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植物固沙区土壤水热运移耦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Philip与Vries提出的土壤中水热交换的耦合理论,建立了植物固沙区土壤水热运移的耦合模型,考虑了液态水和汽态水运移对温度的变化,分析了植物根系吸水对土壤水热交换的影响,给出了植物蒸腾量、土壤蒸发量、根系汲水率及土壤表面热通量等有关变量的计算公式.利用本模式并采用具有二阶精度的Crank-Nicolson格式对非线性扩散方程进行离散,对沙坡头植物固沙区土壤水热交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和实测值进行了比较,总体上符合较好,证明本模型具有实用价值,可为改造沙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已建立的高温下混凝土中化学-热-水力-力学耦合过程分析的分级数学模型,发展了混凝土的化学-热-水力-力学(CTHM)耦合本构模型。在已有的Willam-Warnke弹塑性屈服准则基础上发展了考虑脱水和脱盐引起的材料损伤及化学塑性软化、塑性应变硬化/软化和吸力硬化的广义Willam-Warnke本构模型,模拟高温下混凝土的材料非线性行为。为保证全局守恒方程的Newton迭代过程的二阶收敛率,导出了非线性化学-热-水力-力学(CTHM)耦合本构模型的一致性切线模量矩阵。数值结果显示了本文所发展的化学-热-水力-力学(CTHM)耦合本构模型在模拟高温下混凝土中复杂破坏过程的能力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个用于模拟高温下混凝土中化学-热-湿-力学耦合行为的化学塑性-损伤耦合本构模型.发展了用于积分率形式的耦合本构方程的三步算子分裂算法.导出了化学-热-湿-力学(CTHM)耦合本构模型的一致性切线模量矩阵,以保证对于全局耦合控制方程Newton迭代过程的二阶收敛率.算例数值结果显示了本文发展的化学塑性-损伤耦合本构模型在重现火灾和热辐射条件下的混凝土中化学-热-湿-力学耦合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在文献[1]中建立的多孔介质中化学-热-渗流-力学(CTHM)本构模型基础上,针对文献[2]建立的非饱和多孔介质中热-渗流-力学耦合分析的混合有限元方法,发展了非饱和多孔介质中混合元的化学-热-渗流-力学(CTHM)耦合本构模拟算法。采用非关联流动多重屈服准则模拟非饱和多孔介质的材料非线性行为。推导了u-pw-pa-T形式的包含了耦合率本构方程积分的向后欧拉映射算法和一致性弹塑性切线模量矩阵(单元刚度矩阵)的混合元一致性算法。本文给出了临界状态线(CSL)和状态边界面(SBS)两个屈服准则的一致性算法。数值结果显示了本文所发展的混合元耦合本构模拟算法在模拟由热、化学、力学荷载共同引起的多孔介质中化学-热-渗流-力学(CTHM)耦合行为的能力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建立了一套可用于表征微观下多晶结构热-力耦合行为的算法框架。该算法的要点是将连续模型和分子模拟耦合起来,并使守恒定律在微观连续模型和原子层次上都得到满足,与利用传统的连续介质力学建立晶界与晶粒的本构方程相比,本模型中的连续流是通过原子模型准确计算得到的,从而避免了使用经验的本构方程。  相似文献   

