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书刊征订
|
|
|
|
|
《分析化学》,2007年第6期
|
|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第二版)新书出版近红外光谱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为人们所关注的一种新技术。该书系统地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概貌、近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近红外光谱仪器、常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及软件、定性与定量分析、在线过程分析技术,并重点介绍了该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该书可供从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过程优化、化工和石油化工生产以及农业、食品、纺织、制药和环保等专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大专院校有关师生阅读参考。《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由陆婉珍院士主编,中国石油化工出版社出版。欲…
|
2.
|
枸杞组分特征检测及产地溯源技术研究进展
|
|
|
|
|
张莉 孟靖 苟春林 刘志 袁玉伟《分析测试学报》,2018年第37卷第7期
|
|
特色农产品的特征组分检测和溯源技术是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市场监管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重要手段。该文介绍了色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及凝胶渗透色谱)、质谱及其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红外光谱技术(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及近红外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技术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在枸杞有机化学成分和矿质元素检测中的应用以及枸杞溯源技术的研究进展,并简要概述了其中应用较多的化学计量学方法。旨在为不同产地枸杞的质量控制和来源追溯提供参考,进而推动我国枸杞消费市场的良性发展。
|
3.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展望
|
|
|
|
|
褚小立 陈瀑 李敬岩 刘丹 许育鹏《分析测试学报》,2020年第39卷第10期
|
|
在过去的几十年,近红外光谱是发展最为迅速的分析技术之一。振动光谱基础理论、光谱仪器硬件和化学计量学是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3大支柱,近些年,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这3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该文结合上述3个方面的应用研究情况,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4.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肥料成分分析中的应用及前景
|
|
|
|
|
陈晓翔 苏彩珠 蔡英俊 邱敏敏 郑淑云 谢文曦《光谱实验室》,2008年第25卷第1期
|
|
近红外光谱是一种快速、无损、可实现多组分同时测定的分析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近红外光谱的发展、测量原理、技术特点,并对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肥料成分分析中的应用及前景进行了总结.近红外光谱在肥料成分分析中的应用范围比较狭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分析技术快速测定各种畜禽粪便主要肥料成分含量;二是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土壤及土壤肥料学科中的应用;只有极少量的关于混合(复合)肥料的研究.随着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不断成熟.除了应用范围将不断拓宽之外,相信对于目前较为空白的应用机理的研究也将越来越深入、细致及严谨.
|
5.
|
金属氢研究新进展 被引次数:2
|
|
|
|
|
陈良辰《物理》,2004年第33卷第4期
|
|
简要介绍了金属氢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详细评述了有关的高压实验方法和最近的研究成果及进展 ,特别是固体氢的相图、结构和相变 .近十多年来 ,随着超高压技术的发展 ,已能在金刚石对顶砧 (DAC)上产生30 0GPa的静态压力 ,并可进行高压原位实验研究 .对固体氢进行了高压拉曼、同步辐射X射线、光反射和吸收、同步辐射红外光谱等一系列高压物性和相变研究 .从而确定了固体氢的三个相 ,并提出了可能的相结构 .
|
6.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水果品质无损检测上的应用 被引次数:1
|
|
|
|
|
雷松泽 姚红革《光谱实验室》,2009年第26卷第4期
|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快速、非破坏性、低成本及同时测定多种成分等特点,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简介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检测原理,指出其检测优点和不足。综述了国内外将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水果品质无损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水果品质无损检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
7.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快速分析上的应用 被引次数:3
|
|
|
|
|
刘发龙 马新刚 程福银 何峻荣《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8年第14卷第4期
|
|
简要介绍了近红外光谱的原理、特点,综述了近红外光谱在农业、食品、制药、石油化工、高分子等领域快速分析上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并对近红外光谱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8.
|
热重-质谱联用(TG-MS)技术应用进展 被引次数:4
|
|
|
|
|
闫金定 崔洪 杨建丽 刘振宇《分析测试学报》,2003年第22卷第4期
|
|
简要介绍了热分析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热重-质谱联用(TG-MS)在近几年的应用进展,内容主要包括TG-MS技术在动力学、材料、无机化合物及催化剂、环保能源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引用文献36篇。
|
9.
|
红外光谱技术在植物抗氧化研究中的最新应用进展
|
|
|
|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6年第Z1期
|
|
综述了近年来近红外和中红外光谱技术在植物源食品药品抗氧化研究中的最新应用进展,为红外光谱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大量参考和数据支撑。
|
10.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
|
|
|
|
田燕龙 王毅 王箫 高学军 周加才 陆道礼 陈斌《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22年第42卷第1期
|
|
近红外光谱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制药、食品等领域的多组分品质快速监测。微生物的快速准确检测,在临床诊断、制药和食品加工等领域一直是一个难题。微生物菌体细胞壁、细胞膜及细胞内生物大分子和水的近红外光谱具有高度特异性,因此可以使用近红外光谱快速识别和分类不同的微生物。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归纳整理与分析提炼,对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做综述。对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和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定微生物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并重点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微生物分类、食源性微生物检测和成像微生物检测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最后对近红外光谱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在微生物检测领域更好地利用近红外光谱提供参考。
|
11.
