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水溶液中, 无论是控制一定的pH值(约5及8.5 )把N,N'-二(邻氧乙酸)苄叉乙二胺(H2L3)和三水合硝酸铜混合后回流--直接法, 还是把邻氧乙酸苯甲醛、三水合硝酸铜、乙二胺混合后回流--模板法, H2L3都能与铜离子形成1∶1的单核配合物, 经分离后得到固体配合物. 本文测定了配合物的元素组成、差热曲线、在水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及其红外特征吸收峰值, 并据此推断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 结果表明: (1)端基羧酸根离子要与中心Cu(Ⅱ)离子配位只能从轴向配位; (2)在这一类配体中, 芳基醚氧原子对形成稳定的固体Cu(Ⅱ)配合物有重要作用; (3)H2L3和Cu(Ⅱ)形成的配合物是六配位的畸形八面体的构型.  相似文献   

2.
通过乙二胺四乙酸二酐与4-氨基水杨酸的酰化反应得到乙二胺N,N-二 (4-乙酰胺基水杨酸)-二乙酸(H4L);在室温下,H4L与GdCl3、EuCl3在水溶液中进行配位组装反应,得到两个新的稀土金属配合物(Gd-L、Eu-L).通过FTIR、元素分析、UV、TG-DTA等测试手段对稀土金属配合物的组成进行了初步确定与表征,得到两个配合物中金属离子与配体之比均为1∶1,可表示为RE (HL)-3H2O(RE3+=Gd3+,Eu3+).  相似文献   

3.
(EUxRE1-x)(FTFA)3Phen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能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在无水乙醇溶液中用氯化稀土与4,4,4-三氟-1-(2-呋喃基)-1,3-丁二酮(FTFA)和邻菲啰啉(Phen)反应,合成了标题配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分析及荧光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化学组成分别为Eu(FTFA)3Phen、Sm(FTFA)3Phen;(Eu0.5RE0.5)(FTFA)3Phen(RE=Y,La和Gd)及(EuxGd1-x)(FTFA)3Phen(x=0.1,0.3,0.4,0.7,0.9)。配体FTFA通过烯醇式氧负离子与稀土离子双齿螯合配位,Phen的两个氮原子与稀土离子呈环状配位;所有配合物均为非电解质。光谱实验结果表明,铕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要远大于钐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对于铕系列掺杂配合物来讲,所有激发光谱都为一宽带峰,表明配体能很好的吸收能量;在荧光惰性Gd3 离子的含量0.1相似文献   

4.
合成了铕与 2 噻吩乙醛酸 (HL)和邻菲罗啉 (phen)的配合物 ,用元素分析、电导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测定了配合物的分子式为 [EuL2 phen·(H2 O) 3 ]NO3 ;配合物中的Eu(Ⅲ )离子与 2 噻吩乙醛酸和水分子中的O原子以及邻菲罗啉中的N原子配位。在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配合物中Eu(Ⅲ )离子的5D0 7F1和5D0 7F2 跃迁分别位于 5 92和 6 18nm。该固体配合物于室温下被紫外光激发可以发出强的特征红色荧光。IR光谱中 ,2 噻吩乙醛酸的特征吸收峰νCO (1719cm-1) ,νC—O(12 32cm-1) ,δO—H(90 9cm-1)在形成配合物后消失。在配合物中出现—COO-的反对称νas(16 4 2cm-1)和对称νs(14 0 8cm-1)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HNMR谱图中 ,2 噻吩乙醛酸环上的 3个氢原子的化学位移形成配合物后移向高场 ,邻菲罗啉环上 4种不同环境的质子峰的化学位移形成配合物后向低场移动。从TG曲线可以看出 ,此配合物在常温至 2 5 0℃以下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稀土高氯酸盐与L-丙氨酸(L-Ala)及咪唑(Im)反应,合成了标题配合物RE(Ala)4(Im)(ClO4)3*2H2O(RE=Pr,Nd,Sm),测定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对其主要吸收带进行了归属.红外光谱的研究结果表明,丙氨酸以内盐的形式存在于配合物中,通过羧基与稀土离子配位,且随着RE原子量的增大,羧基与RE3+间配位键离子性逐渐减弱,共价性逐渐增大;咪唑环上的N参与了配位.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种由稀土离子与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N—HPA)和邻菲咯啉(phen)形成的蓝色发光配合物。该配合物是典型的配体发光配合物,其发射峰位于444nm,激发波长为334nm和407nm。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差热—热重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中含有大量的N—HPA和相对较少的稀土离子和phen,其中稀土离子与N—PA中的羧酸根配位,而N—PA中的氨基通过氢键与phen的氯原子结合,形成了有利于配体之间的能量传递和电子转移的通道。稀土离子Tb^3 ,Eu^3 的共同存在促进了这一能量转移通道的形成,进而强化了配体的蓝色发射。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Schiff碱配体双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缩乙二胺(L)及其与La(Ⅲ)形成的新的固体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及摩尔电导等表征可知,配合物属于1∶1型的电解质,La(Ⅲ)和来自2个Schiff碱配体的4个N原子以及来自2个硝酸根离子的4个O原子配位,中心La(Ⅲ)离子的配位数为8,配合物可能的结构式为[LaL2(NO3)2]NO3.2H2O。通过琼脂扩散抑菌法测定了产物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N-苯基亚氨基二乙酸,Cu2 离子和2,2′-联吡啶在溶液中组装得到标题配合物[Cu2(pida)2(2,2′-bipy)2](H2pida=N-苯基亚氨基二乙酸)。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衍射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标题配合物为N-苯基亚氨基二乙酸根桥联的双核结构,配体pida中的N原子没有参与配位,中心铜离子为五配位畸变的四方锥构型。  相似文献   

