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照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概念,重点考虑电能投入约束,构造了基于电能节约的E-DEA模型,其目标函数为极大化产出比例和电能投入比例之差,约束条件中除考虑一般投入量约束外,还同时强调电能投入径向节约和产出径向增加。根据模型最优解,给出了相应的有效、非有效、弱有效、用电规模收益状态的判断准则,以及相应于不同有效性情况下决策单元的改进。以合肥市通用制造业规上企业所属21个行业为研究对象,从第二次经济普查中选择年均资产、从业人员、电力、非电力能源、二氧化碳排量为投入指标,主营业务收入为产出指标,对行业电能利用效率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潜在电能可节约量和主营业务收入可增加量,明确了各行业改进目标。  相似文献   

2.
根据三要素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门限面板模型,对2000~2014年我国30个省份(不含西藏)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能源利用效率变量存在明显的三门限值,把我国30个省份分成四大类,不同类别的地区在能源效率和能源投入规模上存在显著差异.能源利用效率比较高的地区能源利用效率随能源投入增加而变大,而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地区则相反.另外能源利用效率高的地区,能源投入规模大,能源产出弹性也大,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的贡献率也比较大,且未来继续靠能源拉动经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三阶段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了我国2009年29个省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分解变量.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于各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显著影响.各地区政府财政支出与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是全要素能源效率改善的有利因素;各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各地区工业总产值占中国所有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的增加是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在剔除环境和随机因素影响后,全国平均规模效率的降低是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下降主要因素.最后由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聚类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明显,东部表现最优,中部次之,西部最次.  相似文献   

