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精密:光学机械研究所联合研制的LF—11激光装置,7月12日至13日通过了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主持的技术鉴定(LF-11(?)室照片见封底)。  相似文献   

2.
叙述了利用LF-11装置的线聚焦来模拟LF-12装置的线聚焦辐照Ge靶荡实验,测得沿激光焦线的轴向上所产生的X光和散射光强度,由此获得在LF-12装置上所完成的“类Ne-GeX光激光双程放大实验”中,起反射作用的Si/Mo多层膜X光反射镜在受到113MW/cm~2X光和227MW/cm~2散射光辐照时,其有效寿命为440ps,在50MW/cm~2X光和101MW/cm~2散射光辐照时,其有效寿命为700ps。  相似文献   

3.
超紫外波段的X射线底片相对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X射线底片在超紫外波段(19.0~22.0nm)的相对标定方法。在LF-11激光装置上,用激光产生等离子体作为标定源,同时控制显影条件和底片类型与测X光激光时相同,标定出美国Kodak公司生产的SWR型底片特性曲线。解决了底片响应对所测X光激光增益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紫外波段,波长对特性曲线影响可不考虑。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在LF-11激光装置上进行的线状锗等离子体电子温度时间分辨诊断的实验。在实验中利用时间分辨X射线晶体谱仪测量了线状锗等离子体X射线的时间分辨谱,并借助碰撞辐射模型(CR模型),由类Ne锗L线特征线相对强度比确定出锗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及其时间演化过程。并与用部分局部热平衡模型(PLTE)得出的结果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1987年6月26~27日在上海市嘉定县,国家科委召开由中科院上海光机所负责研制的“神光”装置国家级鉴定会。 “神光”装置是由两束同步光组成、末级放大器输出光束口径200mm、输出波长1.053μm、输出功率10~(12)W、脉宽1ns的大功率、Nd磷酸盐玻璃激光装置。 鉴定委员会是由全国光学界十五名专家学者组成,组长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专家王淦昌教授,副组长是我国著名的光学专家王大珩教授。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一种软X射线条纹相机与吸收膜相耦合测量激光等离子体辐射温度的实验方法,并且应用这个方法测量了平面金靶在1.053μm激光(LF-11#激光装置)作用下,靶面功率密度约为1014W/cm2的辐射温度。对温度处理中存在的误差,以及把此方法推广到能谱的时间分辨和温度的空间分辨测量中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TH741 2004064435 光学元件损伤在线检测装置及实验研究=Online inspection apparatus and experiments on optics damage[刊,中]/任冰强(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上海(201800)),黄惠杰…∥强激光与粒子束.—2004,16(4).—465-468 利用暗场成像原理.研制成功一套应用于大型激光装置的光学元件损伤在线检测装置,并在多程放大系统上进行了实验研究。与传统的检测手段相比,该检测装置可以实现对光学系统的在线检测,并可对损伤点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最后提出通过减小像差和扩大检测范围的方法来改进装置的检测效果。图9参4(于晓光)  相似文献   

8.
激光等离子实验中的低能X射线时间谱解谱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快速Fourier变换(FFT)算法和反卷积原理对Dante谱议测量波形进行了回推获得了激光等离子体源区低能X射线辐射时间波形。解谱方法采用了W.N.Mcelroy等人提出的SANDⅡ解谱方法并与文献[6]中介绍的限幅迭代和周期性光滑技术相配合计算出了能谱时间关系的16分区结果,给出了1989年6月LF-12强激光装置实验的双束靶、漏靶诊断口,入射口的X射线时间谱以及辐射温度时间关系T_R(i)。  相似文献   

9.
TN2412006054041多脉冲激光作用下光学薄膜损伤的累积效应=Accumula-tion effect of multi-shot laser-induced damage to opticalcoatings[刊,中]/王涛(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光学薄膜技术研发中心.上海(201800)),赵元安…//光子学报.—2006,35(6).—859-862研究了高反射膜在多脉冲激光作用下损伤的累积效应。在对重复率激光对高反膜的损伤实时监测的基础上,对损伤阈值和照射脉冲激光数目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可能的损伤机制。图6参11(严寒)TN2412006054042光学元件的激光损伤阈值测量=Laser damage thresholdmeasurement of th…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LF-11~#钕玻璃激光装置上进行的一次短波长激光增益实验。用波长1.06μm、能量20J、脉宽650ps左右的激光束辐照钽靶,形成的等离子体发射出能区在70到130eV之间的软X射线,然后用软X射线去泵浦压强为266.6Pa的Xe气激光工作介质,产生出1089A的激光。实验得出小信号激光增益系数a=2.38/cm。激光持续时间为700ps。  相似文献   

