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全氟多氟化合物(PFAS)是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普遍的一类化合物,由于其可能会对人类和环境带来一定的威胁而被广泛研究,已在全球许多环境和生物基质中检出,相关法规的演变是趋向对PFAS进行大类或整类列管。目前研究PFAS的传统方法主要采用质谱技术,其中基于低分辨质谱的目标物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高分辨质谱因其分辨率高、质量精度高等特点在高通量和未知物分析上更具优势,可以同时实现目标物和非目标物的测定,满足和应对法规的不断更新和加严。该文主要综述了高分辨质谱在PFAS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包括相关的前处理方法,并通过环境样品、食品、消费品、人体样品等基质分别对其应用进行介绍,阐述了非靶向分析的流程,最后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是一类重要的新污染物,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点,可对环境和生物造成一系列危害。因此,实现PFAS的快速灵敏检测至关重要。光学传感因所需设备简单、响应速度快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PFAS的现场快速检测。本文对比色、荧光、表面增强拉曼、共振光散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等多种光学传感检测PFAS的方法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各种传感体系的构建和检测机制,并对其传感性能进行了归纳和比较。最后,对PFAS光学传感检测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改进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何建丽  彭涛  谢洁  胡雪艳  常巧英  陈辉  范春林  李存 《色谱》2016,34(7):708-714
建立了使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LC-MS/MS)同时检测食品包装材料中16种全氟烷基类化合物(PFAS)的方法。分别对样品前处理方法、质谱条件等进行了比较和优化,样品用甲醇超声提取,经Oasis WAX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用Atlantis T3 C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和5 m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MRM)负离子模式扫描,同位素内标法和外标法结合定量。16种PFAS在0.5~2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加标回收率为68.6%~109.2%,RSD为2.5%~18.1%(n=6)。检出限为0.2~0.5 μg/kg,定量限为0.5~1.0 μg/kg。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食品包装材料样品中PFAS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白文荟  陈爱亮 《分析测试学报》2016,35(10):1360-1368
基于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中,作为一类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分析工具,以适配体技术为基础的快速检测方法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具有简单便携、响应迅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成本低等显著优势,因此在近些年成为分析检测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总结了近几年应用于食品安全特别是农药残留检测的几种适配体检测技术(包括比色法、荧光法以及电化学法),并对其检测特点及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丁雄  牟颖 《分析化学》2016,(4):512-521
近年来,微纳尺度流体控制技术由于具备实现多相、多步和平行反应的优势,已成为传统分析手段的首选的补充和替代方法.其与核酸扩增方法的完美结合,有效推动了数字核酸扩增检测(Digital nucleic acid detection,dNAD)技术的建立与发展.作为可实现单分子水平检测的分析方法,dNAD技术已成为分子诊断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dNAD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其检测原理,以及相比于传统方法的优势,对其最新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Qu ECh 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同时测定动物肝脏中20种全氟烷基类化合物(Perfluorinated alkyl substances,PFAS)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用0.1%HCl-乙腈振荡提取,C18、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碳黑(GCB)净化,在C18色谱柱,以5 mmol/L NH4Ac甲醇溶液和5 mmol/L NH4Ac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MRM)负离子模式,采用基质匹配同位素内标法和外标法结合进行定量分析。20种PFAS在0.1~10μg/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不小于0.995;检出限为0.05~0.2μg/kg,定量限为0.4~0.5μg/kg。动物肝脏中20种PFAS的3个浓度水平(0.5,2和5μg/kg)加标的平均回收率为70.3%~108.1%,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1%~11.9%(n=6)之间。  相似文献   

7.
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动植物源掺杂鉴别、转基因成分和致病微生物等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成为日趋重要的检测技术。从传统PCR、荧光PCR到数字PCR,PCR技术逐渐从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发展到准确定量,不仅提升了准确度和检测效率,同时也扩展了食品检测范围,使食品安全的监管更加精细化。该文总结了近5年来数字PCR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比较了传统PCR、荧光定量PCR和数字PCR的相关标准制订情况,列举、讨论了数字PCR在不同食品安全领域检测中的技术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数字PCR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流动分析-红外光谱联用技术在农药残留、农药制剂质量控制、食品检测(包括乙醇、糖类、有机酸和咖啡因)等领域的应用,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52篇)。  相似文献   

