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电子能谱研究Ce表面的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电子能谱技术研究了室温Ce膜表面的氧化,分析了在不同氧气暴露量下,稀土金属Ce氧化状态和样品功函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O2吸会的过程中,生成两种Ce的氧化物,在低的暴露量时,氧在Ce表面的吸队十分迅速,生成Ce2O3,同时,Ce2O3中的Ce3d和Ols谱峰随着氧气暴露量的增加向低结合能方向漂移,在高的暴露量下,氧在表面的吸附趋子缓慢,表面的Ce2O3被氧化成CeO2,通过对样品加热,能使得  相似文献   

2.
用ESK研究多相氧载体CoO-MgO表面上氧的吸附作用,发现在77-150K温度范围内表面Co ̄(2+)离子和O_2的结合是可逆的,吸附产生Co ̄(3+)-自由基加合物有超精细结构的ESR谱;当温度增加,吸附态自由基发生转移并稳定在Mg ̄(2+)离子上形成Mg ̄(2+)-O自由基,文中着重讨论Co ̄(3+)-自由基的电子结构和成键本质,认为自由基是通过自旋成对的方式形成的,由于σ-л键作用引起的自旋极化以及由于电子离域作用而引起的偶极作用与ESR制的超精细结构线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刘大明  雷志良 《光学学报》1994,14(11):215-1218
用光学光谱分析仪测量了XeCl准分子激光在YBa2Cu3O7-x超导靶面激励等离子体发射谱的轴向和径向分布,并由等离子发射谱的径向分布拟合得到等离子体中激发态粒子的角分布,结果表明激光等离子体呈现cosθ分布,n值范围为2.78到7.63,且随激光能量密度和背景氧压增大而增大,离子的n值明显高于原子的n值。  相似文献   

4.
用光学光谱分析仪测量了XeCl准分子激光在YBa_2Cu_3O_7-x超导靶面激励等离子体发射谱的轴向和径向分布,并由等离子体发射谱的径向分布拟合得到等离子体中激发态粒子的角分布.结果表明激光等离子体呈现cosθ分布,n值范围为2.78到7.63之间,且随激光能量密度和背景氧压增大而增大.离子的n值明显高于原子的n值.  相似文献   

5.
何丕模  Jacobi  K 《化学物理学报》1999,12(5):607-614
对氧在Cs和CO共吸附物预覆盖的Ru(0001)上的吸附进行了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9HREELS)研究。在没有Cs预覆盖的情况下,氧在CO预覆盖的Ru(0001)上吸附形成CO+O的混合相,并引起CO吸附表面键弱化;在低覆盖度Cs预覆盖的Ru(0001)上,适量的CO吸附导致形成(2×2)-Cs+2CO的共吸附畴,接着进行O2离解吸附,HREEL谱发生了显著变化,其结果表明随着氧的吸附,Cs和CO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用ASED-MO和DV-Xa方法对氧在理想的Si(100)面以及用DV-Xa方法对氧在重构的Si(100)面吸附进行了研究,对不同吸附位的计算结果表明,当氧在硅表面暴露量较少时,其吸附为氧原子和氧分子共存。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用同一根玻璃微电极在豚鼠耳蜗中阶记录EP(EndocochlearPotential,耳蜗内电位)、CM(CochlearMicrophonics,耳蜗振电压)、CAP(ComnoundActionPotential,复合动作电位),观察在不同缺氧状态下,三者动态变化过程.发现在缺氧初始(1—2分钟),CM和CAP随EP同步迅速下降;但缺氧3—6分钟时,CM下降缓慢,似一“平台”,而CAP和EP继续同步下降;缺氧7—12分钟时,三者又倾于平行。扫描电镜观察:IHC(内毛细胞)表面由底四到三圈出现广泛分泌物和球状物,OHC汐(毛细胞)表面出现局限性分泌物和球状物,静纤毛融合。结果表明:OHC和IHC的功能状态与氧代谢密切相关,CM直接受OHC和IHC结构变化的影响。CM下降过程中的平台,则可能与盖膜(TM)的压电效应有关。CAP的变化不完全依赖于CM。  相似文献   

8.
气固界面氧化学吸附物种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自编的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动态谱批处理程序,在20-650℃对Be,Mg,Ca,La,Ce,Sm,Ti,Zr,V,Nb,cR,Mo,W,MN,Fe,Ni,Cu,Zn和Sn等一系列金属氧化物上的氧化学吸附物种进行了原位动态三维谱学研究,就所观测到的超氧(O^-2)和过氧(O^2-2)物种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反应中的活性氧物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钴铬氧化物CoCr2O4对四氢萘催化氧化的比活性和得到萘满酮的选择性均高于单组分氧化物CoO和 Cr2O3的。用EPR方法对三个催化剂样品表面吸附氧及其在可控气氛下与四氢萘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变温7LiNMR实验对Li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和LiCoO2中Li+的运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实验温度的提高,LiMn2O4的7LiNMR谱线窄化,表明其中Li+迁移能力增加,而LiCoO2的谱线无变化.此外随温度提高,LiMn2O4的7Li的T1变短,而LiCoO2的T1变长,产生这种不同变化趋势的原因在于LiMn2O4和LiCoO2晶相结构的差异造成其中Li+迁移能力的差别,它们各自的相关时间τc使7Li核的T1分别位于T1-τc曲线极小点两侧  相似文献   

11.
用TDS和AES考察了CO在多晶Ni上的Sm膜和Sm/Ni表面合金上的吸附与反应。化学吸附的氧和CO解离生成的表面碳之间的反应,使热脱附谱中600-800K的中间温度区出现新的OC脱附峰。  相似文献   

