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文章对6例直肠癌变及正常组织进行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波谱研究,结果显示直肠癌变和正常组织的核磁共振氢谱存在明显差异。这可以通过特征峰面积与0.88处峰积分面积的比值上的差异看出:(1)在化学位移0.75~1.55之间,癌组织各种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与脂肪酸甲基的比值(I2/I1),癌组织乳酸盐与脂肪酸甲基的比值(I4/I1)都明显增大。(2)在化学位移1.55~2.90之间,癌变组织中亮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与脂肪酸甲基的比值(I7/I1), 谷氨酸、谷氨酰胺、缬氨酸、琥珀酸与脂肪酸甲基的比值((I9+I11)/I1)、天冬氨酸与脂肪酸甲基的比值((I12+I14)/I1)都较正常组织明显增大。(3)在化学位移2.90~3.49之间,癌变组织氨基酸与脂肪酸甲基的比值(I15/I1)、胆碱类与脂肪酸甲基的比值((I16+I17)/I1)、牛磺酸与脂肪酸甲基的比值((I18+I19)/I1)都较正常组织明显增大。(4)在化学位移3.49~4.50之间,其他代谢物与脂肪酸甲基的比值(I20/I1),以及甘油基与脂肪酸甲基的比值(I22/I1)在癌变组织中都有增大的趋势。(5)化学位移4.5~10之间,癌变组织的核苷酸发生了变化,癌变组织的不饱和脂肪酸与脂肪酸甲基的比值(I24/I1)明显减小。(6)在化学位移-8~0.75之间,癌变组织的谱峰有减少的趋势。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通过癌变与正常组织代谢物NMR谱峰的差异,可以区分癌变和正常组织。说明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可能发展成为一种诊断直肠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直肠癌和直肠正常组织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利用傅里叶变换中红外 (FTIR)光纤和ATR技术研究了 2 1例直肠癌病人的正常和癌变组织。对319张光谱进行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 ,五个相对峰高 (I2 873 I2 854,I1 74 5 I1 6 43,I1 458 I1 40 0 ,I1 2 4 0 I1 31 5和I1 1 6 2 I1 0 82,单位为cm- 1 )的差别可用于区分直肠癌和直肠正常组织。用这一差别分析了距离直肠癌 1cm处组织的光谱 ,发现该组织处于正常和癌变的过渡状态。  相似文献   

