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首先研究Brij35(十二烷基聚氧乙烯(23)醚)/油酸钠/油酸/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 发现该体系最大的特点是溶致液晶占相图总面积的2/3. 对O/W型微乳液进行流动曲线研究, 属于牛顿流体. 对溶致液晶体系开展了偏光显微镜, SAXS, 2H-NMR等方法的研究. 当体系组成沿着相图中AA¢线改变时, 其液晶结构变化的顺序是, 立方状液晶→立方状与层状液晶共存→层状液晶→层状液晶与六角状液晶共存→六角状液晶. 并且对上述体系系统地开展了流变性质的研究. 其结果再一次证实液晶结构随着体系中某组分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同时还得到立方液晶和六角状液晶的晶格参数, 分别为10.53和5.68 nm.  相似文献   

2.
SDS/苯甲醇/H2O体系的相行为与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明  刘天晴  郭荣 《物理化学学报》1996,12(10):885-891
SDS/苯甲醇/H2O体系能生成胶束、微乳液、层状液晶、六角状液晶等分子有序组合作,它们之间转换关系可以从凝聚能理论得到解释.来甲酸在O/W微乳液中的分配系数K=168,表明绝大多数苯甲醇被增溶于SDS胶束相内.随重量比本甲醇/SDS增加,层状液晶中的do值几乎不变,溶剂渗透率略有增加,六角状液晶中圆柱缔合体的半径r值几乎不变,溶剂渗透率增加.  相似文献   

3.
利用冷冻蚀刻电镜、FT-IR、ESR和NMR方法研究了SDBS/n-C4H9OH/n-C8H18盐水体系中相微乳液微观结构。四种方法均表现随着体系含盐度的增加,中相微乳液微观结构经历了从O/W型到B.C型,再到W/O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O/W微乳液中聚吡咯超微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荣  宋根萍 《应用化学》1997,14(4):18-20
选择合适的SDBS/吡咯/H2O三组分O/W微乳液与吡咯单体共存的两相体系,以单体相为单体源,在O/W三组分微乳液中进行了吡咯聚合,所得聚吡咯粒子大小仅为2~3nm,分布较均匀,且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C对表面活性剂体系相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维生素C(VC)能提高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在水中的溶解度,具有助溶作用;且能提高n-C5H11OH在O/W微乳液中的增溶量和水在W/O微乳液中的增溶量,O/W与W/O微乳液区域同时扩大,具有助溶-增溶作用。VC的助溶作用与助溶-增溶作用均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只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体系有效,VC助溶-增溶作用的机理是同时增加W/O和O/W微乳液的稳定性和层状液晶向双连续结构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C在CTAB/n—C5H11OH/H2O体系中的增稳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CTAB/n-C5H11OH/H2O体系中,维生素C存在于O/W、W/O液滴的内侧,C5H11OH则存在于液滴的外侧,阻碍渗透进入膜相中的水与维生素C的接触,从而在幅芳降低了维生素C在水体系中的氧化程度,提高了其稳定性,O/W、W/O微乳液对维生素C分子艇的机理亦从层状液晶对其增稳作用中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7.
SDS/BA/H2O体系的扩散系数与结构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无探针条件下,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了SDS/BA/H2O三组分体系的扩散系数和扩散活化能。结果表明,L1区域由O/W结构微乳液与油、水双连续结构微乳液两个小区域组成,并不是单一的O/W区域。在O/W区域内,微乳液以液滴状态存在,具有较好的扩莠性能和较小的扩散活化能;在BI区域,水与BA同作为连续相与被增溶相存在,缔合体系呈网络结构,扩散性能较低,扩莠活化能较大。  相似文献   

8.
微乳液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测定了十二烷基磺酸钠/正丁醇/20%苯乙烯/水体系的相平衡,用冷冻刻蚀、ESR、FT-IR研究了上述体系微乳液的结构,研究表明,苯乙烯含量恒定时,随着体系中水含量增加,电导确定的双连续结构的微乳液经历着从油包水到以连续再到水包油变化,FT-IR测定表明,W/O微乳兴较O/W微乳液的OH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频率有显著减小,说明W/O微乳兴中氢键缔合要比O/W强得多。ESR测定表明O/W微乳液的旋转相关  相似文献   

9.
O/W微乳液中聚苯胺超微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合适的SDBS/苯胺/H2O三组分O/2微乳液与苯胺单体共存的两相体系,以单体相为单体源,在O/W厂组分微乳液中进行了苯胺聚合,所得聚苯胺粒子大小仅为3m,分布较均匀,且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10.
系统阐述了三种溶致液晶(六角状、立方状和层状液晶)的流变性质,概括了各自的流变性特点并给出了其理论模型,特别对立方相的流变学模型和层状相的剪切诱导转变作用进行了较详细的说明.讨论了因为这种转变而导致的囊泡的形成,并且在表面活性剂和嵌段共聚物中均可观察到剪切诱导的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11.
聚苯胺的合成及其摩擦学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合适的SDBS/ 苯胺/ 水三组分O/W 微乳液与苯胺单体共存的两相体系,以单体相为单体源,在O/W 三组分微乳液中进行了苯胺聚合,成功地制备出了能够稳定分散于石腊油的聚苯胺微粒。并在四球试验机上研究合成条件、负荷、浓度对其摩擦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聚苯胺有一定的减摩抗磨效果  相似文献   

