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混合工质合适的配比可以使其放热曲线与LNG气化曲线更好的匹配,减少冷能损失,从而提高循环效率.初选R23和R170为第一级循环的混合工质,R290、R143a、R1270和R125为第二级循环的混合工质.利用Hysys建立了利用LNG冷能发电的两级低温朗肯循环系统.以系统净输出功为目标函数,利用Design Exper...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LNG的温焓、温熵特性和不同压力下的可用能,揭示LNG冷能发电循环效率最大化原则和影响可用能利用率因素。同时对实际有机朗肯+直接膨胀复合循环进行参数计算,分析循环在不同压力下的LNG冷源条件下的效率及变化特点,并与不可逆卡诺循环和普通朗肯循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种循环都存在一个最佳LNG冷能利用温度,使得循环性能最佳,而且随着LNG汽化压力的增大,循环效率呈下降趋势。在LNG汽化压力较高的情况下,回收直接膨胀功使得复合循环的效率及可用能利用率明显优于普通有机朗肯循环。  相似文献   

3.
以8种有机工质(R134a.,R22,R32,R227ea,R143a,R218,RC318,R152a)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的单位净输出功、循环效率、循环功比、膨胀机入口体积流量等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以R152a和R134a为工质的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具有较高的单位净输出功和循环效率,以及较小的体积流量。而采用回热循环可进一步有效提高循环效率。  相似文献   

4.
选取了R290(丙烷)、R1270(丙烯)、R134a(四氟乙烷)和R717(氨)四种循环工质,分析四种不同工质在蒸发温度、冷凝温度下对发电系统热效率及火用效率的影响关系。从热物性方面综合考虑,证明了丙烷应用于LNG冷能海水朗肯循环发电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文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LNG冷热电联产系统的两级乙烯-丙烷级联朗肯动力循环,并采用HYSYS软件对这一级联动力循环进行了工艺模拟,LNG的流量为219kg/h时,共可以产生电力14.06W,并向空调供冷50.24kW.与不采用冷量回收的装置相比,总的能量利用率从83.22%提高到了85.17%.这说明级联式动力循环通过梯...  相似文献   

6.
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THz-TDS)是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远红外光谱技术,在气体研究方面有了一定进展,尤其是对极性气体,而对非极性气体研究较少。本文以干馏气、天然气以及各种沼气的主要成分CH4, C2H6和C3H8气体(非极性气体)为研究对象,首先对CH4,C2H6和C3H8三种纯气进行测量,利用THz-TDS技术得到其太赫兹频域谱和相位谱,然后将其以不同比例、不同种类混合成二元气体,进一步研究混合气体的频域谱和相位谱。实验结果表明CH4,C2H6对太赫兹波的吸收很小而C3H8对太赫兹波有一定的吸收,这与C3H8极性增强的物理特性相符合。为了实现对烷烃混合气体的压强和各成分浓度的定量分析,本文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法对上述二元混合体系的太赫兹频域谱进行分析,对训练集和预测集分别计算了混合气体的压强和各成分浓度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训练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取值分别为0.994~0.999和0.981~0.993。研究表明,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结合BP人工神经网络数学方法可以实现对烷烃混合气体的压强和各成分浓度的定量分析,使THz-TDS技术在气体领域研究范围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我们发展的一个包含176个物种和806个反应的乙基苯火焰模型,用于模拟4.0 kPa压力下的富燃乙基苯火焰(φ=1.90)。结果表明本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各种产物及中间体的摩尔分数曲线。通过生成速率分析得到了乙基苯在富燃条件下的反应路径。分析结果显示,乙基苯在富燃条件下的主要分解路径为C6H5C2H5→C6H5CH2→C7H6→C5H54→C3H3→C3H2,产生的C3H2再经过氧化反应序列生成主要产物CO。此外,乙基苯支链上一系列的脱氢/β-断键反应也对乙基苯的分解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模型为发展长链芳香烃模型打下了基础,有助于对未来实用燃料和航空替代燃料中长链芳香烃燃烧持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祝文军  潘正瑛  霍裕昆 《物理学报》1998,47(11):1928-1936
利用Brenner半经验多体相互作用势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乙块(C2H2)分子在金刚石(001)-(2×1)重构表面上的碰撞动力学过程与化学吸附构型的关系.观察到C2H2在金刚石表面的6种吸附结构.约95%的吸附呈C2H2与表面形成两个σ单键的形式.讨论了轰击能量、入射位置及金刚石表面原子的空间位形对各种吸附构型形成的影响.还给出了化学吸附过程的分子快照,并讨论了C2H2分子与表面的能量交换关系. 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对未知气体组分进行监测,需要对气体组分进行定性识别分析。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LASSO变量选择技术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领域。将LASSO方法引入到红外光谱分析领域,提出一种LASSO变量选择技术结合循环线性最小二乘(LCLS)分析的定性识别方法,并开展了相关的实验对其进行验证。实验采集CO,C2H4,NH3,C3H8,C4H10和C6H14六种单组分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吸光度谱以及一组C2H4和NH3混合组分的吸光度谱,结合实验室自建光谱数据库,先采用LASSO方法对采集的光谱进行初步定性分析,然后使用LCLS方法剔除干扰组分。实验结果表明,LASSO结合LCLS的方法能有效识别出光谱中的目标组分,即使是在干扰严重的光谱波段也可以剔除掉大部分的干扰组分。  相似文献   