3.
人乳腺癌组织的显微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了人类正常与癌变乳腺组织的显微拉曼光谱特性。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癌变组织的核酸骨架磷酸离子vs(PO^-2)特征谱线由1082移到1097cm^-1、强度加强,位于817cm^-1的RNA主链vs(O-P-O)的谱线强度增加;蛋白质酰胺Ⅰ和酰胺Ⅲ两个特征谱带从1657,1273cm^-1分别位移到1662和1264cm^-1,其中1264cm^-1谱线的宽度和强度均增加,某些氨基酸残基的C—O谱线向高波数位移,色氨酸特征峰1368cm^-1在癌变组织中几乎观察不到;脂类特征谱线减少。上述谱线变化表明,癌变组织中核酸的相对含量增加、主链结构发生变化;蛋白质结构同时呈现α-螺旋、无规卷曲、卢.折叠以及β-回折4种构象特征,其分子间的氢键近乎断裂,蛋白质变得松散和无序,色氨酸残基的吲哚环呈现“暴露式”;脂类含量减少。研究表明,显微拉曼光谱可以为乳腺癌变的生化机理研究以及活体诊断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正常组织(30例)和细胞株(SW 620),正常细胞核和癌变细胞核的红外光谱特征,为红外光谱诊断结直肠癌奠定了细胞及亚细胞水平的实验基础。将所得光谱图的峰位及峰强比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细胞株(SW 620)和癌变细胞核中谱带(2 925,1 240和1 085cm-1)的峰位均向高波数移动(p<0.05),而谱带1 400cm-1的峰位均向低波数移动(p<0.05);细胞株(SW 620)中峰强比(I1 650/I1 460,I1 400/I1 460,I1 240/I1 460,)较正常组织升高(p<0.05),而I1 740/I1 460则降低(p<0.01)。癌变细胞核中(I1 650/I1 460,I1 400/I1 460,I1 240/I1 460)较正常细胞核亦升高(p<0.05).这些差异可作为区别组织良恶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31P-/1H NMR)等谱学技术,研究了TBP-Pd(Ⅱ)-HCI萃取有机相中微乳的形成以及溶液聚集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伴随钯的萃取,TBP萃取有机相中形成微乳.(2)萃取有机相中酸含量的变化导致溶液结构发生相应改变:胶团聚集体平均流体力学半径随有机相中酸含量的增加先增大而后又减小.微乳"内核水"的O-H伸缩振动吸收谱带逐渐宽化,与邻近的C-H伸缩振动区形成交迭,且有机相含酸量越高,交迭程度越大.水分子O-H-O弯曲变角振动吸收峰形也发生很大变化.TBP的P=O伸缩振动明显向低频移动.核磁共振31P化学位移与活泼氢1H化学位移变化行为相反,说明TBP分子与酸和水分子发生缔合,形成RP=0·H 或RP-O·H3O ,并与PdC2-4存在相互作用.(3)有机相形成微乳水团后,由于大量H 的进入,微乳水团中酸浓度表现出明显的"增浓效应".微乳水池内部微观环境的改变是导致钯萃取行为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六对α—卤代桂皮酰哌啶类化合物的~1H—NMR和~(13)C—NMR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下~1H—NMR谱中派啶环α—H的化学位移和峰形,讨论了构型,构象变化的影响,从而鉴别了各化合物的Z、E构型,并由~(13)C偶合谱中羰基碳与β烯氢的偶合常数~3J_(CCCH)对结果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7.
李春芳  洪亮 《波谱学杂志》1989,6(2):143-146
本文给出了五种通式为Ph_3PCHCHCO_2H(R=Me,Ph,CO_2H,R′=Me)的季膦盐的~1H,~(13)C、~(31)P NMR谱。确定了各种化合物的~1H、~(13)C、~(31)P化学位移值和~(31)P-~(13)C偶合常数.讨论了核磁参数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系统,检测了结直肠癌组织及邻近正常组织的拉曼光谱234例,从分子水平探讨结直肠癌变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在900~2 100 cm-1频移范围内,与正常组织比较,归属于结直肠癌组织中脂类伸缩振动的1 067和1 133 cm-1 拉曼峰强度相对较弱,扭转振动的1 299 cm-1与CH面内变形振动的1 264 cm-1拉曼峰的强度比值减少,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平均值计算与比较,正常组织中的1 299和1 264 cm-1的强度比值平均值为3.17,癌变组织的为1.33; 二者的分界值为1.96,以此判别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符合率为94%。研究表明,结直肠癌组织中脂类的链内纵向有序性下降,不饱和度增加。可推测结直肠癌组织中脂类的能量储存增加是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而这些变化将导致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强,从而改变细胞膜的物质运输、能量传递和信号传导,终将引起DNA 结构的变化。因此,脂类的能量分布变化可能是导致细胞癌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NMR波谱重叠峰全局优化解析方法.对苯酚样品的核磁共振1H谱中6.9ppm和7.2ppm化学位移处的裂分峰组进行了定量解析处理.在分别对4次、8次和16次扫描测量的各自10套1H谱处理中,拟合曲线与实验曲线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9986,峰面积比值的最大标准差小于0.05.结果表明模拟退火算法适用于NMR波谱重叠峰的解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定了N(,N′)-(二)对甲苯磺酰基大环醚双内酯(附图11~6),N,N′-二羧甲基大环醚双内酯和大环胺双内酰胺(图18~2),4′-丹磺酰氨基苯并冠醚(图113~16)等十八个新冠醚的~1H,~(13)C NMR谱并进行了归属。作者发现,随着冠醚环的增大,冠1~6的次甲基b和冠8~11的次甲基a、b、c的~1H化学位移向低场移动,当冠环增大至21~24员时,这种偏移趋于极限。溶剂对8~11化合物的~1H NMR影响表明,次甲基a、b、c的~1H位移随溶剂的极性增大而增大,次序为:CD_3COOD>PY-d_5≥D_2O>>CD_3OD>CD_3CD_2OD>DMF-d_6>DMSO-d_6。  相似文献   

11.
直肠癌组织与直肠正常组织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用荧光光谱仪对12例离体直肠癌组织和对应的直肠正常组织的荧光光谱(激发光的波长为320 nm)进行了研究。并与相应的红外光谱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直肠正常组织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直肠癌组织的荧光强度。直肠组织在波长为492和544 nm的荧光强度的差别可用于区分直肠正常和直肠癌组织。  相似文献   

