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机械合金化方法获得了几种铜-锡合金,特别是熔融法不易获得的η-Cu6Sn5,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球磨使各样品纳米化,并形成包含确定合金相的固溶体,穆斯堡尔谱表明,各固溶体中除包含合金相外,还存在富锡相及富铜相,提出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首先铜和锡纳米化,然后两种原子相互扩散形成包含合金相、富α-锡相和富fcc铜相的固溶体。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机械合金化合金相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方新  董远达 《物理》1994,23(10):599-604
机械合金化是制备难熔金属的非晶合金,不互溶金属的过饱和固溶体和纳米多晶的新方法,简单综述了机械合金化过程中合金相形成的机制。除了亚稳平衡下的层扩散机制外,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多晶型约束以及自助放热反应也会控制相的形成和产生。  相似文献   

3.
机械合金化Fe-Cu系统的EXAFS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EXAFS研究Fe-Cu系二元金属的Fe和Cu配位环境随球磨时间及组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方法能扩展Fe和Cu金属的固溶范围并形成纳米尺寸的非平衡亚稳态合金晶粒,Fe80Cu20(160b)中Cn的K吸收谱和RSF出现bcc结构的特征,其Fe-Cu的合金晶粒为bcc结构;Fe60Cu40(160k)中Cu和Fe的RSF都为fcc结构,其合金晶粒的结构与Fe80Cu20的不同,为fcc结构,但合金晶粒中未形成均匀分散的Fe-Cu合金相是Cu略富积于核,Fe偏析于表面的亚稳态结构。  相似文献   

4.
利用XRD和TEM方法研究Fe42.5 Al42.5 Ti5B10合金在机械合金化及等温热处理过程中的结构演变及品粒生长动力学,讨沦了机械合金化合成机理和热处理过程巾的晶粒生长机理.结果表明,球磨过程中Al,Ti,B原子向Fe晶格中扩散,形成re(Al,Ti,B)固溶体.机械合金化合成Fe(A1,Ti,B)遵循连续扩散混合机理.球磨50 h后,金属Fe,Al,Ti,B已完全合金化,球磨终产物为纳米晶Fe(Al,Ti,B).球磨50h的粉体在热处理过程中除了发牛晶体缺陷和应力释放等过程以外,Fe(Al,Ti,B)分解形成纳米晶B2一FeAI及TiB2组成相.根据晶粒生长动力学理论计算纳米晶FeAI的晶粒牛长激活能为525.6 kJ/mol.  相似文献   

5.
机械合金化Fe—Cu系统的EXAF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韦世强  殷士龙 《物理学报》1994,43(10):1630-1637
EXAFS研究Fe-Cu系二元金属的Fe和Cu配位环境随球磨时间及组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方法能扩展Fe和Cu金属的固溶范围并形成纳米尺寸的非平衡亚稳态合金晶粒,Fe30Cu20(160h)中Cu的K吸收谱和RSF出现bcc结构的下,其Fe-Cu的合昌粒为bcc结构;Fe60Cu40(160h)中Cu和Fe的RSF都为fcc结构,其合金晶粒的结构与Fe30Cu20的不同,为fcc结构,但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弧熔炼制备出前驱体Mn-Cu合金,在稀盐酸溶液中自由腐蚀去合金化,制备出具有双连续结构的纳米多孔铜。研究了前驱体合金的成分对纳米多孔铜微观结构及Mn的选择性腐蚀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体Mn-Cu合金的Cu原子分数为43%时,其去合金化受到抑制,存在明显的未完全去合金化的岛状结构;前驱体Mn-Cu合金的Cu原子分数为32%~23%时,可完全去合金化,形成平均孔径尺寸为20~100 nm,平均系带尺寸为30~80 nm,具有双连续结构的纳米多孔铜;前驱体Mn-Cu合金的Cu原子分数低至20%时,去合金化后存在大量裂纹,形成纳米颗粒聚集体。纳米多孔铜中存在少量的残余Mn,残余Mn的原子分数随着前驱体合金Mn原子分数的增高而降低。实验表明腐蚀液浓度对纳米多孔铜形貌也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腐蚀去合金化方法制备纳米多孔铜材料。研究了固溶时间、腐蚀时间及腐蚀温度对纳米多孔铜表面形貌及残余Mn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固溶时间的延长,合金成分越来越均匀化,去合金化后所得纳米多孔铜的残余Mn原子分数降低。固溶95 h的前驱体合金,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其残余Mn含量降低不明显;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残余Mn原子分数由25 ℃的3.54%降至60℃的1.14%,但是60 ℃腐蚀后的孔隙与丝径尺寸明显粗化,样品易碎。通过调整去合金化参数,实验所制备的纳米多孔铜呈现均匀的海绵状纳米多孔结构,残余Mn原子分数1.23%, 平均丝径尺寸40 nm。  相似文献   

