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静高压熔态淬火方法对Mn_4Si合金液-固非平衡转变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真空熔炼的合金中常见的(Mn_4Si)ξ相在高压下是不稳定的。而真空熔炼合金中没有的(Mn_6Si)R相在高压液-固转变过程中出现了。首次在4.5GPa压力下通过熔态淬火截获到了十二次准晶相。使用透射电子衍射技术对其进行了鉴别;使用X射线衍射对各晶体相和准晶相的结构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Al70Co15Tb5Ni10合金中准晶T相和相关相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Al70Co15Tb5Ni10合金进行了静高压(4.40 GPa)熔态(1 450 ℃)淬火(冷却速率为102 ℃/s)研究。首次在该系统中观察到准晶T相和一个新的十次准晶相关相形成。使用透射电镜对准晶相和准晶相关相进行了结构分析,得到了准晶相关相的晶胞参数。使用已有的理论模型对该相关相的形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静高压(4.5 GPa)下Al6Mn合金熔态淬火(冷却速度约为102 ℃/s),得到Al6Mn合金的高压淬火样品。X射线分析表明:Al6Mn合金的高压淬火样品中含有准晶二十面体相、Al6Mn相及Al的面心立方相;与常压结果相比,高压淬火方法的冷却速率可比常压的低约3个数量级的条件下产生准晶二十面体相。其晶化温度与急冷甩带的相近。对静高压(2.5 GPa)下Al6Mn准晶条带样品的晶化过程进行了研究。X射线分析表明:静高压下Al6Mn准晶条带样品的晶化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未知亚稳相——准晶向晶体转化中的一种中间过渡态,具有类T相形式;与常压结果比较,高压下准晶相晶化温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静高压下Al80Mn14Si6合金准晶相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次研究了Al80Mn14Si6合金在静高压下准晶相得形成。利用静高压熔态淬火方法,在压力2.8和3.1 GPa下得到淬火的Al-Mn-Si样品。电子和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高压淬火样品中含有准晶二十面体相和非晶相。X射线衍射实验还表明,高压淬火样品经350 ℃退火一小时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而经过500 ℃退火一小时后,准晶相晶化为α-Al73Si10Mn17相。另外,电子衍射实验表明,高压淬火后样品中还存在其它中间亚稳相。本文还讨论了静高压熔态淬火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对掺稀土钇的铝铁合金进行了静高压熔态淬火研究。使用透射电镜对样品中形成了的微结构进行了观察。首次在该系统中发现了一个十次准晶相关晶体相。  相似文献   

6.
高压下Al0.77Mn0.19Yb0.04合金准晶T相的形成及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静高压(4.2GPa)熔态(1300℃)淬火(10~2℃/S)方法,对含稀土的铝锰合金Al_(0.77)Mn_(0.10)Yb_(0.04)进行了研究。首次发现了准晶T相的形成。利用选区透射电子衍射技术,对合金中准晶态的结构对称性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根据X射线和电子衍射对其衍射峰进行了指标化。使用扫描电镜和能谱技术进行了成份分析。  相似文献   

7.
于卓  余金中 《发光学报》1999,20(1):60-64
采用固相外延的方法在Si(100)衬底上生长了C组分为0.5atT的Si1-yCy合金,并对合金的质量及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8.
 利用静高压(4.2 GPa)熔态(1 300 ℃)淬火(102 ℃/s)方法,对含稀土的铝锰合金Al0.77Mn0.19Yb0.04进行了研究。首次发现了准晶T相得形成。利用选区透射电子衍射技术,对合金中准静态的结构对称性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根据X射线和电子衍射对其衍射峰进行了指标化。使用扫描电镜和能谱技术进行了成份分析。  相似文献   

9.
 对掺稀土钇的铝铁合金(Al6FeYb)进行了静高压(4.8 GPa)熔态(1 400 ℃)淬火(冷却速率100 ℃/s)研究。使用透射电镜对样品中形成的微结构进行了观察。首次在该系统中发现了一个十次准晶相关晶体相。实验分析表明,该相为底心正交晶体相,电镜测得的晶胞参数为a=0.716 nm,c=2.195 nm。用已有的理论对该相的结构形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在600-930K,常压到7GPa的范围内,对非晶(Fe0.99,Mo0.01)78Si9B13合金等温等压退火30min。实验表明;其晶化产物α-Fe(Mo,Si)Fe3B和Fe2B相的析出与所加压力密切相关。压力使非晶(Fe0.99Mo0.01)78Si9B13合金的晶化温度和亚稳Fe3B相的析出温度下降,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亚稳Fe3B相半向稳定Fe2B相转变其转变温度随压力而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高压熔态淬火方法,对Al65Co20Mn15合金进行了研究。首次发现在4.4 GPa压力下淬火的样品中有准晶T相形成。使用电子衍射和X射线衍射对准晶态进行了鉴别。用高温X射线衍射进行了热稳定性研究,发现Al65Co20Mn15合金中准晶T相得晶化温度约为600 ℃。  相似文献   

