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二维剪切波面重建的有限元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白剑  杨国光 《光学学报》1998,18(6):26-731
提出了解析二维剪切波面的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二维剪切波面重建的有限元模型。计算模拟结果表明,有限元法解析二维剪切波面精度高,对剪切波面具有平均作用,对测量误差不敏感,可适用于实时测量。  相似文献   

2.
刘月爱 《光学学报》1993,13(7):28-633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星点法进行波面检验的定量分析方法.文中给出了该方法的计算机模拟和实验室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从取样定理出发,对角谱衍射公式及逆运算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进行了研究.基于研究结果.讨论数字全息研究中物光通过一个光学系统到达CCD探测器的波面重建问题.提出物光场的逆运算追迹重建及像空间波面重建两种方法.最后,通过数字全息实验及波面重建计算,对两种波面重建方法的可行性作出证明.  相似文献   

4.
彩色数字全息的非插值波面重建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昌  樊则宾 《物理学报》2010,59(4):2457-2461
彩色数字全息及多波长照明的数字全息检测研究中,避免插值误差的可变放大率波面重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由于Fresnel衍射积分可以表示成Fourier变换及卷积两种形式,对应地存在两种波面重建算法:其一,将重建距离分为两段的衍射“接力”算法;其二,用球面波为重建波的卷积算法.文中对这两种算法进行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讨论让重建计算满足取样定理的条件.结果表明,卷积算法较容易满足取样定理,能够获得较好的重建物光场. 关键词: 彩色数字全息 波面重建 衍射计算  相似文献   

5.
陈天江  周文超  王锋  黄德权  鲁燕华  张建柱 《物理学报》2015,64(13):134207-134207
本文提出在大气Greenwood时间常数内采用同步探测技术实现钠导星聚焦非等晕性测量, 开展了脉冲体制钠导星探测实验, 实现了对大气平流层顶端钠导星和同路径自然星可见光波段的哈特曼点阵的同步探测, 并获得钠导星回光单帧波面, 从波面一致性对比、Zernike系数比较、模拟成像校正等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较全面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 在当前实验条件下, 虽然脉冲钠导星的单帧哈特曼点阵的成像对比度较低, 制约了波面恢复精度, 但同步测量的两组波面始终能保持相似性, 其Zernike系数在前36阶一致性较好, 模拟结果表明钠导星探测波面有助于实现对自然星成像的有效校正, 扣除波面恢复误差后的聚焦非等晕性方差小于0.1 rad2, 十分接近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制全息图改造激光波面和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对燕  赵侃 《光学学报》1992,12(5):66-469
以变换椭圆高斯光束为圆对称高斯光束为例,本文给出了用计算机制全息图作为变换元件改造激光波面和模式的理论和方法.推导出产生计算机制全息图的数学方程.制作出计算机制全息图,并得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波面重建优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军  郑婷  聂亮  安毓英 《光子学报》2011,(9):1413-1418
针对不同非球面面形的实时检测需求,研究了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标准波面重建技术.基于空间光调制器波面重建的原理设计了干涉测量系统,依据空间光调制器的自身特点选取修正离轴计算全息编码方式实现对标准球波面的编码.针对实验中空间光调制器作为全息再现介质引起重建波面质量下降问题,提出了错位叠加优化方案,并将这一过程进行了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8.
俞信  刘晨 《光学学报》1992,12(9):20-824
利用傅里叶光学理论,证明了一种新型波面传感器——旋转软刀口波面传感器的概念.在经典刀口法的刀口区,以渐变透过率代替突变透过率函数,在光瞳象面上可获得反映光瞳面位置待测波面位相梯度及位相梯度方向的调制信号.文中给出了实验结果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李俊昌  张亚萍  许蔚 《物理学报》2009,58(8):5385-5391
基于阿贝成像理论对数字全息波面重建系统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利用成像系统对物光场进行变换,可以让物光场的高频角谱分量到达电荷耦合器件(CCD)探测器.为研究重建物光场质量,导出了CCD在光学系统后任意位置波面重建的计算公式,研究了物光通过傍轴光学系统到达CCD时波面重建系统的脉冲响应. 理论及实验研究表明,将CCD平面置于物光场像平面附近可以对物光场进行高质量重建. 关键词: 信息光学 数字全息 波面重建  相似文献   

10.
韩军  郑婷  聂亮  安毓英 《光子学报》2014,40(9):1413-1418
针对不同非球面面形的实时检测需求,研究了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标准波面重建技术.基于空间光调制器波面重建的原理设计了干涉测量系统,依据空间光调制器的自身特点选取修正离轴计算全息编码方式实现对标准球波面的编码.针对实验中空间光调制器作为全息再现介质引起重建波面质量下降问题,提出了错位叠加优化方案,并将这一过程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错位叠加方法的重建波面均方差值提高了近4.45倍.研究成果为非球面检测过程中标准波面的获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人造信标波前测量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信标技术可以降低大气湍流对光学系统的影响,人造信标是主动校正大气造成的波面相位畸变的重要手段。介绍了人造信标实验系统和利用后向瑞利散射人造信标进行的波前测量结果,分析了人造瑞利后向散射信标系统指标和波前畸变测量结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The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method has been used to study the size- and shape-dependent lattice parameter of unsupported small Pt nanoparticles, where the shapes concerned are sphere, cube, and cuboctahedron. It is shown that the lattice parameters decrease with decreasing the particle size in specific shape. The lattice variations of cubic shapes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uboctahedral shapes, and those of cuboctahedral shapes are higher than spherical ones. Furthermore, the shape effect on lattice parameter increases with decreasing the particle size. By linear fitting the simulated results, it is found that the particle shape can contribute to 7% of the total lattice parameter variation for cubic shape and to 5% for cuboctahedral shape. The present simulation results are qualitatively consistent with experimental values and the predictions by Continuous-Medium (CM) model.  相似文献   

