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能源强度与经济结构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27,自引:0,他引:127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伴随着能源强度下降的特征引起部分学者对中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数据真实性的怀疑,因此,对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迄今为止,对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如何影响能源强度变化仍然缺少定量研究。本文分析了中国能源强度的变化趋势,说明其前后趋势基本上是一致、合理的。以此为基础,将能源强度变化分解为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提出了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的计算方法,对我国能源强度变化中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构表明:1998-2000年间,我国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其中工业能源强度下降是总体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更加全面、准确地度量影响能源强度变动的因素,在分析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包含产业结构份额、部门能源效率份额和能源结构份额的三因素几何均值能源强度分解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将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从产业结构和部门效率份额中分离出来,而且克服了当数据集合中出现零值时,现有处理方法产生较大误差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精度较高的多因素能源强度分解方法.  相似文献   

3.
姚平 《运筹与管理》2010,19(2):170-175
运用1995~2005年中国地级煤炭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状况,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研究结果表明:第一,1995~2005年24座地级煤炭城市平均技术效率水平较低,2001年煤炭城市规模效率的下降导致平均技术效率较大幅度下降;第二,1995~2005年间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煤炭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都有较明显的波动,在这十年间技术效率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第三,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煤炭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也存在较显著差异。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效率提高以及技术进步均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韩珂  陈宝峰 《运筹与管理》2014,23(1):196-202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的CCR模型、BCC模型以及DEA-Malmquist指数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2006~2010年中国财产保险公司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变动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公司技术效率无效,存在投入的浪费;一部分公司的技术效率无效是由于规模效率无效造成的;中资保险公司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2006~2010年中资保险公司的效率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低于外资公司;多数公司整体效率没有较大提高甚至退步的原因主要在于技术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5.
2013年,江苏省无锡市地区生产总值被南京市超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被苏州市超越,形成了无锡市经济运行的"双叉点".地级市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于其行业布局结构的竞争性,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确定的省行业布局结构经济增长效应大小与地级市行业产出相对份额高低,将地级市行业界定为四类:非鼓励型基础类、鼓励型基础类、非鼓励型非基础类、鼓励型非基础类.苏州、无锡及南京的行业布局竞争态势说明,为了有效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在地区行业结构布局中:1)应逐步弱化地区传统的非鼓励型基础类行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竞争态势;2)应借助地区自身行业发展比较优势、合理强化非鼓励型非基础类行业的竞争力;3)应注重民生、科技导向的鼓励型非基础类服务行业竞争力的培育与强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洋产业结构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海洋三次产业和海洋产业部门两个层次对中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时间和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上海、天津、山东、浙江、广东5省市偏离总量、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都较其他省市优势明显,对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大;优势海洋产业部门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浙江、上海4省市.  相似文献   

7.
根据IPCC关于交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对2005-2011年江苏省交通碳排量构成和交通碳排放强度进行了测算.基于LMDI分解技术,从交通能源强度因素、交通运输业经济份额因素、第三产业增加值因素和交通能源结构因素四个方面对江苏省交通碳排放的变化进行分析.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能源强度呈明显下降状态,在其影响下交通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说明交通能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交通碳排量呈增长的趋势,第三产业增加值因素影响最大,体现为正效应,促进交通碳排放,交通能源强度因素和交通运输业经济份额因素体现为负效应,交通能源结构因素除2011年均体现为负效应,抑制交通碳排放.  相似文献   

8.
运用窗口DEA模型计算和比较我国6家上市航空公司2012~2016年的相对运营效率值,进行全要素综合评价,并利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对6家航空公司5年间的效率变化进行动态分析,将Malmquist指数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动(EC)和技术变动指数(TC)分析上市航空公司效率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6家上市航空公司运营效率参差不齐,采用单一机型低成本运营的春秋航空效率最高且保持稳定,东航相对效率平均值最低且稳定性较差;研究期内航空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有所波动;各公司技术水平均有进步,技术效率变动不大.  相似文献   

