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浙江宁波、绍兴、嘉兴、湖州等地农户为调查对象,首先根据生计资产的量化结果对农户进行分类,进而采用Logit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不同因素对异质性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效果.实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愿意流转宅基地的农户比不愿意流转宅基地的农户多12.44%,生计资产缺乏型农户比生计资产富裕型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略高;一般而言,户主年龄与农户宅基地流转的意愿负相关,非农收入比例、住房结构以及社会保障等因素与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正相关;影响生计资产富裕型农户和生计资产缺乏型农户类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因素不同,并且作用效果也存在差异.上述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浙江宅基地被流转农户的补偿方式应由单一化货币补偿向货币和就业机会等多元补偿方式转变,应合理规划被流转农户的住房安置工作使被安置农户的生活环境更优美、出行更加便捷,应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以解决宅基地被流转农户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2.
马尔可夫链在贫困县农村劳动力流动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贫困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是进行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要想科学地引导该区域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必须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趋势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本文利用马尔可夫链(Markovchain)建立了贫困县农村劳动力流动趋势模型,对贫困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达到稳定状态的年限及其极限概率作出定量预测,对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贫困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决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是云南沿边地区农村反贫困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以云南红河和德宏民族自治州2053户农户数据为例,描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参与情况,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估计模型估计培训效应。结果显示:2006-2008年样本农户年均培训参与率为26.39%;参加培训的农户能从项目中获得的收益最大(18.99%),未参加培训的农户从项目中获得的收益最小(18.09%)。这一方面证实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作为沿边地区农村反贫措施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云南沿边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对象选择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户转移的微观调查数据,根据西部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的劳动力转移理论,构建了一个两水平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定量分析了农户的家庭因素、所处行政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等对红河州农户家庭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最后据此提出了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层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增收的主要办法,一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增加农业收入;二是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非农收入.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大中城市对部分行业就业进行了关键的补偿,但同时对城市人口就业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因此能否进行农村劳动力资源可持续的开发成为制约经济、社会、环境等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根据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把影响农村劳动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为经济、社会、环境、支撑四个子系统,根据各子系统对其可持续开发的影响建立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得到各指标的权重,根据权重制定相应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可持续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基于劳动力区位选择理论,采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微观(CHNS)数据,通过修正劳动力区位选择偏误处理效应模型(Treatment Effect Model)实证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及其变迁.首先,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劳动力转移的增收效应1993年最高,随后增收效应出现了下降趋势.2004年出现"民工荒"后,增收效应开始逐渐上升,反应了劳动力转移与收入差距的互动关系.其次,劳动力区位自选择对于收入的影响是显著地,说明了从微观角度分析劳动力转移的各种效应时修正自选择偏误的重要性.最后,高中和职业教育是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对收入的影响力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7.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9,(4):580-590
基于浙江西部山区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对劳动力迁移的定量数据进行计量验证,探索了参与不同的务工方式对农户选择参与各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劳动力参与外地务工虽然有利于家庭的资金积累,但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流出地非农生产活动的参与和劳动力供给;本地务工在促进资本积累的同时,对参与林(经济)作物种植、养殖和自营等生产活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过多的劳动力迁移仍然会减少本地其他活动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户收入的微观数据,探讨了利用多水平模型分析具有分层结构数据的统计建模和估计问题,并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就业结构三个方面研究了影响农村农户收入及其增长的因素及其特征。通过对所得结果的分析,提出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收入构成差异和收入差距动因的分解框架,旨在量化相关决定因素对居民人均收入省际差距的贡献度.从指标内在关联性维度将居民人均收入指标进行多指标分解,由此导出因变量指标与各自变量之和(或之乘积)之间存在恒等关系的表达式,并引入可导性方差分解法构造了地区间居民收入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的结构与动因分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驱动2005-2012年中国居民人均收入省际间差距形成和缩小的首要动力是人均设备性资本,其次是非设备性资本与设备性资本比例;人力资本与总人口比例在差距形成和绝对差距缩小中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在相对差距缩小中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应;非设备性资本产出率在差距形成中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但在差距缩小中表现出巨大的抑制效应;劳动力与人力资本比例在差距形成和绝对差距缩小中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在相对差距缩小中表现出巨大的推动作用;产出分配率在差距形成中发挥了较小的抑制作用,但在差距缩小中表现出巨大的遏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云南省红河州3000户农户数据为样本,构建了同时包含个体异质性和村庄异质性的两层次异质性模型,在此框架下结合半参数方法以评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效应。得出以下结论:(1)边际干预效应(MTE)是不可观测的异质性变量的递减函数;(2)农户参加劳动力培训的平均干预效应为16.43%,参加培训者的平均干预效应为19.29%,未参加培训者的平均干预效应为12.88%。这一结果表明,参加培训的农户能从培训项目中获得的收益最大,且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在红河州实施是有效性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内蒙古地区运用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计算了不同收入来源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加大城乡收入差距方面工资性收入的贡献最大,其次是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贡献不明显,而经营性收入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的贡献较大.因此针对内蒙古地区应通过提高农牧民的收入,尤其是家庭经营性收入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95-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正规金融融资额和非正规金融融资额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构建农民收入与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相关联的A1和A2系统,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同农民人均纯收入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在促进农民增收的效率上,农村非正规金融大于正规金融.但是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不是农民收入的格兰杰原因,相反农民收入是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3.
首先指出了农村地区存在的信息化不平衡现象,并提出需要针对不同农户的禀赋特征研究他们的采纳行为.为了研究不同禀赋农户的采纳行为,结合层次聚类和K-均值聚类,根据学历、收入和农地大小将农户分为高禀赋和低禀赋两组,利用扩展的技术接受模型研究了不同禀赋农户对于短信定制服务的采纳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低禀赋农户更容易受到可试性、感知易用性和成本的影响,而主观规范、网络外部性和感知有用性对不同禀赋农户的影响并没有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14.
通过梳理我国在增加农民收入上所采取的有关政策、效果评价,总结了学者们对农民收入问题认识的变迁过程,提出农民的收入是其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的结果,即农民收入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高,关键在于农民是否可以并且是否愿意灵活地分配其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通过运用农户模型(AHM),并基于对广西农户的调研数据进行的线性规划分析,本文得到以下三点结论:首先,专于经济作物种植的农户在收入上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农业收入依然是他们收入来源和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其次,在实现最优生产决策的前提下,农民仍有大量的劳动时间未被充分利用,这为农民灵活地支配劳动提供了可能。再次,农民是否选择利用剩余的劳动时间离开土地并从事非农产业活动还要根据其种植农作物的品种决定。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军峰 《运筹与管理》2022,31(12):185-192
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天然气入户是清洁绿色能源革命的重要内容。运用技术接受使用统一模型即UTAUT,以陕西省为案例对象,研究农户家庭对天然气的接入意愿和持续使用行为。结果表明,感知风险、便利条件、绩效预期和社群影响4个方面由强至弱对农村家庭天然气的接入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其中,接入意愿正向显著影响持续使用行为,而便利条件不能直接对持续使用行为构成显著影响。年龄、家庭人均年收入分别对绩效预期影响接入意愿具有显著调节作用,人均年收入越高的农户对天然气及其使用预期越高,40~60岁农家主事者对天然气及使用有更高的接入意愿;使用经历对感知风险、社群影响作用于接入意愿具有调节效应。为此,政府部门应强化引导作用,及时出台系统化、完整的一揽子农村天然气推广政策;燃气企业多方组织气源,保障燃气供应,在加强成本核算的同时提供合格的燃气服务和技术支持;农民个人积极增加收入,转变能源消费观念,学习、掌握和安全使用天然气;鼓励有燃气使用经历的农户先行接入使用,辐射带动邻居、亲友接受天然气能源使用。  相似文献   