12.
系统绘制了CTAB/正丁醇/环己烷/硝酸盐水溶液(或铵盐水溶液)微乳体系的相图,用稀释法计算了该体系的结构参数和醇由连续相转移到界面层的自由能,并研究了不同的w/s值、盐溶液浓度对微乳液稳定区域、结构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w/s值的增加,微乳液区域、微乳液滴总数Nd减小;醇转移自由能△G^*o→i值、水内核半径Rw界面层厚度1以及表面活性剂的平均聚集数n增加。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微乳液区域、界面层厚度1、微乳液滴总数Nd减小;醇转移自由能△G^*o→i值、水内核半径Rw、以及表面活性剂的平均聚集数n增加。为制备尺寸可控的SrAl2O4:Eu^2 ,Dy^3 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粒径和发光性能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Triton X-100/C10H21OH/H2O体系微乳液与溶致液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生成的微乳液与溶致液晶已有不少研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生成的微乳液与港致液晶的应用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由于药物提纯的困难,对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C10H21OH/H2O体系为例,研究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和溶致液晶的生成及其结构特性.1实验部分试剂ThitonX-100(Aldrich公司,分析纯)正癸醇(分析纯)、水为一次蒸馏水微乳液区域和层状液晶区域的确定方法及小角x射线衍射测定方法同文献,实验温度20±0.1℃.2结果与讨论2·IThtonX-100、CIOH…  相似文献   

14.
蔗糖对MO/水立方液晶体系流变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研究了蔗糖对甘油单油酸脂(monoolein, MO)/水立方液晶体系的流变学性质及其相行为的影响. 根据体系流变性质的变化和偏光显微镜照片, 得出随着蔗糖含量的增加, MO/水体系发生了由反相立方液晶到反相六角状液晶的相转变. 蔗糖与MO分子通过氢键相互作用, 减弱了两亲分子间的静电斥力. 当蔗糖含量增加到一临界值时, 体系的立方结构被破坏, 继续增加蔗糖的含量, 体系就会形成新的反相六角状液晶.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十二烷基磺酸钠/正戊醇/水体系的相平衡,在相图中的液晶区选取样品点,采用^2H NMR和差示扫描量热方法,并结合其液晶纹理,研究了该体系液晶相的结构。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下,整个液晶区均为层状液晶,其相结构不随水含量和醇含量的变化而变化。在组成固定的情况下,该体系液晶的相结构随温度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DCD/C4H9OH/LP/H2O体系溶致液晶的润滑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月桂酸二乙醇胺(DCD)/正丁醇(C4H9OH)/石腊油(LP)/水体系的相图.在液晶区选取两个样品点,用2HNMR技术和偏振光显微镜测定了这两样品点的微相结构.把液晶涂在铝合金表面测定不同负荷量下的磨痕宽度,并与十二羟基锂基脂等体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层状液晶在铝合金表面平行方向上的摩擦阻力较小,而在垂直方向上的负荷量高,是一种理想的润滑剂  相似文献   

17.
微乳液增敏作用机理探讨:显色剂在微乳液中的分配系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朱霞石  戚文彬 《分析化学》1995,23(9):989-992
与胶束体系比较,显色剂PNA和CAS在油/水(O/W)微乳液中具有更大的分配系数,这表明O/W微乳液比胶束体系具有更好的增敏作用是因为O/W微乳液对显色剂PAN和CAS具有更好的增溶与富集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8.
利用溶剂在层状液晶中的渗透性和层状液晶中溶剂层厚度的限定性,在TritonX-100/C10H21OH/H2O体系状液晶中,以饱和Na2C2O4水溶液代替给分水制备水溶性超微粒子材料Na2C2O4,平均粒径约为6nm。  相似文献   

19.
十二烷基硫酸钠多相微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红霞  李之平  汪汉卿 《化学学报》1999,57(10):1055-1061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异丙醇/庚烷/盐水体系可形成多相微乳液,研究了盐浓度、温度对相态的影响,并用小角X衍射、NMR和ESR技术对多相微乳液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四相微乳液中两个富表活剂相的区别。结果认为该体系在合适条件下可形成三相及四相微乳液,微乳液中伴随有层状液晶存在。四相微乳液中的两个富表活剂相组成及结构均不同,表现为ESR中TEMPO探针所检测到的微环境不同,以及^2HNMR反映出其组成和H~2O分子所在位置处分子平均有序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20.
郝京诚  李干佐 《化学学报》1997,55(5):491-497
50℃下,测定了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ODMAC)/n-C10H21OH/10%n-C10H22/H2O四元体系相图,确定了液晶区域范围,用^2H NMR方法,并辅以偏光显微镜照片,确定了液晶为反相六角状,用SAXS求出了液晶晶面间距,确定了晶面间距d1与含水量fw/(1-fw)之间的线性关系,并求得圆柱形聚集体的直径ds=4.035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