9.
以高等教育为主体的人力资本投入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推动力已成为经济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普遍认识.首次将LMDI分解法引入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与GDP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研究,通过构建GDP总量分解模型,深入分析二者之间内在的因果驱动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对我国而言,代表高等教育经济投入总量的活动效应对GDP变动贡献最大,是主要驱动力;代表教育经费在区域问分布的结构效应对GDP变动影响很小;代表单位教育经费驱动效率的效率效应对GDP增长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非参数估计理论拟合收入分布计算贫困指数,对我国2000-2005年城镇贫困的变动状况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收入分布的位置和形状变化分解对引起贫困变动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贫困变动研究表明:从全国来看,贫困的广度和深度有所改善,但贫困人口间的收入不平等有一定程度的恶化.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相对贫困人口有所增加,中部地区贫困状况明显改善,西部地区贫困状况明显恶化.贫困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经济增长使贫困状况得到改善,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部分或全部抵消了改善的效果.但对于西部地区而言,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贫困率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以往使用DEA研究煤炭效率的文献中,并没有从定量的角度去选择输入输出变量集.利用Shapley值法合理定量的确定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然后利用CCR模型、生态低效模型对2015年全国各省的煤炭利用效率进行了测算与分析,最后对影响煤炭效率的因素做进一步的空间计量分析.实证分析表明:1)北京、天津、内蒙古、上海、海南实现了生态高效,全国总体的平均煤炭利用效率为0.4787.2)全员劳动率和科技进步对煤炭利用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投资水平和产业结构对煤炭利用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异质性人力资本的条件下,把劳动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效率的改变、技术改变、人力资本及物质资本.用核密度函数及回归方法分别对劳动生产率增长及收敛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劳动生产率分布由单峰变为多峰,其在初级与高级人力资本下的原因分别为技术改变、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2)全国的劳动生产率是β收敛的,而西部并不存在β收敛;(3)效率改变及技术改变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发散,而人力资本积累及物质资本积累上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收敛.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弄清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建立了百万吨煤死亡率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五个主要指标(采煤机械化程度、煤矿工程技术人员配备率、全国人均GDP、原煤生产全员工效和吨煤基本建设投入)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采煤机械化程度、吨煤基本建设投入和全国人均GDP对百万吨煤死亡率有着较大影响,其中全国人均GDP对百万吨煤死亡率起着负的作用.为了比较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些重要法律的法律法规实效性的安全作用的方向和大小,建立了多元虚拟变量回归模型,研究表明,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三法律一条例"实效性的安全作用平均使得百万吨煤死亡率降低0.895人;"三法律一条例"的实效性表明,法律条款中的经济处罚和制裁条款与经济发展水平越符合,法治力度越强,其执行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4.
李刚  马羽洁  牛冲槐 《运筹与管理》2020,29(12):147-153
本文利用煤炭产业区位熵指数,对煤炭资源型地区进行划分。运用DEA-SBM模型,选取2008年到2016年我国30个省份的投入产出数据,划分为煤炭资源型地区和非煤炭资源型地区,通过测算其技术创新效率,对煤炭资源型地区的技术锁定效应进行研究。选取煤炭资源型地区2008年到2016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回归模型,对其技术锁定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山西、内蒙古、贵州、陕西、甘肃、宁夏的煤炭产业区位熵指数均大于临界值,为煤炭资源型地区。与非煤炭资源型地区相比,它们的技术创新效率更低,技术锁定效应更为明显。资源产业对资金的粘滞所造成的转换成本加剧了技术锁定效应,国有化程度较深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深化了技术锁定效应,同时政府的资金扶持、市场需求的扩大均能有效的降低技术锁定程度,并据此提出破解煤炭资源型地区技术锁定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了能源要素利用效率测度模型,对2005-2009年中国32个地区工业部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能源要素利用效率的差异小于传统的宏观效率(单位GDP能耗)差异,说明在考虑能源与资本、劳动的不完全替代关系后,采用要素利用效率指标来分配、考核各地区节能指标会使得政策设计和评价更有针对性.在考虑了各地区劳动力质量差异的影响后,这种差异性变得更小.同时根据"十一五"规划的各地区能源消耗降低指标,对2006-2009年各区域实施中央政府制定的区域节能目标情况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虽然统计上单位能耗值下降了很多,但是在要素利用效率框架下节能效果并没有预期理想.研究结果为全面评价节能降耗完成指标提供了建议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结合部门能源消费数据,从最终需求的角度评估和计算了中国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碳排放量、碳排放系数、直接碳排放系数和完全碳排放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直接碳排放系数历年均是最高的,能源强度是影响这些行业直接碳排放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完全碳排放系数历年均居前列,中间产品投入和能源强度是影响完全碳排放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针对实证结果,现阶段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方向在于调控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等高碳排放行业,并通过提高能源效率、调整产业结构及优化能源结构来达到降低碳排放系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The fast growing U.S. mobile wireless industry has been experiencing dramatic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substantial competition. As a result of these catalysts, we argue that wireless firms have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and provide new evidence that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lmost exclusively contributed to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s in the wireless industry by significantly expanding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set. We employ nonparametric estimation procedures based o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that utilize input-output data from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16 firms in the mobile wireless industry to estimate productivity change,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relative efficiency change for the period spanning the years from 2000 to 2002. Our findings show that the industry experienced a significant growth of 13% in productivity, which was primarily due to an averag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9.9% in the industry. Additionally, we find that national wireless operators experienced significantly higher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contributed more to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an regional providers. Firms that were industry pioneers as evidenced by high market share at the beginning of our sample period experienced higher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greater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ompared to firms with lower initial market share. Moreover, the industry experienced significantly higher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technical progress in the later sample period between 2001 and 2002 than in the early period between 2000 and 2001.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nlinear dynamic economic model with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 population,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pollutant accumulation. The system consists of two, industrial and environmental, sectors. The industrial sector produces goods with knowledge, labor, and capital as inputs under perfect competitive conditions, subject to the government's tax policy. The tax income is used by the environmental sector to employ labor and capital. We examine the effects of the environmental policy, knowledge accumulation efficiency and preference change on the environment. We show that the simple system has multiple equilibria and may exhibit permanent oscil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