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芥菜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Sevag法除蛋白和乙醚除脂,再水煮-醇沉法,从芥菜中提取得到浅黄色芥菜粗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总糖含量;UV法及IR法检测多糖性质;自动旋光仪测定旋光度;HPLC鉴定多糖的单糖组分及其相对百分比含量;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激光光散射联用技术(SEC-LLS)分析多糖的分子量范围及其分布。该芥菜多糖,无甜味,易溶于水,总糖含量为98.96%;192 nm处有明显吸收峰,260,280 nm处无吸收峰,证明被测物为多糖,且不含核酸及蛋白质;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在3 402,2 926,2 853,1 636,1 400,1 385,1 326, 1 125,757,658,619,559 cm-1处表现为典型的多糖吸收峰;旋光度为+151.5°。糖残基间的苷键可能为α-糖苷键;分子量在1.42×104~2.55×106之间,80%的组分集中在2.1×105左右;芥菜多糖主要由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和木糖组成,其摩尔比值为21.4∶12.89∶5.6∶4∶2.5。  相似文献   

2.
蒙药嘎日迪-15中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水提取蒙药嘎日迪-15中水溶性多糖,经SephadexC-25进行提纯精制得纯糖,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了其水溶性多糖含量。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0.50%,RSD为0.82%。用GC测定了蒙药嘎日迪-15中水溶性多糖主要由木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组成,其摩尔比为1.03∶1.26∶0.77∶2.30 。用溴化钾压片法测得的红外谱图显示多糖的特征吸收峰为3 417.46,2 928.65,1 742.86,1 643.69,1 149.78, 1 078.19, 1 022.56,834.57 cm-1,其中1 078.19和1 022.56 cm-1为吡喃糖特征峰,834.57 cm-1是α-吡喃糖苷键的特征吸收峰。紫外谱图在280 nm处有明显的糖吸收峰,说明有CO键存在。  相似文献   

3.
不同方法提制的茶叶粗多糖的光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低档绿茶为原料采用煎煮法提制得茶叶粗多糖CTPS-Ⅰ,用复合酶法提制得CTPS-Ⅱ,采用复合酶法从茶树鲜叶中提制得茶叶粗多糖CTPS-Ⅲ。测定了各茶叶粗多糖的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用HPGPC-ELSD法分析了各茶叶粗多糖中均一性组分分布及其质量比例,CTPS-Ⅰ,CTPS-Ⅱ和CTPS-Ⅲ各含有5,4和7种均一性组分;GC-MS法测得三种茶叶粗多糖均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六种单糖组成, 并分析了其摩尔比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CTPS-Ⅰ在257 nm处有吸收峰, CTPS-Ⅱ在240~270 nm区段有一吸收肩峰, CTPS-Ⅲ在250~360 nm区段有微弱的“双波浪状”特征吸收, 并分析了其游离蛋白质和核酸的含量关系,红外光谱研究了茶叶粗多糖的糖类复合物的特征;圆二色谱分析表明三种茶叶粗多糖在水溶液中呈现不同的构象。  相似文献   

4.
普洱茶及其原料多糖分子组成及光谱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多糖分子组成及光谱学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普洱茶及其原料多糖主要组分TPS1和TPS2的分子组成及光谱学特性差异显著。TPS2含有较高糖醛酸,而TPS1含有较高的中性糖和蛋白质。TPS1和TPS2均由半乳糖(Gal)、阿拉伯糖(Arb)、甘露糖(Man)、葡萄糖(Glu)、木糖(Xyl)、鼠李糖(Rha)六种单糖组成,其分子摩尔比分别为23.6∶5.9∶24.2∶1.1∶1.8∶3.2和26.9∶3.2∶19.3∶5.5∶1.3∶2.7。TPS2和TPS1的重均分子量分别为1.68×104和1.21×104道尔顿。TPS1和TPS2水溶液在200~400 nm之间无特征吸收峰。红外光谱图显示,TPS1和TPS2的信息基本相同,都是含有吡喃环的多糖。在三维AFM图中,TPS1形成的聚集体高度约为4 nm, 长宽约为0.2~0.4 μm,TPS2形成的聚集体高度约为40 nm,长宽约为0.5~0.8 μm。SEM图片显示,TPS1呈表面光滑的鳞片状聚集体,TPS2呈表面粗糙的片状聚集体。引起普洱茶及其原料多糖分子组成及光谱学性质发生变化的动力主要为微生物作用和湿热作用。  相似文献   

5.
阿里红多糖的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乙醇沉淀得到阿里红多糖(FoP),用Sevag法除去蛋白后采用气相色谱(GC)和红外光谱(IR)对得到的阿里红多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阿里红多糖中含有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其摩尔比为0.2:0.29∶0.41∶0.77∶0.70∶ 1.16.红外光谱分析阿里红多糖中存在吡喃环.  相似文献   