10.
采用辉光放电技术和等离子体质谱诊断技术,研究了H2/C4H8混合气体等离子体中正离子成分及主要正离子能量随射频功率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H2/C4H8混合气体主要的离解机理和形成过程.研究表明:随着射频功率的增加,碳氢碎片离子的浓度增加,在20 W时达到最大值,25 W后有所减小.当射频功率小于10 W时,H2/C4H8混合气体等离子体中C4H9+相对浓度最大,当功率大于或等于10 W时,C3H3+相对浓度最大.随着射频功率的增大,碳氢碎片离子的能量逐渐增加.对H2/C4H8混合气体等离子体的组成与能量进行的定性分析,将为H2/C4H8混合气体辉光放电聚合物涂层工艺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蕊  何智兵  杨向东  何小珊  牛忠彩  贾晓琴 《物理学报》2013,62(5):58104-058104
利用辉光放电技术采用等离子体质谱诊断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工作 压强下H2/C4H8混合气体等离子体中 主要正离子成分及其能量的变化规律, 并分析了压强对H2/C4H8混合气体的离解机理以及主要正离子形成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工作压强的增加, 碳氢碎片离子的浓度和能量均逐渐减小. 当工作压强为5 Pa时, H2/C4H8混合气体等离子体中C3H5+相对浓度最大; 压强为10 Pa时, C3H3+相对浓度最大; 压强为15, 20 Pa时, C2H5+相对浓度最大; 压强为25 Pa时, C4H9+相对浓度最大. 对H2/C4H8等离子体中的主要组分及其能量分布所进行的定性分析, 将为H2/C4H8混合气体辉光放电聚合物涂层的工艺参数优化提供参考技术基础. 关键词: 辉光放电技术 等离子体质谱诊断 工作压强  相似文献   

