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1978-2015年统计数据为基础,使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分析的方法,对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由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的冲击效应较大,具有持续性.由方差分解分析.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的贡献度较大.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碳减排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研究碳排放与能源消费关系有助于实现2020年碳减排目标.选取1953-2008年中国碳排放和能源消费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对中国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能源消费增加1%,碳排放将增加0.9646%,即碳排放对能源消费的长期弹性为0.9646.从短期误差修正模型来看,碳排放与能源消费之间具有动态调整机制.非均衡误差项的存在,能够保证两者之间长期均衡关系的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表明:碳排放与能源消费之间互为双向因果关系.通过脉冲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模型的动态特征.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降低能源消费和减少碳排放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更加全面、准确地度量影响能源强度变动的因素,在分析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包含产业结构份额、部门能源效率份额和能源结构份额的三因素几何均值能源强度分解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将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从产业结构和部门效率份额中分离出来,而且克服了当数据集合中出现零值时,现有处理方法产生较大误差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精度较高的多因素能源强度分解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1978-2014年的GDP、进出口和税收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了进出口贸易对税收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短期,进出口贸易对税收的影响比GDP对税收的影响小,但长期影响比GDP强;进出口贸易对税收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著,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新造船的投融资额巨大,回收期长,超级油轮载重吨大于一般船舶,价格更高,风险更大.对新造超级油轮船舶价格和其影响因素二手船价格、期租租金、新船订单与船队规模比率、造船成本和汇率进行协整关系检验,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分析新造VLCC船舶价格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造VLCC船舶与其影响因素间存在协整关系,二手船价格对新造船价格产生的影响最大,除汇率外,其他影响因素与新造船价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先通过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研究了中国总产值变化量、总消费变化量和总投资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总消费和总投资联合对总产值有正的影响,而总消费和总投资之间相互影响、方向相同.其次,通过建立VECM模型分析了中国总产值、总消费、总投资之间的短期非均衡关系及其调整机制,并进行了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7.
采用DEA方法测算了2005-2012年我国大陆30个地区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平均水平,通过相关分析确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并运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对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分析.结果显示:1)除少数省份能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外,其余省份都存在能源投入的冗余,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冗余量较多,其节能潜力较大;2)技术水平、研发强度、劳动生产率、国有化程度、市场开放程度对能源效率有显著影响,产业结构和工业企业平均规模无显著影响;3)按照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排序,依次是市场开放程度、技术水平、研发强度、劳动生产率、国有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5-2014年样本数据,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工业能源消耗量、煤炭消耗量占一次能源消耗比重、燃料动力类价格指数及研发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对福建省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从分析结果看,工业能源消耗量、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及研发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对福建省能源效率的影响较大,而能源价格对福建省能源效率的拉动作用最小.这说明现阶段加强高耗能行业的结构调整、加大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完善能源价格机制,并充分发挥政府干预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是福建省提高能源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落实节能减排政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能源及其引致的碳排放等相关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全局和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更严峻的能源挑战.节约能源、大幅度改善能源效率是我国应对能源和气侯变化挑战的一条极其重要且有效途径.本文综合考量了能源结构、能源强度、能源效率及经济增长等4个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因素分解模型,应用LMDI分解方法对中国一次能源利用的CO2排放及碳排放强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人口规模扩大引起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碳减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选取不同产业部门和不同行业为基础,将碳排放系数、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能源消费结构作为影响因素,采用对数迪氏指数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ivisia Index, LMDI)对河北省2005-2010年和2011-2016年两个时间段的碳强度影响因素进行分解.首先分三次产业进行LMDI分解;其次将产业部门进一步细分为六个部门进行因素分解;最后从工业部门中选取六大高耗能行业进行因素分解.研究结果显示,在LMDI因素分解中,能源强度是影响河北省碳强度的最重要因素.以三次产业和六个产业部门为基础的LMDI分解结果为例,第二产业的能源强度对碳强度贡献率最高,尤其是工业部门贡献值最大.在2005-2010年间,工业部门能源强度贡献率高达94.54%,在2011-2016年间,贡献率高达97.47%;其次是产业结构效应;最后是能源结构效应,虽然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效应也为负值,但是相比能源强度效应而言很低,说明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对六个高耗能行业因素分解发现,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对碳强度下降有很大的抑制效应,必须对高耗能行业加强能源强度等各方面监管.  相似文献   

11.
Communicated by D.R.Brown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学习—遗忘效应的生产率降低损失索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工程项目很多具有重复性施工的特点,本文利用这种特点将学习-遗忘效应应用到平衡作业线(LOB)方法中,分析因为工程中断造成生产率的降低的现象,认为因生产率降低而导致工程工期的延长实际上超过工程实际中断的时间,最后以一个工程案例来说明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4.
We give some results concerning various generalized continuum cardinals. The results answer some natural questions which have arisen in preparing a new edition of 5 . To make the paper self‐contained we define all of the cardinal functions that enter into the theorems her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concerning these new functions, and we formulate some of the more important ones.  相似文献   

15.
We give a treatment of the Weiertrass points of curves which is a little different from the treatment by Laksov. We introduce the notion of theith weight which makes the treatment easier and gives an algorithm for computing the gap sequence of an effective divisor and the weight at a point. Supported in part by NNSF of China.  相似文献   

16.
17.
Rendiconti del Circolo Matematico di Palermo Series 2 - A closed densely defined operatorT on a Banach spaceX is called normal, iff $$T \in [C^0 (\hat \not C)]$$ , i.e. there is a homomorphism...  相似文献   

18.
Every c-finite measure Μ on the set G of the lines on the plane such that $$(0){\text{ }}\mu {\text{(\{ g}} \in G:{\text{ }}P \in {\text{g\} ) = 0}}$$ for every point P?R 2 generates a pseudo-metric F on the plane when one puts F P 1, P 2= \(\tfrac{1}{2}\) μ({gG:g separates the points P 1 and P 2}) The pseudo-metrics which are generated in this way possess the property of linear additivity, that is F(P 1,P 3)=F(P 1,P 2)+F(P 2,P 3) for P 1,P 2,P 3 on a line, P 2 between P 1 and P 3, and are continuous with respect to the Euclidean topology in R 2 × R 2. In this paper we prove the converse: every linear additive and continuous pseudo-metric F is generated as above by some c-finite measure Μ on G for which (0) holds. The method of proof shows that values of linearly additive and continuous pseudo-metric F inside every bounded convex polygon C are determined completely by the values of F on (δC)2. The representation of pseudo-metrics by measures is useful in derivation of inequalities for the former.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