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理》2006,(6)
原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郭敦仁先生,是为我国物理学教学和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的的理论物理学家,于2000年逝世.为了纪念他,本刊去年(2005年)约请与郭先生一起工作过的孙小礼、钟毓澍二位教授撰写了纪念文章,计划在郭先生逝世5周年之际刊出,因故延至本期.中国物理学会为纪念2005年世界物理年出版的系列图片《推动人类文明与进步的物理学》结束语中指出:“现代物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物理学工作者,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攀登,为现代物理学在在中国的生根、发芽和成长献出了全部精力,奠定了我国物理学教育、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郭敦仁先生便是这些人中普通而又杰出的一位,他为中国物理学教育水平提高所作出的贡献,当为后人永久纪念.为了促进我国物理学的发展,《物理》杂志“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栏目欢迎有更多表彰我国物理学教育工作者功绩的来稿.  相似文献   

2.
王正行 《物理》2012,41(7):436-450
王竹溪先生是享誉国际的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和物理教育家,他是我国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研究的先驱和开拓者,也是我国理论物理学研究和教学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从抗日战火纷飞的1938年回国直至改革开放后的1983年,王竹溪先生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地献给了祖国的物理教育和研究事业,他培养的一代又一代学生为我国的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教育事业创立了丰功伟绩;他的学术名著《热力学》、《统计物理学导论》、《特殊函数概论》(与郭敦仁合著)至今仍为后学者释疑解惑;他为我国物理学期刊建设、物理学名词标准化所付出的宝贵心血依然浇灌着我国的物理出版物,令人长久铭记.2011年12月31日,我国物理学界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了"王竹溪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会上王先生的多代弟子纷纷发言,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高度赞扬了王先生的学术成就和道德人品,表达了对先生的无限怀念之情.为纪念王竹溪先生对中国物理学发展所做出的不朽功绩和继承他正直无私、献身科学的高贵品质,我们特邀请部分发言者及其他学者撰写纪念文章,以王竹溪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题的形式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物理》2007,36(12):I0001-I0004
施士元先生(1908—2007)是我国杰出的物理学教育家和核物理学研究先驱,他于1929年进入法国巴黎大学镭研究所,在居里夫人指导下从事核谱学研究.是居里夫人为中国培养的唯一的一名物理学博士。施士元先生是我国最早从事核谱学研究的学者。他1933年回国后.受聘于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从此在南大执教50多年,先后任物理系教授、系主任,是南京大学核物理和金属物理学科的开创者。施先生热爱祖国,热爱科教事业.热爱物理学,为我国物理学教学事业兢兢业业、勤奋刻苦地贡献了一生.为祖国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物理学人才。2007年9月28日,施先生走完他多彩的百年人生,在南京安详逝世。施先生虽然已经离去,但他诲人不倦、平易近人.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高贵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为我国物理学发展所做出的宝贵贡献将永不磨灭。为永久纪念施士元先生的功绩.本刊特约施先生的多位学生、同事撰文.刊出此缅怀专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2005年被联合国定为国际物理年,其宗旨是要推动物理学的发展,让物理学为世界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和培养物理学未来发展的人才基础。这一年也是物理学家们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下面以时间为序简要地介绍一下物理学界在2005年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发生的事件。  相似文献   

5.
开垦物理学发展史这块宝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想见音容空有影,欲闻教诲杳无声.今年的6月28日,是我们的恩师、中国杰出的物理学家钱三强先生逝世一周年.许多人在思念他、追忆他、学习他.本刊编辑部除举行读者座谈会外.特将先生于1991年7月25日为清华大学教授郭奕玲、沈慧君所著《物理学史》题写的序言发表,以资纪念.标记为编者所加,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6.
吴健雄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她在实验物理学方面的卓越才能为世界同行们所一致公认,她对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纪念吴健雄教授诞辰95周年,很多位前辈、学者已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她的科学成就。作为有幸与吴健雄教授认识、交往了近20年的后辈,我想从几个侧面来阐述她高尚的品格和对祖国的热爱。[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新书推荐     
吴有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与教育家,他为我国物理学研究、科技与教育的组织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纪念吴有训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物理学会、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汪承灏教授最近获得第五届饶流泰物理奖,1997年8月24日在京举行了授奖。为纪念我国物理学界老前辈胡刚复、饶阔泰、叶企孙、吴有训四位先生在开创我国物理事业和建立中国物理学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为鼓励在发展中国物理事业,在科学技术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物理学工作者,中国物理学会设立了”胡刚复、饶统泰、叶企孙、吴有训物理奖”。其中的饶网泰物理奖是授予在光学、声学、原子和分子物理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者.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一般评选一人一项。这次汪承团教授是以”对压电晶体中弹性波场和力学振动…  相似文献   

