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动态多因子模型,对26个大中城市1999年1月-2010年5月的房地产价格波动进行因素分解,分别提取了表示区域特征的区域因子和城市特征的城市因子,从区域因子的特征看各区域房价波动受政府调控和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较大.因素分解结果表明:各区域因子对区域内各城市房价波动的影响贡献度较大,而且在经济发达地区这个特征更明显.对区域因子互动关系的研究表明:我国大中城市房价波动存在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分别向东北,中部,西部蔓延的"波纹效应".本文的结论有助于加强不同区域房地产市场调控和监管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房价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层面,基于HP滤波法分离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大一线城市的房价,采用有向无环图和信息溢出指数方法剖析了核心城市房价之间的同期联动效应和信息溢出效应,并结合滚动窗口估计法分析了信息溢出对外部信息和调控政策的反应程度。结果显示:一线城市房价之间有紧密的联系程度和较高的信息溢出规模。在同期联动效应上,深圳房价趋势的对外联动效应最明显,北京房价趋势在同期最易受其它城市影响;上海房价波动存在较强的对外联动效应,深圳房价波动受其它一线城市的波动冲击较迅速。在信息溢出效应上,深圳房价趋势有引领作用,对外溢出效应最强;上海房价波动处于引导地位,中长期对其它市场影响最大。核心城市房价趋势之间的溢出指数随着利好政策信息的出现而上升,随着限制政策等不利信息的出现而下降。核心城市房价波动之间的溢出效应对于外部信息反应更为灵敏,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增大核心城市房价波动的信息溢出规模。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新经济地理学K关联的思想构造了外部技术创新溢出指数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2006~2014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区域间技术创新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技术创新溢出效应主要是东部地区带动的,东部地区的省份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他省份存在技术创新溢出效应,而中部和西部并没有对其他地区技术创新产生溢出效应,并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之间存在竞争效应。(2)无论是全国还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R&D经费、R&D人员和知识存量均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作用,并且这些地区的技术创新产出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不同的是,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R&D人员对技术创新的贡献比R&D资本要大,而西部地区R&D资本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则要大于R&D人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房价和地价在内的空间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利用2009~2016年中国286个地市的数据,构建空间面板联立方程模型,以研究房价和地价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房价与地价之间的空间互动作用明显,房价不但受到当地地价的影响还会受到周边城市房价的影响;而城市地价也会受到当地房价引起的引致需求影响,并且受到周边城市地价的影响。分区域来看,地价对房价的作用强度在东、中、西部地区依次下降,房价对地价作用强度呈现出相反的趋势。而从价格的溢出效应来看,无论是房价还是地价,西部地区的价格溢出效应都最为明显,表明相对于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城市在房价和地价上都更会受到周围城市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曹泽  刘兴 《运筹与管理》2023,(2):220-225
基于超效率SBM-GML指数模型测算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地级市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别从全国及东、中和西部实证分析房地产投资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且表现显著,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会促进周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2)在全国层面,房地产投资不仅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显著为负,而且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解出的绿色技术效率与绿色技术进步也存在反向抑制;(3)区域角度,房地产投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程度存在区域异质性,对东部地区的直接作用最大,西部最小,对中部地区的间接作用最大,西部最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生态文明内涵,建立测度生态文明治理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中国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依托GPCA模型,研究了各省区生态文明治理的动态趋势,治理指数排名及其变化;采用K-均值聚类方法,进行了梯度划分和空间格局衍化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中国东、中、西部各省市区生态文明治理水平均有所进步,但东、中部进步的幅度更大;与2001年相比,2012年区域生态文明治理评价指数排名较前的省区依然集中在东部,中部和西部省区相对靠后,区域不平衡状态未有明显改善,也未出现"俱乐部现象";四分位聚类分析图也显示中国生态文明治理存在"西低东高"的空间分布特征,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地区依次梯度递减。  相似文献   

7.
