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极谱法研究大黄酸-环糊精包结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向军 《电化学》1999,5(3):348-351
大黄酸是中药大黄中的有效成份,具有抗菌、止咳和抗肿瘤作用.近年来对大黄酸的研究日渐深入,其应用日趋广泛.由于其水溶性低,且对胃肠有刺激作用,导致生物利用度低,应用受到了限制.环糊精是由葡萄糖基以1,4糖甘键连成的中空筒状化合物,具有疏水的内腔和亲水的外表面,可有效地包结各种客体分子,从而能改变客体分子的状态、稳定性、溶解度等理化特性[1],文献曾经报道β_环糊精与药物形成包结物,可提高溶解度[2]及降低对胃的刺激性[3].近来用电化学方法研究环糊精的报道日渐增多[4,5].本文用极谱法研究了β_…  相似文献   

2.
用分光光度滴定法在25.0℃时测定了不同pH值下α-,β-,γ-环糊精以及1mol/L NaOH水溶液中α-和β-环糊精双核铜配合物与4-取代苯酚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化学计量法表明,主体环糊精及环糊精双核铜配合物与客体4-取代苯酚形成了1:1的超分子配合物。从主-客体间的尺寸关系、pH值、多点识别和诱导契合作用等因素讨论了环糊精及环糊精双核铜配合物对客体4-取代苯酚的分子识别机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3.
通过2-氨基吡啶与β环糊精醛3在甲醇水溶液中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含吡啶基β-环糊精衍生物4,并采用荧光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它与几种脂肪氨基酸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2, 0. 1mol· L-1)中于 25℃时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化学计量法结果显示,化合物4与氨基酸形成了1:1的超分子配合物.圆二色谱研究表明,在溶液中化合物4的取代基浅包结进入自身环糊精空腔.修饰环糊精中的吡啶基作为一种光谱探针,不仅可以识别氨基酸分子的尺寸或形状,而且还可以识别L/D-型手性对映体之间的差异.与单-[6-(1-吡啶基)-6-脱氧]-β-环糊精5相比,化合物4对氨基酸的对映体选择性发生翻转,其中对D/L-丝氨酸给出最高的对映体选择性达5.4.从主-客体间几何互补、诱导楔合以及几种弱相互作用力的协同效应,讨论了环糊精衍生物选择性结合氨基酸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合成了以β-环糊精为主体、4.4'-联吡啶为客体的晶体包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X-射线粉末衍射等分析方法确定了包合物的形成,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4,4’-联吡啶分子形成摩尔比为2∶1的包合物,4,4’-联吡啶的吡啶环嵌入β-环糊精分子的疏水性空腔内.  相似文献   

5.
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非水溶性meso-四-(2-噻吩基)铜卟啉(简称Cu—TTP)与四种环糊精α—CD、β—CD、γ—CD、TM—β—CD相互作用形成的超分子体系,结果表明Cu-TTP与TM-β-CD形成了1:2的包结物,而与其它三种环糊精主要形成1:1的包结物。在α—CD、β—CD、γ-CD三种母体环糊精中,α—CD与Cu—TTP的包结常数最大;β-CD与其衍生物TM-β-CD相比,TM-β-CD与Cu—TTP的包结常数较大。本文对四种环糊精和Cu-TTP的包结机理作了初步探讨。为铜卟啉和环糊精的相互作用及其超分子体系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异丙嗪—β—环糊精包络物性质及手性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引言异丙嗪为组胺H1受体拮抗剂,其分子结构中含一个手性中心,即存在对映异构体。β-环糊精(β-CD)与大多数药物分子形成包络物,使药物分子水溶性增加和药效延长。本文研究了异丙嗪与β-CD形成包络物的紫外光谱性质,比较了异丙嗪和异丙嗪-β-CD包络物最大吸收波长的变化。利用玻碳电极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异丙嗪与β-CD生成包络物的电化学行为,采用“电位法测定了包络物的配位比m和解离常数Kd。利用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技术,通过向背景电解质中加入β-CD对异丙嗪的对映异构体进行了手性分离。2实验部分2.1仪器…  相似文献   

7.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兽药中诺氟沙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在pH2.6和β-环糊精存在下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诺氟沙星,β-环糊精增强诺氟沙星荧光强度约2倍。其线性范围为7.8×10-4μg/mL—1.5μg/mL,检测限为7.8×10-4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2.5%(n=5),方法用于兽药中诺氟沙星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一种简便、有效的合成6-OTs-β-CD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种简便、有效的合成6-OTs-β-CD的新方法刘育,张毅民,孙世新,陈荣悌(南开大学化学系,天津,300071)关键词β-环糊精,6-OTs-β-环糊精,合成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β-环糊精(简称β-CD)在模拟酶和超分子体系的分子识别方面[1,2]倍...  相似文献   

9.
5-邻硝基苯-10,15,20-三苯基卟啉-环糊精超分子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性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光谱法和1HNMR法研究了一种人工合成的非水溶性卟啉5-邻硝基苯-10,15,20-三苯基卟啉(简称o-NTPP)与3种母体环糊精α-CD、β-CD、γ-CD和β-CD的两种衍生物2,3,6-三-甲氧基-β-CD(TM-β-CD)、羧甲基-β-CD(CM-β-CD)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超分子体系,结果表明o-NTPP与TM-β-CD形成了1∶2的包结物,而与其它4种环糊精均形成1∶1的包结物。利用双倒数曲线法计算了o-NTPP-CD超分子体系的包结常数(k),同时对包结常数大小进行了比较,从而判断出5种环糊精对o-NTPP包结能力的大小,其中TM-β-CD表现出最强的包结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环糊精双核铜配合物以及磷酰基修饰环糊精可通过离子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扩展对分子的键合能力和分子选择性[1~4].含有芳香基的修饰环糊精可通过主-客体间的几何互补和诱导楔合作用扩展手性对映体识别能力[5].本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技术研究了几种有机硒修饰β...  相似文献   

