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化学能梯级利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本文提出化学能梯级利用新概念,从理论上证明了物质作功能力(ε)、化学反应作功能力(G)和物理能作功能力(ηc)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展了传统热力循环在物理能转换利用范畴的局限。通过CH4直接燃烧和化学链燃烧化学能品位和(火用)损失的比较,指明化学能梯级利用是降低燃烧(火用)损失的有效途径,并指出影响化学能梯级利用的关键因素,揭示了化学能梯级利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空气除湿器中,吸湿溶液和湿空气在温差和湿差驱动下进行热量和水分的传递。为量化该过程的不可逆程度,定义了湿空气和溶液水分传递过程的潜热(火积)及(火积)耗散并得到了绝热逆流除湿器中热质传递过程的(火积)平衡方程,给出了潜热(火积)的简化表达式及其T-Q_1图分析法。用上述新定义和分析方法对典型绝热逆流除湿器中湿空气和溶液热质交换过程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过程的潜热(火积)耗散约为显热(火积)耗散的3倍,因此,除湿器中水分传递的优化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不少作者对常用工质绘制过(火用)焓图。本文利用Oguchi等人提出的状态方程,算出并绘制了R 22(火用)焓图(SI制),并给出两种不同环境温度时使用本图的(火用)修正曲线。 一、R22(火用)焓图的编制 R 22(火用)焓图以稳定流动系统工质比焓(火用)e为纵坐标,以比焓h为横坐标。焓(火用)e的定义式为  相似文献   

4.
以两个无穷大平板组成的系统为例,本文利用Karlsson和Candau对光谱辐射(火用)的定义,通过对系统内光谱辐射(火用)强度的数值求解,获得了灰体光谱辐射(火用)强度随波长和发射率的变化规律,比较了光谱辐射强度、光谱辐射(火用)强度的峰值所对应的波长与发射率的关系,最后从宏观热力学理论分析光谱辐射(火用)强度的定义式.结果表明光谱辐射(火用)强度的峰值波长和光谱辐射强度的峰值波长不一致,光谱辐射能有用度随发射率的增大而增大,光谱辐射(火用)损失与系统熵产间的关系满足宏观热力学中的Gouy-Stodola理论.  相似文献   

5.
依据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下文简称一、二定律)阐述了能具有量和质的双重属性,能量与能质系于同一属体而不可分离.(火用)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赋予的用以表征能质的参数.能量传递必然伴随着能质((火用))的传递,(火用)传递如同热传递一样是客观存在的.由(火用)概念发展到(火用)传递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混合制冷剂循环液化天然气流程(火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丙烷预冷的混合制冷剂循环液化天然气流程具有高效及流程相对简单的优点.本文在对流程进行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对流程进行(火用)分析.计算了流程中各设备的(火用)损失,计算结果表明,压缩机的(火用)损失约占整个流程(火用)损失的50%,换热器的(火用)损失约占总(火用)损失的26%.本文还分析了产生(火用)损失的原因,提出降低(火用)损失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内、外压缩空分流程为对象,通过AspenPlus模拟计算获得系统总(火用)损失,(火用)效率及压力(火用)、温度(火用)、跑冷(火用)、分离(火用)占设备(火用)损失的比例,探讨两类流程的区别。研究发现:压缩、精馏及换热设备损失是空分系统(火用)损失的主要来源;内压缩流程主换热器、过冷器的传热损失比例大于外压缩流程;相对传统的外压缩流程,内压缩流程在生产液体及高压产品方面表现更优。最后探讨了一种基于空分流程产品冷(火用)与膨胀节流过程产生冷量的变化关系来进行流程比较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能··传递链式发展的相贯性及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下文简称一、二定律)阐述了能具有量和质的双重属性,能量与能质系于同一属体而不可分离。(火用)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赋予的用以表征能质的参数。能量传递必然伴随着能质(火用)的传递,(火用)传递如同热传递一样是客观存在的。由(火用)概念发展到(火用)传递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两类典型元素替代的超导Y123相体系-YBa2(Cu1-xCox)3O7-δ(x=0.01,0.02)和YBa2(Cu1-yZny)3O7-δ(y=0.005,0.010)薄膜的电阻率-温度特性(ρ(T))和Hall效应(RH (T)).研究表明,Co掺杂的Y123相体系十分类似于氧欠掺杂的情况,对Co掺杂的薄膜样品,由电阻率-温度特性定义的赝能隙打开的温度T*分别为193和225K.而Zn掺杂的样品没有观察到赝能隙打开对电阻率-温度特性的影响.由Hall效应的测量和Hall角(cotθH)定义了另一个特征温度T 0,介于Tc与T*之间,这一特征温度与核磁共振(NMR)给出的赝能隙打开温度相近,说明可能源于电子自旋自由度上的能隙打开.在室温到Tc范围内,电阻率-温度特性和Hall效应分别定义了两类不同的转变温度(T*和T 0),可能分别源于电子电荷和自旋通道上的赝能隙的打开,预示着电荷和自旋自由度分别进入某种基态.  相似文献   