基于非均衡理论研究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现代经济学非均衡理论,根据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找出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作用机制。通过研究发现石油价格与经济增长、石油生产资料价格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然后又运用约翰森"协整"检验方法检验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协整方程的个数;最后利用包含一个协整约束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分析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负面的效应,而从短期来看,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8.
姚平 《运筹与管理》2010,19(2):170-175
运用1995~2005年中国地级煤炭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状况,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研究结果表明:第一,1995~2005年24座地级煤炭城市平均技术效率水平较低,2001年煤炭城市规模效率的下降导致平均技术效率较大幅度下降;第二,1995~2005年间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煤炭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都有较明显的波动,在这十年间技术效率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第三,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煤炭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也存在较显著差异。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效率提高以及技术进步均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房价波动的空间效应:估计方法与我国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提出处理房价波动差异性的方法,并利用CCE估计法探讨了35个大中城市房价波动的空间效应。我国房价波动存在明显的空间效应,不同城市的房价波动具有较强的趋同性和横截面相关;同时,不同城市房价波动存在一定的差异和明显的领先滞后关系。房价均值、收入均值、贷款均值,均对房价波动有显著影响,在共同因素作用下,不同城市房价具有很强的截面相关、房价波动表现出趋同性。经济越发达的城市,不仅房价高、增长快,而且房价运行的独立性越强;而经济落后的城市,其房价容易受到外部地区房价的影响。房价高增长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贷款对房价的拉动作用大于房价低增长城市、波动性也更大。贷款在短期内是驱动我国房价波动的主要因素,但长期内,贷款对房价的拉动力比人均可支配收入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定量认识我国东、中、西部城镇居民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关系的区域差异性,本文基于29个省市的1991-2013年经济面板数据,建立了三个区域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固定效应参数模型和非参数模型,结果表明:非参数模型的拟合误差小于参数模型的拟合误差,并且非参数模型的波动边际消费倾向比参数模型的固定边际消费倾向更为合理。此外,东中西部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波动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东部波动变化持续性强,西部波动变化最敏感。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我国35个大中城市1998-2010年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房屋租赁价格指数的研究发现,在房地产宏观调控影响下的房价和租金之间的关系因城市而异。杭州、上海、广州、青岛等东部经济区沿海城市,房价与租金呈现正相关关系,由于投资性需求占主导,使得租金变动对房价的影响较大,房价变动对租金的影响较小;银川、昆明、太原、西安、呼和浩特等中西部经济区城市,房价与租金也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房地产市场更多为刚性需求,使得租金变动对房价的影响较小,房价变动对租金的影响最大;南宁、武汉、兰州、大连、成都、乌鲁木齐等城市,由于流动人口相对较少,房地产销售市场和租赁市场具有竞争性和替代性,使得房价与租金呈现负相关关系.通过调控政策对房价和租金的影响分析发现,我国大多数城市房价和租金一路上扬,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其原因在于调控期间的城市经济发展、物价变动、流动人口构成、房地产供给结构、国家扶持性政策(如西部大开发政策、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政策)等影响了人们的预期,从而制约了调控效果.因此,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必须与其他相关政策配套实施,而且要对不同城市实施差异性政策,才能有效达到调控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回归和收敛模型对全国,东部,中部,西部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差异和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下降,其中以东部下降幅度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经济增长对污染物排放强度的降低起到积极作用,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对污染物排放强度起到正相关作用;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都不存在绝对β收敛现象,但均存在条件收敛,且中部收敛速度最快,东部收敛速度最慢.  相似文献   

13.
基于微观视角,梳理房地产财富效应的作用机理,构建了房价影响居民收入的理论基础,并利用湖南省1998~2014年数据实证检验了房价波动对居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房价与居民收入之间具有长期协整关系,若房地产市场繁荣致使房价增长1%,则居民收入相应增长0.519%.通过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发现,当短期房价波动偏离长期均衡值时,以负0.33的力度反向作用机制将波动拉回到长期均衡值.  相似文献   

14.
