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了甲醇、乙醇、正丙醇、乙二醇、乙二胺、乙醇胺及2 甲氧基乙醇等七种包括单官能团和双官能团共溶剂、与水组成混合溶剂,并利用荧光探针技术研究了共溶剂对环氧乙烷 环氧丙烷 环氧乙烷(PEO PPO PEO)共聚物水溶液胶束形成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些共溶剂与水和共聚物PPO段都具有较好的混溶性,使形成胶束的CMT升高,而其它共溶剂的引入则使得形成胶束的CMT降低.从共溶剂对所形成胶束的微结构影响看,能与共聚物链有较强作用的双官能团的共溶剂和有较小分子尺寸的共溶剂有利于使形成的胶束具有较紧密的结构,在此条件下,形成胶束的紧密程度决定了胶束内微极性的大小,而与引入共溶剂的极性大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
选择了甲醇、乙醇、正丙醇、乙二醇、乙二胺、乙醇胺及2甲氧基乙醇等七种包括单官能团和双官能团共溶剂、与水组成混合溶剂,并利用荧光探针技术研究了共溶剂对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乙烷(PEOPPOPEO)共聚物水溶液胶束形成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些共溶剂与水和共聚物PPO段都具有较好的混溶性,使形成胶束的CMT升高,而其它共溶剂的引入则使得形成胶束的CMT降低.从共溶剂对所形成胶束的微结构影响看,能与共聚物链有较强作用的双官能团的共溶剂和有较小分子尺寸的共溶剂有利于使形成的胶束具有较紧密的结构,在此条件下,形成胶束的紧密程度决定了胶束内微极性的大小,而与引入共溶剂的极性大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不同软锻段长度和不同链段含量的系列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环氧乙烷(PET-PEO)多嵌段共聚物,用NMR质子谱测定了硬链段一,对部分溶于氯仿的PET-PEO多嵌段共聚物进行了分离,并分别测定基氯仿可溶物和不溶物的硬边段一、熔融热谱和热结晶谱,揭示了PET-PEO多嵌段共聚物的组成不均一性及其对软段长度和硬链段一的信赖性,进而用DSC热谱证明了软链段和硬链段的结晶能力与PET-PEO多嵌段共聚物组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广角 X射线衍射(WAXD)法,对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主链,以聚环氧乙烷(PEO)为支链的接枝共聚物(PMMA—PEO)及其导电金属盐络合物的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结晶度和晶粒尺寸对导电络合物导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PMMA-PEO接枝共聚物的结晶度随着PEO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金属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且不同金属盐降低结晶度的大小顺序为LiClO_4>KSCN>FeCl_2;2) 支链PEO的晶粒尺寸受PEO含量的影响较小,但受金属的种类和浓度的影响很大;3)金属盐络合物的导电率受结晶度影响,不同金属盐形成的络合物的导电率大小顺序为PMM-PEO-KSCN>PMMA-PEO-LiClO_4>PMMA-PEO-FeCl_2。  相似文献   

5.
环氧树脂(ER)与聚环氧乙烷(PEO)的共混物经水/乙醇萃取后的剩余物为交联ER-PEO非晶共聚物。萃取分析表明,ER/PEO中约有50wt·%的PEO与ER形成ER-PEO交联共聚物。ER/PEO与NaSCN络合后,由于Na~ 的配位络合作用,使结晶能力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6.
以水和乙醇作混合溶剂,用逐步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方法,通过自由基聚合,由溶解性和共聚活性差异较大的两种单体MMA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合成了新型含阳离子共聚物聚,并用IR和^1H-NMR进行了分析表征。该共聚物溶于丙酮和水组成的二元溶剂,并与P(MMA-MAA)有较强的分子复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含NaI的环氧树脂-PEO400的IPN高分子固体电解质。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这类材料在所研究的范围内呈非晶相。测量了其离子电导率,其最佳室温离子电导率达7.8×10^-5S·cm^-1,与含NaClO4、LiClO4的IPN材料的电导率相差不多,但比NaI-PEO材料的最佳的室温离子电导率高得多。含NaI的IPN薄膜材料具有机械强度高、粘弹性好、透明度好以及易于成膜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用二苯甲烷钾为引发剂,阴离子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St)-环氧乙烷(EO)嵌段共聚物,并用FTIR,^1H-NMR,SEC,WAXD和动态粘弹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聚合物为分子量可控,窄分布的两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研完了末端为甲基丙烯酸酯型的聚环氧乙烷大单体与丙烯酸乙酯的溶液自由基共聚。结果表明,大单体接枝效率和共聚物分子量受单体总浓度、投料比、大单体分子量及引发剂等的影响,接枝效率最高可达90%以上,分子量可在5-15×104范围内变化。丙烯酸乙酯与大单体共聚的竞聚率为0.83。共聚物用萃取法精制后,用IR、1H-NMR、裂解色谱、GPC和膜渗透压计等进行了表征。证实产物有预期的规整接枝共聚物结构。平均接枝数为2—11。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EtOH-H2O,n-PrOH-H2O,i-PrOh-H2O体系在CS膜和PEO/CS共混膜中的渗透蒸发性能。讨论了料液温度、料液浓度、共混膜组成对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PEO的掺入能大大提高CS膜的渗透通量,而分离因子下降。同时从膜材料的聚集态结构出发对相关的渗透蒸发行为进行了讨论。对于PEO/CS共混膜,膜内自由体积的大小是影响分离性能的主要因素,小分子在膜中的渗透蒸发行全为主要是由扩  相似文献   