12.
刘森英  罗平 《光谱实验室》1995,12(3):61-65,34
本文应用Recursion方法,计算了CO在Cu(001)表面不同位置(顶位、桥位和空位)吸附的电子结构,分析了CO与Cu表面原子之间的键作用。分析表明CO在顶位吸附时,Cpx(py)-Cuds(1号)和Cpx(py)-Cud2(ds)(2号)之间存在较强的键作用,这有利于CO在顶位吸附。桥位和空位吸附时,CO与表面原子形成的键较弱,是不稳定的。计算结果得到了实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相对论多组态Dirac-Fock广义平均能级(MCDF-EAL)模型计算了可能成为激光工作物质的类氧离子CoⅩⅩ,NiⅩⅪ,CuⅩⅩⅡ和ZnⅩⅩⅢ的48个精细结构能级和93个3s-3p跃迁波长。3p组态能级和3s-3p跃迁波长是本文首次预言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相对论多组态Dirac-Fock广义平均能级(MCDF—EAL)模型计算了可能成为激光工作物质的类氧离子CoⅩⅩ,NiⅩⅪ,CuⅩⅩⅡ和ZnⅩⅩⅢ的48个精细结构能级和93个3s—3p跃迁波长。3p组态能级和3s—3p跃迁波长是本文首次预言的。  相似文献   

15.
Mo2N催化剂的XP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XPS考察了制备温度、钝化气氛和氢还原活化温度对Mo2N催化剂表面的影响,在400℃氨可将MoO3中的Mo还原到+4价;继续升温到700℃氨还原后,则Mo^2+成为主要组分,钝化样品的表面存在着来自氨的吸附氨和晶格氮两种不同的形式。而在表面钝化过程中引入的氧则在催化剂表面形成氧化薄层。经高温氢还原后,80%以上的氧物种可被除去,结合TDS,XRD和热分析等其它研究结果,对Mo2N表面的钝化的活化  相似文献   

16.
用超高真空中对样品进行闪烁加热的方法,测量了Si(100)清洁表面吸附氢以后的热脱附谱。得到在室温下暴露氢时,低暴露量下只有一个脱附峰A,暴露量增大后,出现第二个脱附峰B。升高温度暴露氢,如在230℃以上暴露,热脱附谱中不出现B峰;在530℃以上暴露,则A,B峰均不出现。在室温下吸附氢后再加热退火,温度超过350℃,则热脱附谱中B峰不再存在;在530℃退火,则A峰也消失。热脱附的这些规律,使我们相信A峰和B峰分别对应于Si(100)表面的单氢化相和双氢化相的脱附。测量了它们的脱附活化能分别为52.9kcal/mol和14.5kcal/mol。从级数图证实了A峰的脱附属于一级脱附,但其机理并不与一般的一级或二级脱附机理相同。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硫氰酸铵树脂相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天然水中微量铁和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Tween-80存在的酸性介质中,Fe(Ⅲ)和Co(Ⅱ)与SCN^-形成稳定的有色络阴离子与阴树脂交换吸附,有色络合物富集显色于树脂组上,进行树脂组分光光度集显色于树脂相上,进行树脂相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铁和钴的实验条件,Fe(Ⅲ)和Co(Ⅱ)树脂具有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λmax分别为490nm和630nm,摩尔吸光系数,ε为2.4×10^5L.mol^-1.cm^-1和2.1×10^5L.  相似文献   

18.
MoS2摩擦表面氧化与电子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电子自旋共振谱(ESR)和X射线光电子谱(XPS)研究了MoS2摩擦表面的氧化行为和摩擦表面氧化的电子转移,发现Mo2在摩擦失效过程中Mo^4+与氧作用生成稳定的Mo^6+终态氧化物,其间经过Mo^5+过渡态。深入揭示了MoS2摩擦表面氧化过程的复杂性,指出Mo在摩擦表面氧化过程中以多种化学状态存在,Mo原子的氧化是Mo4d轨道上的单电子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9.
侯晓远  杨曙  董国胜  丁训民  王迅 《物理学报》1987,36(8):1070-1074
氢在GaAs, 和InP 表面上的吸附可以用高分辨率电子能量损失谱(HREELS) 来探测.Ga-H侧, As-H , In-H 和P-H 键的伸缩振动各自对应于不同的能量损失. 但是A-H 振动极容易和Ga-H 振动追加声子损失相混淆, 只有从损失峰的相对强度比较上来区别。实验得到吸附的氢与表面原子的成键情况取决于表面的原子结构及电子分布. 对于GaAs (1 1 1)面, 低暴露量时只形成Ga-H 键, 而高暴露量时还可以形成As-H 键.而InP(1 1 1 ) 表面由于是经过磷气氛退火处理的, 在低暴露量下In 一H 与P一H 键均可形成. InP (III) 面上只看到P-H 损失峰, 说明这个表面是完全以P 原子结尾的. 在(1 1 1 ) 面上出现小面的情形, 则表面III族和V族原子均可同氢成键.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0.
TiO2表面氧空位对NO分子吸附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洋  孟亮 《物理学报》2005,54(5):2207-2211
采用程序升温热脱附(TPD)实验方法测定了NO在TiO2表面吸附后的脱附谱,利用分子轨道理论研究了TiO2吸附NO的原子簇模型及吸附前后的原子簇能级变化.结果表明,NO在TiO2表面吸附后可在两个峰值温度450和980K脱附出N2.TiO2表面经预覆氧处理后,N2的脱附量降低.吸附时NO中的O能够占据TiO2表面氧空位并与N脱离,而N原子则相互结合成为N2脱附.分子轨道理论计算证明在TiO2(110)表面能够存在氧空位并具备吸附NO的结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