11.
β环糊精的双核铜络合物对芳香基氨基酸分子识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β-环糊精双核铜络合物(Cu2-β-CD)在强碱性溶液中与氨基酸的超分子作用,发现Cu2-β-CD与芳香基氨基酸的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发生明显变化,Cu2-β-CD对于芳香基氨基酸具有分子识别作用,对于酪氨酸和苯丙氨酸,主客体间形成超分子络合物的化学计量比为1:4.有Scatchard方程或Lineweaver-Burk曲线分别了它们的物理常数,推测Cu2-β2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β-CD包结物与酸碱离解平衡关系,用荧光法间接测定β-CD包结物解离常数的新方法。并测定了β-CD分别与1-萘酚和2-萘酚负离子包结物的解离常数pKb为2.58和3.27,β-CD与分子型体1-萘酚和2-萘酚包结物的酸式离解常数pKc分别为10.42和0.68。  相似文献   

13.
以酚酞作为光谱探针,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测定了β-环糊精(β-CD),单(6-氧-α-麦牙糖)-β-环糊精(6-G2-β-CD) 和单[2-氧-(2-羟丙基)]-β-CD)d 25℃时,pH=10.5缓冲液中(0.025mol/L)与几种旨肪族手性客体分子所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数学,结果表明,多种弱相互作用力协同作用于环糊精的配位过程,主-客体间的尺寸匹配决定所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环糊精衍生物的取代基影响主体配位能力,对于尺寸较小的客体分子配位能力的大小一般为2-HP-β-CD<6-G2β-CD,另一方面,3种环糊精主体化合物对一些脂肪族客体分子也现出一定的手性识别能力,对(+)-异构体给出相对较强的键盒能力,其中,2-HP-β-CD对(+)/(一)-樟脑的配位选择性为1.25。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圆二色谱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D/L酪氨酸的手性识别行为,制备出了β-CD与L-酪氨酸(L-Tyr)的固体超分子化合物,并用元素分析、薄层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及热分析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包合物的形成常数.实验结果表明,β-CD具有选择包结L-酪氨酸的特性;主客体形成11的包合物,其组成为L-Tyr/β-CD·12H2O;稳定常数为5.13×103L/mol;包合物的热稳定性比主客体皆有改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pH值3羟基2萘甲酸的荧光性质,并用荧光双倒数法测定了3羟基2萘甲酸与β环糊精包结物在不同pH值的生成常数,结果表明疏水作用和氢键对包结物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寇登民  云希勤 《分析化学》1997,25(4):490-490
1引言环糊精作为一种选择性固定相发展十分迅速。天然环糊精熔点高,成膜性差,常将其进行衍生化,但是一般衍生化方法非常繁琐。本文提出一种新的β-环糊精修饰方法,用硅烷化试剂对环糊精进行衍生。此法操作简便,与其它固定液混合制柱,能对异构体进行很好的分离。另外,利用此种方法还制备了硅烷化的低聚环糊精.将这两种硅烷化修饰的环糊精涂渍在硫酸钡改性的毛细管上,获得了高的柱效,对异构体显示了较强的分离能力。2实验部分2.1仪器和试剂502气相色谱仪(鲁南化工仪器厂);NEY100超声振荡器(美国);MCT-1A…  相似文献   

17.
β-环糊精高聚物对芳香类化合物包络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择酚类和芳香胺类化合物作为底物分子,研究了一类新型的β-环糊精高聚物(PS-PGMA-βCD)对它们的包络吸附性能.结果表明.β-环糊精高聚物依据β-环糊精分子的包络作用,可以选择性地识别位置异构体.吸附容量与β-环糊精固载容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与有机显色剂客体包结反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β-环糊精与环氧氯丙烷交联共聚物是一种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聚合树脂,它保留了β-环糊精所原有的与有机疏水基团形成包结物的特性,与一系列含有芳得环的有机显色剂配体(如吡啶偶氮染料,变色酸双偶氮试剂,三苯甲烷类碱性与酸性染料以及杂氧蒽酮类试剂等)均可形成相应的包结配合物,着重研究了有关包结配合物的稳定性及影响稳定性的各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包结物分离富集痕量金属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一种新的生物传感器的固定化方法。利用β-环糊精聚合物与亚甲基蓝间的超分子作用及β-CDP与戊二醛间的缩聚作用,将介体和酶代同固定在电极上,制成的过氧化氢传感器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充分的电子流动性,对1.0μmol/L ̄1.1mmol/LH2O2呈线性响应,检出限为0.5μmol/L。  相似文献   

20.
水溶液中香料分子与β-环糊精包结反应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圆二色谱、紫外吸收、荧光光谱对水溶液中β-环糊精包结香料的光谱行为进行了研究。获得了β-环糊精与苯甲醛、茴香醛、香兰素3种香料的包结比均为1:1;包结稳定常数分别为77、116、1287(L/mol)。对3种包结物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测试,并对影响包结物的稳定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