 30s后 ,EAPEA摩尔含量为 0 98%的聚 {异丙基丙烯酰胺 共 2 [4 (4′ 乙氧基苯基偶氮 )苯氧基 ]乙基丙烯酸酯 }的相转变温度从 2 7 2℃上升到2 9 3℃  相似文献   

17.
张旭锋  吴文辉 《化学学报》2009,67(20):2381-2384
将阴离子疏水缔合丙烯酰胺共聚物P(NaAMC14S-b-AM)与阳离子蠕虫状胶束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杨酸钠(CTAB/NaSal)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制备了新型的缔合增粘体. 由稳态剪切和动态流变实验结果得出: 自组装体系在80 ℃下仍具有显著的协同增粘效应, 其流变行为符合Maxwell模型. 同蠕虫状胶束相比, 自组装体系的稳态模量G0、力学松弛时间τR和缠结点密度ν都有增加, 由此分析缔合体系中两组分间形成了相互缠结的网络结构, 在链缠结处共聚物主链上的疏水侧链嵌入到了蠕虫状胶束的内核.  相似文献   

18.
The association of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AB, with a series of P(MMAx-co-SSNa) random copolymers of sodium styrene sulfonate (SSNa) with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was explored in aqueous solution as a function of the MMA molar content, x, of the copolymers. The polyelectrolyte/surfactant complexation in aqueous solution was verified through pyrene fluorescence probing. In addition, turbidimetry studies in dilute or more concentrated aqueous solutions elucidated the phase separation behavior of the P(MMAx-co-SSNa)/CTAB systems as a function of the copolymer composition x and the surfactant to polyelectrolyte mixing charge ratio. It is found that practically phase separation is completely suppressed within the studied mixing range when the MMA content of the copolymers is ~30-40 mol%. For lower MMA contents the polyelectrolyte/surfactant complex separates out from water, while for higher x values the solubility limits of the copolymers in water are attained. For the intermediate MMA contents, viscoelastic systems are obtained in more concentrated polymer/surfactant solutions provided that the polyelectrolyte is fully complexed with the cationic surfactant ((1)H NMR results). Moreover, the (1)H NMR studies indicate that hybrid P(MMAx-co-SSNa)/CTAB wormlike micelles are formed in water under these conditions. Finally, it is shown that addition of salt prevents syneresis problems and facilitates the rheological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9.
星形聚硅氧烷的热稳定性研究和结构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含六苯基环三硅氮烷 (P3N)的聚硅氧烷的低温性能与普通聚硅氧烷相当 .35 0℃ ,封闭氮气中老化2 4h后 ,含P3N 聚硅氧烷的热失重比普通聚硅氧烷低 4~ 10倍 ,随聚合物含氮量增加 ,其失重呈下降趋势 ,最低失重为 1 1% .六苯基环三硅氮烷三锂盐 (P3NLi)引发环硅氧烷聚合得到的含P3N 聚硅氧烷的2 9Si NMR谱、IR谱和分子量 (GPC)与特性粘数的关系证明其具有星形结构  相似文献   

20.
聚电解质与两亲分子间相互作用近年备受关注[1,2].其原因之一是这种作用与作为形成生物膜基础的类脂间的相互作用极其相似,并可看作细胞中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的一种模式[3].对众多水溶性高分子尤其是聚电解质与表面活性剂间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这种作用不仅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在实际应用方面也非常重要,如应用于泥浆凝聚,油井采油以及膜分离技术[4]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