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和深入实施的背景下,我校也积极践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遇到一些突出的问题,如,(1)导学案的编写习题化,新知识的生成过程简单直接,学生缺乏深度的思辨;(2)导学案容量大,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3)课堂上留给学生动笔的时间少.究竟什么样的导学案才能助力高效课堂?什么样的导学案才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能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思维得到发展,数学素养得到提高?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人教版必修5第二章“数列”复习为例,旨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下高中数学复习课的导学案编写策略.  相似文献   

2.
汤双 《中学数学》2015,(8):18-19
近读《中学数学》,不少教师针对离开教材搞教学的现象多有批判,以笔者所见,当前由于所谓的“导学案”的流行,有些同行确实把教材置于一旁,只是组织学生练习导学案、教辅资料,对教材的研究不够,特别是对教材上一些特色栏目缺少关注和研究.本文结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1页“实验与探究”中的一道幻方填数题,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发现式学习,实现神机妙算的一些做法,提供研讨.一、教学案例教材原题:有人建议向火星发射如图1所示的图案,  相似文献   

3.
赵韬 《中学数学》2020,(6):16-17
最近观摩某教研活动,教学内容为七年级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几何图形的面积.由于这节课是一节专题课,并没有相对应的教材内容,组织方将其定位为习题课教学.执教者把精心准备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很多学生拿到导学案之后就埋头进入了"刷题"状态,课堂上虽然也有不少师生互动,但多数停留在比较单一的师生单向对话,属于核对答案式的课堂对话.虽然课后的评课环节是"抬轿戴帽"式的"点赞一片",但笔者总感觉这样的课有点儿封闭,没有实现郑毓信教授所倡导的"深度教学"和"开放教学".以下先简要摘引教师印发给学生的这份导学案中的封闭式问题及教师随后的封闭式教学,然后从这些习题呈现方式谈一些评课意见与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4.
近读《中学数学》,上海市启秀实验中学熊俊老师在文1中结合一节“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指出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欣赏作者的商榷视角以及批判的勇气,作为一种反思跟进,笔者也简述一份七年级有理数的导学案,从导学案不能将教材挤向边缘的角度进行思辨,供大家研讨.  相似文献   

5.
张义 《中学数学》2023,(2):89-90
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导学互动”模式在调动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中对“导学互动”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应用路径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学案的方便好用,兼有教案的作用,被许多教师采用.笔者所在的学校适应“减负增效”的新形式,大力推进学案导学,打造高效课堂.但是,在实施学案导学的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对“学案导学”理解不到位,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发挥学案应有的效能,走入了一些误区.笔者以一个案例为例,结合自己在实施学案导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谈谈如何走出学案导学的误区,打造和谐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7.
在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设计各种环节引导学生自然地融入概念生成的活动中,以便更好地把握住概念的本质,这就需要设计的环节中应具备能引发新知识自然生成的导向功能.实践表明,好的“导向”能更好地使学生融人数学活动中,能帮助学生较为理性地把握住数学知识的本质,本文就从几个案例中谈谈挖掘若干环节中蕴涵着的导向功能,敬请指正.1 “复习回顾”中的回顾知识应具有知识生成的导向功能一般而言,“复习回顾”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巩固之前所学知识,为所授新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基础和知识支撑,通常是将一些基础概念或知识体系呈现出来,以期能唤起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笔者认为,“复习回顾”还要具有新知识形成的导向功能,即旧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处理手段应为新知识的生成提供类似的思维程式,让学生在可借鉴经验下进行有意义的思维活动,使得同一知识体系下不同对象的形成方式和思维活动是一致的,这样的学习效果必定是整体而牢固的.  相似文献   

8.
旋转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过一些旋转的现象 ,因此 ,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就不会觉得陌生、抽象 ;再者 ,本人在导学这部分知识时 ,完全由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得出结论 .下面我就略谈本课的导学及举例应用 .(一 )知识导学1 .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的介绍及图形旋转的决定因素在导学这些知识时 ,我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旋转图形入手 ,让学生观察 ,给学生脑子里潜意识地感受旋转的特点 ,继而让学生动手操作 (课本第 9页 )后 ,向学生介绍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 .并由学生亲自体验得出结论 :图形的旋转由旋…  相似文献   

9.
王秀彩老师在文[1]中从令人叫绝的“100%正确”和让人痛心的“100%错误”两个案例人手,提出了一个极有思考价值的观点:数学课堂要由“训化”走向“教化”.文章立意新颖,内涵深刻,读后受益颇丰.在认真品味作者精辟论述的同时,也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现整理如下,与王老师商榷.1 什么是“教化”和“训化”?对于“教化”,文[1]认为:“教化即教育感化,这里既有知识的完善,又含人格的健全,还包括情感的体验等.”这是符合新课程理念,值得我们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对于“训化”,文[1]指出:所谓“训化”,这里是指教师针对某种具体的题型,通过简单、机械、反复的训练,使学生的解题过程逐步达到程序化、规范化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问题清楚,思路清晰,过程规范,因而有利于学生对基础题的快速解答.由此,我们可以领会到作者的观点:“教化”与“训化”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前者强调的是让学生在情境、操作、活动与交流中体验、感悟,从而潜移默化,实现知识建构,能力生成,而后者强调的是训练,让学生在机械、反复的训练中熟悉方法,掌握技能.“教化”是素质教育的追求,“训化”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张红琴 《数学之友》2017,(16):32-32
1案例背景 优化问题设计,以问导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我校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中,笔者听了两节“图形的旋转”展示课.两位老师在探索“旋转的性质”时设计了不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汤炳祥 《中学数学》2014,(22):30-32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获取与应用数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我们应努力将学生的探究活动融入到常态教学之中.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呢?本文将结合教学中的部分案例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从操作交流入手,铺平新知生成之路在众多的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动手操作是最容易被冠上“探究”之名的学习行为.基于操作的外显性,学生最容易获得直观的感知.他们在探究中不仅能获得很多  相似文献   