10.
一、太阳能集热器的(火用)分析 太阳能动力系统大多采用双流体循环,如图1。一次系统中的(火用)差为可以定义集热器的(火用)系数ψ为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采用井下加热重力升压的方法提高地热发电双流体循环转换效率的热力学问题。探讨循环热力学参数的优化方法。给出了以R_(115)(C_2F_5Cl)为工质组成井下加热重力升压超临界循环系统转换效率的变化规律。用(火用)分析法揭示系统各环节的(火用)损失。指出该系统用于120—180℃的热水型地热资源,可大幅度提高系统的(火用)效率和发电出力。  相似文献   

12.
应用基于热质理论的拉格朗日方程对含内热源一维瞬态导热问题进行了近似求解,计算结果与精确解吻合较好;同时指出了现有文献中采用分析力学方法讨论导热问题时存在的某些不足.本文工作表明了基于热质理论用分析力学观点研究导热间题这一方法的有效性,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热质和热质能等热学新概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电中性的 K* (892 )电磁质量可以大于带电荷的 K* (892 ) .这是异乎寻常的现象 ,将被称为K* -电磁质量反常 .评述了这个课题 ,并指出 K* 的质量劈裂可以在北京谱仪 (BES)上作精密测量. Electromagnetic masses of neutral K *(892) may be larger than one of charged K *(892). It is unusual and is called K *-EM-mass anomaly. We review the studies on this issue, and point out that K *-mass splitting can be measured in BES accurately.  相似文献   

14.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换热网络大多属于多股流换热,为了将煨分析拓展到该类型换热过程的优化分析中,本文提出了基于虚拟分配和混合的(火积)耗散热阻定义与方法,将多股流换热网络等效为两股流换热网络。对两类典型的三股流换热网络进行分析表明,利用虚拟分配混合计算得到的(火积)耗散热阻与换热量一一对应,最小热阻原理成立。  相似文献   

15.
阮世勋 《应用声学》1986,5(2):22-28,31
本文绘出指数型D=D_(1~(e~(-βχ))、类圆锥型D=D_1(1-αχ)~(1/2)、类是链线型D=D_2{cj[γ(L-χ)]}~(1/2)和两段等长圆柱组成的阶梯型四种扭振变幅杆,各主要参数的理论计算公式和方程以及据此在电子计算机上编制出的直径比N=1.01—7.00、dN=0.01的设计用表的概况。表列了部分数据,绘制了各种杆件参数对比曲线,对所得结果作了简要综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并联换热器组为对象,在给定每个换热器热容量流的前提下,通过分配各换热器的热导分析了换热器组的总换热量与总(火积)耗散、总(火积)耗散热阻、各换热器(火积)耗散之和、各换热器(火积)耗散热阻之和、及各换热器(火积)耗散热阻加权之和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给定每个换热器热容量流,分配热导的前提下,换热器组总换热量的极值与各换热器(火积)耗散之和的极值、各换热器(火积)耗散热阻之和的极值、及以热容量流率与换热量率的乘积作因子的各(火积)耗散热阻加权之和的极值是一致的,而与换热器组总(火积)耗散的极值及总(火积)耗散热阻的极值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热力学(火用)的基本表达式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把系统和环境构成的多相复合系统作为(火用)的物质属体,进一步明确了(火用)的定义,直接从理论上给出热力学(火用)的基本表达式,该式适用于均相或多相开口系统、封口系统、稳流系统等各类物理化学(火用)的计算。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了不同数学物理教材对符号(A*、A~、Aφ)的定义,分析了其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火用)效率是以(火用)的概念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的目标函数。它的定义是否正确和合理,将直接关系到这些工作的结果。 本文将复杂的生产系统看成一个复杂的能量传递-转换系统。如何正确和合理定义复杂的能量传递-转换系统(火用)效率,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用文献[1]提出的“能量单元”概念,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从考察能量单元间连接的关系上,提出了几种典型的复杂系统能量传递-转换模型及其(火用)效率定义式,由此明确节  相似文献   

20.
传递过程的统一描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传递公理,即任何形式的传递过程都是在相应基本强度量差推动下,基本广延量的流动过程;基本广延量的传递过程也同时是与之对应的能和(火用)的传递过程。定义了热力学流密度和热力学力的数学表达式,在传递公理的基础上,利用能和(火用)的普遍化表达式,分别建立了三类广延量的传递定律。利用传递定律,结合广延量的平衡方程,导出了传递方程的普遍化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