9.
刘力 《物理》2005,34(8):608-609
黄昆先生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对固体物理学作出了许多开拓性的重大贡献,是我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理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对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信息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他投身于国家教育事业,从事于普通物理、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等的教学工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国家科技栋梁之才.黄昆先生与《物理》有着深厚的缘分,他在《物理》上发表的文章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令《物理》增色;黄先生也曾多次表示《物理》是他晚年以来唯一坚持阅读的期刊,足见黄先生对《物理》的喜爱.2005年7月6日,黄昆先生不幸逝世,我刊特组织这组文章以表达我们对先生的深切悼念和深深的哀思.伟人已逝,但先生的精神与风范长存.  相似文献   

10.
闵乃本 《物理》2003,32(9):622-623
光阴似箭 ,流年如水 ,不知不觉中 ,我的老师冯端教授 ,今年迎来了他的 80华诞 .屈指数来 ,冯先生已在科学事业和教育战线辛勤耕耘了近 6 0个春秋 ,至今仍然笔耕不辍 ,主持撰写《凝聚态物理学》专著 .他是一位才思敏捷 ,治学严谨 ,融会贯通的学者 ,是一位诲人不倦 ,能凝心聚力的学术领导人 ,是一位中国黄土地上成长起来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物理学家 ,为我国教育事业和物理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 博览群书 ,积健为雄冯先生 ,祖籍浙江绍兴 ,192 3年出生于江苏苏州的书香门第 ,父亲冯祖培 ,长诗词 ,工书法 .兄姐四人 ,长兄冯焕 ,在美国获博士…  相似文献   

11.
 吴大猷先生,1907年9月29日生于广东,于2000年3月4日在台北逝世,享年93岁.海内外的华人物理学工作者无不为失去了一位对物理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中国现代物理学的先驱而感到十分悲痛.吴大猷教授学识渊博,学术造诣精深,是国际上著名的物理学家.他192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31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在塞缪尔·高德斯密特(SamuelA.Goudsmit)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1933年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他有关重元素的工作指出了自然界存在超铀元素.他1934年27岁从密歇根大学学成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获得美国大学物理博士的三人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一,宗旨和名称 为纪念我国物理界四位老前辈在开创我国物理学事业和创建中国物理学会所作的贡献,鼓励为发展中国物理学事业,在科学和技术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物理学工作者,有助于我国物理学事业的发展。特设立四种物理奖:  相似文献   

13.
何泽慧  张焕乔  苑长征 《物理》2008,37(11):813-814
今年10月是我刊资深编委顾以藩教授逝世一周年.顾以藩先生自1982年开始,一直担任《物理》杂志的编委,20多年来他以极端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对《物理》杂志的审稿、组稿以及刊物的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重要贡献,为编委会同仁作出了榜样.值此顾先生去世一周年之际,我们特刊出以下纪念文章,寄托我们对顾以藩教授的哀思.  相似文献   

14.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隆重纪念胡刚复先生百岁诞辰,纪念他在中国物理学草创时期所作的巨大贡献。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开始于本世纪初年,是由一批当时在国外学成回来的物理学家辛勤劳动得来的。在这些老一辈的物理学家中,理论物理学家有何育杰、夏元瑮等,实验物理学家有李耀邦、胡刚复、颜任光、丁燮林等。  相似文献   

