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三角形等积点的定义设P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若a·PA=b·PB=c·PC,则称P是△ABC的等积点(其中BC=a,CA=b,AB=c).2 三角形正负等积点的产生下面引用两个熟知的命题,见文[1].命题1 分别以△ABC的三边为边,向形外作等边△ABC1、△BCA1、△ACB1,则AA1=BB1=CC1=f1,且直线AA1、BB1、CC1共点,这点叫△ABC的正等角中心,本文用F1表示此点.其中f1=12(a2+b2+c2+43△),△表示△ABC的面积.命题2 分别以非正△ABC的三…  相似文献   

2.
关于勃罗卡角的一个有趣问题413049湖南益阳师专数学系陈明指导教师胡耀宗本刊文[1]指出:如果△ABC内部存在点N,使LNAB—LNBC—LNCA—a,则a称为勃罗卡角,且其中a,b,c和S为么ABC的三边长及面积.本文介绍勃罗卡角一个非常有趣问题...  相似文献   

3.
设P是△ABC的费马点,记P点到△ABC三个顶点距离之和为l,关于l的下界问题近来不少文章作了探讨.例如文[1]得出的结果是:l>s,其中s是△ABC的半周长.本文得出一个更优的结果,首先引入:引理1[1]l2=0.5(a2+b2+c2)+23△.引...  相似文献   

4.
文[1]首先证明了莫莱三角形的一条性质:性质1 将△ABC各内角三等分,每两个角的相邻三等分线相交得△PQR,∠A、∠B、∠C的平分线分别与QR、RP、PQ交于点X、Y、Z,则PX、QY、RZ三线共点.最后猜想:性质1中三点A、X、P;B、Y、Q;C、Z、R分别共线;进而猜测△ABC与其内莫莱△PQR对应顶点的连线:AP、BQ、CR共点,且该点为△ABC的内心.经探究,笔者发现:上述两个猜想并不成立.现修正为如下两个命题.命题1 在性质1的条件下,A、X、P;B、Y、Q;C、Z、R分别共线的充要…  相似文献   

5.
设△ABC的边BC、CA、AB与外接圆半径、面积和半周长分别为a、b、c、R、△、s.P是△ABC内任意一点,AP、BP、CP分别交BC、CA、AB于L、M、N.1966年荷兰的O.Bottema建立了不等式:   AL·BM·CNS△LMN≥4s(1)等号当且仅当P是△ABC的内心时成立.类似上式,贵刊文[1]P26刊载了刘键先生建立的不等式:AL·BM·CNa·PL+b·PM+c·PN≥△R(2)等号当且仅当△ABC为锐角三角形且P为垂心时成立.文[2]给出了(2)式的简证,受其启发,笔者通…  相似文献   

6.
涉及正等角中心与内心的一个不等式周甫林(江苏省盐城师范专科学校224001)在△ABC的边BC,CA,AB上分别向外作正三角形BA′C,CB′A,AC′B,则AA′,BB′,CC′共点于F(见[1,P107]).设P是△ABC所在平面上任意一点,则当...  相似文献   

7.
一个猜想的注记周才凯(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410007)设P是△ABC的Fermat-Toriceli点,点P到各顶点的距离和为l(简称Fermat和).[1]考虑了Fermat和的上界估计:l≤3(a+b+c)/3①A.Bager[2]1971年建...  相似文献   

8.
二、两个三角不等式的加细宁波大学数学系陈计在△ABC中,有这是笔者在文[1]中给出的一个不等式.对此不等式我们把它加细成:定理等号成立均当且仅当△ABC是正三角形.笔者在[1]中还给出了:它容易加细成:命题在西ABC中,有等号成立当且仅当面ABC是正...  相似文献   

9.
点对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445000湖北恩施市教研室熊光汉P为三角形ABC内一点,点P关于△ADC的边AB、BC、CA的对称点分别为P1、P2,P3我们称△P1P2P3为点对称三角形(如图1).将点对称三角形P1P2P3与原△ABC结合起来研究,可...  相似文献   

10.
有关三角形内心性质命题的评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1]介绍了有关三角形内心性质的如下一个命题:设△ABC的内角平分线AD、BE、CF相交于I,求证:   AIDI+BIEI+CIFI≥6.①无独有偶,文[2]用三角形的有关心距公式对第32届IMO的一道试题给出了解答.题目为:设I为△ABC的内心,AI、BI、CI分别交对边于A′、B′、C′,则    AIAA′·BIBB′·CICC′≤827.②图1实际上,这两个问题都可以用共边比例定理简捷地解决.先证明①式.证明 如图1,设△BIC面积为S1,△AIC面积为S2,△AIB面积为S3,△A…  相似文献   

11.
再谈一个几何不等式的加强周新民(新疆北屯187团一中836007)文晓宇(新疆兵团教育学院833200)杨学枝先生在文[1]中证明了由他提出的猜想:设P为△ABC内一点,点P到△ABC三边的距离分别为r1,r2,r3,△ABC的边长分别为a,b,c,...  相似文献   