6.
含损伤演化的TM耦合数值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岩石材料的细观结构层次出发,应用损伤力学和热弹性理论,对热力耦合作用下岩石破裂 过程中热-应力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 初步建立了细观岩石热-力(TM)耦合数值模型, 探讨了TM耦合作用下岩石材料的细观结构损伤及其诱发的材料力学性能演化机制,把岩石 热固耦合问题的研究从应力状态分析深入到损伤、破坏过程分析之中. 运用该数值模型对某 硬岩实验室开展的原位尺度实验中的废料处理井间柱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其应力场、岩 石剥离破坏形态及破坏诱发的AE特性等均与实验监测结果表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证 明了该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高强度钢板热成形本构理论与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宁  胡平  武文华  申国哲  郭威 《力学学报》2011,43(2):346-354
热成形(热冲压)过程中硼钢的热、力、相变耦合关系是研究热成形理论的基础, 同时也是决定热成形工艺及数值模拟准确性的关键因素. 对热成形硼钢进行高温拉伸及淬火实验: 硼钢板材试样在奥氏体化(950℃)后保温一定时间, 然后在连续冷却的同时施加拉伸力, 记录此过程中力、位移、膨胀量及温度的变化. 通过对不同冷却速率及不同拉伸力情况下上述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及微观组织性能的分析, 研究硼钢相变过程中的热、力、相变耦合关系. 建立了硼钢相变过程中的热、力、相变耦合模型. 通过引入混合定律对热成形过程中的多相材料热力学参数和力学性能进行等效分析; 对热成形应变组成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 引入了相变体积应力及相变塑性应力等新概念. 硼钢高温流动应力采用修改的Norton-Hoff形式, 并通过实验确定了流动应力的材料常数. 在此基础上将热、力、相变耦合关系引入热成形本构方程中, 分别建立了高强度钢板热成形的全量形式及增量形式本构方程. 对U形零部件热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证明建立的本构理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ИЛЪЮШИН关于应力是五维偏应变空间变形历史的泛函的概念和Valanis有关内时理论的描述,本文提出,对热粘塑性体,应力可设为应变、应变率和温度历史泛;并应用Miller和其它一些作者有关内变量演化方程的描述,由此建立了热粘塑性体的积分-微分型本构方程这一积分-微分型本构关系大体和Miller微分型模型等价。对1020钢的单轴本构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和Tanaka与Miller的分析及一些实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热-力耦合循环变形行为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和评价。首先总结NiTi形状记忆合金在循环加载条件下的单轴、非比例多轴循环变形特性以及强烈的热-力耦合特性,阐述NiTi形状记忆合金在循环变形过程中出现功能性劣化的微观机理;然后,讨论在宏观和细观尺度上建立的三类NiTi形状记忆合金典型的循环本构模型,并评述代表性模型的预测能力;最后,总结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在本构模型方面主要介绍了作者及其合作者在基于晶体塑性的热-力耦合循环本构模型方面的工作,突出了多种非弹性变形机制和强烈热-力耦合行为对形状记忆合金循环变形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于具有复杂随机细观构造的复合材料结构的非线性热-力耦合问题的随机多尺度建模和计算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本文发展了一个新的统计高阶多尺度方法,克服了随机多尺度问题直接模拟时巨大的计算量,实现了具有随机复合材料结构非线性热-力耦合问题的数值模拟。借助统计多尺度渐近分析和泰勒级数方法,本文严格推导了可以精确分析随机复合材料结构宏-细观尺度非线性热-力耦合响应的统计高阶多尺度计算模型。然后,通过局部误差分析证明了统计高阶多尺度计算模型中高阶校正项在保持计算模型局部能量和动量守恒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建立了可以高效模拟随机复合材料结构非线性热-力耦合行为的具有离线和在线两阶段的时空多尺度算法。最后,通过数值实验验证了统计高阶多尺度方法的计算高效率和高精度。  相似文献   

11.
汤屯高速公路边坡土壤具有偏酸性、有机质低、磷缺乏、铜过量等土质特征。边坡生态防护具有边坡高陡、原生植被彻底破坏、土质贫瘠、缺水、缺肥、生物气候干热胁迫、水土流失严重等难点,遵循交通安全性、景观协调性、生态适应性、生物多样性、经济实用性的原则,提出了以草本植物为主,草、灌、藤有机结合的边坡生态防护植物配置方案,针对全岩质边坡、碎裂结构边坡、土质边坡及边坡的顶部、下沿、平台等部位提出了不同的植物群落配置原则及物种配比方案,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加快,世界各地大城市的“热岛”效应及其带来的各种环境和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从地质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特点及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重点讨论了城市“热岛”效应环境中土体工程性质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各种灾害效应,在此基础上,凝练出了4个关键科学问题,即城市“热岛”效应环境中土体温度场变化规律、土体中水分迁移规律、土体工程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土体地质灾害效应,并对它们的具体研究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文的分析成果对于掌握城市“热岛”效应对土体工程性质的影响,保护城市地质环境和防灾减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相似文献   

13.
黏性土渗透性温度效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媛  施斌  高磊  刘瑾
《力学学报》2010,18(3):351-356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和核废料地质处置等原因,温度对黏性土工程性质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采用直接测量法,对南京下蜀土、淤泥质土以及混合土3种试样,进行了5°~45°温度下的变水头渗透实验,分析了温度对黏性土渗透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3种试样的渗透性均有较大影响。温度越高,渗透性越大; 试样的密度越大,渗透系数随温度变化率越低; 在3种试样中,混合土的渗透系数高于淤泥质土和下蜀土的对应值,而淤泥质土的渗透系数又略大于下蜀土。最后对黏性土渗透性的温度效应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水的动力黏滞性,黏粒的双电层厚度以及土的微结构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起了黏性土渗透性的温度效应。
黏性土,渗透系数,温度效应,机理  相似文献   

