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L-天门冬氨酸和苄胺为原料,依次经过成酸酐,酰化,闭环构建五元氮杂环,再经过手性氮脱保护,再保护,酰化,得到莫西沙星侧链中间体(S)-N-苄基-N-(1-苄基-2,5-二羰基吡咯烷-3-基)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2.
利用X射线微区分析,对共价法得到的固定化L—天门冬酰胺酶的活性进行了分析。L—天门冬酰胺作为底物,MgCl2作为捕捉剂,底物经L-天门冬酰胺酶催化分解产生氨,后者和捕捉剂反应产生沉淀,可以确定固定化L-天门冬酰胺酶的催化活性部位。结果表明:大孔树脂载体,酶活较高,活性L-天门冬酰胺酶分布较均匀。并得到了固定化L-天门冬酰胺酶的活性定位的最佳条件。并对不同结构载体固定化酶活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洪峰  李平 《应用声学》2010,29(2):129-133
人工耳蜗是目前治疗重度耳蜗性聋的唯一有效的办法,由体外语音处理器和植入体组成。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商用现货原则(COTS,Commercial-Off-The-Shelf)的低功耗人工耳蜗植入体。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用玻璃微电极的方法记录了白噪声暴露前后,在单音和两音刺激声作用下豚鼠耳蜗第三回中阶交流感受器电位的变化,并用园窗电极引导的CAP阈值监测声损伤程度.比较单音和两音诱发的CM幅度发现:两音抑制与耳蜗的非线性特性密切相关,均依赖于耳蜗的正常生理环境;外毛细胞的双向换能作用是耳蜗非线性机械特性和两音抑制存在的前题。本实验还对中耳和刺激声谐波产生两音抑制的可能性给予排除,并介绍了实验中所用的计算机程控刺激、记录分析系统和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测量不同频率分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噪声暴露对豚鼠耳蜗内毛细胞下传入神经末梢的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观察噪声暴露对耳蜗内毛细胞下传入神经末梢的损伤,探讨引起损伤的过量谷氨酸兴奋毒性机制,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噪声暴露后8小时、1天、3天和 7天组。正常对照组不给噪声;实验组暴露于 120 dB Lp及 1/3倍频程的 4 kHz窄带噪声中 4小时。测试噪声暴露前、后不同时间各组动物耳蜗微音器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s,CM)幅度和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CAP)阈值;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噪声暴露后耳蜗形态学及内毛细胞中谷氨酸免疫金颗粒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噪声暴露后,豚鼠CM非线性特性减弱,CAP阈值升高;外毛细胞胞浆和内毛细胞下传入神经末梢有空泡形成。随着噪声暴露后时间的延长,上述改变逐渐减轻,但当CM非线性特性与外毛细胞形态学变化基本恢复时,CAP仍有显著阈移,内毛细胞下传入神经末梢空泡仍存在。(2)内毛细胞中谷氨酸免疫金颗粒密度在噪声暴露后8小时降低,在噪声暴露后1天、3天和7天恢复。从而说明:(1)噪声暴露不仅损伤外毛细胞,而且损伤内毛细胞下传入神经末梢。(3)噪声暴露后内毛细胞传入神经递质谷氨酸过度释放引起内毛细胞下传入神经末梢的兴奋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6.
对14位正常听力者开展了环境声的人工耳蜗仿真声识别实验,比较了两类声码器仿真(正弦载波和噪声载波)条件下的环境声识别效果差异,然后对9位讲普通话的成年人工耳蜗植入者开展了环境声识别实验。实验材料是从互联网上搜集,并经过12位正常听力者主观测试验证后,筛选出的67种环境声。结果显示,载波类型没有对67种环境声的平均识别效果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声学特征的差异会导致单个环境声的识别效果对载波类型有依赖。另外,人工耳蜗植入者的环境声识别效果较差,有待通过信号处理策略、神经接口和康复手段的改进而得到提高。本研究中开发的环境声材料可以用于评估人工耳蜗环境声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7.