12.
取代基通过取代苯环上的H原子形成不同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等),其共有结构苯环上的不固定π键电子受到激发,使得苯系物在紫外波段240~280 nm具有明显的特征吸收结构,鉴于此大气中的苯及相关的苯系物可以通过差分光学吸收光谱(DOAS)方法来进行定量,但采用该波段测量需要考虑以下问题:首先是氧气(O2)的吸收干扰问题,苯(C6H6)在该波段的吸收截面与O2在243~287 nm Herzzberg带相互重叠,且O2的特征光谱结构随O2的浓度不同而变化, 导致O2的吸收光学密度与O2的浓度不成线性关系。其次,苯系物结构上的相似性使其在紫外波段的特征吸收结构差别较小并且相互重叠,从而对C6H6的拟合产生干扰。此外,除了O2和苯系物以外,还有臭氧(O3)、二氧化硫(SO2)等干扰。C6H6在195~208 nm的深紫外波段具有较大的吸收截面(2.417×10-17 cm2·molecule-1),为240~260 nm处截面大小(2.6×10-18 cm2·molecule-1)的9倍左右,针对C6H6在深紫外195~208 nm波段的吸收特征,开展便携式DOAS定量方法研究,采用该波段进行C6H6的光谱定量分析并应用到实际的外场观测。通过建立C6H6与干扰气体SO2,氨(NH3),二硫化碳(CS2)和一氧化氮(NO)的差分吸收截面的二维相关性矩阵,获取C6H6光谱定量的最优反演波段。通过开展实验室条件下C6H6,SO2和NH3不同浓度配比的混气实验对195~208 nm波段反演C6H6的效果进行评估。实验结果显示,采用195~208 nm波段进行光谱反演的探测限为17.6 μg·m-3,光谱反演浓度与理论浓度的相对测量误差均小于5%且RSD(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同时与240~260 nm波段反演结果进行对比,相对误差小于5%。在外场实际情况下,利用便携式DOAS系统获取190~300 nm的大气测量光谱,通过DOAS方法解析并结合GPS信息,获得了某化工园区C6H6的污染浓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采用195~208 nm深紫外波段同样能适用于对C6H6的光谱定量,与240~260 nm波段反演结果进行对比,二者的相关性达到了0.98且相对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3.
刘天元  孙成林  里佐威  周密 《物理学报》2012,61(10):429-433
测量了不同浓度三氯甲烷(CHCl3)与苯(C6H6)二元溶液的Raman光谱,随C6H6浓度的增加,受分子间C/H…π相互作用的影响,CHCl3中C—H键伸缩振动频率向低波数移动;当CHCl3体积分数小于40%,C—H键伸缩振动频率不变,分子间C/H…π相互作用达到饱和.分别以CHCl3和C6H6体积分数为70%的CHCl3-C6H6混合溶液为研究对象,测量了它们的高压和低温Raman光谱.根据CHCl3中C—H键伸缩振动频率随压强和温度的变化关系,得出了分子间C/H…π相互作用对压强和温度的扰动表现出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高压天然气集输过程中节流会使天然气温度有明显的下降,提出了分别采用丙烷和混合工质的朗肯循环回收天然气的冷量进行发电。采用HYSYS软件对两种工艺分别进行了工艺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混合工质时由于冷热流体间换热温差明显减小,因而循环效率提高了约40%。在夏季当天然气输量为55×104Nm2/d时,可以产生48.42kW的功率,冷能有效能的利用效率约为23.06%。  相似文献   

15.
新兴的零维金属卤化物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光电性能,近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特别关注。本文使用反溶剂法和旋涂法分别制备了零维金属卤化物四苯基膦氯化锑[(C6H54P]2SbCl5的发光材料和器件,通过稳态激发/发射光谱、瞬态光谱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紫外光激发下,[(C6H54P]2SbCl5可以发出明亮的橙红光,这种橙红光源于零维限域作用下的自陷态激子三重态发光。变温光致发光(PL)和衰减寿命研究表明该物质具有600 meV左右的热激活能,抗热猝灭性能较强。通过优化器件结构,引入聚[双(4-苯基)(4-丁基苯基)胺](Poly-TPD)作为空穴传输层,通过混合Poly-TPD的荧光发射和[(C6H54P]2SbCl5的自陷激子发光,获得了在6 V...  相似文献   

