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非正交曲线坐标S_1流面流函数反问题松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文献[1—3]工作的基础上,从叶轮机械S_1流面反问题提法之一(给定叶栅吸力面速度分布及叶片厚度分布求解叶型坐标)出发,推导了流函数反问题主方程及有限差分方程.这方程是以计算网格坐标为主变量的二阶偏微分形式的动量方程,解决了文献[4—7]所未能解决的使用有旋的运动方程求解的问题.此方程与有旋的S_2流面流函数方程的一致性保证了叶轮机械三元求解的收敛性.进一步完善了叶轮机械使用两类流面的三元流设计方法.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对典型的叶型作了计算例子,结果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CSE仿真平台的JTopmeret模块建立了某600 MW超临界锅炉对流受热面模型,通过嵌入自定义模块建立了锅炉辐射受热面、空气预热器等模型,实现对整个锅炉热力系统建模。通过对模型的校核,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仿真研究了锅炉热力系统变工况特性。仿真结果显示,随着负荷降低锅炉各受热面出口烟温均逐渐降低,对流受热面的吸热量减小、辐射受热面的吸热量增大;锅炉效率随负荷降低先略微增大后逐渐减小,且在90%负荷时最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一个将叶轮机械的准三元设计和全三元流场分析解联结起来的计算方法和程序系统,是文献[13,14]所介绍的准三元和全三元计算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在本方法中首先使用一个中心S_2流面与一组S_1迴转面迭代进行叶片的准三元设计,接着使用两类普遍S_1,S_2流面交替迭代,对设计出来的叶片进行全三元流场分析解.该计算方法体现了使用中心S_2流面的优点,即很方便地从准三元扩展到全三元计算,程序结构简单,机器内存不需显著增加,可以得到三维空间沿流面直观的流动图形.算例表明该程序在准三元及全三元计算中的收敛性是很好的,在设计实践中可以得到有效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直接求解三元流场的困难在于尾涡面位置事先不知道,只能假定(或先用实验确定)。迄今发表的文章,尚未成功地解决自动捕获尾涡面的工作。文献[1]利用泛函变域变分原理这一强有力的数学工具,从力学和数学上巧妙而自然的解决了尾涡面边界条件,把尾涡面作为解的一部分,从而在理论上为三元流动尾涡面这一难题的求解,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某水泥余热集成利用技术平台,对新型菱形布置受热面作为余热锅炉过热器时的吸热偏差进行计算和分析,受热面热负荷不均是产生热偏差的主要因素。本文提出了等效吸热不均系数的概念,给出了一种受热面布置与烟气流向呈一定角度时计算吸热不均系数的数学方法,并以试验结果验证其可靠性。菱形受热面的管束布置形式可合理有效利用热能,吸热偏差为0.82~1.07,与顺排布置受热面相比体现了非常好的吸热均匀性,对于减小热偏差有较好的结构优势。  相似文献   

6.
光学仿真是白光LED照明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法,但色度分布的光学仿真中计算量太过庞大,以致在一般计算条件下无法得到可靠的仿真结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利用色度转换关系和逐点法计算色温,引入数值拟合和像素合成两种处理方法,有效降低了光学仿真结果的涨落。通过对处理结果和实验结果在照度和相关色温两方面的对比,两种处理方法的有效性得到证明,大幅提升了基于色度配光的光学仿真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文献[1]提出的三元流动通用理论,使用两类流面的交替迭代求解三元流场的方法,在已有的S_1和S_2流面计算机程序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数值求解叶轮机械三元流场的完整体系。本文算例的收敛过程和计算结果充分证明了用两类流面交替迭代方法求解三元流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锅炉声波除灰的声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声波除灰技术是提高锅炉换热效率、保证锅炉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早在90年代初就已经在国内外工业锅炉上推广应用,但是与之相关的多数基本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成为制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重要障碍[1]。本文采用Helmholtz积分方程数值计算了锅炉换热器管排的声场散射问题,得到了管束表面及管排周围的声场分布特性,针对除灰要求进行了声学分析,对当前声波除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在三元流动通用理论的基础上,目前叶轮机械的设计已普遍采用方便可靠的准三元设计方法。叶片造型作为设计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步,其方法也在不断改进。文献[2,3]等提出和发展了的选定流线级数展开法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的几何造型中的许多缺点,已经在很多方面应用于工程实践。但在迴转面上的气动造型计算中,还始终存在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这就是由于级数展开法造型计算完全依赖于S_(2m)计算所提供的中心流线形状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离心泵叶轮设计时宜采用数值方法计算叶轮叶片通道中三元流动参数分布,据之进行选型.故需对叶轮叶片通道三元流动参数数值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在吴仲华教授两类流面理论基础上,准正交面法可以用微型计算机以较少的计算时间求得三元流场数值解,并巳用于很多离心压气机叶轮设计选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 在叶轮机械工程设计、计算中,往往使用只计算一个中心S_1流面和若干个迴转S_1流面的准三元迭代解。为了得到更准确的全三元解,文献[1]在全三元迭代计算中使用了翘曲的S_1流面计算机程序。文献[3]则发展了使用曲面拟合方法的翘曲S_1流面程序。在跨声流动存在强烈激波间断时,流面形状会在激波处发生折转,流片厚度也会突变。由于这种三元效应的存在,有必要发展任意翘曲S_1流面跨声程序,进行全三元跨声迭代解。本文在文献[5]的基础上发展了翘曲S_1流面跨声计算机程序。  相似文献   

12.
