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引言本文分析并比较了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CC)(图川山、注蒸汽燃气轮机(STIG)循环z图2)l’]、湿空气透平(HAT)循环(图3)[’1及采用中冷或再热手段后相应循环的性能.为了不使系统过于复杂,只采用一级中冷、一级再热,中冷器和再燃室的位置与通常的设计相同。中冷器所用冷却水来自环境,吸收热量后又回到环境。选用余热锅炉型CC,HAT循环选用文献[3]提供的结构。2计算结果及分析计算条件:(a)环境温度20”C,压力0.101325MPa,湿度sg/bgDA;(b)压气机绝热效率0.88,燃气透平相对内效率0.9,蒸汽透平相对内效…  相似文献   

2.
回热型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实际循环与循环周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言在吸附式制冷系统中,许多因素影响着系统的实际运行,包括运行工况、实际循环与理想循环的偏离程度、循环周期以及工质对的匹配等。要进行系统的设计,并最大限度地利用所设计的机组,就必须首先考虑这些因素。本文以连续回热型吸附式制冷系统为例,分析了系统运行的循环周期,以及实际循环偏高理想循环这两个主要因素,得出了相应的结论。2连续回热型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实际循环和理想循环基本的回热型吸附式制冷循环包括两个吸附器,它的流程图见图1。在这个系统中,阀A、B、C、D交替开启关闭,吸附器1和吸附器2分别加热和冷却,使…  相似文献   

3.
循环磁致冷     
物理学的发展对低温条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除了更低的温度以外,有时还要求大的致冷功率,或者对致冷空间的磁场以及介质物性作出特定的限制. 本文所要论及的磁致冷方法,自1926年吉奥克和德拜各自独立提出以来,已经发展成为一项获得1K以下温度的标准技术.然而由于某些技术上的困难,长期以来绝热退磁只是“一次性”的致冷手段,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虽然在五十年代希尔等制成了一合利用超导热开关在1K以下连续工作的磁致冷机,但由于在效率、致冷功率等方面竞争不过稀释致冷机[1],因而未能得到推广发展. 广义的循环磁致冷不仅仪限于IK以…  相似文献   

4.
循环床锅炉循环灰对焦油裂解的催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灰为热载体、部分气化产生的半焦为锅炉燃料的煤的蒸汽-煤气联产技术中,降低焦油产率、提高煤气产率是一个努力方向.本文在固定床反应器实验台上以焦油的两种主要组份苯和甲苯为对象,实验研究了一种洗中煤形成的循环友对焦油裂解的催化影响,测定了裂解反应动力学参数,探讨了循环灰对焦油裂解的催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与热裂解相比,循环灰条件下焦油裂解活化能下降,气态裂解产物总量提高.  相似文献   

5.
吸附式制冷循环质量迁移及回热型循环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吸附式制冷基本循环和连续回热循环的热力模型,研究和发展了有蒸汽质量迁移的新型回热循环。新型循环通过管道连通高低压床体,使蒸汽贯流直至双床压力达到平衡,之后系统开始回热,直至两床体温度达到平衡。通过对理论模型的计算,将其与基本循环进行了比较。文章的结论有益于加深对新型循环特性的认识,从而为优化实际循环系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循环队列中元素的前继计算方法,应用于已知循环队列的长度、尾指针,循环队列的出队列和入队列问题中。  相似文献   

7.
谐振子量子制冷循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量子主方程和半群方法,分析了以谐振子系统为工质的量子制冷循环中的回热特征及时间演化公式,推导出制冷系数、制冷率和输入功率的一般表达式,在高温极限下详细推导出它们的具体优化特征.这里所获得的结论可以与经典制冷循环的结论进行比较,发现有许多类似之处.  相似文献   

8.
HAT循环的系统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AT循环的系统优化肖云汉,林汝谋,蔡睿贤(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北京100080)关键词:HAT循环,系统优化一、前言HAT循环采用两相、多组份的混合工质,利用现有成熟的部件技术,以低造价的简单系统实现高效率、高比功、低污染和良好的变工况性能,引起...  相似文献   