9.
合成并表征了有机配体2,6-双[N-(1′,1′-二甲基-2′-羟基)甲酰胺]吡啶(L)及其镍(Ⅱ)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确定目标配合物组成为C15H21N3O4Ni.H2O,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讨论了配位前后游离配体L和镍(Ⅱ)配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红外吸收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谱学性质,进而推断出镍(Ⅱ)配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配体2,6-双[N-(1′,1′-二甲基-2′-羟基)甲酰胺]吡啶以2个酰胺负离子N和1个吡啶环N原子为配位原子,与中心金属离子Ni(Ⅱ)通过三齿形式配位;配合物中Ni(Ⅱ)采取dsp2杂化轨道方式与配位原子构成配位键,中心金属Ni(Ⅱ)的配位数为4,1个Ni(Ⅱ)与1个三齿配体L和1个水分子配位,形成平面正方形构型的低自旋镍(Ⅱ)配合物。  相似文献   

10.
孙成涛 《光谱实验室》2012,29(3):1781-1785
用1,2-二(邻氨基苯氧基)乙烷分别与AgClO4和AgBF4进行配位反应,得到了两个配合物1,2,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1和2的每个Ag(Ⅰ)离子的配位环境均为扭曲的平面三角型,每个Ag(Ⅰ)离子与同一配体两端的氮原子配位,形成11元环状结构;然后,配体苯环上的碳原子与Ag(Ⅰ)离子配位,从而形成穴状双核配合物。  相似文献   

11.
在溶液中用N-(邻苯甲酸基)-亚氨基二乙酸、苯并咪唑和Co(Ac)2·4H2O进行自组装合成了标题三元金属混配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衍射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确定配体N-(邻苯甲酸基)-亚氨基二乙酸中的3个羧基为单齿形式与中心金属钴离子配位.  相似文献   

12.
用XPS技术表征了吲哚-3-羧酸与钕离子的配合物,结果表明吲哚酸分子通过羧基的两个氧以双齿配位的形式与钕离子形成配合物;加入含氮的中性配体邻菲咯啉后,它们的配位形式明显改变,配位的3个吲哚酸分子中有部分(1或2)仍以双齿形式配位,其余分子以单齿形式配位,吲哚环中的氮未能与配位,邻菲洛啉中的两个氮原子参与配位,与钕离子形成五元环。  相似文献   

13.
赵兴龙  高保娇  丁浩 《发光学报》2013,34(3):268-275
通过大分子反应将萘甲酸(NA)键合在聚苯乙烯(PS)侧链, 制得萘甲酸功能化的聚苯乙烯PSNA。 以PSNA为大分子配基, 以邻菲罗啉(Phen)为小分子配体, 与Eu(Ⅲ)离子配位, 分别制备了高分子-稀土二元发光配合物PS-(NA)3-Eu(Ⅲ)与高分子-稀土三元发光配合物PS-(NA)3-Eu(Ⅲ)-Phen。 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吸收光(UV)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深入研究了配合物的化学结构与发光性能的关系, 并应用Antenna效应理论, 从微观机理上进行了深入分析。 制备了配合物的固体薄膜, 考察了固体薄膜的荧光发射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大分子配基PSNA与Eu(Ⅲ)离子所形成的二元或三元高分子-稀土配合物, 均能发射出很强的Eu(Ⅲ)离子的特征荧光, 即键合在PSNA侧链的配基NA能有效地敏化Eu(Ⅲ)离子的荧光发射。 大分子侧链的萘甲酸配基比苯甲酸配基对Eu(Ⅲ)离子荧光发射具有更强的敏化作用。 第二配体的协同配位效应导致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高于二元配合物。  相似文献   