6.
南瓜多糖的性质及光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水浸提和乙醇沉淀的方法提取南瓜多糖,Sevage法除蛋白,活性炭脱色,对南瓜多糖的理化性质、提取率、含量、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研究,南瓜多糖呈灰白色粉末,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碘-碘化钾反应呈阴性,说明提取物为非淀粉性多糖。提取率5.34%,总糖含量为97.93%,紫外光谱扫描结果表明南瓜多糖几乎不含核酸和蛋白质;红外吸收光谱检测表明,在3433、2949、1749、1612、1416、1333、1238、1147、1101、1018、833、763、637、536、427cm^-1处表现为典型的多糖特征吸收峰;南瓜多糖是一种酸性多糖,同时存在呋喃环和吡喃环,该多糖是以α型糖苷键相连结的杂多糖。  相似文献   

7.
LiNbO3∶Cr∶Cu晶体吸收特性及非挥发全息存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LiNbO3∶Cr∶Cu晶体的吸收特性,发现LiNbO3∶Cr∶Cu(含0.14 wt.% Cr2O3 和 0.011 wt.% CuO)晶体存在两个明显的吸收峰,中心波长分别位于480 nm和660 nm; 随着Cr的含量逐渐减小,Cu的含量逐渐增大,短波段不存在明显吸收峰,掺Cr的含量越大,中心波长在660 nm处的吸收越大;633 nm红光虽然位于中心波长为660 nm的吸收峰内,但它无助于光折变过程.分别采用390 nm紫外光和488 nm蓝光作为敏化光,514 nm绿光作为记录光的记录方案,实现了非挥发全息记录,掺入适量的Cr( 比如NCr=2.795×1025 m-3,NCr/ NCu=1)有助于全息记录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LiNbO3∶Cr∶Cu晶体的吸收特性,发现LiNbO3∶Cr∶Cu(含0.14wt.%Cr2O3和0.011wt.%CuO)晶体存在两个明显的吸收峰,中心波长分别位于480nm和660nm;随着Cr的含量逐渐减小,Cu的含量逐渐增大,短波段不存在明显吸收峰,掺Cr的含量越大,中心波长在660nm处的吸收越大;633nm红光虽然位于中心波长为660nm的吸收峰内,但它无助于光折变过程·分别采用390nm紫外光和488nm蓝光作为敏化光,514nm绿光作为记录光的记录方案,实现了非挥发全息记录,掺入适量的Cr(比如NCr=2.795×1025m-3,NCr/NCu=1)有助于全息记录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波法快速合成了La2O2S∶Eu红色荧光粉,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材料的晶体结构为六方晶系,与纯La2O2S的结构相同。颗粒的形状不规则,分散性较好,尺寸在2μm左右。La2O2S∶Eu的激发光谱主要是位于200~450nm范围内的宽带,此宽带激发来源于Eu3 的电荷转移态的吸收跃迁。在472nm左右出现一弱的尖锐的吸收峰,属于Eu3 的4f→4f跃迁吸收。发射光谱是由512,539,556,583,596,617,627nm的一系列窄带发射峰组成。这些发射峰归属于Eu3 从5DJ(J=0,1,2)到7FJ(J=0,1,2,3,4)的能级跃迁。随着Eu摩尔分数从2%增加到10%,主激发峰从348nm移动到365nm,移动了17nm;位于蓝绿区的发射峰逐渐减弱,627nm处的红光发射明显增强,当Eu的摩尔分数为8%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继续增加Eu的浓度发光强度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在pH=12.80,电压为25kV,检测波长为254nm,以吲哚乙酸-磷酸钠体系为背景电解质的条件下,采用毛细管电泳对防风多糖中单糖进行了分离测定,各单糖的校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均大于0.994,测得防风多糖中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1∶ 2.3∶ 0.15∶4.8.  相似文献   

11.
十二烷基苯磺酸在掺杂态聚苯胺LB膜中的分子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偏振红外光谱,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分子在掺杂态聚苯胺LB膜中的分子取向。计算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分子的烷基链是与基底法线方向呈17°角度排布的,由X射线小角衍射峰推算出,在LB膜的沉积方向上,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聚苯胺分子的层间距为295nm。  相似文献   

12.
蒙药阿嘎如-8中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提取阿嘎如-8中水溶性多糖的方法,并用硫酸-苯酚法测定了阿嘎如-8的水溶性多糖含量。平均回收率为101.80%, RSD为0.92%。用GC测定了阿嘎如-8中水溶性多糖由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和葡萄糖等组成。它们的摩尔比为:0.40∶0.10∶5.67∶22.78。研究了它们的红外及紫外谱图。  相似文献   