12.
命题 △ABC中,∠A、∠B、∠C所对边分别是a、b、c,求证  sinA-sinBbc+sinB-sinCca+sinC-sinAab ≥0.(1)(《数学通报》1997年5月号问题1072)文[1]对上述命题给出了一种简捷证法.通过对(1)式证法的研究,笔者得到了以下几个命题.命题1 设△ABC中,∠A、∠B、∠C所对边分别是a、b、c,则有:  sinA-sinBca+sinB-sinCab+sinC-sinAbc ≤0.(2)证明 由正弦定理知,不等式(2)等价于a-bca+b-cab+…  相似文献   

13.
命题在Rt△ABC中,∠ACB为直角,CD⊥AB于D,△ADC和△CDB的内心分别为O1、O2,O1O2与CD交于K,则1BC+1AC=1CK.此命题是沈文选先生在文[1]中给出的一个结果,宿先生在文[2]中给出了平几证法,但证法中用到了弦角公式.受...  相似文献   

14.
涉及直角三角形一命题的面积证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1]中给出了:命题 在Rt△ABC中,∠ACB为直角,CD⊥AB于D,△ADC和△CDB的内心分别为O1、O2,O1O2与CD交于K,则1BC+1AC=1CK.图1文[2]给出了上述命题的纯平几证法.但其证法需添作复杂的辅助线后,再构造相似三角形解题.尽管初中学生能够接受,但给问题增加了神秘感,其构图思路让学生难以捉摸.为此,现给出命题的一种面积证法,供读者参考.证明 如图1,设O1O2的双向延长线分别与AC、BC相交于M、N,又设∠ACD=α,则∠BCD=90°-α,  sinα+cosα…  相似文献   

15.
四面体上的莱布尼兹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面体上的莱布尼兹公式湖南益阳师专胡耀宗我们先介绍三角形中的莱布尼兹公式;设△ABC三边分别为a、b、c,重心为GP是△ABC所在平面上任意一点,则[1]三角形莱布尼兹公式可以引伸和迁移.公式的引伸若把公式中的P点移到空间任意位置,公式(1)仍然成立...  相似文献   

16.
一个三角不等式的加强及推广湖南岳阳县熊市乡中学陈宽宏诸多书刊中有这样一个三角不等式:△ABC是锐角三角形,则sinA+sinB+sinC>cosA+cosB+cosC(1)证明,见[1,P60]或[2].本文以(1)的等价变形为出发点来加强及推广(1...  相似文献   

17.
文[1]中给出了一个定理:任意三角形至少存在一个内接正三角形.该定理及说明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用构造性方法来证明一个更一般的定理. 定理 任意三角形都存在无数多个内接正三角形. 证法1 如图1,在△ABC中,不妨在AC上任取一点D,连结 BD;以 BD为一边在点A的异侧作正△DBE,连结AE交BC于 F点,过 F点作 BE的平行线交 AB于 M点,过F点作DE的平行线交AC于N点.连结 MN,由文[1]可知△FMN即为△ABC的一个内接正三角形.由于D点位置不同,那么其对应的正△FMN就不同,由此可知△…  相似文献   

18.
1 从“画图游戏”活动开始(1)活动目的:确定最少需要(那)几个元素对应相等,就可判定两三角形全等.(2)[投影]提供材料:已知△ABC,AB=7.3cm,BC=10cm,CA=9.0cm,∠A=75°,∠B=60°,∠C=45°.把满足以上条件的标准图形(△ABC)印发每人1张,并提供每人空白白纸(16开)5张.作图工具自备.(3)[投影]活动要求及层次目标:A.任选已知条件画出和△ABC全等的三角形,并用标准图检验.B.任选最少的已知条件画出和△ABC全等的三角形,并用标准图检验.[在活动过…  相似文献   

19.
定理 设三角形的Brocard角是θ,外接圆半径是R,则正负Brocard点间的距离是2R1-4sin2θ·sinθ.引理1 将△ABC绕外心O反时针旋转2θ得△A1B1C1,则△ABC的正Brocard点与△A1B1C1的负Brocard点重合.图1证明 如图1,设P是△ABC的正Brocard点,延长AP、BP、CP分别交外接圆O于B1、C1、A1,连结A1B1、B1C1、C1A1.则 ∠PA1C1=∠PB1A1=∠PC1B1=θ.可见P是△A1B1C1的负Brocard点.又易证△ABC≌…  相似文献   

20.
短论荟萃     
涉及直角三角形一命题的纯平几证法713100陕西省兴平市南市中学吕建恒命题在Rt△ABC中,∠ACB为直角,CD⊥AB于D,△ADC和△CDB的内心分别为O1、O2,O1O2与CD交于K,则1BC+1AC=1CK.此命题是沈文选先生在文[1]中给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