城市中非居住性不动产为产业发展和人才交流提供了广阔空间,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和人才知识溢出,提升了城市创新产出水平。本文逻辑推理了不动产消费结构影响城市创新及其经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人才集聚作用于创新产出的理论模型,以2008-2018年中国248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发现:(1)不动产消费结构与创新产出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产业结构和人才集聚在不动产消费结构与创新产出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3)高等级不动产消费结构对创新产出存在更强的影响;随创新产出分位点提高,不动产消费结构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呈“微笑”型曲线变化;除东北地区外,东部地区的不动产消费结构对创新产出的作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研究期限后期的不动产消费结构对创新产出呈现了更强的影响。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不动产经济和技术创新的研究内容,发现了产业结构和人才集聚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对不动产的空间布局,城市不动产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遴选1996-2012年我国(除重庆、港、澳、台外)30个省(市)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及国内生产总值的面板数据,基于非参数核估计方法,建立固定效应半参数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性进行实证分析.计算显示,运用半参数面板数据模型显著提高了估计的精度.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城镇居民消费还是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均是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且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又大于城镇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16.
考虑环境因素的中国城市经济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环境因素情形下,实证考察中国城市经济效率水平.引入环境因素,构建中国城市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BCC模型对中国31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经济效率进行评价,计算得出各决策单元的DEA评价值,并进行效率分析、投入冗余产出不足分析和区域比较分析.考虑环境因素情形下,中国城市经济效率总体上较好,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平均值分别达0.912、0.855和0.940,但个体差异较大,存在个体间的非均衡发展;从规模报酬来看,太原、福州、南昌等10个决策单元的经济规模应适当增加;长春、哈尔滨、南京等9个决策单元的经济规模应适当减少;太原、长春、哈尔滨等16个决策单元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亟待改进;中国城市经济效率存在区域间的非均衡发展,综合效率平均值呈现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利用数据包络模型(DEA)对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0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与评价,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除少数省区效率值低于0.5以外,其余均保持在0.5-1之间;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前沿面分析结果显示,2001—2010年处于生产前沿面的省、市、自治区的数量保持稳定,但其空间分布却发生了一些变化,10年间东部地区减少2个,西部地区增加2个,中部地区一直处于零水平的状态;③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高投入低产出局面的扭转、非农从业人员效率的提高是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的基本内核和关键所在;④经济规模对城市士地利用效率呈现正向促进作用,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和不断增加的人口密度呈现负面影响,政府规制、空间集聚水平、城市规模和区位条件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09年1月5日-2012年5月22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和上证综指的日交易数据为对象,采用BEKK—GARCH模型,并结合LR似然比检验,对中国汇市与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建模研究与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整体样本存在汇率到上证指数的波动溢出,这种溢出是单向的;第二次汇改前,既不存在汇率到上证指数的波动溢出,也不存在上证指数到汇率的波动溢出;第二次汇改后,既存在汇率到上证指数的波动溢出,也存在上证指数到汇率的微弱的波动溢出.  相似文献   

19.
判断股市收益率波动的持续性问题通常归结为检验波动过程中是否存在着单位根。针对传统的单位根检验方法功效偏低,且检验的真实显著性水平容易失真的问题,本文采用随机波动率模型并利用改进的PP检验、KPSS检验,以及SIMEX检验方法对中国上证综合指数进行了实证研究.三种检验方法的结果都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上证综指收益率波动过程有单位根,波动呈现出很强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在经历了长时间经济的高速增长后,我国经济进入了向科技创新挖掘动能的新时期。科技创新并非人力资本的简单堆积,而是由高知识储备人才所推动,因此,本文的理论模型建立在知识具有外溢性的理论之上,放松了人力资本同质的假设并细化讨论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利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混合效应模型分别测算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两个级别人力资本的效率,并计算其相对效率。研究发现,初级教育主要以生产要素的形式参与生产并促进经济增长,高级教育主要以改变技术水平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三大地区对初级人力资本的利用程度均高于高级人力资本,初级人力资本相对效率由东部、中部到西部递增;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弹性为负值,各级人力资本在我国部分地区对产出的贡献并非全为正;社会背景与经济发展程度将明显影响经济体对于人力资本结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