13.
铽-丙烯酸聚合物薄膜的制备和谱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键合方式制备了键合型稀土聚合物-铽-丙烯酸聚合物,通过三维荧光光谱确定了铽在丙烯酸聚合物中的最佳激发波长为306nm,最强发射波长为544nm,Tb-丙烯酸聚合物薄膜在306nm光激发下,产生Tb^3 的特征发射,归属于^5D4-^7FJ跃迁(J=6,5,4,3),其最大发射位于544nm,归属于Tb^3 的^5D4-^7F5跃迁,呈现强的绿色发射,说明丙烯酸的聚合没有影响Tb^3 的发光性质,而Tb^3 的参入也没有影响丙烯酸的透明性。通过发射光谱、激发光谱、中红外光谱、远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研究了铽-丙烯酸聚合物薄膜的荧光性质和谱学性质。  相似文献   

14.
以硝酸铕、苯乙酮酸(HE)、1,10-罗啉(phen)和三苯基氧膦(TPPO)合成了Eu—L,EuL3phen和EuL2(TPPO)2NO3三种新型固态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电导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三元配合物的组成。IR表明,苯乙酮酸与Eu^3+离子形成配合物后△v(vas(CO2^-)-vs(CO2))(△v(Eu—L)=391cm^-1;△v(EuL3phen)=389cm^-1;△v(EuL2(TPPO)2NO3)=402cm^-1)值均大于钠盐的△v(379cm^-1)值,配合物中羧酸根以单齿方式配位;配合物中苯乙酮酸的α-酮基参与配位,其红外吸收峰移向低波数。在^1H NMR中,苯乙酮酸苯环上5个氢原子的化学位移在形成配合物后移向高场。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激发光谱表明配合物Eu—L,EuL3phen和EuL2(TPPO)2NO3最佳激发波长分别为374.0,358.2和383.4nm。发射光谱显示Eu^3+离子的特征发射光谱。分别是^5D0-^7F0,^5D0-^7F1,^5D0-^7F2,^5D0-^7F3,^5D0-^7F4跃迁(Eu—L:577.8,590.2,614.0,648.4,695.4nm;EuL3phen:578.0,588.4,591.6,611.2,617.0,649.4,687.6,698.6nm;EuL2(TPPO)2NO3:577.8,590.4,614.6,649.2,697.6nm)。荧光光谱表明TPPO对Eu^3+离子的荧光发射有明显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氧化锌光催化剂,分别利用XRD、TG、FT-IR对所制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nO为六方晶系纤锌矿型,粒子大小约为27nm。粉体的IR光谱表明,热处理后NH基团和单乙酸锌的吸收峰消失,在470cm-1附近出现Zn-O伸缩振动。纳米粉体的光催化降解水杨酸实验结果显示出,焙烧后所得的纤锌矿型ZnO粉体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以310nm波长光照射16小时可降解水杨酸95.1%。  相似文献   

16.
微波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中多糖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试验优化微波法提取灵芝多糖的实验条件,并选用无水葡萄糖为对照品,5%苯酚和硫酸为显色剂,以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中多糖的含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20(g/mL),微波功率为中高火,微波时间为30min时,得到的灵芝多糖的量最多。各因素对灵芝中多糖得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料液比。在490nm波长下,总多糖浓度在0—14.41μg/mL范围内,吸光度与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10—180min内稳定。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和重复性好,可用于灵芝及其相关产品的多糖检测。  相似文献   

17.
灵芝多糖结构及其组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沸水回流法从赤灵芝子实体中提取多糖,经Sevage法除蛋白,乙醇沉淀,离心、流水透析、浓缩、冻干后得灵芝多糖,单糖经乙酰化处理进行外标法定量,并利用苯酚-硫酸法、紫外、红外及X衍射光谱法、凝胶分子排阻色谱-蒸发散射检测器法、气相和气质谱色谱法进行多糖组分、含量、结构和分子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灵芝多糖为米黄色,得率为2%左右,其含量≥43%,红外光谱显示灵芝多糖结构主要为β-糖甘键连接的吡喃型葡聚糖,其多糖的主要单糖组分为葡萄糖,含量为89%左右,并含有其他少量的单糖组分D-阿拉伯糖、D-木糖、D-甘露糖、D-半乳糖。其多糖主要为同均糖,多糖为非晶型结构,分子量主要分布在8×104~2×105之间,分子质量主要为2×105的生物大分子。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一个新型双β-二酮有机配体1,3-双[3-(2-噻吩基)-3-氧代丙酰基]苯、邻菲罗啉和铕的三元配合物,并应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差热分析等对配合物进行了组成确定和结构表征.荧光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612 nm处的发射光谱为中心离子Eu3+的特征红光,属5D0→7F2跃迁带,峰形尖锐,单色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