14.
土体剖面温度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生  施斌  高磊  顾凯  刘春 《力学学报》2010,18(6):913-919
利用自主开发的土体温度物理模型试验系统,研究了土体剖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改变土体表面的覆盖层属性,对比分析了裸土和混凝土板覆盖下土体剖面的热传递特点。结果表明:在恒定热源作用下,土体剖面温度迅速上升到一定值之后逐渐趋于稳定,初始升温速率随深度的增加而呈指数递减,最终平衡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衰减; 温度在土体剖面上的传递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 混凝土板覆盖下土体的初始升温速率和最终平衡温度较裸土高; 土体剖面热通量反映了土体中热量的传递特征,其变化规律与上下土层间的温度差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5.
青藏铁路建设中的冻土力学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已有的寒区工程研究资料和关于青藏公路和铁路的不断研究成果,总结了青藏铁路建设中存在的冻土力学问题,具体表现为:气候和工程影响下路基下冻土温度场变化;多年冻土路基的冻胀和融沉变形;路基的冻土承载力(动载、静载)的变化;修建的各种工程结构物下的冻胀力(特别是涵洞和桩基);次生灾害对铁路路基的影响;主动保护冻土的冻害防治措施问题.这些力学问题可以从大类上分为热学稳定性和力学稳定性两部分,但这两部分是相互耦合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考虑热渗效应和热流固耦合效应的饱和土体固结方程,研究了无限长圆柱热固结问题. 利用Fourier 和Laplace 变换及其逆变换,给出了热固结问题的解析解;然后对空间内无限长圆柱形热源问题进行研究,得到非等温条件下柱体周围饱和土体温度、孔隙水压力的近似解,并总结其规律,分析了热渗系数、固结系数对温度作用下土体固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考虑植被影响的陆气耦合模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黄淮海平原大气边界层的观测数据为基础,发展了一个土壤-植被-大气多层模式,对大气和地表进行耦合模拟.模式对植被冠层作多层划分,以助于细致了解植被冠层沿高度分布的各物理量,为非均匀下垫面的参数化提供依据.运用观测结果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表明该模式较成功地模拟了陆气相互作用过程.同时,对模拟进行了敏感性数值试验,以了解植被在陆气相互作用中的影响大小  相似文献   

18.
膨胀土胀缩性评价中有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玉山  凌泽民 《力学学报》1998,6(3):264-268
膨胀土吸水膨胀、失水收缩,产生地表变形,进而导致建筑物破坏。本文就现行膨胀土胀缩性指标试验及地基变形量评价计算中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以天然含水量为起始含水量测定土样胀缩率是不合适的,建议以缩限为起点进行膨胀试验,以胀限为起点进行收缩试验,采用加荷膨胀量(而非卸荷膨胀量)参加有荷载下的膨胀率计算。膨胀土地基勘察必须结合场地条件分析可能影响土体含水量变化的因素,对同一工程采用几种方法评价,互相对比、参照。  相似文献   

19.
 Due to radioactivity of spent nuclear fuel, a repository is expected to act as a heat source of exponentially decreasing intensity over hundreds of years. In case of underground emplacement of such a heat source, the temperature changes in the soil layers surrounding the heat source may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such as evaporation of the water contained in the soil and its subsequent condensation. Assuming a uniformly distributed power generation over a horizontal, relatively thin, circular zone of several thousand meters diameter located several hundred meters below the ground surface,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s along the vertical centerline of the heating zone was estimated analytically under simplifying assumptions. Unsteady one-dimensional heat conduction in a semi-infinite solid with an exponentially decreasing heat flux at the proximal end was considere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of the Fourier equation for heat conduction contains Error Functions of complex arguments. The evaluation of the Error Functions for discrete space and time parameters was performed applying analytical procedures and using standard tables. The results show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in the soil at various time points over thousands of years after underground emplacement of spent nuclear fuel. Received on 19 July 1999  相似文献   

20.
The choices of the parameterizations for each component in a microwave emission model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quality of brightness temperature (T b) simulation. How to reduce the uncertainty in the T b simulation is investigated by adopting a statistical post-processing procedure with the Bayesian model averaging (BMA) ensemble approach. The simulations by the community microwave emission model (CMEM) coupled with the 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4.5 (CLM4.5) over mainland China are conducted by the 24 configurations from four vegetation opacity parameterizations (VOPs), three soil dielectric constant parameterizations (SDCPs), and two soil roughness parameterizations (SRPs). Compared with the simple arithmetical averaging (SAA) method, the BMA reconstructions have a higher spati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larger than 0.99) than the C-band satellite observations of the 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on the Earth observing system (AMSR-E) at the vertical polarization. Moreover, the BMA product performs the best among the ensemble members for all vegetation classes, with a mean root-mean-square difference (RMSD) of 4K and a tempor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