11.
利用高分辨核磁共振谱仪研究了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均聚物和无规共聚物的核磁共振主链碳谱。在对其链结构进行有效归属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同配比聚合物的僚共振主链碳谱特点及其可能的单元链节排列顺序。  相似文献   

12.
分别用pd、负载型pd/AH-1(含仲胶、叔胺和三氮杂环的多官能团阴离子交换树脂)以及机械混合型 Pd+AH-1作催化剂,在常压 40℃对硝基苯进行液相加氢反应,所用溶剂分别为水、水-乙醇(1:1)和无水乙醇。通过研究表明:首次使用的无需预制备的机械混合型催化剂Pd+AH-1的活性最高,选择性最好,最佳溶剂为无水乙醇.  相似文献   

13.
含规整聚环氧乙烷枝链的聚硅氧烷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萘钾为引发剂,二甲基亚砜为溶剂制备了以烯丙基为末端基的聚环氧乙烷大单体,并利用末端双键的硅氢化反应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规整的聚环氧乙烷接枝聚硅氧烷的共聚物。产物经萃取精制后,用IR、 ̄1HNMR等方法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用萘钠为引发剂的相继阴离子聚合合成了环氧乙烷-苯乙烯-环氧乙烷三嵌段聚合物(PEO-PSt-PEO),对经纯制的嵌段聚合物和母体聚苯乙烯用粘度法、GPC、1H-NMR、折光指数增量(dn/dc)和溶解性测定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发现:1.在高引发剂浓度下,聚苯乙烯的[η]和M反而随[M]/[I]的减小而增加,说明存在引发剂的自抑制效应;2.嵌段聚合物在三种不同溶剂中的dn/dc与其组成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dn/dc测定可作为确定嵌段聚合物组成的一个可靠方法;3.PEO-PSt-PEO三嵌段聚合物在THF中GPC谱图的峰值分子量与母体聚苯乙烯相似;4.聚苯乙烯含量较低的嵌段聚合物在THF中的溶解性较差。  相似文献   

15.
含靶向和造影双功能基的PEO的合成;泛影酸;磺胺嘧啶钠;靶向性;造影剂;聚环氧乙烷;开环聚合  相似文献   

16.
硫酸铵—水杨基荧光酮—乙醇体系萃取分离钼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李全民  张青芬 《分析化学》1997,25(10):1143-1147
研究了硫酸铵-水杨基荧光酮-乙醇体系萃取钼的行为及乙醇水溶液的分相条件,试验表明,作为萃取溶剂的乙醇,能萃取电中性螯合物又能萃取带电荷螯合物,当溶液pH1~2,能使Mo(Ⅵ)与Fe(Ⅲ),Cu(Ⅱ),Co(Ⅱ),Mn(Ⅱ)分离。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WAXD、PLM、DSC方法研究了聚氧化乙烯(PEO)/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探索了两组分聚合物间相互作用及体系结晶度与非晶组分含量的关系。DSC研究表明PEO/PVP共混体系具有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是纯组分的T_g,无相容性。应用Avrami和LH方程对其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研究。偏光显微镜观察了共混物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18个新合成的四代苯基卟啉氯化锰的紫外-可见光谱,对主要吸收峰作了归属,指定了CT带,研究了样品在四氢呋喃溶剂中220nm附近吸收带的浓度效应和在四氢呋喃、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乙醇中的溶剂效应及取代基效应。结果表明,除o-Me,p-I取代苯基卟啉锰外,220nm附近吸收带随测试溶浓度增加,λmax红移;随测定溶剂极性(P值)增加,λmax蓝移。  相似文献   

19.
 本工作将Leibler等近期关于含非晶两嵌段共聚物“稀固体溶液”的胶束理论推广并应用到含结晶三嵌段共聚物的“稀固体溶液”.对微量聚氧化乙烯-聚苯乙烯-聚氧化乙烯三嵌段共聚物/聚氧化乙烯均聚物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聚物胶束在共混体系的结晶过程中可以起到成核剂的作用.这对改善结晶均聚物的性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25℃,KCl离子强度I=0.1mol.L^-1时,甘氨酸在纯水及8个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二级离解常数pKa,对应的碱离解常数pKb和混合溶剂的质子自递常数pK。实验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随着混合溶剂中乙醇含量的增加,甘氨酸的酸离解常数及溶剂的质子自递常数逐渐减小,碱离解常数则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