|
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
|
|
|
|
黄翼飞 蔡赞 胡静 林丽琼 肖小华 李攻科《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5年第8期
|
|
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技术结合了气相色谱法良好的分离能力和红外光谱法结构鉴定的优势,适合复杂未知物成分分离及其定性定量分析。本文综述了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技术(GC‐IR )、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介绍了GC‐IR同其他检测器联用的连接方式。重点综述了GC‐IR谱图和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在石油化工、日用化工、有机反应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技术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
12.
|
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在农业和食品分析上的应用 被引次数:93
|
|
|
|
|
王多加 周向阳 金同铭 胡祥娜 钟娇娥 吴启堂《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年第24卷第4期
|
|
近红外光谱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光谱分析技术。阐述了近红外光谱的原理、技术特点 ,介绍了近红外光谱仪、光谱预处理方法以及化学计量学研究的发展过程 ,重点列举了近红外光谱在农业和食品分析中的成功应用实例。资料表明 ,近红外光谱以其速度快、不破坏样品、操作简单、稳定性好、效率高等特点 ,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 ,很多近红外光谱分析法被列为标准方法。而我国近红外光谱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 ,虽然某些方面已具国际领先水平 ,但就总体来看与国际水平还有大的差距。文章首次提出了集中优势资源 ,包括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 ,建立终端用户和中心数据库资源共享的模式 ,以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我国农业科技和生产中的应用。
|
13.
|
膜分离与分离膜 被引次数:11
|
|
|
|
|
郑领英《高分子通报》,1999年第3期
|
|
本文扼要阐述了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内容及其近50年来的进展和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系统地叙述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有机高分子膜的。文章分析了今后膜分离的发展动向并简要介绍了我国的有关情况。
|
14.
|
质谱成像分析技术、方法与应用进展
|
|
|
|
|
罗志刚 贺玖明 刘月英 李铁钢 何菁菁 张四纯 张新荣 再帕尔.阿不力孜《中国科学:化学》,2014年第5期
|
|
质谱成像技术作为分子成像及质谱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近几年受到高度关注并得到迅速发展.本文针对质谱成像技术、方法及其应用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与展望,介绍了中国学者近几年在质谱成像分析新技术及其应用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
15.
|
功能近红外光谱用于麻醉深度监测的研究进展
|
|
|
|
|
洪文学 张仲鹏 宋佳霖 李少雄 栾景民 陈宁 谭建强《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年第32卷第11期
|
|
术中麻醉深度监测是保证临床麻醉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功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式的脑功能监测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客观可靠的脑神经活动实时监测和成像,十分适合于进行麻醉深度监测的相关研究.因此简要介绍了功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实现,综述了目前功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麻醉深度监测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应用功能近红外光谱进行麻醉深度监测研究的可能途径,并阐述了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和发展前景.
|
16.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析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次数:3
|
|
|
|
|
张琦 叶能胜 谷学新 郝晓丽 刘妮《化学通报》,2009年第72卷第5期
|
|
介绍了近10年来高效液相色谱(HPLC)、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等现代分析技术在检测动物性食品和环境样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应用研究进展.
|
17.
|
生物质谱--蛋白质组研究的关键技术 被引次数:6
|
|
|
|
|
李蓉 梁恒《化学通报》,2002年第65卷第11期
|
|
介绍了近几年来国际上重点研究的几类新型生物质谱技术,综述了它们在蛋白质组研究中的最新进展,比较了各自的特点,简要评价了它们在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应用和前景。
|
18.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草药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次数:8
|
|
|
|
|
李彦周 闵顺耕 刘霞《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第28卷第7期
|
|
中草药分析与鉴定对中草药质量控制意义重大,传统分析方法由于过程复杂、需要丰富的经验等不利因素,无法满足快速分析和在线分析的要求。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预处理简单、分析速度快、适用于固体漫反射技术和光纤技术等特点,已经在中草药有效组分的快速测定、在线质量控制、药材真伪鉴别、产地及质量鉴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草药定量及定性分析方面的具体应用。
|
19.
|
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 被引次数:5
|
|
|
|
|
龚玉梅 张炜《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第28卷第7期
|
|
近红外光谱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光谱分析技术。文章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在国外的应用概况,重点列举了近红外光谱在林业中的成功应用实例。资料表明,近红外光谱以其快速、无损伤、操作简单、稳定性好、效率高等特点,在国外的水果品质检测、木材性质检测和林业育种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而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我国林业上的研究和应用则刚刚起步,因此本文对国内外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作一综述,并对近红外检测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我国林业科技和生产中的应用。
|
20.
|
整体色谱柱的研究及应用的新进展
|
|
|
|
|
宋兴良 陈令新 马继平 罗国安 朱化雨 英荣建《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7年第43卷第12期
|
|
对整体色谱柱,一种色谱柱的原位合成制备新技术,在近十年来的研究和应用的新进展作了评述,内容主要涉及此新技术的优点,有机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分类和应用及无机整体柱的制备、分类和应用;对其发展及展望也作了简要论述(引用文献3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