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考虑了σ*,Ф介子及重子八重态{N,P,A,∑^-,∑0,∑+,Ξ^-,Ξ^0},研究了中子星的性质.发现当考虑了σ*,Ф介子的贡献时,超子出现的临界重子数密度降低了,超子数目增加了,超子星的转变密度poH降低了,物态方程变软,最大质量变小而相应的中子星半径增大,中子星的中心重子数密度、中心能量密度和中心压强均降低.  相似文献   

2.
刘德森 《物理》1994,23(6):321-328
叙述了微小光学的新进展,对微小光学基本原理给出了简单概括,并对发展动态进行了评论,在微小光学理方面,讨论了“阵列光学”理论,研究了光学阵列的物与共轭象间的关系;在微小光学器件方面,讨论了变折射率透镜,平面微透镜列阵,衍射光学元件和三维集成光学系统;在应用方面,讨论了和并行光通信,光计算有关的一些新应用。  相似文献   

3.
全固化单频激光器的控温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一种全固化单频激光器的控温系统,该系统利用PID控制原理,针对我们的控制对象,对其参数和整个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并采取一系列抗干扰措施,保证了系统的控制精度和控制速度,用单片机对其多路温度信号的测量和显示进行了程序化控制,有效解决了热敏电阻的非线性问题,简化了系统的硬件结构,该系统体积小,运行可靠,控制精度达0.005℃(4h)。  相似文献   

4.
陆埮  罗辽复  王凡  许伯威 《物理》2003,32(10):657-658
回顾了虞福春教授一生的业绩,他是一位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1950年,他最早发现核磁共振谱线的化学位移,为核磁共振技术在化学领域的应用打开了大门,他测定了许多原子核的自旋和磁矩,为检验核壳结构模型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又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培养了一大批物理人才,他的教学思想已经影响了几代学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广泛地收集了有关内耗,力学谱,超声衰减方面的专著及会议文集。反映了20世纪在此领域的英文,俄文出版的书籍。也列出了历次国际会议及前苏联,乌克兰,中国的国内会议。文中包括了点缺陷,电,声子,位错,晶界,电畴等诸方面在内的内耗与力学谱工作。  相似文献   

6.
CCD变积累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微光图像噪声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对微光图像信号进行积分,抑制随机噪声的方法,发展了CCD可变积累控制技术,研制了CCD外围驱动控制和视频制式转换系统,使激光图像信号直接在CCD电荷包中进行多帧累加,有效地抑制了随机噪声,提高了低照度与低对比情况下的信噪比和灵敏度,同时避免了后续实时处理电路的高原干扰,图像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矩孔金属光栅矢量模式理论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勇  林维德 《光学学报》1997,17(9):251-1255
根据矩孔金属光栅的矢量模式理论,计算了不同入射方向,波长及偏振态情况下衍射场的分布,研究了不同光栅结构对衍射效率,偏振态变化的影响;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加工制作了一批不同深度的矩孔光栅样品,进行了实验测量,并将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两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用光线矩阵元描述X射线激光输出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军  王世绩 《光学学报》1997,17(6):49-655
采用矩阵光学方法,研究了串接多靶,弯曲靶加反射镜“双程放大”X射线激光输出特性,给出了发散角普遍公式,分析了电子密度梯度分布,反射镜角失调对X射线激光输出场分布的影响,所得结果与已有实验符合较好,最后,对如何从靶,X光学元件空间排布来实现衍射极限的输出发散角提出了新的设想,作了半定量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胡兰  张逸芳 《应用声学》1997,16(1):28-31
本文在超声测距系统中采用了变结构控制理论,根据所测物体的反射界面和介质性质,自动调节超声波发射换能器的功率,建立了超声测距系统的数学模型,对系统方程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了变结构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并结合应用实例,对钻井法凿井用超声波测井仪中超声测距系统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并在实验室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10.
陈承fu 《大学物理》1990,9(7):16-18
本文给出了气体分子方均根速率求解的三种方法,论述了查表法和Γ函数法的根据,特别是用分部积分法和物理条件求得了解答,与目前采用的方法相比,这样求解,不仅方法简单,适合学生的数学基础,而且突出了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传统的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检测电路,给出了改进措施,提高了视在输出,实现了零点调整,补偿了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受力弹性体的弹性系数变化和应变片灵敏度系数变化,满足了输出线性度要求。  相似文献   

