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对金属多孔气液分离强化传热结构单相流中传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分别研究了粉末颗粒形状、粉末颗粒大小对传热性能的影响。测试样品分别为采用五组不同参数粉末颗粒进行烧制,其中2组为球状粉末样品(颗粒大小为75~100μm,100~125μm),3组枝状粉末样品(颗粒大小为25μm,100~125μm,150μm)。水作为工作介质。样品雷诺数测试范围为3654~14617。研究结果表明,粉末颗粒大小对传热性能有重要影响,对于枝状粉末颗粒样品,粉末颗粒尺寸为100~125μm样品换热性能最好;粉末颗粒形状对传热也有较大影响,同枝状粉末颗粒样品相比,球形粉末颗粒样品传热系更高,但产生的流动阻力也高,综合换热性能,球形粉末不如枝状粉末。  相似文献   

2.
为强化冷凝传热,促使冷凝液快速脱离是重要途径。以微米级电解铜粉为材料,烧结制备了超亲水乳突结构,测试了超亲水乳突在不同角度下的吸液性能,并通过蒸汽冷凝实验,研究了超亲水乳突对冷凝传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亲水乳突表面的针状凸起增大了乳突的粗糙度,进而增大了超亲水乳突内的毛细吸力,吸液性能优越。因此应用超亲水乳突后,促进了冷凝表面冷凝液的脱离,从而强化了蒸汽冷凝传热。其中,应用超亲水乳突的超疏水表面表现出最高的传热系数。当过冷度ΔT=2.5 K时,传热系数是亲水铜表面的5.6倍。  相似文献   

3.
机械加工多孔管和烧结粉末管虽然传热效果优良,但加工制作较为困难,因而国内应用得还不多。文献[2]提出了一种新的强化传热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报告一种新型高效强化传热管——抑泡孔管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工况温度分别为6℃和10℃,对R134a在光管和三根双侧强化管(F38,F46,F56)外进行池沸腾换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工况下,R134a在光管外沸腾表面传热系数与Cooper公式计算值相对偏差均在±15%以内,R134a在强化管外沸腾表面传热系数变化趋势与光管Cooper公式基本一致。受试验管外表面孔隙直径的影响,当热流密度小于50k W/m2(或壁面温差小于2K)时,孔隙直径越小,沸腾换热效果越好;反之,当热流密度大于50k W/m2(或壁面温差大于2K)时,孔隙直径大的强化表面沸腾换热效果要优于小孔隙直径表面。  相似文献   

5.
实验研究了有机工质R245fa在内径为10 mm的不锈钢光管和烧结电镀多尺度镀层强化管内的流动沸腾传热特性。实验工况为:饱和压力0.6 MPa,质量流速189.3~708.14 kg·s-1·m-2,热流密度4.94~44.74 k W·m-2,干度0.01~0.9。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观测到分层流与环状流两种流型,发现管内多尺度强浸润镀层能够促进环状流的转变提前。与光管相比,烧结电镀多尺度镀层强化管具有明显的强化沸腾换热的效果,其传热强化因子平均为1.87,最大强化效果为3.15。随着热流密度以及干度的增大,传热强化因子先增加后降低。流型可视化对比发现,强化管壁面的强润湿性促进上壁面液相吸附以及快速再浸润,对流动沸腾换热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含有不凝气体的蒸汽滴状冷凝传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饱和水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在垂直表面上滴状冷凝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的压力条件下不凝气对冷凝传热的影响。与膜状冷凝实验结果对比表明,滴状冷凝对含有不凝气的蒸汽冷凝传热有强化作用;在较高的冷凝压力下不凝气体对传热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螺旋扁管管外蒸汽冷凝双侧强化传热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螺旋扁管在冷凝换热装置上的应用,对螺旋椭圆管管外蒸汽冷凝工况下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螺旋椭圆管在强化管内无相变对流传热的同时也可以强化管外冷凝传热。相同工况下,同圆管相比,所用螺旋椭圆扁管的总传热系数高11%-16%,管内传热系数高约18%,管外冷凝传热系数高约9%。并从二次流减薄传热边界层及冷凝表面利于排除冷凝液的角度,分析了螺旋椭圆扁管的双侧强化传热机理。  相似文献   

