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化学   8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为了获得滴定分析的终点误差随待测物浓度、反应平衡常数这两个因素变化的准确规律,推导了有别于林邦终点误差公式的终点误差计算式,根据该式可以判断每个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合在配位滴定分析和酸碱滴定分析的具体应用,结果发现:这两个因素其大小的变化不会一定导致终点误差绝对值的单调变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Excel软件工作表格,通过程序设计引导迭代计算方向,解决了两个复杂配位平衡体系中离子浓度的精确计算问题,发展了简便的Excel计算方法,为复杂配位平衡体系中的精确计算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流动注射停流技术和软物质在线采集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磷钼染色法测定细胞膜三磷酸酰苷(ATP)酶活性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该分析方法速度提高了7倍,而且操作简便,试剂消耗少.将该方法应用于兔心肌细胞膜ATP酶活性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显示酶活性在研究时间内按一定规律递减.为细胞膜及其受体的纯度、活性等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水中砷和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水中砷和汞.对仪器的工作条件负高压、灯电流、载气和屏蔽气流量作了详述,还就各种对测定有影响的因素,包括酸的种类及其浓度、硼氢化钾的加入量、硫脲.抗坏血酸混合液的浓度及共存离子的干扰等也作了研究并予以优化选择.荧光强度与砷及汞的质量浓度在0.20~100.00μg·L-1及0.01~80.00μ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依次为0.06μg·L-1和0.006μg·L-1,精密度试验求得其相对标准偏差(n=11)均小于5%.应用此法对自来水和景观用水进行分析,并以此两样品为基体做回收试验,测得砷和汞的回收率分别为100.2%,104.9%和98.0%,101.0%.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造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方法的标度,从而逐步建立统一的滴定分析标度计算式,提出了相对电子浓度Re-的概念,基于此发展了以p Re-为监测标度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新理论。该理论描述了氧化还原半反应的平衡,推导了氧化还原滴定标度p Re-的计算通式,探索了该标度在滴定过程中的一般变化规律,重新梳理了指示剂的指示原理。以Ce4+滴定Fe3+溶液为例,演绎了如何简单绘制滴定曲线、计算滴定突跃范围、判断可否直接准确滴定,讨论了氧化还原反应条件平衡常数Kτ?’的大小对滴定分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建立了同时测定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乙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方法。五味子先经超声提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150×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V/V),紫外检测波长22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结果显示,五味子醇甲在0.10~6.0μg范围内(r=0.9998),五味子酯甲在0.13~8.0μg范围内(r=0.9999),五味子乙素在0.03~2.0μg范围内(r=0.999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五味子醇甲为98.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n=5);五味子酯甲为97.1%,RSD为1.6%(n=5);五味子乙素为97.7%,RSD为1.1%(n=5)。本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五味子中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选择柠檬酸、磷酸、硼酸、肼、二甲胺阳离子、二乙胺阳离子等具有不同p Ka的6种弱酸组成混合缓冲液,该缓冲体系可在pH 2-12范围内发挥缓冲作用;通过对缓冲液中不同组分浓度的调整使缓冲溶液在整个缓冲范围内都具有较为恒定的缓冲容量,缓冲容量达0.7C平均,而这些复杂的精确计算和作图都可通过软件Sigmaplot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译为慕课)的提出对化学分析课堂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MOOC的实践显现了有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化学分析课堂现状,拟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改革,对具体的方案进行了讨论。此计划有望提高化学分析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师生在网络时代下的信息素质,改进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