8.
利用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机械合金化制备的体心立方(bcc)的亚稳态Fe80Cu20合金固溶体的结构随退火温度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300—873 K温度范围内,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bcc结构物相的晶格常数近于线性降低,这主要是由于Cu原子从bcc结构Fe80Cu20合金固溶体中逐渐偏析出来,生成面心立方(fcc)结构的Cu物相所致.经603K退火后,Cu原子的平均键长RCu—Cu增加了0.003 nm左右,大约有50%的Cu原子从bcc结构的Fe80Cu20合金固溶体中偏析出来.在773 K退火后,bcc结构Fe80Cu20合金固溶体近于完全相分离,生成了bcc结构的α-Fe与fcc结构的Cu物相. 关键词: 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x射线衍射 80Cu20合金')" href="#">Fe80Cu20合金 机械合金化  相似文献   

9.
利用XRD和TEM方法研究Fe42.5Al42.5Ti5B10合金在机械合金化及等温热处理过程中的结构演变及晶粒生长动力学,讨论了机械合金化合成机理和热处理过程中的晶粒生长机理.结果表明,球磨过程中Al,Ti,B原子向Fe晶格中扩散,形成Fe(Al,Ti,B)固溶体.机械合金化合成Fe(Al,Ti,B)遵循连续扩散混合机理.球磨50h后,金属Fe,Al,Ti,B已完全合金化,球磨终产物为纳米晶Fe(Al,Ti,B).球 关键词: XRD TEM 42.5Al42.5Ti5B10合金')" href="#">Fe42.5Al42.5Ti5B10合金 机械合金化  相似文献   

10.
张恒  张邦维  吴力军  万志齐 《物理学报》1994,43(10):1638-1647
运用Miedema参数和尺寸因子R分别构成Miedema参数坐标和三维化学坐标成功地研究机械合金化二元过渡金属非晶合金的形成规律。基于实验事实所确定的机械合金化二元非晶的形成条件分别是见原文,以上两判据区分机械合金化非晶态合金形成与否的准确度分别为80%和88%。从微观原子的相互作用以及固态反应非晶化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了以上参数在描述机械合金化二元过渡族合金体系非晶形成规律的内在物理涵义以及与固态反应非晶化实现所需条件的联系。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
硒化铅(PbSe)作为一种无碲热电材料受到广泛关注。采用机械合金化结合高压烧结方法制备了PbSe-PbS固溶体合金(PbSe1–x Sx),并研究了Se/S含量对其结构和热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机械合金化法能够快速合成出PbSe1–x Sx固溶体合金粉末,高压烧结实现了其快速致密化;通过调整Se/S比例可以实现PbSe1–x Sx电输运性能和导电类型的调控;固溶体合金能够实现短波声子散射,显著降低PbSe材料的热导率;当x=0.5、温度为600 K时,PbSe1–x Sx的最高品质因子达到0.54,比PbSe的品质因子(0.33@450K)高64%。  相似文献   

12.
用机械球磨方法制得了数种不同组成的钛铜非晶合金。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得出了用机械合金化制得的钛铜非晶合金的结构与用液相急冷法制得的相同合金的结构不同,形成两侧分别为钛与铜金属薄膜,中间夹以非晶钛铜合金的夹心饼干式结构。过长的球磨时间,会使温度升高而产生结构弛豫,在合金属层内形成微细的钛、铜金属微粒。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Gd_(1-x)Ca_xBa_2Cu_3O_(7-y)(0.0≤X≤0.20)高温超导体在常压和高压下的超导电性在1-300K温度范围内,利用Bridgman对顶砧获得压力达9.0GPa,测量了(X=0.10,0.15,0.20)样品的dT_c/dp分别为7.68,7.8和4.46K/GPa。发现T_c的压力导数随着ca ̄(2+)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分析了氧含量对T_c和dT_c/dP的影响.利用常压下晶格参数精修值和阳离子与氧离子间距随压力的改变,说明CuO_2面在超导电性上的作用,用CuO_2面之间耦合解释T_c(P)曲线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退火诱导亚稳态Fe80Cu20合金固溶体的结构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机械合金化制备的体心立方(bcc)的亚稳态Fe80Cu20合金固溶体的结构随退火温度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300-873 K温度范围内,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bcc结构物相的晶格常数近于线性降低,这主要是由于Cu原子从bcc结构Fe80Cu20合金固溶体中逐渐偏析出来,生成面心立方(fcc)结构的Cu物相所致.经603 K退火后,Cu原子的平均键长RCu-Cu增加了0.003 nm左右,大约有50%的Cu原子从bcc结构的Fe80Cu20合金固溶体中偏析出来.在773 K退火后,bcc结构Fe80Cu20合金固溶体近于完全相分离,生成了bcc结构的α-Fe与fcc结构的Cu物相.  相似文献   