8.
均热板是电子器件散热方案中常见的传热元件,而吸液芯结构是影响均热板传热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吸液芯划分为核心热源区和工质回流区,使用40μm、75μm和110μm三种粒径的球形铜粉和非球形铜粉开发三种热源区和回流区具有不同毛细性能的梯度结构吸液芯,并以均热板热阻和蒸发侧平均温度为指标开展对应均热板的传热性能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对于两种单粒形双粒径吸液芯,使用较大粒径铜粉烧结核心热源区能有效提高均热板传热性能,且高充液率时传热性能相对较好。而双粒形双粒径梯度结构吸液芯能更好地平衡毛细力和渗透率对工质回流的影响,对应均热板传热性能最好,在实验最高加热功率时均热板总热阻比其他两种单粒形均热板最大降低约91%,并且最佳充液率适中,表明采用双粒形双粒径吸液芯可大幅提高均热板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9.
R407C在水平单管外凝结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R407C在水平单管外的凝结换热,并与HCFC22做了对比。试验管包括一根光管和两根双侧强化管。结果表明,R407C在水平管(包括光管和强化管)外的冷凝换热系数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且,强化管增长的程度要比光管的强烈。在相同的冷凝温度与热流密度范围内,无论对于光管还是强化管,R407C的管外冷凝换热系数都远小于HCFC22的值。对于所试验的两种强化管,HCFC22的管外冷凝换热系数的强化效果比R407C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燃煤锅炉PM10形成与排放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低压撞击器分别对某50 MW和100 MW燃煤机组锅炉除尘器前后飞灰颗粒进行采样,研究了除尘器前后煤灰颗粒的排放特性及元素分布特征,对颗粒物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粒径小于0.377μm颗粒可能是通过气化-凝结机理形成,煤灰中元素Na、Mg、S、Cu、Zn和Pb约有10%-30%分布在粒径小于0.377μm颗粒中, 元素Al、Si和Ca相应的值只有1%左右,元素Fe、Cr和Mn相应的值约为3%-8%。两台锅炉除尘器入口和出口 PM10的质量粒径呈双峰分布,其峰值分别在0.1μm和4μm左右。除尘器对不同粒径颗粒除尘效果的不同导致了除尘器入、出口处颗粒组成特征的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一种自制的动量矩守恒演示仪,该仪器具有小巧、美观、灵活、稳定、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指出大学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根据现代教育理论,提出了大学一年级物理实验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国内不确定度概念在物理实验中的简化作法,对用分光计测棱镜折射率实验进行了不确定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力学量算符的本征函数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登云 《大学物理》1998,17(1):10-13
给出一种利用升或降算符力学量算符本征函数一般表达形式的方法,这种方法比其它方法简单得多。  相似文献   

15.
晶柱粘连对CsI:Na转换屏分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金川  周彬等 《光子学报》2001,30(10):1214-1217
本文用MonteCarlo方法研究了CsI:Na转换屏中晶柱之间的粘连对其空间分辨特性的影响,给出了不同粘连程度下可见光在转换屏中的点扩展函数及相应的MTF曲线.通过几种不同粘连系数下模拟结果的比较可见,要获得一个高分辨的转换屏应尽可能减小晶柱之间的粘连.对于一个实际的转换屏其粘连系数至少应在40%以下,最好控制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上推导了在液面下的小球何时达到收尾速度公式,并给出一组实验数据,得出小球从液面自由下落时很快能达到收尾速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在杨氏弹性模量测定的实验中,光学系统的速调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量热器中水的传热过程的理论分析和实验比较,证明应该用牛顿冷却定律修正量热器中水的终温。  相似文献   

19.
陶瓷物态方程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爆轰加载和阻抗匹配法,得到了05-Al2O3陶瓷的冲击波速度D和粒子速度u的线性关系为:D=(2.60±0.20)+(1.65±0.09)u(km/s)。根据所得实验结果,利用Born-Meyer势获得了Grüneisen物态方程。  相似文献   

20.
同轴电缆自感系数问题的两种新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铜忠  董占海  高景 《物理与工程》2005,15(2):20-22,53
本文对圆柱型同轴电缆自感系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文中把同轴电缆看成是由大量的“子回路”并联构成“单匝回路”,从子回路间的磁耦合角度出发提出了两种全新的同轴电缆自感系数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