4.
A wavelet filtering based estimation of output ga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ccurate estimation of output gap is an important and challenging problem for any economy. We consider here the problem of estimating the output gap for the Indian economy. The estimation of output gap involves a hypothetical variable, the potential output of the economy.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wavelet filtering based technique for estimation of output gap using monthly the Index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IIP) series. We compare the results obtained using the proposed wavelet based technique with the widely used Hodrick-Prescott filtering and Seasonal ARIMA modeling based techniques.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output gap estimated using the proposed technique with the other techniques, we explore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stimates of output gap and the growth rate of an equity market indicator.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wavelet filtering technique gives better results than the more popular econometric and standard time-series modeling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5.
管理有效性与管理贡献率的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单元的管理有效性具体体现在优化配置所有参与生产过程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适时调整生产规模.在这一含义之下,利用等效益面生产函数可将一个生产单元的经济增长分解为三个要素的代数和.他们分别是投入要素的贡献、技术进步和管理效应.其中管理贡献反映的是技术效率的改善,其本质就是偏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和规模效应即资源配置效率.在其离散型分解式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这些要素的不同变化情况,进一步测算管理贡献率.基于等效益面生产函数上的管理贡献率测算方法同时考虑了管理有效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明确的经济意义和几何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乡镇企业增长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在运用中国1990-2005年间省际平衡面板数据的基础上,采用考虑非效率项的非中性技术进步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各省区乡镇企业增长的规模报酬、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因素。主要得出结论如下:在乡镇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资本产出弹性不断接近甚至有超过劳动产出弹性的趋势,呈现出一定的"资本深化"过程;整个规模报酬略大于1,这表明适当扩大乡镇企业经营规模存在着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而整体平均技术效率水平逐年递增,技术进步率则逐年下降。在这些实证工作的基础上,论文还得出一些政策建议,希冀能够对实现我国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能源强度与经济结构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27,自引:0,他引:127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伴随着能源强度下降的特征引起部分学者对中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数据真实性的怀疑,因此,对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迄今为止,对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如何影响能源强度变化仍然缺少定量研究。本文分析了中国能源强度的变化趋势,说明其前后趋势基本上是一致、合理的。以此为基础,将能源强度变化分解为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提出了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的计算方法,对我国能源强度变化中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构表明:1998-2000年间,我国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其中工业能源强度下降是总体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选取我国部分省际1995—2008年数据,并根据各地区GDP和CO_2排放数据将它们划分成四个区域,运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把各区域CO_2排放增长率分解为11种驱动因素的加权贡献,并对这一时期中的3个时间段和每一种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对各区域CO_2排放增长的正向影响因素为人均GDP、家庭年平均收入、人口总量、交通工具数量和家庭数量;主要的负向影响因素为生产部门能源强度、居民生活能源强度.(2)在研究的每一阶段,各个区域人均GDP增长都是CO_2排放增长的最大驱动因素,同时家庭年均收入的提高对CO_2排放起到了持续的推动作用,尤其是第二阶段,这也表明我国的CO_2排放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3)各个区域CO_2排放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生产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这与各个区域加大研发经费支出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和企业所有制结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提高生产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是减少CO_2排放的最重要措施.研究结论为我国在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中控制碳排放增量,国家和地方政府建立相应的鼓励政策和技术研发支持机制,各个省域构建各具区域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等提供相关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对辽宁省经济发展举足轻重的制造业,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辽宁省制造业的发展是否合理;二是需要对辽宁省制造业做出怎样的要素调整.基于1999年到2009年辽宁省制造业33个子行业的相关数据,运用C-D生产函数模型和VAR模型,结合脉冲响应分析,考察辽宁省制造业的发展与要素传导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辽宁省制造业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资本和劳动投入对制造业产出具有长期的动态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11.
余鹏  马珩  周福礼 《运筹与管理》2019,28(12):170-177
针对传统碳效率评价多为单一经济产出的静态评价的不足,从经济、福利及人口等角度构建碳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把TOPSIS、灰色关联理论和矢量投影法引入到碳效率评价中,在传统加法合成和乘法合成组合赋权的基础上利用级差最大化法对评价指标赋权;并进一步引入时间变量对时间序列赋权,利用时序算术平均算子对前后两次加权进行集成,提出一种基于级差最大化组合赋权的TOPSIS灰关联投影动态评价模型。以泛长三角区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显示:该区域碳效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产业发展不均衡。研究认为,应充分挖掘该区域的战略优势和发展潜力,协同发展,实现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2.
构建一个带有环境污染、污染控制、内生人力资本积累和内生技术进步的动态经济增长模型,并运用最优控制方法探讨经济最优增长路径.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积累效率、消费跨期替代弹性和时间贴现率决定着经济最优增长路径.消费跨期替代弹性、时间贴现率、人力资本积累效率、物质产品和技术研发部门的投入产出弹性、污染排放的产出和控制弹性会对稳态中的人均经济增长率、人均污染排放增长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全要素生产率和产业结构对能源利用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能源消耗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决定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和长期因素是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导致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单位GDP能源消耗不断降低的特殊现象.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耗有显著的短期影响,当第一产业比例下降或第二产业比例上升时,能源消耗增加。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对能源消耗的作用体现在全要素生产率中.2000年后能源消耗重新抬头并不否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而是缺乏节能意识的负面影响抵消并逆转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我国能源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包括产业结构、技术进步、能源消费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和开放程度,构建我国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基于最优组合赋权法建立能源效率评价模型,并对2000~2011年我国能源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能源效率显著提高;第二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重工业占工业产值比重、第二产业增长值比重、R&D投入、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是我国能源效率最主要的影响指标,而天然气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和水、核、风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对我国能源效率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We consider a production planning problem for a dynamic jobshop producing a number of products and subject to breakdown and repair of machines. The machine capacities are assumed to be finite-state Markov chains. As the rates of change of the machine states approach infinity, an asymptotic analysis of this stochastic manufacturing systems is given. The analysis results in a limiting problem in which the stochastic machine availability is replaced by its equilibrium mean availability. The long-run average cost for the original problem is shown to converge to the long-run average cost of the limiting problem. The convergence rate of the long-run average cost for the original problem to that of the limiting problem together with an error estimate for the constructed asymptotic optimal control is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已连续5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核心,逐渐发挥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引导着制造业的整体转型升级进程.但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兴起的"再工业化"浪潮和发展中国家对本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保护加速了技术壁垒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作为新型非关税壁垒代表的技术壁垒,凭借其双重性、隐蔽性和多样性,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造成影响.利用GTAP模型,分别模拟5%、10%和20%幅度下的技术壁垒提高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各产业的产出、贸易量的冲击,并依据模拟结果提出装备制造业应对技术壁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线性压电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压电陶瓷圆柱壳的扭转振动问题.由于压电陶瓷柱壳的扭转振动使得覆盖于柱壳两端的电极之间出现电势差,通过导线连接两电极与外负载,则圆柱壳在振动过程中所捕获的能量能有效地供给微电子器件工作.得到了输出电压、电流、能量、效率以及输出功率密度的解析表达式,并数值分析了这类压电俘能器的基本性能.结果表明,这种结构能够用作压电俘能器,将旋转机械能转化成为电能.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regional hospital efficiency in China. As hospital operations naturally increase along with an undesirable output of patient mortality, which may induce medical disputes and ligations, this study adopts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efficiency scores obtained with and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undesirable output. On the basis of province-level panel data over 2002–2008 and considering the risk-adjusted undesirable output, empirical estimates indicate that hospital efficiency is moderate, but increases gradually from 0.6881 to 0.8159. Importantly,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undesirable output, the average efficiency score is overestimated and the efficiency ranking across provinces changes considerably. An efficiency gap is found between coastal and non-coastal regions, but this gap’s drop is mainly contributed by the fast efficiency improve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s. However, the central regions continue to achieve a significantly lower efficiency score tha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regions. Moreover, the initiation of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has overall enhanced hospital efficiency in China, especially for the non-coastal regions.  相似文献   

19.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快速发展趋势,固定资产投资和货币供应量及金融机构贷款增长迅猛.而在某些行业如房地产、汽车制造、水泥、钢铁及有色金属等行业,在一些地方又出现了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这些现象引起了人们对当前经济增长状况的担忧,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过热了,出现了通货膨胀的趋势,需要降温;而有人则认为中国仍然处于消费不足的状态中,还要进一步启动经济.中国经济是否过热,本文使用统计数据来做检验,并进行货币政策分析.  相似文献   

20.
§ 1  IntroductionThe relationship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problems in modern economic growth theory.Establishing a mathematical model theoreti-cal to study the interrelation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becomes a fundamentalmethod in this field[1~ 7] .In the papers[8,9] ,we obtain the especial C-K models with solv-able endogenous fertility under the specified strongly additive utility function and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In the models,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