L-茶氨酸(N-乙基-L-谷氨酰胺)是一类具有降压、抗氧化的非蛋白氨基酸,研究外场下它的结构和光谱特征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L-茶氨酸分子的性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利用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L-茶氨酸分子进行几何构型优化,在此基础上计算L-茶氨酸分子在不同外电场下(0~0.0125 a.u.)的分子各键长与振动频率,得到对应的红外光谱.同时,在相同的基组下采用含时密度泛函方法(TD-DFT)计算外电场对分子的激发态、前线轨道和能隙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子结构及其紫外、红外光谱都随外电场强度发生变化.随外电场的增加,伸缩振动频率红移,弯曲振动频率蓝移;最高占据轨道的能量(E_(HOMO))与最低空轨道的能量(E_(LUMO))发生改变,前线轨道能隙先小幅增加后随电场减小,分子活性先减小后增强;紫外吸收光谱先蓝移后红移.本研究对L-茶氨酸分子的检测、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茶氨酸拉曼光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技术测试研究了L-茶氨酸,得到了L-茶氨酸的拉曼谱图,发现在250~1 700和2 800~3 000cm-1能够观测到明显的拉曼信号;通过对谱峰进行归属和分析,得到了不同波数范围内的特征振动模式;其中,在321,900,938,1 153,1 312,1 358,1 454和1 647cm-1找到8个较强的拉曼信号,可作为L-茶氨酸的特征峰。结果表明:拉曼光谱可能成为一种直接、准确和快速的检测茶氨酸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L-茶氨酸(N-乙基-L-谷氨酰胺)是一类具有降压、抗氧化的非蛋白氨基酸,研究外场下它的结构和光谱特征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L-茶氨酸分子的性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利用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L-茶氨酸分子进行几何构型优化,在此基础上计算L-茶氨酸分子在不同外电场下(0~0.0125 a.u.)的分子各键长与振动频率,得到对应的红外光谱.同时,在相同的基组下采用含时密度泛函方法(TD-DFT)计算外电场对分子的激发态、前线轨道和能隙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子结构及其紫外、红外光谱都随外电场强度发生变化.随外电场的增加,伸缩振动频率红移,弯曲振动频率蓝移;最高占据轨道的能量(E_(HOMO))与最低空轨道的能量(E_(LUMO))发生改变,前线轨道能隙先小幅增加后随电场减小,分子活性先减小后增强;紫外吸收光谱先蓝移后红移.本研究对L-茶氨酸分子的检测、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992年声学     
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 耳产生的声音叫耳声发射(OAE),听觉专家用放置在耳道内的微型传声器收听这种微弱的声音,以监听难以通入的内耳工作情况,在耳声发射发现之前,探测耳内唯一可行的方法是解剖(因而是破坏性)实验,且只能用于动物,而比较耳声发射实验可以用于人类,也可以用于动物以研究特别与哺乳动物听力有关的,决定耳蜗灵敏度,调谐过程及动态范围等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11.
耳蜗是人体重要的感音器官,蜗管中的基底膜是所有微观组织的支撑结构,其与淋巴液之间复杂的耦合运动是耳蜗感音功能产生的首要条件.通过将耳蜗的长度划分为有限数量的元素,并给定径向分布,推导出一组控制方程,用于微力学和流体耦合.然后结合矩阵组合方程,得到基底膜和淋巴液完全耦合的响应.分析不同激励下基底膜的瞬时响应、不同频率激励时共振位置的时域响应以及基底膜质量及刚度变化对其生物力学行为影响和听力功能的作用.结果发现:基底膜质量及刚度的增大均导致最大响应减弱,但最大响应位置却向基底膜不同方向移动,前者向底部而后者向顶部向移动;变化的基底膜截面可以很快地降低耳蜗中部和顶部的特征频率,以达到较好的滤波和放大特定频率激励的效果,且可以让耳蜗对特定频率区(1000—3000 Hz)间有较高的分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孟庆林  原猛  夏洋  冯海泓 《声学学报》2015,40(2):300-306
通过乐器音自动识别实验研究了幅度调制(amplitude modulation,AM)信息对于人类乐器识别的影响。具体步骤为:依据听觉模型,提取乐器音信号中若干频带中的AM信息,再基于所得到的AM信息计算统计学特征,采用逐对比较的支持向量机法进行乐器音的机器识别。采用了5种分频带数目(2,4,8,16和32)和4种AM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频带数的增加有助于识别效果的提高,但从16频带到32频带效果趋近平稳;不同的AM提取方法也会对识别结果产生影响,其中解析信号法产生的AM信息提供了最好的乐器识别效果。分析发现自动识别结果高于采用相似的AM信息的人类识别结果。该自动识别系统为人工耳蜗或声码器仿真声模型的乐器识别提供了一个计算模型,对人工耳蜗乐器识别实验和训练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了N-(x-溴代丙烯酰)对氨基苯磺酸与四种氨基酸(乙氨酸,β-丙氨酸,L-丙氨酸和D,L-苯丙氨酸)的反应产物的结构,测定了它们的~1H,~(13)C-NMR谱。采用NMR的各种技术对谱线进行归属。根据NMR谱的差别,讨论了该类氮丙啶化合物的立体构型与N-取代基性质的关系,确定了四种氮丙啶化合物的构型。  相似文献   

14.
