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工作用两种方法研究了声音的响度辨别阈(△I/I)与信号时程(t)的关系.用信号比较法测得的△I/I不受t的长短的影响,即△I/I=K.用拍感受法测得的结果却有所不同:当t短于极限时间T时,△I/I与t的平方根成反比,即△I/I=K'(T/t)~(1/2);当t长于T时,△I/I趋于恒定,即△I/I=K';T约为150毫秒.用拍感受法测得的响度辨别阈与信号时程的关系,和以前测得的音调辨别阈与信号时程的关系十分相象.  相似文献   

2.
Moore响度计算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与早期响度的图表计算方法相比,Moore计算模型是基于解析式的并且实现了响度值随频率、强度改变的连续计算,因此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然而,Moore模型计算公式中基本参数值的确定所依据的闻阈标准数据已被修订,并且最新研究表明,Moore模型在确定α值时所做的假设是不合理的;因此本文中(1)提出了利用耳蜗输入输出函数以确定响度函数的方法;(2)根据多个频率处的响度函数重新估计了Moore模型的参数α;(3)根据最新的闻阈标准数据和新的机理重新修订了其它基本参数;(4)利用新的模型重新计算了等响曲线并与原有模型的结果以及最新国际标准进行了对比。结论表明对1~8kHz之间的计算结果有了较大的修订,特别是能很好地预测1~2kHz之间的凸起。  相似文献   

3.
大厅内产场强度的分布,对于稳态声源来说取决于各处的直达声和来自所有界面的反射声.但是对于语言和音乐等脉冲性质的声源,由于人耳的积分效应,只有直达声和早期反射声才对听众席上所感受到的响度起主要作用,因此作为音质评价参量,要考虑到声场的有效强度.于是在消声室内利用“干”语言录音进行一系列主观试听实验,以求了解短延时回声(早期反射声)对响度评价的作用.实验中由电声装置产生出含有原始声和单个或多个延时回声的声场.实验结果表明声场的感受响度与回声能量、入射角及其延迟时间分布有关.对多个短延时回声和超过30-50ms的单个回声来说,能量相加规律并不适用.在有些情况下实际感受的响度比能量相加规律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4.
纯音段的强度差阈与强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不同持续时间纯音信号的强度差阈与强度的关系,采用计算机控制D/A合成在开始、结束处没有在传统测试中普遍存在的倾斜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测听信号,对持续时间为1ms、10ms、100ms、1000ms、5000ms、10000ms的1kHz纯音在声压为20dB、30dB、40dB、50dB、60dB、70dB、80dB、90dB、100dB时的强度差阈进行了测量,测试方式为2AFC。所得Weber比随强度的变化趋势与Riesz的纯音调制测试结果及饱和内部泊松噪声理论的预期有很大差别。所得不同持续时间信号的Weber比随强度的变化趋势相似,只是Weber比随信号持续时间增加而减小,随着信号持续时间的增加Weber比随强度的变化曲线趋于相同。这表明脉冲段比较法所得结果与Riesz的纯音调制测试结果及饱和内部泊松噪声理论的预期之间存在差别并不是因为脉冲段比较法采用长度有限的测听信号,并可能为听觉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5.
视皮层V1区简单细胞的稀疏编码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谦  齐翔林  汪云九 《计算物理》2001,18(2):143-146
哺乳动物纹状皮层简单细胞的空间感受野在电生理实验中被描述为局部、具有朝向和带通性质的信号编码检测器,它针对图象产生电发放的输出活动呈现稀疏分布的形式,从检测图象的物理过程入手建立了一个基于超定完备基的简单细胞集群稀疏编码的计算模型,并进行了自然图象的编码表达。  相似文献   

6.
听觉部位学说与频率差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家 《声学学报》2006,31(2):97-100
长时间以来一直认为听觉的部位学说,是无法解释频率差阈这样高达0.3%的频率分辨能力的。因而有时间学说和模式识别方法来加以说明。本文提出一种部位相关模型——邻带差值法,在部位学说和心理物理调谐曲线实验数据的基础上, 利用听觉滤波器相邻通带之间的能量分配关系,完全可以达到千分之几的纯音频率分辨能力。文中用一个标准的1/3倍频程滤波器为例,实验证明了它的可能性。这一模型也可用于语音信号的基频提取和纯音频率的精密测量。  相似文献   

7.
掺铒光纤放大器增益的温度依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铨廷 Granp.  N 《光学学报》1995,15(8):115-1118
报道掺铒光纤放大器增益随温度变化的依赖关系,提出了一个解释这种依赖关系的数学模型。此模型基于如下假设:由于温度的变化,引起处在基态和激发态的斯塔克能级上的掺铒离子浓度的重新分布,从而引发光纤发射截面和吸收截面的变化。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高能核-核非衍过程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多源模型.用改进的多源模型,研究高能核-核碰撞的快度分布,不仅得到与实验符合的结果,而且能够很好地解释实验给出的快度颁布特征的物理原因.  相似文献   

