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讨论红外警戒及红外对抗系统的现状,介绍几种典型的红外警戒与红外对抗系统,对红外警戒与红外对抗系统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3.
汤定元 《物理实验》1992,12(4):153-159
1.红外物理与红外技术的范畴“红外物理”与“红外技术”作为学科名称是本世纪50年代末公开出现的。30年代起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德国研制成硫化铅红外探测器、测辐射热计以及一些红外材料,利用这些元部件做成了多种军用红外系统。有些已达到实验室试验阶段,有些已小批量生产,但都没有来得及到战场上实际使用,德国就无条件投降了。这些红外技术成果就成为盟国的战利品。美国在二次大战期间也在  相似文献   

4.
红外隐身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外隐身技术是通过降低和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实现对目标的低可探测性,综述了海陆空武器装备使用红外隐身技术的现状,最后还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隐身导弹应用红外隐身技术将降低导弹被红外探测系统的发现概率。通过以AGM-158C导弹为参考,对迎头观测方向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包括目标蒙皮、目标蒙皮反射周围背景和目标尾焰的红外辐射强度进行估算,并与典型亚音速导弹红外辐射特性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红外隐身技术可以明显降低导弹的中、长波红外辐射,尤其是中波波段的红外辐射;红外探测系统设计时尾焰探测通常选用中波红外探测器,弹体探测通常选用长波红外探测器;隐身导弹采用红外隐身技术将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  相似文献   

6.
红外技术的物理基础及其军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红外技术的物理基础及其在军事领域的主要应用 .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2000年舰用红外搜索和跟踪(IRST)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技术特点,并简介几种研制中的新一代IRST系统。  相似文献   

8.
蒋礼威  王欣  田义  严辉  李卓 《光学技术》2014,(5):416-420
为了在外场试验中检验红外制导武器系统的工作性能,需要使用靶机红外增强装置实现对真实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的模拟。介绍了一种利用光学方法实现靶机红外辐射增强和目标辐射特性模拟的技术。使用高亮度红外光源作辐射源,通过对光学系统的控制,在实现红外辐射增强的同时,可模拟不同距离和方向的红外辐射强度特性。通过建模对所模拟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及辐射方向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设计依据设计了光学系统。实现了对最大红外辐射强度为1600W/sr的目标辐射方向特性的模拟。  相似文献   

9.
红外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外技术己从过去的战术地位发展到今天的战略地位,己经成为国家安全依赖的主要探测技术的手段,红外技术在军事技术领域内将得到全面、大规模地应用。  相似文献   

10.
吴瀚文 《大学物理》1993,12(9):39-41,44
  相似文献   

11.
红外热像仪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长友 《光的世界》1994,12(3):15-15
  相似文献   

12.
13.
《光学学报》2021,41(7):102-107
红外整流罩位于导弹的最前端,是红外导弹的主要部件之一。根据其工作环境的要求,红外整流罩应具有良好的光、机、热等性能。目前,中波红外导弹的红外整流罩主要采用氟化镁、蓝宝石、尖晶石、ALON和纳米复相陶瓷等材料制造。本文提出了一种高强稀土氧化物稳定的ZrO_2纳米红外透明陶瓷整流罩,通过对陶瓷材料的特性进行研究,证明了该种材料可以用于中波红外导弹。同时,采用该种材料完成了红外整流罩样件的研制,并对样件进行了导弹服役环境下的适应性试验和模拟动态抛罩试验,验证了该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红外导引头整流罩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材料选择和整流罩设计两方面,介绍了如何解决高速红外导引头整流罩问题.针对高速红外成像导引头使用环境的要求,分析了整流罩材料选择应考虑的因素.通过比较材料的透过率、硬度、抗弯强度和热膨胀等性能参数,得出尖晶石是较理想的高速导弹整流罩材料,其机械性能和光学性能良好,易于制备,并已取得成功应用;红外玻璃特别适合大尺寸和复杂形状制备.为了减小整流罩气动加热效应,分析了解决气动加热问题的途径,提出可通过镀金刚石膜、信号处理、共形设计等技术来减小影响,并简要介绍共形整流罩设计原理和制造.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在常温下直接测量灰体表面方向发射率的方法。采用直接比对样品与参照物表面的光谱辐射率来测量方向发射率ε的绝对值。使用的传感器是热释电传感器,采用光学调制和锁相放大技术,实现对微弱信号的检测。设计的实验装置结构简单不需要制冷。在实验中,使用一块干净的浮法玻璃和氧化不锈钢作为测试样品,测试温度为50—200℃,将一块标定过的已知发射率为0.67的材料作为参照物。在没有制冷的条件下,与参照物和NPL数值、标定值相比较,实验得到的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光散射学报》2015,(3):281-286
在303~393K的温度范围内,分别测定聚四氟乙烯F-C-F弯曲振动模式(δ_(CF2(PTFE)))的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四阶导数红外光谱和去卷积红外光谱。研究发现:640和620cm~(-1)附近的吸收峰归属于F-C-F面外摇摆振动模式(ω_(CF2-A)和ω_(CF2-B)),550cm~(-1)附近的吸收峰归属于F-C-F剪式振动模式(δ_(CF2)),而500cm~(-1)附近的吸收峰则归属于F-C-F面内摇摆振动模式(ρ_(CF2))。最后研究了聚四氟乙烯二维红外光谱。研究发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δ_(CF2(PTFE))吸收强度变化快慢的顺序为:550cm~(-1)(δ_(CF2))500cm~(-1)(ρ_(CF2))620cm~(-1)(ω_(CF2-B))640cm~(-1)(ω_(CF2-A))。本项研究拓展了二维红外光谱技术在聚四氟乙烯材料热变性的方面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7.
于小兵 《应用光学》2000,21(C00):38-41
红外系统应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微型杜瓦瓶和致冷器(机)。有些红外制导导弹同于发射快,工作时间短,干脆不要杜瓦瓶;还有些发达国家的快速起动红外系统选择全金属型微杜瓦瓶配快速起动节流致冷器。另外,坦克热瞄具、飞机前视红外系统、军用手持热像仪等都是根据需要而选择不同的致冷系统。论述微型杜瓦瓶和致冷器在药外系统中的应用,并给出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
一种经济简便的红外密封池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红外光谱法测定精四氯化钛的杂质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密封性能良好、液池厚度适合、便于清洗又能反复使用的密封池。为此,针对四氯化钛极易水解的特性我们设计了一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密封池及一个简易的装样装置,满足了定量和半定量测定精四氯化钛中某些杂质的要求,使得监控四氯化铁的质量方便易行。  相似文献   

19.
马品仲 《应用光学》1995,16(5):11-16
简述红外观测的重要性和要求,讨论采用红外探测器,红外观测仪器和部件的红外望远镜的红外观测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通过变磁场霍尔测量方法,采用由迁移率谱和多载流子拟合过程相结合的混合电导法,在12-300K范围内,获得了两块分子束外延(MBE)生长的p-Hg1-xCdxTe(x=0224)样品中的轻、重空穴以及体电子、表面电子的浓度和迁移率.此外,在实验中,还直接观察到了轻空穴对电导张量分量的贡献.实验值不仅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而且有助于红外探测器模型的建立.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