14.
镧(Ⅲ)-邻氯苯氧乙酸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邻氯苯氧乙酸(HL)为配体,合成了与稀土La3+离子的二元固体配合物LaL3H2O。并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IR、UV、TG-DTA、1HNMR等的测试分析。该配合物属螯合双齿配位。  相似文献   

15.
用红外光谱法对二苯基膦系列配体及其分别与Cu(BF_4)_2和Cu(C_3H_7COO)_2。形成的系列配位化合物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谱带的归属和Cu(Ⅰ)配合物形成前后相关谱带的变化规律,并参照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和热重分析的结果,讨论了所形成配位化合物的可能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非水溶剂中 ,β 丙氨酸与 1 苯基 3 甲基 4 (2 噻吩甲酰基 )吡唑啉酮 5反应合成新型酰基吡唑啉酮席夫碱化合物 1 苯基 3 甲基 4 (2 噻吩甲酰基 )吡唑啉酮 5缩 β 丙氨酸 (HL) .通过回流席夫碱和金属硝酸盐合成了UO2 (Ⅱ )、Cu(Ⅱ )、Co(Ⅱ )和Fe(Ⅱ )金属配合物 .在乙酸 乙酸钠 (pH =4 .6 )缓冲溶液 饱和甘汞电极体系中 ,测量电位 - 1.2 4V处 ,测得铜配合物的极谱波 .元素分析及摩尔电导值表明 ,新配合物的组成为 [UO2 L2 ]·H2 O ,[CuL2 ]·2H2 O ,[CoL2 ]·2H2 O和 [FeL2 ]·2H2 O .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热谱和磁矩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配合物的中心离子 (除UO2 2 + 以外 )均为 6配位 .铜配合物的Cu2 + 还原产生峰电流 ,其电极反应转移 1个电子 .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七种不同掺杂比例的稀土高氯酸盐(铕掺镧)与2-噻吩甲酸-邻菲咯啉的固态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测定,确定了配合物组成为(Eu1-xLax)·L3·phen·1/2H2O(x=0·000~0·200,L为2-噻吩甲酸,phen为邻菲咯啉),并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IR谱及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摩尔电导数据表明,此类配合物为非电解质。红外光谱测定表明,配体2-噻吩甲酸羧基氧与稀土离子配位,配体1,10-邻菲咯啉两个氮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荧光光谱测定表明,Eu3 处于无反演对称中心格位上,Eu3 配合物发射强度增大。配合物中La3 对Eu3 的发光产生敏化增强效应,当La3 掺入量为0·005mol时敏化强度最大,随着La3 浓度的增大,对Eu3 的发光敏化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8.
以六水合硝酸铽和六水合硝酸铕,3-甲基-1-乙酰基-5-(2-羟基苯基)-4,5-二氢吡唑(HL),1,10-邻菲罗啉和三苯基氧磷(TPPO)合成了TbL3·2H2O,TbL2(phen)·H2O,TbL2(TPPO),EuL3·2H2O,EuL2(phen)·2H2O,EuL2(TPPO)·2H2O 6个固体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组分确定和结构表征。IR表明,自由配体HL与稀土离子配位后,位于1644 cm-1处的νCC发生移动,相应的νCN振动吸收峰降到了1 600 cm-1,结合元素分析等其他表征说明HL和稀土离子发生配位。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激发光谱表明配合物EuL2(Phen)·2H2O和TbL2(Phen)·H2O的最佳激发波长分别为310和320 nm, 在此激发波长下扫描发射光谱,EuL2(Phen)·2H2O和TbL2(Phen)·H2O相对荧光强度最强,第二配体phen对Eu3+和Tb3+离子的荧光发射强度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醋酸铜和多氮杂环配体配合物的低热固相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室温下 ,醋酸铜分别与 1,2 ,4 三氮唑和苯并三氮唑充分研磨 ,能发生固相配位反应 ,研磨过程有醋酸逸出 ,杂氮配体取代了醋酸与Cu (Ⅱ )配位形成混配配合物 ,元素分析表征表明产物的组成为Cu(C2 H2 N3) (Ac)·H2 O和Cu (C6 H4 N3) (Ac)·H2 O。红外光谱图显示了杂氮配体的 CN ,醋酸的 CO 和水的O—H特征吸收。固相反应为合成新配合物提供了一条快速、温和及不需溶剂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合成了NdL3·2H2O(L=3-甲氧基苯甲酸,邻氯苯氧乙酸)固体配合物.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TG-DTA、IR、UV等测定与表征.初步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