16.
LNG冷能用于CO_2跨临界朗肯循环和CO_2液化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利用LNG冷能的新方案。一方面,采用CO2作为工质,利用燃气轮机的排放废气作为高温热源和LNG作为低温冷源来实现CO2的跨临界朗肯循环。由于高低温热源温差较大,循环能够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从燃气轮机排放的CO2废气在朗肯循环中放出热量后经LNG进一步冷却成液态产品。这样,不但利用了LNG冷能,而且天然气燃烧生成的大部分CO2也得以回收。计算分析了相关参数对跨临界循环特性的影响,包括循环最高温度和压力对系统的比功和火用效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回收的液态CO2的质量流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这种新的LNG冷能利用方案是一种环境友好的高效方案。  相似文献   

17.
《低温与超导》2021,49(7):84-90
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 ORC)系统是一种回收内燃机余热的有效方案之一,目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内燃机余热形式多样,温度梯度大且存在变温特性,基本有机朗肯循环用于回收内燃机余热有一定难度。本文对内燃机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余热最佳匹配循环为基础,分别从工质和系统结构方面对比分析了超临界ORC,混合工质ORC,双回路ORC和添加额外回路ORC四种方案。采用温熵(T-S)图映射法,根据有机朗肯循环与理想循环的接近度,总结了多种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用于内燃机余热回收的潜力。分析发现在相同的循环系统下,具有较高临界点的工质和有较大的温度滑移的混合工质更有优势,相同工质下,双回路ORC和添加额外回路的ORC是解决内燃机余热波动的合理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种OTEC(OTEC,Ocean Thermal Energy Conversion)增温再热朗肯动力循环,通过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提升热源品质,在热力循环中创造一个相对高温区,与表层温海水共同对朗肯循环的湿工质进行过热,保证了透平出口干度,提升了循环的平均吸热温度,实现了单一热源下的梯级加热和能级匹配,系统效率得到较大的提升。论文构建了OTEC增温再热朗肯动力循环热力学模型,对比了增温再热朗肯动力循环与传统循环的热力性能,并分析了热泵子循环的最佳增温温度。结果表明:增温再热的效果与OTEC循环工质有较大关联,且存在最佳增温温度;对于采用R134A等近似等熵工质的OTEC循环,增温再热的热力性能提升不明显;而对于CO2等工作在亚临界区间的工质而言,增温再热可使热效率提升19.63%41.71%;对于NH3等过热需求较大工质而言,增温再热具有显著的提升效果;其中NH3工质的提升幅度最高,最佳增温温度为42.5°C,OTEC循环热效率可由2.34%提升至4.25%,升幅达84.45%。  相似文献   

19.
LNG冷能释放可分为液相区、气液两相潜热区和气相区,基于以上特点建立了与之相匹配分段的三级朗肯循环发电工艺,循环介质分别采用甲烷-乙烷-丙烷的混合物、乙烯和乙烷-丙烷-正戊烷的混合物。文章对此系统进行了模拟核算与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当气相区循环采用低温烟气余热时,LNG的冷能的效率可达到41.15%,比单级朗肯循环效率(21%)提高了20.15%。若三级循环均采用烟气余热作为热源时,LNG效率可达到54.33%,远远高于常规发电方式。当换热器1的出口温度为-98℃,换热器3的进口温度为-60℃时,该工艺的效率存在最大值58.45%。  相似文献   

20.
利用LNG冷能的混合工质中低温热力循环开拓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提高中低温余热回收动力系统性能,本文在常规混合工质热力循环(火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结合LNG冷能利用的新型混合工质热力循环。通过与LNG的有机结合,混合工质热力循环热效率提高14.5个百分点,(火用)效率达到53.6%。为进一步揭示效率提高的原因,我们比较了常规混合工质热力循环与LNG-混合工质热力循环的(火用)损失变化情况。结果表明:LNG-混合工质热力循环高效的关键在于循环平均放热温度的降低以及工质蒸发过程与冷凝过程换热的合理匹配。而LNG冷能的梯级利用则是系统具有较高(火用)效率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