16.
In water‐scarce regions of the world, water‐saving technology adoption augments farm productivity. But so does social capital. In this paper, the issue of ensuring livelihood for farmers through the combined use of social capital and water‐saving technology is modeled in the context of repeated droughts. The model presented here derives optimal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accumulation strategies when the farmer must ensure minimum consumption during a set of repeated drought events in the futur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path to drought resilience presents a complex trade‐off between accumulating one form of capital over another and is influenced by farmers’ wealth and water endowments, level of risk associated with the repeated droughts and the duration of the repeated drought event that the farmer plans to survive. A higher risk of repeated droughts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groundwater conservation efforts but delays technology adoption. Lower water endowments may also delay adoption and reduce social capital, however, a lower social capital or a slow rate of its growth is not a hindrance to adopting water‐saving technology earlier. Finally, social capital evolves to higher levels when farmer is simultaneously faced with a higher level of risks and a longer span of drought events.  相似文献   

17.
房价波动的空间效应:估计方法与我国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提出处理房价波动差异性的方法,并利用CCE估计法探讨了35个大中城市房价波动的空间效应。我国房价波动存在明显的空间效应,不同城市的房价波动具有较强的趋同性和横截面相关;同时,不同城市房价波动存在一定的差异和明显的领先滞后关系。房价均值、收入均值、贷款均值,均对房价波动有显著影响,在共同因素作用下,不同城市房价具有很强的截面相关、房价波动表现出趋同性。经济越发达的城市,不仅房价高、增长快,而且房价运行的独立性越强;而经济落后的城市,其房价容易受到外部地区房价的影响。房价高增长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贷款对房价的拉动作用大于房价低增长城市、波动性也更大。贷款在短期内是驱动我国房价波动的主要因素,但长期内,贷款对房价的拉动力比人均可支配收入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18.
通过遴选一组涵盖社会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民生改善的评价指标,采用Vague集方法中“以实数值为标准的评价”,对珠三角地区九个地级市的民生状况进行客观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九个城市的民生建设分为突出发展型、均衡发展型、非均衡发展型和边缘发展型。  相似文献   

19.
以状态空间模型为工具,研究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因素,从深层次分析农村劳动力就业发展的长期性、动态性、阶段性和互动性.研究得到,在所有因素之中乡村劳动力人数是长期内影响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因素,且始终为正向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四个因素均经历了正相关、负相关的波动过程.由此将为人口与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政府部门的科学规划和政策调整提供可行性建议,同时对于人口城镇化的有效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财政农业人均支出和农村人均用电量作为解释变量,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利用2000-2005年中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有关时空数据,建立相应的空间自回归模型.模型数据统计分析表明:a)农民人均纯收入不仅存在空间自相关的特点,而且具有异质性;b)农民人均收入对财政农业人均支出、农村人均用电量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c)用财政农业支出和农村用电量来反映农民收入水平十分有效,且都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据此,文章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