9.
含氟高分子/SiO_2杂化疏水材料的制备及涂层表面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与溶胶-凝胶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含氟高分子/SiO2杂化疏水材料.通过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FA)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共聚合成了含氟硅共聚物(PFAS),进一步通过原硅酸乙酯(TEOS)与PFAS共聚物溶液共水解缩聚制备了具有含氟侧基的碳碳主链高分子和硅氧网络的含氟高分子/SiO2杂化疏水材料.研究结果表明,SiO2组分含量提高可以显著增加杂化材料薄膜的涂敷厚度,改善其耐久性能,而对杂化材料疏水性能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实时直接分析(Direct analysis in real time,DART)作为一种原位电离技术发展迅猛,其与质谱联用已成为热门的分析技术并广泛应用于法庭科学领域,如食品安全、爆炸物检测、毒物毒品分析和药物分析等方面。目前农药的常规检测方法已非常成熟,但引入原位电离-质谱联用技术可以拓宽检测范围,缩短检测时限。该文从实时直接分析质谱(DART-MS)技术的工作原理、检测条件优化及其在农药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DART-MS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与实时直接分析质谱(DART-MS)相结合的样品预处理技术发展迅速,使得对复杂生物、环境、法医学、食品、个体小生物以及单细胞样品中的分析物进行直接分析成为可能。然而固体基质内部分析物检测困难、痕量分析物检测性能不佳已成为限制DART-MS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多年来,研究人员在不同领域对样品预处理与质谱联用进行了多种尝试。该文以固相萃取(SPE)、分散固相萃取(DSPE)、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固相微萃取(SPME)、机械化学提取(MCE)和微波提取(MAE)等样品预处理技术为例,对不同研究领域中样品预处理技术与DART-MS联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希望该综述能为开发与DART-MS联用的新型样品处理技术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质谱技术在手性识别和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质谱技术,包括传统的化学电离质谱(CI-MS)以及快原子轰击质谱(FAB-MS)、电喷雾质谱(ESI-MS)等软电离质谱技术在手性识别和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质谱技术研究手性识别的原理、方法、特点、局限性及有待进一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总结,引用文献35篇。通过文献综述表明质谱技术尤其是电喷雾质谱技术是进行手性识别和分析的前沿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人们对即时检测(POCT)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智能手机作为目前人类最离不开的工具,在POCT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基于智能手机的POCT有以下独特的优点:(1)操作简单,不需要专业培训;(2)无需长时间等待,可以及时获得测试结果;(3)制作成本低,有利于在资源有限地区使用。因此,基于智能手机的POCT正迅速成为传统实验室检测的潜在替代方法。在这里,我们以POCT所检测的对象(体液、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生命体征)为分类的基础,并结合目前主流的传感策略,包括比色技术、荧光技术、电化学技术、压电传感、热电传感、超声传感、光电传感等,对近三年基于智能手机的传感器在POCT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回顾。我们评估了这些传感器的性能以及发展潜力,此外,还介绍了POCT中使用的新兴技术,如纳米技术、柔性电子器件、微流体技术、生物可降解技术、自供能技术、多路检测等。最后,总结了目前基于智能手机的POCT面临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荧光分析技术在卷烟烟气成分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包括自由基及其反应产物、酚类、多环芳烃、亚硝胺类等物质的荧光分析技术,指出了可以根据不同的烟气成分和分析测试对象合理选择荧光探针、同步荧光、时间分辨、衍生化、色谱联用等技术手段,提高分析检测效果,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32篇)。  相似文献   

15.
分子烙印固相萃取技术克服了传统固相萃取技术选择性差的缺陷,实现了对复杂样品中特定分析对象或杂质的选择性提取,从而大大提高了分析测试的精度和准确性,并降低了检测限。该文对分子烙印聚合物(MIPs)作为固相萃取填料从复杂的环境样品中分离、富集和纯化微量及痕量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综述,涉及的目标化合物包括杀虫剂、除草剂、兽药等各类农药残留以及重金属离子和某些生物毒素等。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近年来光谱(包括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化学发光法、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色谱(包括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质谱(包括气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电化学、免疫等现代分析技术在罂粟碱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93篇)。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饲料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如光谱分析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的研究进展,对各类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饲料中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近10年光谱(包括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等)、色谱(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超高效合相色谱法)、质谱(包括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法)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荧光增白剂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琼  隋欣桐  田瑞军 《色谱》2021,39(2):112-117
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可以对细胞和组织中的成千上万种蛋白质进行全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逐步实现“深度覆盖”。随着生物医学日益增长的大队列蛋白质组学分析需求,如何在保持较为理想的覆盖深度下实现短时间、快速的“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常规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流程通常包括样品前处理、色谱分离、质谱检测和数据分析。该文从以上4个方面展开介绍近10年以来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取得的一系列研究进展,主要包括:(1)基于高通量、自动化移液工作站的蛋白质组样品前处理方法;(2)基于微升流速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的高通量蛋白质组检测方法;(3)利用灵敏度高、扫描速度快的质谱仪实现短色谱梯度分离下蛋白质组深度覆盖的分析方法;(4)基于人工智能、深度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的蛋白质组学大数据分析方法。此外,对高通量蛋白质组学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进行展望。总而言之,预期在不久的将来高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将会逐步“落地转化”,成为大队列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利器。  相似文献   

20.
NEWS     
《分析化学》2011,(5):775
近年来,基于金属元素标记的生物免疫分析方法被提出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作为金属标记免疫分析的检测方法的优点包括: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多检测物同时分析、不需要放射元素和有毒害的酶标记物等。由于蛋白质和标记的有机化合物不影响元素的测定,基体效应小。四川大学吕弋研究组将传统的纳米金标记-银放大技术和ICP-MS免疫分析技术结合起来,提出了高灵敏的免疫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