橙汁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质元素的含量与组成特征是评价橙汁品质与判断橙汁来源的重要指标。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我国重庆地区15个橙汁样品中钾,钙,钠,镁四种矿质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用箱线图和因子分析法对样品元素含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橙汁中钾元素含量最高(1 233.75~1 866.23 mg·L-1),其次为镁(77.51~167.15 mg·L-1)和钙(49.32~125.29 mg·L-1)元素,而钠元素含量最低(1.22~9.26 mg·L-1),该结果与欧盟果蔬汁工业协会(AIJN)提供的橙汁鉴伪与质量评价参考值范围基本一致;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橙汁中钠元素含量的不同是区分冬橙与夏橙橙汁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我国橙汁品质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及鉴伪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黄河每年输送大量泥沙进入渤海。研究黄河口海域悬浮物浓度,对于黄河输沙以及周边海域的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1年夏、冬两季实测遥感反射率以及同步测量悬浮物浓度数据,开展了黄河口海域悬浮物浓度分段线性反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范围下,悬浮物浓度反演的敏感波段不同;浓度小于等于50 mg·L-1(≤50 mg·L-1),敏感比值波段为(600~700 nm)/(400~600 nm),浓度高于50 mg·L-1(>50 mg·L-1),敏感比值波段为(750~900 nm)/(420~720 nm),Landsat8 OLI的对应组合方式分别为B4/B2和B5/B3;根据上述浓度分段范围分别建立线性模型,其精度R2,RMSE和APD分别为0.873 5,4.08 mg·L-1和22.81%(≤50 mg·L-1),以及0.969 3,102.96 mg·L-1和17.51%(>50 mg·L-1),整个浓度下三个精度参数分别为0.975 3,67.03 mg·L-1和20.45%,均优于常用单一模型在分段和整体浓度下的相应参数,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分段线性模型,更适合浓度变化大的黄河口海域悬浮物浓度反演。  相似文献   

16.
Moore响度计算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与早期响度的图表计算方法相比,Moore计算模型是基于解析式的并且实现了响度值随频率、强度改变的连续计算,因此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然而,Moore模型计算公式中基本参数值的确定所依据的闻阈标准数据已被修订,并且最新研究表明,Moore模型在确定α值时所做的假设是不合理的;因此本文中(1)提出了利用耳蜗输入输出函数以确定响度函数的方法;(2)根据多个频率处的响度函数重新估计了Moore模型的参数α;(3)根据最新的闻阈标准数据和新的机理重新修订了其它基本参数;(4)利用新的模型重新计算了等响曲线并与原有模型的结果以及最新国际标准进行了对比。结论表明对1~8kHz之间的计算结果有了较大的修订,特别是能很好地预测1~2kHz之间的凸起。  相似文献   

17.
荧光素汞在碱性条件下具有很强的荧光,H2S能与荧光素汞结合,使其荧光猝灭,据此建立了一种荧光法测定大鼠肠灌流液中H2S含量的方法。在0.1mol·L-1 NaOH溶液中,以Na2S作为H2S供体,荧光素汞浓度为5.0×10-5 mol·L-1,Na2S浓度为1.0×10-5 mol·L-1时,以498nm为激发波长,在522nm处测定此二元体系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在4.0×10-7~2.0×10-6 mol·L-1范围内,H2S浓度与荧光强度的下降程度呈良好的负相关性,r=0.998 0,精密度实验RSD=4.59%(n=7),检出限3.5×10-8 mol·L-1,样品中H2S含量分别为1.01×10-6和1.15×10-6 mol·L-1,加标回收率为95.8%~101.0%。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可准确测定肠灌流液中H2S含量,为内源性H2S的测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Fenton试剂和微型光谱仪,实现了水质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 TP)的在线测定。该系统结合超声辅助,基于Fenton试剂实现了常温常压下水中有机化合物和有机磷化合物的在线消解。系统基于微型光谱仪实现了可见光光谱探测并采用多波长分光光度法分析光谱数据。结果表明,系统具有测定时间短,低功耗,结构简单和二次污染少的优点。同时,系统测定相对误差小于10%,COD和总磷检测限分别为2和0.008 mg·L-1,灵敏度分别为0.021 3和0.452 6,标准偏差分别为5.6%(15.0 mg·L-1 COD标样)和5.8%(0.010 mg·L-1 总磷标样)。实际水样测定结果与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比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当重复频率为250,500或1000赫的重复短声信号的时程短于T时,重复短声的音调辨别閾△f_r与信号时程t的平方根成反比,即△f_r=C(T/t)~(1/2).当信号时程长于T时,重复短声的音调辨别閾即恒定在最低的水平,即△f_r=C.T是信息积累的极限时间,较为恒定,约为140毫秒.C为音调辨别閾的最低水平,其大小随受试者的不同及重复短声重复频率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20.
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的茶氨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热水萃取茶氨酸,浓盐酸水解为乙胺,建立了分光光度测定茶叶中茶氨酸含量的新方法。最大吸收波长为570nm。茶氨酸浓度在1.6-10.0mg·L-1范围内与△A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10-7g·mL-1。方法分析结果准确、操作比较简单、可排除茶叶中其它氨基酸的干扰。直接测定茶叶样品中的茶氨酸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