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碱金属原子量子亏损的微扰WKB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个新的点电荷模型,用以模拟碱金属原子中原子实的电场性质,并用微扰WKB法给出了量子亏损Δ的计算式。此式可反映量子亏损的实验规律。以锂、钠为例,对理论值和实验值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王祥信 《大学物理》2004,23(12):41-42
用屏蔽库仑势简化了钠原子的哈密顿,用两次微扰法计算了钠原子的能量,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3.
马怡培  贺黎明  张孟  朱云霞 《物理学报》2009,58(11):7621-7626
采用一种新的数值计算方法求解原子体系的相对论Hartree-Fock(RHF)方程.给出了Breit作用中迟滞项的非常清晰、简洁的表示形式.利用建立起来的理论方法和计算程序,计算了Na原子nd(n=17—31)系列能级的精细结构.有别于其他理论计算中多采用微扰论方法,用RHF方法通过自洽迭代直接求解精细结构的能级分裂值,得到了与实验值基本一致的精细结构倒置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相对论架构下原子实电子与价电子的交换作用是导致精细结构反转的主要原因.用微扰方法计算了精细结构分裂中的Breit效应, 关键词: 精细结构 Na原子 相对论Hartree-Fock(RHF)方程 Breit效应  相似文献   

4.
王永昌  王曼英 《大学物理》1991,10(11):12-14
本文用经典电磁学方法推得碱金属原子原子实极化能公式,并通过拟合非贯穿轨道实验能级数据求得原子实的电偶极极化率和电四极极化率  相似文献   

5.
考虑了类氦原子中电子对核的屏蔽效应,建立了含有屏蔽效应参数的哈密顿算符,并应用微扰理论研究了类氦原子基态能量.通过参数微扰法计算的类氦原子一级近似基态能量与变分法得到的能量完全相同,比无参数微扰法计算的能量更加接近实验值.参数微扰法为研究多电子原子能级和原子能级精细结构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祥信 《大学物理》1993,12(12):26-26,41
本文用屏蔽库仑势模型将锂原子的哈密顿量加以简化,然后用微扰法求解了锂原子一系列能级值,计算简洁,结果也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7.
根据参数微扰法理论,选择有效核电荷数为z*=2-σ的两个类氢原子的ns态的波函数的组合,作为氦原子基态的1级至4级近似波函数.应用参数微扰法计算了氦原子基态4级近似能量.计算结果表明参数微扰法得到的氦原子基态4级近似能量与实验值的误差为ΔE=0.004922028e_s~2/a_0.  相似文献   

8.
胡群  黄时中 《大学物理》2003,22(11):17-19
用微扰与变分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氦原子基态的斯塔克效应,通过计算发现这种方法简便直观,尤其适用于低激发态且电子数不太多的原子.  相似文献   

9.
将锂原子三电子哈密顿量H分解为H0(类氦锂离子与氢原子哈密顿量之和)与H′(微扰项),用微扰法计算体系的能量.在计算E0时涉及类氦锂离子能量,计算类氦锂离子能量时我们像求氦原子能量一样使用变分法,同时对计算结果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用X_α法和Slater过渡态理论计算了碱金属元素Na、K、Rb、Cs基态原子的光致电离截面;讨论了价电子对原子实的极化对光致电离截面的影响。计算结果同实验值及别的理论值比较表明、用Slater过渡态理论加原子实的极化能够得到比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识别的苹果花期冠层钾素含量高光谱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08年和2009年2年在栖霞试验区利用地物光谱仪ASD FieldSpec3测定的苹果花期冠层高光谱和实验室内测定的钾素含量数据,以冠层高光谱反射率及其11变换形式与钾素含量分别进行相关分析,以相关系数最大者为自变量,采用模糊识别算法,建立钾素含量估测模型;以2008年的检验样本对模型进行检验,并利用2009的独立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原始光谱反射率(R)及其倒数(1/R)、对数(lgR)、平方根(R1/2)与钾素含量的相关性较差,但它们的一阶微分和二阶微分与钾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明显增强;建立的钾素含量估测模型=11.344 5h+1.309 7的相关系数r为0.985 1,总均方根差RMSE为0.355 7,F统计量为3 085.6;24个检验样本实测值与估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9.8%,估测精度为90.2%;2009年试验验证精度达到了83.3%。表明模型用于苹果花期冠层钾素含量的估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模型精度能满足生产上对苹果钾素含量估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试样以硝酸、氢氟酸溶解,在3mol/L硝酸介质中,加入饱和硝酸钾,使硅酸生成氟硅酸钾沉淀,经过滤,洗涤,除去大部分游离酸,在硝酸钾-乙醇混合液存在下,用氢氧化钠中和残余游离酸,加入沸水使氟硅酸钾沉淀水解,以溴百里香粉蓝-酚红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计算硅量,本方法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可大大节约分析时间,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靳芳  李吉生  杨生宏  邢红 《光谱实验室》2011,28(4):1710-1712
用ICP-MS测定碳酸锂中微量杂质元素的基本条件,确定了合适的样品处理、分解方法,研究了元素间的干扰.方法检出限K0.020μg/g,Na o.025μg/g,Ca0.009μg/g,Mg 0.010μg/g,SO2-4 0.050μg/g;加标回收率在94.0%-102.0%,测定精密度RSD 0.5%-2.1%,方...  相似文献   