11.
类锂铝10.57和15.47纳米X光激光增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LF-11(10^(11)W)激光装置上,开展了类锂铝(Al^(10+))的X光激光实验研究。实验中,激光器运行在线聚焦工作状态,波长1.06μm,脉冲宽度约为200ps,能量约20J。线聚焦长12mm,宽约100μm。实验中使用了厚铝靶(1.2μm)和薄膜铝靶(60和94.7nm),用时间积分掠入射光栅谱仪测量线状等离子体轴向XUV谱,用针孔照相机监视线聚焦状态。结果表明,Al^(10+)离子的10.57(3d-5f)和15.47(3d-4f)nm线的强度随等离子体的长度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增长。这两条激光跃迁线,用60nm铝靶时,增益系数分别为3.18和2.26cm^(-1);用1.2μm铝靶时,增益系数分别为1.67和0.91cm^(-1);用94.7nm铝靶时,波长为10.57nm线的增益系数为1.78cm^(-1)。说明厚度合适的薄膜靶能获得较高的增益。  相似文献   

12.
《物理》1981,(12)
1981年10月1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的一半授予美国哈佛大学尼古拉斯·布洛姆伯根(Nicolaas Bloembergen)教授和美国斯坦福大学阿瑟·肖洛(Arthur L·Schawlow)教授,另一半授予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凯·瑟巴(Kai.M.Siegbahn)教授,以表彰他们对激光光谱学和非线性光学以及高分辨率电子能谱的研究所作出的贡献. 自1960年第一个激光装置问世以来,激光研究获得迅速发展,现在可以产生整个可见光波段以及红外和紫外波段的激光.激光已成为研究原子、分子和各种物质性质的理想工具.由布洛姆伯姆和肖洛发展的激光光谱技术是用激光来…  相似文献   

13.
《光学学报》、《中国激光》两杂志主编换届联席会议于1990年2月27日在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举行,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王之江主持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章志鸣、王润文、陈星旦、郑家骠、汤星里、李富铭、楼祺洪.《光学学报》、《中国激光》编辑部部分同志及上海光机所办公室副主任舒美冬列席了会议.会议首先由《光学学报》编委、责任编辑沃新能、《中国激光》编委雷仕湛分别作工作汇报,内容涉及近年  相似文献   

14.
TN24 2004031788 飞秒脉冲激光对YAG晶体的辐照作用的研究=Effect ofirradiation of YAG crystals by femtosecond pulse laser[刊,中]/蒋成勇(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上海(201800)),周国清…∥光学学报.—20(33,23(10).—1273-1276  相似文献   

15.
激领 《物理》1993,(10)
我国在自由电子激光技术领域的研究获重大突破性进展.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制的我国第一台直线感应加速器自由电子激光放大器装置“曙光一号”和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制的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BFEL),相继于今年4月和5月运行成功,并产生了亚洲第一束红外自由电子激光,标志着我国激光和加速器研究迈上新的台阶. 1987年以来,国家863计划及时组织开展了自由电子激光的研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组织 100多名科研人员,奋战五年时间,终于成功地设计和建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曙光一号”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和北…  相似文献   

16.
TL632.1 2004053381 时空变换脉冲整形系统中实现光束复原的一种新方法=A novel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deflection in temporalspatial transform pulse shaping system[刊,中]/韦辉(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上海(201800)),许世忠…∥中国激光,—2004,31(2)。—149-152  相似文献   

17.
类氖锗等离子体中软X激光饱和增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世绩  陈万年 《光学学报》1991,11(12):135-1136
进入“冰窗”波段和获得饱和增益输出是当前实验室研究X激光的目标。考察X激光输出的强度随靶长的变化规律,是判断是否达到饱和增益的重要依据,但必须排除折射等因素造成的假像。为了校正折射等的影响,我们曾经提出并实施了“双靶对接”方案,在功率为10~(12)W的LF-12~#钕玻璃激光装置上,获得了高增益的类氖锗等离子体中软X激光输出。最近,在饱和增益研究实验中,我们发展了双靶对接的概念。设计了“多靶串接”方案,获得了趋于饱和的类氖锗等离子体中软X激光输出。  相似文献   

18.
描述了测量1.05μm强激光轰击黑洞靶时的辐射温度的X射线二级管(XRD)膜吸收法,着重介绍原理、程序计算、滤光膜选择原则和89年LF-12激光器的测量情况,并计算了黑洞靶泄漏X射线能量及辐射温度的时间谱。实验结果与亚千X光射线能谱仪(Dante)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符合。  相似文献   

19.
P225.2 2006043066发射和接收光束同时开关的激光测距法=Laser rangingby si multaneous switching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beams[刊,中]/赵栋(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上海(201800)) ,刘立人…∥中国激光.—2006 ,33(3) .—391-395采用同一电光器件对发射和接收光束同时开关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激光测距方法。光源发出的连续激光被待测目标反射后,往返两次通过光源端的电光晶体,在晶体上施加边沿急速变化的电压,利用其高速响应的开关特性,同时对往返光线产生影响,截取出一段包含激光往返待测距离所需时间信息的光强变化曲线。实验中…  相似文献   

20.
TN253 2007054519基于高频微波技术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布里渊散射信号检测=Detection of spontaneous Brillouin backscattered power in 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sensor system based onhigh frequency microwave technology[刊,中]/孙安(中科院上海光机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上海(201800)) ,陈嘉琳…∥中国激光.? 2007 ,34(4) .? 503-506分析了布里渊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原理,采用自行研制的光纤单纵模分布反馈(DFB)激光器结合电光调制技术,利用相干检测技术,对布里渊微弱后向散射信号进行检测。通过改进滤波放大技术,对微弱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