15.
获得非晶态块状合金的新方法—固态反应及机械合金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膺善 《物理》1989,18(3):161-162
本文简介了近年来发展的两种获得块状非晶态合金的方法,即固态反应法及机械合金化方法,包括工艺过程,基本特性及与液态快淬法非晶化的比较等.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nzburg-Landau理论采用连续相场法模拟了Fe-15%Cu-3%Mn-x Al(质量分数x=1%, 3%, 5%)合金在873 K等温时效时纳米富Cu析出相沉淀机制及Al含量对富Cu相析出的阻碍效应.通过计算成分场变量和结构序参数,研究了富Cu析出相的形貌、颗粒密度、平均颗粒半径、生长和粗化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时效早期阶段,纳米富Cu相通过失稳分解机制析出,由于原子扩散速率存在差异,从而形成以富Cu相为核心的核壳结构.随着时效时间延长,富Cu相析出物结构由体心立方转变为面心立方.其中Al和Mn原子在富Cu核外偏析形成Al/Mn簇,可以将其视为阻碍富Cu析出相形成的缓冲层;在沉淀过程中,随着Al含量的增大, Al/Mn金属间相促进了缓冲层的生长,阻碍富Cu析出相的生长和粗化.  相似文献   

17.
FeCuNbBSi等多中Fe基非晶态合金激波晶化的DSC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升温、等温和重复加热的DSC技术,对几种非晶合金的激波晶化和退化晶化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激波晶化时间极短,仅为退火晶化时间为10^-6--10^-8,但晶化度却极高,接近100%。激波晶化形成多种成分和结构的结晶相,形式上很像扩散性相变,然而其相变速率却是退火转变的千万倍,而且生成相十分稳定,这一现象用传统的固态扩散相变理论很难解释,激波晶化是一种新的晶化形式,是一种新的纳米合成技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同步辐射小角度x射线散射方法(SAXS),研究了三种Al_Zn_ Mg_Cu合金沉淀析出过程显微结构参数(析出相尺寸和体积分数),随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 的演化,同时分析了Zn含量对合金沉淀析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合金(A,B,C) 在实验条件下析出相均属于纳米尺度,析出相的最大体积分数随Zn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大体积分数分别为0.023—0.028,0.052—0.054和0.04.在一定时效温度下,体积分数随时效时间的变化规律,符合析出相的形核、核长大和粗化动力学过程.  关键词: 小角度x射线散射 Al_Zn_Mg_Cu合金 时效 析出相尺寸 析出相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19.
去合金化制备纳米多孔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Mn-Cu合金为前驱体合金,在0.1 mol/L HCl 溶液中自由腐蚀去合金化成功制备出纳米多孔铜,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对去合金腐蚀前后样品的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n-Cu合金在0.1 mol/L HCl 溶液中发生锰的选择性溶解,制备出的纳米多孔铜呈3维网络状均匀结构,平均系带尺寸53 nm,平均孔径尺寸为140 nm。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CFC与Cu Cr Zr合金的冶金连接问题,以二元合金Cu62Mn38(at.%)为基础成分,采用低熔点Ga作为主要合金化元素和微合金化元素Cr和Si,设计了系列固溶体钎料合金Cu62Mn37-xGaxCr0.5Si0.5(x=0~10,at.%)。利用电弧熔炼、铜模吸铸和冷轧制备了100μm厚的钎料箔带。采用Cu62Mn31Ga6Cr0.5Si0.5钎料在不同工艺条件下(875~900℃,保温15~25min)制备了无氧铜和Cu Cr Zr合金钎焊接头。通过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钎料熔化行为和相组成;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力学性能拉伸机对接头的组织形貌、成分分布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880℃/保温25min钎焊工艺下可获得无缺陷CFC/Cu Cr Zr接头结构,焊缝的Cu固溶体基体内有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