离心泵三元扭曲叶片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参照离心压缩机三元扭曲叶片的设计方法,发展了一种离心泵叶轮三元叶片的设计方法。采用液流角动量作为控制叶片弯扭规律的参数,考虑流动分离对叶片中心面形状的影响,对沿轮盘、轮盖处相对流线上角动量分布形式的确定原则进行了分析与改进。通过引进叶轮水力效率来计及粘性的综合影响,使基于平均S2m流面反问题的计算方法更符合实际情况。最后对一离心泵的叶片进行计算,得到了较好的叶片形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和计算技术的发展,三元粘性数值计算被广泛地应用于叶轮机械内部流场分析,本文使用三元N-S方程对这一先进跨音速离心压气机叶轮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一是对这一成功设计进行分析验证。二是使用数值方法进行内部流场细节的模拟掌握其内部粘性流动特点,为今后设计和改进高压比跨音速离心压气机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4.
离心压气机转子内部流场S_1/S_2全三元迭代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准三元解和全三元解的差异,验证准三元解在计算离心压气机转子内部流场的准确程度,研究离心压气机转子内部流场全三元流动特性,本文对一有激光测量结果的高压比离心压气机[1]叶轮内部流场进行了全三元迭代计算,分析了S1/S2两类流面在叶轮通道内分布形态,比较了两类流面准三元解与全三元解的计算结果,讨论了无粘二次流的分布。并进一步和激光测量值及N-S三元直接解进行了详细的比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S_2/S_1流面准三元迭代的基础上,建立了S_1流面和S_2流面的主流-边界层迭代汁算方法,以及S_2/S_1流面之间的无粘-粘性准三元迭代系统,首次完成了跨声速压气机流场的中心S_2流面和六个S_1流面之间的主流-边界层迭代计算,得到了无粘-粘性准三元迭代解.本文为进行跨声速压气机流场无粘-粘性准三元迭代提供了工程实用的计算方法,扩大了两类流面理论在叶轮机械粘性流动计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三元流动的通用理论,完成了一个跨声速压气机转子流场的准三元迭代计算。计算表明,使用S_1跨声速正问题程序和S_2反问题程序的迭代方法是十分有效的。计算中一系列合理措施的采用,解决了迭代的收敛问题,收到了颇为满意的效果。文中的算例是西德具有详细内部流动测量数据的DFVLR跨声速转子的设计点工况,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自从吴仲华教授创立的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广泛应用于叶轮机械的气动设计以来,S_1、S_2两类流面的三元迭代求解方法有了迅速发展。在准三元迭代计算中,由于流线在子午面投影是连续的,若给定远方进、出口参数及间隙站环量,就可一次解出多级叶片中心S_1流场,而S_2流面由于动静叶间有相对运动,在稳定流动下只能计算一有前后延伸空段的单排叶片段,且此延伸空段的参数是多级中心S_2流面计算所没有的。因此为S_1流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高性能离心式压气机包含高的效率和宽广的运行范围两方面的要求。后弯叶轮(这里指具有三元形状的半开式后掠出口叶轮)由于它的可控载荷设计,在效率和运行范围两方面都优于径向出口叶轮(以下简称径向叶轮)。随着材料强度问题的解决,后弯叶轮在动力应用方面有逐步取代径向叶轮的趋势。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基于吴仲华教授的两类流面理论,发展了一套设计高性能离心式压气机级的方法;开展了压气机元件的试验研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叶轮机械三元流动通用理论提出的使用两类流面迭代求解叶轮机械三元流动正反问题的方法,已成为内流数值计算的一个基本方法。随着计算机速度的提高、内存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三元直接解投入了使用。但是两类流面迭代求解仍然是叶轮机械内流计算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润文  叶超 《光学学报》1995,15(12):607-1612
从波动光学传播的菲涅尔衍射出发,探讨一次光学转换形成任意要求的图形的问题。导得两平行传播平面的函数关系,从而在确定像面分布的条件下可以逆求出原始面的振幅与倍相分布。文中给出了几个实例,充分表明这是有实用价值的一种衍射光学元件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