9.
联合循环中蒸汽底循环优化设计的方法与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背景联合循环发电与联产系统已成为传统火电站强有力的竞争者,蒸汽底循环已成为联合循环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性能的燃气轮机要求高效率的底循环与之相匹配,以达到提高系统效率的最终目的。关于蒸汽底循环的设计,目前的方法可分为:案例分析【‘1、特定流程的特定方法[‘]、未实现梯级利用的压力匹配设计l’]。这些方法都未能对燃机排热实现有效的梯级利用,而且不能全面考虑底循环面对的限制。本文克服已有方法的局限性,提出底循环灵活、统一的模型,真实反映燃机排热最有效的梯级利用方式,适应不同联合循环对底循环的不同要求和实…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对安装有引射器的回路系统从强制循环到自然循环的过渡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过渡过程中、当加热功率超过某一限度,系统内将发生密度波型汽液两相流动不稳定性,危及设备的安全运行。数值模拟采用汽液两相热力学非平衡模型以考虑过冷沸腾对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使用迭代解法求解差分方程,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三热源循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先进吸收式制冷循环本质上是各种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复合循环,吸收式制冷循环也可与其它循环进行耦合,从而得到更高效的复合吸收式制冷循环。针对吸收压缩复合及吸收喷射复合循环的性能特点进行分析与总结。子循环采用不同制冷剂的新型吸收-压缩复合制冷循环具有较高的COP,且为低温太阳能热高效利用提供有利条件。吸收喷射复合制冷循环不仅可用来提高循环效率,还可用来制取更低温度下的冷量。另外,高低压发生器可通过喷射器进行耦合来降低低压发生压力,利用低温太阳能热。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作者所在研究集体所进行的正逆耦合循环研究.通过对串联型、并联型正逆耦合循环的相关研究和(火用)平衡比较分析,归纳提出了正逆耦合循环系统集成原则,即:正、逆循环采用同种工质;物流、能流耦合并重;优化配置热源加热过程;调控氨水工质浓度;回收利用系统内能.遵循该原则提出的变浓度氨水工质正逆耦合循环体现了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循环移位扩频水声通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成兵  黄建国  韩晶  张群飞 《物理学报》2009,58(12):8379-8385
针对常规直接序列扩频水声通信数据传输速率低及M元扩频水声通信接收机复杂度高的问题,基于扩频序列优良的相关特性,提出循环移位扩频水声通信方法.在发射端,根据输入信息对基本波形进行循环移位编码;在接收端,利用快速相关技术进行时延估计及译码.进行了中远程湖上实验研究,在15 km距离,2 kHz带宽内,总数据传输速率可达438 bit/s, 误码率为10-2—10-5.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带宽利用率高、复杂度低的特点,适用于中远程及多用户水声通信. 关键词: 水声通信 扩频 循环移位 时延估计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质量-能量守恒计算Bethe循环的聚变能,并指出某些教材提供的计算值的差错。  相似文献   

17.
文中介绍了单压吸收式制冷的主要类型,对两种单压吸收式制冷循环进行了对比阐述。就Einstein制冷循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对目前研究Einstein制冷循环所面临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苏景顺  贾秀敏 《大学物理》2005,24(2):25-26,56
给出了一种计算理想气体循环效率的方法,并对椭圆循环效率做了具体计算。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常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在燃气初温高于1260℃时,系统效率已超过50%。余热锅炉节点温差限制了系统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所以出现了底部循环使用氨水混合物工质的联合循环,利用氨水混合物在饱和区等压变温的特点,提高系统效率。 如果采用超临界蒸汽底部循环,可避免常规节点温差限制,但高温高压蒸汽膨胀到排汽背压时的湿度会过大而不能直接应用,需采用再热循环或汽水分离,从而减弱了回收余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