15.
赵凯华先生是我国物理学教育界的杰出代表.几十年来,他勤勤恳恳地活跃在物理教育战线,教书育人,著书立说,推动物理学教育改革,为我国物理学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赵凯华先生在物理学教材建设方面成就卓著.他撰写的《定性与半定量物理学》别开生面,一改传统教材沉闷、呆板之故习;他与合作者所著的5卷本巨著《新概念物理教程》系统、新颖,启我国普通物理学教材求新求变之新风;他与人合作撰写的3卷《新概念高中物理学读本》,为我国的中学物理教育提供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教材.除此之外,赵先生以其沉稳刚毅之精神和包容大度之风格,积极参与中国物理学会的工作,为中国物理学界至少做成了5件大事:其一,作为中国物理学会主要领导人之一,与周光召等学会领导人一起使得中国物理学会重回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其二,执掌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多年,积极开展中外物理教育交流,使我国成为国际物理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推动国之一;其三,三度带领我国少年英才勇闯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奏响我国青少年参加物理奥赛连年告捷的前三声;其四,创办并主编《大学物理》杂志近30年,筑我国大学物理教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其五,继王竹溪先生之后,主持中国物理学会名词委员会工作二十余年,续我国物理学名词规范化之历史传统.赵先生的这些建树和功绩,将为我国物理学工作者永久铭记.赵凯华先生多年担任《物理》杂志的副主编,为本刊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适逢赵凯华先生八十华诞,本刊特约请赵先生的老师和学生撰写了一组祝贺文章,表彰赵先生为我国物理学教学和人才培养所作出的功绩和他献身物理教育事业的高贵品德.在此我们敬祝赵先生生日快乐,健康长寿,老当益壮,再立新功.  相似文献   

16.
 《现代物理知识》2001年第6期上的有两篇文章:一篇是关于英国杂志《物理世界》最杰出的10位物理学家排名的报道,爱因斯坦位居榜首,而狄拉克排名第8;另一篇是王正行先生的文章“狄拉克获诺贝尔奖的经过”,该文介绍了狄拉克在20世纪20年代对物理学的贡献和30年代物理学界对狄拉克的评价。读完这两篇文章后,细细想了一下爱因斯坦和狄拉克对20世纪物理学的贡献,有一些话想说。王正行先生的文章一开头就说:“20世纪物理学的第一位巨人当然是爱因斯坦。”毫无疑问,爱因斯坦是20世纪物理学的巨人,他对20世纪物理学的贡献是革命性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7.
冯端 《大学物理》2005,24(6):1-2
2004年6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将2005年定为世界物理年.之所以选定2005年,是为了纪念爱因斯坦的奇迹之年100周年——1905年,爱因斯坦先后发表了5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而被世人称之为奇迹.世界物理年将通过展示物理学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进公众对物理学的理解.因此,简略介绍爱因斯坦的科学工作在物理学中的杰出贡献及其对世界与公众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很有必要.由于前面彭桓武先生已经介绍了爱因斯坦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和影响,下面,我就侧重谈谈爱因斯坦对实验物理学和技术物理学的贡献和影响.拟分4个方面来介绍: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在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方面做出了前无古人、举世无双的巨大贡献,他的量子理论以及相对论开辟了微观物理和宇观物理研究的新纪元,引领着现代科学研究和自然探索的方向.为此,联合国通过大会决议将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以纪念爱因斯坦在物理学方面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并借此为物理学吸引人才,以及唤起社会对物理学的关注.除此之外,爱因斯坦在人类的和平事业上也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1 著名物理学家纷纷题词纪念中国物理学会成立六十周年据本刊记者报道,今年正值中国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许多著名物理学家纷纷题词以表庆贺.严济慈先生的题词:“发展物理科学促进四化建设”.王淦昌先生的题词:“预祝中国物理学会为我国做出更大的贡献!”周培源先生的题词:“进一步发展我国物理学为四化建设作出新贡献”.周光召先生的题词:“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学术活动,促进学术研究和学科的发展.”朱光亚先生的题词:“发扬中国物理学会的优良传统,鼓励创新和争鸣,提高与普及相结合,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发挥繁荣科技的先导作用,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彭桓武 《物理》1999,(8):458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为纪念我国物理学界4位老前辈胡刚复、饶毓泰、叶企孙、吴有训先生在开创我国物理学事业和创建中国物理学会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为鼓励在发展中国物理学事业,在科学技术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物理学工作者,中国物理学会设立了“胡刚复、饶毓泰、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