9.
探测光功率对半导体全光波长变换器性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学彦  管克俭 《光子学报》1998,27(3):254-258
根据半导体光放大器的高频滤波效应,利用动态载流子恢复时间的概念,分析了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交叉增益调制的全光波长变换器中变换信号的波形、啁啾与探测光功率的关系。理论计算表明,在保持变换信号消光比相同的情况下,在大的探测光功率下,变换信号的波形将变好,并且啁啾对变换信号码间干扰的影响会减小,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文献中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电子的准中性假设、玻耳兹曼分布假设、粒子模型在电推力器流动模拟中的适用性和优劣性,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子处理方法——电子漂移扩散近似,采用该方法模拟了离子发动机栅极光学系统等离子体运动过程。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出的电势分布、离子相空间分布及电子数密度分布与经典的电子玻耳兹曼分布假设处理方法计算结果一致,验证了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电推力器栅极光学系统模拟。  相似文献   

11.
徐宁 《物理》2000,29(5):257-258
对单泡声致发光过程采用等离子体描述,考虑了各种等离子体输运过程,假设了声致发光的轫致辐射机制,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验很好地吻合,有力地支持了声致发光的热转向的解释,预言了声致发光中可能出现的极端电现象,对各物理量时空剖面的分析表明,强电场的出现中能产生的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有制约作用,这可能是声致发光约10^12能量汇集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利用自相似方法,定量地描述了预脉冲辐照平面靶产生X射线激光的物理过程,解析给出了各物理参量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的较好。结果表明:合理地选择预、主激光脉冲的能量的时间间隔,就可以在较低能量的激光装置上产生较强的X射线激光输出。这一结果为简化预脉冲条件下平面靶X射线激光的实验设计 乍观定量地解释实验结果了一套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何祚庥  王佩 《物理学报》1961,17(5):246-250
引言 近来,关于核子结构的问题引起了物理学家们的广泛兴趣。它的实验基础是高能电子散射实验。然而,在Hofstadter的实验分析中利用了电子是点电荷的假设,而这个假设却是并非不需要加以验证的。有作者指出用色散关系的理论来解释中子质子质量差遭到失败的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Hofstadter的形状因子不准确。  相似文献   

14.
文超  刘福绥 《物理学报》1990,39(7):28-34
本文研究了跳跃等待时间分布函数Q(t)~t(t→∞,0<α<1)情形下的连续时间无规行走。系统、严格地描述了(0,t)时间中的粒子跳动次数作为时间轴上点集的分形特征(时间分形)。从一个关于粒子跳跃的微观动力学模型出发,从物理上导出了时间分形,明确将α用有关动力学参量表示。本文理论很好地解释了非晶态材料中输运过程的色散现象。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根据H.Feshbach和K.Huang关于核碎片动量分布的理论计算和新的假设,可以得到一个新的关于相对论性核碎片的动量分布公式,该式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它可以大体上解释碎片质量K≤A/2时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XH-1装置电爆炸断路开关阻抗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XH-1装置电爆炸断路开关的结构特征,给出典型的实验结果,对开关阻抗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了开关阻抗变换过程的物理机理,由实验数据得到了开关阻抗随时间变化曲线以及电阻倍增比R/R0与比内能e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17.
听神经发放时序在听信息编码中起重要作用,要认识和运用听觉系统对听神经发放时序特征的利用机制必须对听神经发放时序特征有认识,但是已有的随机过程数学模型均不能很好地反映听神经发放时序特征。而关于发放的生理模型,如Hodgkin-Huxley方程、Meddis模型对发放过程的描述均是决定性的、连续性的,不能反映生理过程的离散性和发放过程的随机性。本文基于神经发放生理过程,通过对神经发放条件以及自发发放时神经递质释放时序的描述,建立了一个简单自发发放模型。模型在很好地反映听神经自发发放时序外部统计特征的同时,所得到的神经递质的释放速率在生理上也是合理的。模型还能对纯音激励时听神经的锁相发放做出定性解释,可作为进一步研究反映时序特征的有激励发放模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薄膜体内缺陷对损伤概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实验中得到的激光损伤概率与表面杂质密度的关系出发,结合XRD测试和激光损伤测试的结果,得到体缺陷或杂质破坏起主导作用的损伤机理.将激光作用时杂质吸收的热学和力学过程与杂质分布的统计规律结合起来,得到了深埋于薄膜内部的杂质诱导薄膜损伤概率与杂质密度、激光功率密度以及薄膜厚度的关系.该模型认为能诱导薄膜破坏的杂质尺寸范围与杂质填埋深度有关,所以不同深度处能诱导薄膜损伤的杂质密度不一样,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该理论模型还可以很好地解释损伤形貌.  相似文献   

19.
何亮  杜磊  庄奕琪  陈春霞  卫涛  黄小君 《物理学报》2007,56(12):7176-7182
针对金属铝互连中噪声信号随电迁移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所反映的内部失效机理问题,提出将相关维数用于对电迁移噪声时间序列的分析.通过对互连电迁移噪声实验数据的相关维数计算,发现随着电迁移的进行,金属铝互连噪声由随机性成分占主导变为确定性成分占主导,反映出噪声由随机信号转变为混沌动力学信号.应用散射理论解释上述现象,在金属互连电迁移中,空位扩散阶段噪声主要产生机制是空位随机散射;在空位聚集到空洞成核这一过程中,噪声产生机制逐渐从随机散射转变到弹道混沌腔输运机制为主.通过与传统表征参量的对比,证明相关维数可用于预测金 关键词: 电迁移 噪声 相关维数 混沌  相似文献   

20.
应用非微扰散射理论并考虑自发辐射,研究了阈上电离过程中光电子的角分布。由于自发辐射的影响,电子的角分布具有精细结构,成功地解释了Nandor等人的实验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