12.
陈林 《中学数学》2015,(4):22-23
我们常常感动于名师课堂上师生的深度对话,学生的精彩生成.殊不知,这些对话或学生的生成,常常都是执教老师课前预设过的,只不过没有体现在执教老师下发的那张"教学简案"上,所谓"教学预设"常常要大于"教学生成"也是这个道理.笔者最近有机会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执教勾股定理(第1课时),有同行课后评课时对笔者课堂上的追问颇为赞赏,其实,笔者在课堂上看似"即兴追问"却都是课前精心预设的结果.本文重点呈现  相似文献   

13.
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独立思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基于独立思考的数学学习,能将已获得的数学知识不断内化,能让学生深度感悟基本数学思想并积累下个性化的活动经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认知时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此时,是让学生继续独立思考,还是将需要探究获得的知识直接呈现出来呢?在近期的“圆周角”同课异构研讨活动中,一些老师用自认为有效的方式舍弃或缩短了学生探究的历程,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体验,实现了“思维替代”。本文就呈现其中的几个典型的“思维替代”案例并谈谈“突破思维困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一些策略,希望对您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正>1 问题提出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背景下,基于新教学改革理念的逐步深入,教学改革不断延续创新,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中心地位,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倡导学生的深度学习,新的教学形式方案——“学历案”应运而生.“学历案”在继承与发展“教案”“学案”“导学案”等传统教学方案优点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入学生自主学习的经历与过程,关注学生的参与度与思维性,逐渐成为“三新”背景下课堂教学与学习中的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文本方案,  相似文献   

15.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求知的方案.而在日常教学中,学案的使用大多成为了一张学生解题的试卷,或者为教材的“分段”翻版,有听课时用一用,没有听课的就扔到了一边,这种流于形式上的导学案现象,造成教与学的脱节,违背了导学案设计的初衷.导学案不单单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一个知识流程图,更要承载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好奇心的效能,产生一种揭开神秘“面纱”的驱动力,通过引导学生通过算一算、议一议、推一推等环节经历知识的探究和形成过程,从中有感、有悟,在反思中升华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力求收到授人  相似文献   

16.
“二期课改”要求教学过程中“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方式,倡导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这些观点,使笔者改变了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本文将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为例说明一些做法,阐述一些教学心得.笔者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教学设计时着重考虑以下四个方面:1.突出课程的理念: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几何证明及直角三角形的两个性质的基础上,讲授直角三角形的另两个性质,为初三的“解直角三角形”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2.体…  相似文献   

17.
张霞 《中学数学》2016,(4):52-53
合作学习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很多地方的数学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合作学习的重要补充,分层导学对每一名学生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分层导学被很多老师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中.为了将"分层导学"的教学应用进一步推进,我市近期举行了"分层导学"专题研讨活动,笔者有幸开设了一节公开课.现结合这节公开课上的一则教学片断谈谈笔者的感悟,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8.
所谓“半结构化”情境是相对于“结构化”情境而言的.“结构化”情境是指情境材料和设问指向都是完整的,情境材料与答案组织具有清晰的对应关系,问题的答案来自于教材明确的表述;而在“半结构化”情境中,情境的呈现方式、设问方式及答案组织具有某种不完整性,教学情境更具生成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从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文[2]提出:从半结构化情境提出问题发生在问题解决前,它指学生根据已学的相关知识、技能,在一个开放的数学情境中,探索数学问题结构,从而提出一个合理且具有数学特性的问题.在“半结构化”情境中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思考,又能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师对症下药开展教学.“半结构化”情境为学生呈现了一个具有生成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学生通过对知识的运用达到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要求“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在苏教版选修1—2中的“推理案例赏析”,是供学生阅读哲学使用的,虽然高考中不作要求,但我们认为本课“正整数平方和公式”的探求,正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一个很好的素材.因课题的需要,由赵老师借一个文科班上了这一堂课,尝试按着科学家探究的“路线图”设计教学,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体验,解读了新课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摘录探究片段1.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T:我们知道前n个正整数的和为S1(n)=1 …  相似文献   

20.
高江娟 《中学数学》2012,(10):10-11,13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应该灵活地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在学生的真实认知点上综合把握,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敏锐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晒出学生课堂亮点.演绎不曾预约的精彩.本文通过一个案例来强调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激活学生思维,注重课堂生成,晒出学生亮点,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发展,演绎课堂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