14.
KTP非线性频率转换技术是实现人眼安全激光的有效方法,为了获得高峰值功率人眼安全激光,设计了一种级联式1.06μm泵浦非临界相位匹配环形腔KTP光参量振荡器一光参量放大器,并对其激光输出进行了测试,结果证明该光参量振荡器输出激光波长1.571μm,激光峰值功率42MW,光光转换效率35%,能量稳定度2.5%。该技术已用于计量检测标准光源,并在远程人眼安全激光测距仪、激光雷达等装备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悬浮液进样-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米类粮食中的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悬浮液进样技术应用于火焰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成功地测定了大米,小米及高梁米中的钾,建立了快速测定钾的新方法。将样品磨细、制成琼脂悬浮液,为消除电离干扰,取适量悬浮液,加入NaCl溶液,并制成试液。将试液喷入空气-乙炔火焰,用工作曲线法测定。  相似文献   

16.
光化学植被指数PRI(photochemical reflectance index)为估算植被的光能利用率LUE(light use effieieney)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外界环境对.PRI和LUE之间关系的影响,这些因紊包括水分含量、CO2浓度等等.文章选择了不同氮、钾施肥量处理的小麦,测量其lUE和PRI,分析不同肥料处理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实验表明,氮、钾施肥量的增加将提高冠层光谱的PRI值和叶片内部叶绿素的含量,在此基础上提高小麦的LUE.对于不同氮、钾处理的小麦,PRI和LUE之间都获得了很好的相关关系,总的相关系数R.分别是0.710 4和0.853 4.随着氮、钾肥量的增加,PRI和LUE吧之间的相关性也在增加.对1,2,3份的氮施肥量,相关系数R2分别是0.602 0,0.640 4和0.801 4;钾施肥量为1,2,3份时,R2分别为0.379 1,0.640 4和0.676 9.因此,PRI不仅能够获可靠精度的LUE,并且为监测小麦的肥料状况提供了一种间接方法,这将为田间管理和精细农业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
陈昌永 《光子学报》2002,31(11):1317-1320
描述了简并V型三能级原子与单模相干态光场的Raman相互作用,获得了处于激发态单态的原子与相干态光场相互作用的结果.利用探测原子与光场的相互作用将原子和光场制备成最大缠结态,并注入待测原子,通过原子与腔模构成的Bell基矢演化,对腔场进行选择性探测,获得探测原子相互作用后可能的量子状态,然后对待测原子与腔场进行联合探测,接着对探测原子的量子状态实施幺正变换,就将探测原子制备到待测原子的初始量子态上,从而实现未知原子态的隐形传送.  相似文献   

18.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单层本征磷砷AsP和过渡金属钯(Pd)掺杂磷砷AsP的结构,并对比研究了本征和掺杂后的AsP吸附甲醛(HCHO)和一氧化碳(CO)气体分子的稳定性、能带结构、态密度以及电荷差分密度。研究结果表明:经Pd掺杂后AsP由半导体转变为导体;本征AsP吸附一氧化碳最稳定的位置为P-As键顶上,吸附甲醛最稳定的位置为P原子顶上;本征吸附时气体分子与基底之间的距离在3 Å左右,气体分子与基底之间未形成化学键。过渡金属Pd原子掺杂AsP后形成两种结构,分别为Pd原子替换超胞结构中的As原子或P原子。两种掺杂结构分别吸附一氧化碳或甲醛气体分子时,除了Pd原子替换AsP中的As原子形成的结构吸附甲醛的吸附能未明显增加外,其余掺杂结构吸附一氧化碳或甲醛的吸附能和电荷转移较本征吸附时均显著增强,吸附CO分子时,C原子与Pd原子之间形成了化学键。特别是,Pd原子替换AsP中的P原子形成的结构对一氧化碳和甲醛气体分子的吸附性能明显强于Pd原子替换AsP中的As原子所形成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Effects of quantum deviation of a two-level atom at coherent scattering on an inhomogeneous optical potential created by cros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re considered. The region of interaction is formed by a lowfrequency quantized standing wave from a micromaser and a coherent traveling optical wave generated by an optical fiber located inside a cavity. The atom interacts with both field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wo-photon two-wave resonance. It is shown that two effects of quantum deviation of translational motion of the atom can be observed. Interaction with the standing wave is caused under these conditions by a harmonic potential the character of scattering of the atom on which depends significantly on the initial conditions of preparation of the atom and quantized mode. The other effect—deviation of the atom by the classical traveling wave—is also completely quantum mechanical under these conditions and is produced by the noncommutative contribution of the kinetic energy operator of the atom and the interaction energy.  相似文献   

20.
原子吸收法和原子发射法测定钾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日立180-30型原子吸收法分光光度计,在波长在766.5nm下,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发射法测定兔血中钾的含量变化,并进行两种方法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和检出限很接近,发射法灵敏度稍高,两种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非常吻合,均能满足规分析的要求,两种方法的回收率都在95~105%之间,吸收法受酸度和温度影响较小,而发射法稍大,笔者认为:因发射法不同元素灯,测定浓度范围大,灵敏度也高,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