12.
鉴别直肠组织癌变的环丙沙星铽络合物荧光染色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具有较强荧光性能的环丙沙星铽配合物对多例直肠正常和直肠癌组织切片进行了染色研究,并与传统的HE染色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用环丙沙星铽配合物染色后的效果与HE染色具有相同的图像和光学反差。并同时通过测定直肠正常和直肠癌组织的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得到的组织病变判据,其结论与染色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癌变与正常直肠组织的核磁共振氢谱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核磁共振(NMR)波谱法是一种表征分子结构、组成变化的有效手段,能够得到生物组织中的核酸、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等生物大分子的含量、分子的空间排列和结构特征等信息,可以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肿瘤与对照组织之间的差别,更深入地揭示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产生的各种分子水平变化。文章对9例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进行了核磁共振氢谱的测定。结果表明,直肠正常和癌变组织的核磁共振氢谱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可以通过对谱图特征峰区域积分面积相对比值的差别看出来。直肠正常组织核磁共振氢谱中A0.9/A3.0,A1.3/A3.0,A2.0/A3.0,A1.3/A0.9及A4.1/A3.0值较相应的癌组织偏大,直肠癌组织核磁共振氢谱中A3.2/A3.0值较相应正常直肠组织偏大。通过这些差异核磁共振氢谱技术有可能发展成为早期诊断直肠癌组织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肿瘤样品代谢物的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从离体组织和活体组织两个方面综述核磁共振波谱(NMR)在诊断肿瘤方面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它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前景。在离体组织方面,人们通过1H和31P-NMR谱观测病人的体液样品、培养的细胞、切除的组织等来研究脂质、磷脂等代谢物的分布,观测肿瘤与对照组织之间的差别。其中利用组织提取物的方法能够得到分辨率较高的图谱,非常适合应用于肿瘤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高分辨魔角旋转(HR-MAS)的方法在肿瘤诊断研究方面展现出新的生命力,利用高分辨魔角旋转技术可以直接得到组织细胞中很多分子水平的代谢物结构和组成信息,因此它在癌症的早期诊断中具有很好的前景。在活体核磁共振波谱诊断肿瘤方面,主要应用1H和31P核磁共振波谱,结合MRI为非侵入性肿瘤分析提供了一种临床可用的方法。MRI与MRS技术的结合将使核磁共振波谱在医学领域有更大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医院临床需要,利用PE公司的Spectrum GX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研究了多组恶性多形性腺瘤及其周围正常组织结构的FTIR光谱.结果发现:恶性多形性腺瘤与其周围正常组织的红外傅里叶光谱在若干波段处有所不同:相对于正常组织,癌变后核酸分子中的磷酸二脂基团的对称伸缩振动谱带、蛋白质的酰胺Ⅰ带的红外光谱都向高波数移动且吸收都得到增强,说明癌变多形性腺瘤的核酸和蛋白质的氢键化程度普遍增高,吸收普遍增强;而膜脂分子中亚甲基的无序性增加,吸收随之增强.就此可将多形性腺瘤癌区通过红外光谱从正常组织中区分出来.  相似文献   

16.
人体肿瘤组织的光谱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人体胃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肿瘤组织,其光谱的强度和形状都不同于正常组织,对肿瘤组织区分的符合率为89%,对正常组织区分的符合率为91%。另外,还对病人的胃肿瘤组织进行了光谱实时测定。  相似文献   

17.
油酸和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份,具有抗癌,防止动脉硬化,降脂减压等作用,因而它们在治疗一些癌症及减肥降血脂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3]。通常油酸,亚油酸和其他脂肪酸以甘油酯的形式,大量地存在于植物油中。本文用1H NMR测定了5种植物油各组峰面积积分,按文献[4]扣除法,整理了各组峰的积分值,计算出油脂中每摩尔所含各功能团的个数,不饱和度,酯化度等数据。此外,还记了豆油和茶油的13C NMR谱,从这两种谱图相关谱线积分值推算出各功能团与甲基基团的比率与1H NMR谱所得结果接近。并计算出,上述两种油中所含脂肪酸甘油酯和各种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的克分子百分数。对测得CCH2C基团质子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进行分析后,给出一经验公式来予以拟合,计算结果与测定值吻合。这一事实说明,油脂中各种组分克分子百分数的计算是可以信赖的。  相似文献   

18.
中红外光纤技术用于肿瘤在体原位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与中红外光纤及ATR探头联用,首次实现了肿瘤组织的在体原位检测,即在有血液循环的活体组织中获得了具有很好信噪比的中红外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在体原位的正常和肿瘤组织的光谱特征同我们先前液氮冰冻样品以及新鲜离体检测的结果是相似的,即符合液氮和新鲜离体样品研究中所得到的鉴别癌症与正常组织光谱变化规律,例如图1所列出的肠癌的原位在体光谱,与离体癌变组织光谱相似,这一创新结果表明中红外光纤-红外光谱仪联用可能发展成一种外科手术中无损、快速、准确的在体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