12.
 天文学是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科学。在历史上,从人类有文字记录开始,天文学就诞生了,各个古老文明都为之做出了贡献。在400多年前的第一次天文学革命中,伽利略用望远镜代替人眼来观测天空,这场革命直接导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建立力学理论,由此诞生了现代天文学,并且促进了整个现代科学体系的建立。在170年前的第二次天文学革命中,用照相底片和光谱仪这样的探测器代替了人眼来记录观测现象,使得人类第一次能够认识天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由此诞生了天体物理学,并发展成为当代天文学的主流。在70年前的第三次天文学革命中,诞生了射电天文学和空间天文学,为人类打开了认识宇宙的"新窗口",天文学从地面发展到了空间,从光学波段发展到了射电、红外、紫外、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全部电磁波段。  相似文献   

13.
相对论磁控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分析了相3对论磁控管的主要特点与问题,编制了谐振系统数值计算程序,通过数值计算与冷测,对不同阴极尺寸与输出结构的磁控管进行了研究,清晰地描述了磁控管的振荡模式与简并现象。制作了A6型相对论磁控管并进行了热测实验,研究了输出功率与工作磁场的关系,经过大量优化工作,在S波段获得了380MW的微波辐射。  相似文献   

14.
吕惠志  苑立波 《光学学报》1995,15(11):491-1497
引入了正切函数作为非线性光-电流关系函数,借地速率方程,建立了光学双稳半导体激光器的理论模型。对器件本身进行了理论分析,讨论了器件的主要特性,给出了数值分析结果,提出了器件性能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光纤Fabry-Perot谐振腔的精细度对相位灵敏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分析了光纤Fabry-Perot谐振腔的工作原理及其工作点的选择问题,推导了谐振腔的光学相位灵敏度与精细度的关系,给出了理论公式及曲线,并与光纤Math-Zehnder干涉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在相位灵敏度上两者的巨大差距,证明了光纤Fabry-Perot干涉的独特优点.介绍了光纤Fabry-Perot干涉的实验系统,提出了检测及计算Fabry-Perot谐振腔有效精细度的方法,实验结果与理论仿真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根据衍射光强取样分析法理论部分的测量原理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比较了该方法一义、显痛实际宽度的测试结果,给出了其对测量误差,并分析了误差的主要来泊,该方法速度快,精度高,有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沈保罗 《应用声学》1996,15(3):18-22
本文从应用角度,对片式消声器的结构,消声机理,设计原则等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介绍了应用实例,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一个估算存在气流时消声系数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8.
本工作采用光学发射谱方法测量了TEA CO2脉冲激光辐射SiH4+CH4系统产生的等离子体反应过程中的发射谱特性,探测到了Si,Si^+,Si^2+,C,C^+,C^2+,CH,SiH,SiH^+,Si2和H的特征辐射,研究了含C,Si碎片粒子光谱随实验条件的变化规律,并讨论了反应条件对OES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太阳的光辉     
 人类处在天地之间,每日目睹昼夜更替,每年经历寒暑变迁。"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人类在阳光下生活、生存,与生具备的亘古不变的好奇心,也一直激励人们关心周围的自然现象,"日月安属?列星何陈?"几千年来,人类历经世代更迭,观念更新,从以地球为中心的地心说到以太阳为中心的日心说,直至1609年伽利略开始使用望远镜观测太阳黑子,人类对太阳逐渐有了正确的科学了解。到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成立的1919年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了太阳光谱中的大量谱线(Fraunhofer,1814);发现了太阳黑子的蝴蝶图分布及其11年活动周期(Schwabe,1843);发现了剧烈的太阳耀斑活动(Carrington,1859);通过日食期间的太阳光谱观测,发现了一种新元素:氦(Secchi,1868),次年又发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谱线,它与当时所有已知元素的谱线都不吻合,以为是发现了另一种新元素;此外,还发现了太阳黑子具有强磁场(Hale,1908),这是人类首次在地球以外的天体上发现磁场。这些工作为太阳物理以及天体物理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提倡“科学探究”,提倡“STS”,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于是一些身边常见的现象、一些生活中的现代技术问题进入了课堂,成了探究实例,使教学变得生动而有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中受到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熏陶,既学得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培养了科学价值观.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基础,但是物理并不是技术,技术也不就是物理.物理学讨论的是一定条件下物质运动规律,技术成果则是实际问题,往往涉及到物理学和技术的多个领域的知识,因而决不能不作实际调查分析,就把比较复杂的技术成果,看作一个单一的物理问题加以解释.本刊2007年第1期发表的短文《磁带中的物理》正是上述教学改革探索的一个实例.有些老师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现发表三篇,供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