12.
高压下与Al发生扩散反应的非晶(Fe0.99Mo0.01)78Si9B13(FMSB)的不同。与Al反应的FMSB非晶在3.0 ̄5.0GPa,780 ̄900K热处理时,晶化为α-Fe(Al)和次亚稳非晶合金;在这一压力范围以外,720 ̄900K热处理时,晶化为α-Fe(Si),Fe3B或Fe2B。与Al发生反应的FMSB非晶可能通过与Al的扩散反应在Al/FMSB界面开始晶化。压力和温度对晶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方法对非晶Ag ̄+离子导体0.85AgI~0.15Ag_4P_2O_7的热处理晶化过程进行研究,在样品中掺入微量(约1×10 ̄(-3)g/g)的Mn ̄(2+)或V ̄(4+)离子作为自旋探针离子,它们的ESR谱强度随升温线性减弱,当样品完全晶化时ESR谱消失。这样测定的样品完全晶化的温度分别为98℃(掺Mn的)和108℃(掺V的).本文还对Mn ̄(2+)和V ̄(4+)的ESR谱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高温高压条件下,低掺杂的La1-xSrxMnO3化合物发生从菱方相(R3c)到立方相的转变,该相变使其从低温时的绝缘态(极化子有序)转变为金属态.同时,随温度的降低,局域锰离子的自旋也从铁磁长程有序变成了只有短程序结构的自旋玻璃态.这种转变是由于相变引起的Mn—O—Mn键角及Mn—O键长的改变所引起.  相似文献   

15.
以马尔可夫链近似模拟线光沸石脱铝过程,用MonteCarlo方法计算脱铝丝光沸石中骨架Si-Al近邻分布{Si(n-Al);n=0-4}和Al-Al次部分布{Al(m-Al);m=0-3}随铝浓度的演化。为使Si-Al近邻分布与对脱铝丝光沸石样品的^2^9SiMASNMR观测相符,而得到丝光沸石弱酸铝易于解脱的结论,这个结构与八面沸石弱酸铝易于解脱相反。根据计算丝光沸石脱铝的开始阶段,强酸中心...  相似文献   

16.
张宏  吴鸿 《低温物理学报》1993,15(6):445-449
本工作用正电子湮没谱术(PAS),X射线衍射谱(XRD),示差热分析(DTA),扫描电镜显微术(SEM)和交流磁化率(Xac)研究了Bi-Pb-Sb-Ca-Cu-O非晶态和后续热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所研究的非晶态晶化温度Tc-450-470℃,当热处理温度Ta<Tc,非晶太经低温结构弛豫和高温弛豫。当Ta>Tc,在晶态多相体系中随温度升高发生低n相向高n相的转变,850℃退火可使超导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17.
用压淬的方法,在6GPa静高压下,以200K/s的冷却速率冷却熔融状态的Cu_(70)Si_(30)合金,制备出块状Cu-Si纳米合金.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该纳米合金由γ-Cu_5Si和一未知相组成,未知相为简单立方晶体,晶格常数α=0.8535nm,其热力学状态为亚稳态。并对静高压下块状纳米合金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对Al70Co15Ni10Tb5合金进行了静高压(7.0 GPa)熔态(1 700 ℃)淬火(冷却速率1020 C/s)处理,首次观察到一个新十次准晶相关晶体相。该相属底心正交晶体,晶胞参数为a=2.28 nm、b=1.60 nm、c=5.46 nm。通过高分辨像分析,给出了它的二维点阵模型。同时在样品中发现了尺寸均匀的纳米级非晶超微粒形成,超微粒为球形,直径30~40 nm。  相似文献   

19.
静高压下Al4Mn准晶态的形成及其热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静高压熔态淬火方法,首次对Al4Mn合金形成准晶的压力条件及其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在0.95 GPa到4.45 GPa的范围内,以102 K/s冷却速率淬火的Al4Mn合金,在不同压力下形成不同结构的准晶,利用非晶动力学理论及其结果进行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20.
文中所述的研究用实验室组装的强短脉冲供电辉光放电发射光谱(HCMSPGD-OES)实验系统,对铜基合金中的次要组分Ni,Al,Mn,Si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辉光放电(GD)源在强短脉冲供电(HCMSP)时,原子线和离子线的发射得到增强,文中选用了Ni,Al,Mn,Si的次灵敏线作分析线,对影响分析强度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几种组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与样品的推荐值吻合较好,六次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