13.
 根据金属材料微喷射激光全息诊断技术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测量微喷加载装置中爆轰波波前形状的实验方法,利用快响应光纤探针阵列来测量传爆药柱加载飞片的冲击波波前形状,并根据所得的实验数据用计算机模拟出爆轰波波前的形状,给出冲击波到达飞片上表面的时间分散性曲线。  相似文献   

14.
首先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影响多注电子束引入效率的主要因素,确定初步的结构参数;其次利用三维粒子模拟软件建立Ka波段相对论多注二极管模型进行仿真优化,使电子束引入效率达到89%;并开展了电子束的产生与传输实验研究,验证了粒子模拟仿真结果。在电子束电压502 kV、束流4.34 kA、轴向磁感应强度0.76 T的条件下,电子束引入效率达到了72%,由电子束轰击尼龙靶材获得的电子束束斑图表明,电子束在产生与传输过程中形状未发生畸变,产生的电子束直径约为2 mm。模拟和实验研究验证了设计的强流多注二极管可以产生高品质的电子束和实现高效率的电子束引入。  相似文献   

15.
双锥光纤模拟理论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双锥光纤的工艺实现和技术应用目的出发,建立了可与实验上易测量的工艺参数相联系的高期型等效双锥光纤模拟理论方法,可用于双锥光纤的制作及光学特性的分析,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6.
Shack-Hartmann波前传感器非零位在轴检测离轴非球面反射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离轴非球面反射镜研磨后期和粗抛光阶段,被测反射镜面形与理想面形存在着较大的偏差,表面反射率较低,采用干涉测量会因局部区域干涉条纹过密或条纹对比度过低,造成普通干涉仪无法进行全口径测量,而普通接触式轮廓仪测量精度此时已经不能满足加工要求。鉴于Shack-Hartmann波前传感器较大的动态范围和较高的测量精度,提出了采用Shack-Hartmann波前传感器非零位在轴检测离轴非球面面形,研究了该方法的检测原理并搭建了检测系统,分析了系统误差来源,并制作了用于在轴检测离轴非球面的参考波前,对两个不同加工精度的离轴非球面反射镜进行了测量,并与干涉仪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Shack-Hartmann波前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是正确可靠的,并且可以弥补轮廓仪测量和干涉仪测量的不足,从而证明了采用Shack-Hartmann波前传感器在轴检测离轴非球面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检验和优化被动测距系统的设计,利用傅里叶光学理论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数字图像生成模块,在给定光学系统参数条件下,模拟得到了系统的光学传递函数、点扩散函数等重要特性,在两种不同的光电被动测距方案下对该系统进行了系统仿真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块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王建新  白福忠  宁禹  黄林海  姜文汉 《物理学报》2011,60(2):29501-029501
两面锥波前传感器(two-sided pyramid wavefront Sensor,TSPWFS)是一种高空间采样率和高光能利用率的波前传感器.为了深入研究它的波前复原原理,采用波动光学理论详细推导了无调制TSPWFS的衍射理论,给出了无调制TSPWFS波前复原时线性重构矩阵的解析解,并且通过数值仿真确定出最佳的光瞳像中心间距,并对静态像差的波前复原及闭环校正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无调制TSPWFS具有波前复原时不需要现场测量响应矩阵,可以校正系统像差,闭环校正结果稳定等优点,可以在实际自适应光学系统中进行波前探测.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两面锥波前传感器 波前复原  相似文献   

19.
张天天  易仕和  朱杨柱  何霖 《物理学报》2015,64(8):84201-084201
背景纹影波前传感(backgroud oriented schlieren based wavefront sensing, BOS-WS) 是利用背景纹影技术测量光学波前二维分布的新型实验手段, 可定量测量光线通过干扰场后产生的光学畸变并给出光程差. 为了利用BOS-WS技术获得光线因气动光学效应产生的畸变信息, 并通过已知畸变信息还原原始图像, 进而探索一种新型的超声速成像制导方法,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 验证了利用背景纹影技术测量光学波前的方法, 探索了利用已知波前信息预测畸变位移场以及利用已知位移场进行波前重构的计算方法. 通过数值模拟比较了一阶梯形积分算法和Southwell方法在波前重构上的误差大小和结果合理性, 并通过误差分析证明了Southwell方法更加精确合理. 通过蜡烛火焰上方流场畸变实验和透镜对波前的扰动实验, 创造性地探索了利用已知光学光程差还原畸变位移场及用其校正畸变图像的方法, 并通过验证性实验证明了校正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Mackowski  J. M.  Pinard  L.  Dognin  L.  Ganau  P.  Lagrange  B.  Michel  C.  Morgue  M. 《Optical and Quantum Electronics》1999,31(5-7):507-514
The Franco-Italian VIRGO program to detect gravitational waves requires large mirrors whose optical properties are extremely severe: absorption and scattering <1ppm at 1064nm, wavefront homogeneity of 9nm RMS on Ø100mm. To achieve this performance on the wavefront, we have developed an experimental method to correct the wavefront shape to be as plane as possible. A thin silica layer is added through a mask by sputtering, where it is necessary on the surface, on the last layer of the multilayer. A phase retardation is produced. The wavefront is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correction with a Zygo interferometer. The first test has been done on Ø80mm mirror at 633nm. The wavefront peak to valley goes from 34 to 14nm. At this level, we are limited by the interferometer accuracy and repeatability. The optical property modifications due to the corrective coating are small (at 1064nm) or easy to overcome. The corrected wavefront includes at the moment the reference flat of the interferometer, so the measurements are not absolute. But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correction method is proved and it is powerf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