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1 教学有因在进行不等式组分配型应用问题和方案设计问题的教学时,笔者探究出一种数形结合的经典解法——图示分析法.由于问题的背景是“分苹果”和“调水”,为了便于表达此两类问题,我们暂把它称为“分苹果问题”和“调水问题”.本文将以教学方法介绍给大家,希望能给同行们一点启示,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 :作为教师重要的是懂得什么该讲 ,什么不该讲 .这个看法是正确的 .这是改变讲风大盛的状况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保证 .我们在例题教学中巧妙地运用“不讲”艺术 ,即设置问题解决的环境 ,让学生通过自主以及合作研究的途径加以解决 ,促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有效地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不讲路子 ,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思考解答数学问题的关键是思路 .教学中发现 ,老师直接传授给学生的思路 ,往往容易忘掉 ,碰到具体问题仍是束手无策 .而经过学生自身思维活动得到的思路 ,容易在大脑信息…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数学的产生和发展总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P.R.Halmos)认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真正的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与之对应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数学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相似文献   

4.
不等式是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部分,一直是各类考试、考查的热点与重点.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与"存在成立"问题,又是不等式中常见的题型.在各地的自主招生、高考、模拟考试中屡见不鲜.此二类问题对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思想与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对此二类问题往往感到容易混淆.  相似文献   

5.
王昌元 《数学通报》2007,46(3):27-29
在一节习题课上,学生对一个问题(本文“问题Ⅲ”)提出了老师备课时未考虑到的一种解法.对此,老师随机应变,利用学生的解法因势利导地做了一点“文章”.这样,便使问题Ⅲ的解答走了一段“弯路”.然而,这段弯路却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原来的安排是,先由师生一起探讨三个“装球问题”的解法.然后由学生完成几道相关的习题.三个“装球问题”是:设m,n∈N ,且m相似文献   

6.
有一次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病了 ,他的朋友出了一个数学问题给他作消遣 :“设想表针的位置在 1 2点钟 ,在这位置如果把时针和分针对调一下 ,它们所指的位置还是合理的 ,但是在别的时候 ,例如在 6点钟 ,两针对调就成了笑话 ,这种位置是不可能的 :当时针指 1 2的时候 ,分针决不会指 6.因此引起这个问题 :表针在什么位置的时候两针可以对调 ,使得新位置仍能指示实际上可能的时刻 ?”爱因斯坦笑着回答 :“是的 ,这对病在床上的人的确是个很好的问题 ,够有趣味而又不太容易 .只是恐怕消磨不了多少时间 ,我已经快要解出来了 .”这个问题他到底是…  相似文献   

7.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该背什么,回避什么,有一点体会,供同仁参考.   1 背函数问题中几个常用超越式的相关结论,避只用初等数学方法求解.……  相似文献   

8.
李祥兆 《数学通报》2006,45(9):22-25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一切探究、发现和创新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在数学课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一道课本练习题为例,运用“what-if-not”策略,对探究教学中如何提出问题作一深入探索,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启示.1“what-i  相似文献   

9.
曾建国 《数学通报》2006,45(12):36-36
《数学通报》2006年第4期刊登的第1609号问题是:问题1609:求内切圆半径为1的三角形面积的最小值.问题提供人给出的解法[1]较曲折复杂,而且不易推广.本文给出一种简洁解法,并将结论推广至任意的圆外切多边形.图1问题的简解如图1,设ΔABC的三边长分别为BC=a,AC=b,AB=c,其内心为I.  相似文献   

10.
学生解题出现错误,本是很自然的现象,问题是学生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同样的错误,纠错为什么这么难?对此问题,笔者在连续多年的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作了些探究.……  相似文献   

11.
徐志平 《数学通报》2007,46(3):49-51
在解立体几何题中常常要用到“降维”思想,把空间三维问题降为平面几何中的二维问题来解,可以降低难度.其实在高中解析几何中,特别是对一类圆锥曲线与向量的综合题,如果善于用“降维”思想,根据向量的坐标运算,把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问题降为一维(x轴或y轴)问题,这样可以大大简化解题思路,使计算方便快捷.例1已知椭圆方程为x22 y2=1,过定点P(0,2)的直线交椭圆于不同两点A,B(B在A,P之间),且满足PB=λPA,求λ的取值范围.分析根据条件显然先要设出直线AB的方程,引进新参数k(直线的斜率),然后找到k与λ的关系,再寻求关于λ的不等式来求解,…  相似文献   

12.
林敏燕 《数学通报》2006,45(9):51-51
在排列组合的习题中,常常遇到关于区域染色问题.笔者发现,它们均可以用“线段染色模型”来处理.所谓“线段染色模型”,是指一条线段上有n个点,用m种不同的颜色来染色,相邻的顶点所染的颜色不同.对于“线段染色模型”,我们有,命题1一条线段上有n个点,用m种不同的颜色来染色,相邻  相似文献   

13.
卢建川  廖运章 《数学通报》2005,44(11):39-41
培养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已成为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要求.一般认为,数学应用问题是用一定情节描述的数学(量)关系问题,情节和数学(量)关系是其两个基本构成要素,两者密不可分,缺乏情节的数学(量)关系问题是纯数学问题,而缺乏数学(量)关系的情节则是文学故事  相似文献   

14.
冯国明 《数学通报》2006,45(6):53-54
数学中的“反客为主”也称更换主元,是指在解题过程中将两个字母或代数式主次互换,使问题达到消元、降次、化归的目的,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使用这种方法必须抓住问题的实质,要求学生挣脱知识框架的束缚,激活他们的多元思维,创造解题新平台.下面以几道题为例进行说明.例1已知a>1,n  相似文献   

15.
黄新家 《数学通报》2007,46(8):33-3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提供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或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本文从2006年课改实验区的中考试卷中选取一  相似文献   

16.
李自成 《数学通报》2006,45(4):33-34
1 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应用。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的加、减运算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这些都是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基础。本节课教材是平面向量这一章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向量具有数和形的两种特性,是数学中解决几何问题的工具,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直观化,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解决起来更加简捷;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把几何问题向量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余弦定理是高中数学中解斜三角形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内容的延伸,也是三角函数一般知识和平面向量知识在三角形中的具体运用,是解可转化为三角形计算问题的其它数学问题及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蒋晓云 《数学通报》2008,47(1):58-59,61
很多数学网站的趣味数学栏目(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http://www.pep.com.cn/的"首页>>教材与教学>>初中>>初中数学>>课外园地>>趣味读物>>数学趣题>>"即http://www.pep.com.cn/200503/ca668240.htm)介绍了"首位数问题":即首一自然数(首位数是1的自然数)在全体自然数中约占全体自然数的30%,或者准确一点说,这个数值应该是1g 2.  相似文献   

19.
李静  张炜卓 《数学通报》2006,45(3):60-62
本文是一个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知识整合的教学实例,指导学生借助图形计算器学习合情推理的方法,探究杨辉三角中的数学规律.学生使用图形计算器研究数学问题过程中某些繁琐的计算、推导完全可以由机器完成,使学生把学习的重心放到观察、猜想中去,进一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  相似文献   

20.
"牛吃草"问题又称为消长问题,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提出来的.典型牛吃草问题的条件是假设草的生长速度固定不变,不同头数的牛吃光同一片草地所需的天数各不相同,求若干头牛吃这片草地可以吃多少天.由于吃的天数不同,草又是天天在生长的,所以草的存量随吃的天数不断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