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用时间分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和量子化学计算,研究了CH3自由基与NO2的基元反应.由248 nm激光光解CH3Br或CH3I得到CH3自由基.首次观测到了振动激发的产物OH、HNO和CO2.另一产物NO也被证实.由此确定了反应通道CH3O+NO,CH2NO+OH 和HNO+H2CO.其中CH3O+NO是主要的反应通道.还用CCSD(T)/6-311++G(df,p)//MP2/6-311G(d,p)的方法对上述通道的机理在理论上做了研究.理论计算的结果与实验观察相符.  相似文献   

2.
采用时间分辨傅立叶变换红外发射光谱(TR-FTIR)研究了环境化学中重要的氯代甲基CHCl2和NO2分子的反应. 通 过0.5 cm-1高分辨的TR-FTIR发射光谱观察到四种振动激发态产物CHClO、NO、CO和HCl,进而推测出CHCl2+NO2反应三个相应的产物通道. 其中,CO是CHCl2+NO2反应中首次观测到的产物,而HCl则是明确肯定存在的初级反应产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对二甲醚对向流扩散燃烧火焰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分析二甲醚燃烧过程中基元反应速度、关键中间产物和自由基,得到了二甲醚在对向流扩散燃烧中氧化的主要反应途径.结果表明,反应主要发生在高温区域(大于 800 K),CH2O、H2 和 CH4是重要的中间产物;OH、H 和 CH3是重要的自由基,在生成 CO、CO2和 H2O 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时间分辨傅立叶变换红外发射光谱技术研究了CH2Cl+O2的气相基元反应.在实验中首次观测到了振动激发产物CO (v·4)和CO2(o3,v·7).激发态的CO/CO2 (o3)比率是72.2§7.在QCISD//UB3LYP/6-311++G (d, p)水平上对该化学反应的中间物和产物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其研究结果表明: CH2Cl 自由基首先和O2结合, 生成中间物CH2ClOO, 紧接着发生脱氯反应生成环氧中间物CH2OO,然后再经过一系列的异构化和分解反应,生成最终的产物CO和CO2,和实验观  相似文献   

5.
使用Gaussian 98程序包、在B3LYP/6-311++G**基组水平上对各物种进行全优化的基础上,用振动模式分析对1-丙烯基和NO反应的机理进行了充分阐明. 该反应体系共有7个反应通道和5组小分子最终产物,CH2O+CH3CN、CH2CHCN+H2O、CH3CHO+HCN、CH3CHO+HNC以及CH3CCH+HNO. 研究表明,反应通道C3H5¢+NO→IM1→TS1→IM2→TS2→IM3→TS3→CH3CHO+HCN在能量上是最为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abinitio方法对CH3CH2+O(3P)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在MP2/6311+G(d,p)水平上优化得到了反应途径上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和谐振频率,并在QCISD(T)/6311+G(d,p)水平上进行单点能计算.计算结果表明:CH2O+CH3、CH3CHO+H和CH2CH2+OH是主要反应产物,其中CH2O+CH3主要来自反应通道A1:(R)→IM1→TS3→(A),CH3CHO+H主要来自反应通道B1:(R)→IM1→TS4→(B),CH2CH2+OH主要来自直接抽提反应通道C1和C2:(R)→TS1(TS2)→(C).计算结果同时表明该反应生成CO的通道能垒是非常高的,CO应该不是主要产物.  相似文献   

7.
利用时间分辨傅立叶变换红外发射光谱(TR-FTIR)研究了C2Cl3自由基和NO2分子的反应.并且通过高分辨的TR-FTIR光谱可观察到三种振动激发态产物,它们分别是Cl2CO、NO和CO.从而确定了四个主要的反应通道,分别为:C2Cl3O+NO、ClCNO+Cl2CO、CO+NO+CCl3和CCl3CO+NO.光谱拟合显示产物CO是高振动激发的,其初生态的平均振动能为60.2 kJ/mol.并推测其可能的反应机理是通过中间体C2Cl3NO2和C2Cl3ONO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用激光磁共振方法研究了氮氧化物与腐殖酸的反应.腐殖酸是一种重要的地表环境物质,氮氧化物是大气中主要的污染源之一,研究它们之间的反应从而了解地表环境物质与大气环境物质的相互作用,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地表环境能吸收掉一些污染.NO2与胡敏酸反应被消除85%,NO2与富里酸反应被消除90%.NO与胡敏酸反应被消除30%,NO与富里酸反应被消除33%.腐殖酸在消除氮氧化物的同时也将被氧化和硝化形成有机矿物肥料,这些为使用地表环境物质治理工业污染废气提供了有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流化床反应器并以水蒸气作为汽化一流化介质,研究了800~950°C内以Fe2O3为载氧体的煤化学链燃烧循环反应特性.实验表明,气态产物CO2的体积浓度(干基)随温度单调递增;CO、CH4的浓度在反应时间内呈单峰特性且随温度单调递减,CH4浓度值高于CO;H2被载氧体完全氧化.载氧体与水煤气化产物在温度高于850°C体现了高的反应活性,CO2干基浓度接近95%.反应器温度900°C时,气态产物CO2体积浓度随循环数而逐渐降低,CO、CH4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
使用Gaussian98程序包,在B3LYP/6-311++G**基组水平上对CH3CF2O2+HOO的各反应通道进行了充分研究,过渡态和产物间的联系通过IRC确认.用振动模式分析和电子布居分析对所有反应通道进行了讨论以阐明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能量上CH3CF2CO2+HOO→IM1→TS1→CH3CF2O2H+O2通道最为有利,CH3CF2O2H和O2是主要产物,但CH3OH和CF2O的生成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影响热释放速率测量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释放速率是描述火灾过程的重要参数之一,体现了火灾中能量释放的大小,是决定火灾发展变化和火灾危险程度的基本参数.本文分析了测量过程中环境湿度、烟气中CO、CO2摩尔分数对热释放速率的影响,并比较它们对热释放速率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设计了一种以机械泵驱动的CO2两相散热系统,用于高热流密度航天探测器的高精度温度控制.分别对其稳态特性包括散热热流密度、流动阻力特性和动态性能包括启动特性、控温特性试验研究发现:机械泵CO2两相控温系统控温精度不低于1.5℃,启动性能和控温实时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王栋  李蒙 《低温与超导》2011,39(3):77-80
由于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温室效应等环保问题日益突出,CO2作为理想的制冷剂开始重新得到重视,CO2制冷系统的研究发展非常迅速.文中介绍了应用于展示柜的CO2制冷系统实验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自然制冷工质CO2跨临界循环系统的研究受到重视.但其效率还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需要开发新的设备提高其运行效率.本文对替代节流阀的CO2滚动活塞转子膨胀机进行研制开发,对流量,气缸的容积,以及吸气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得到了在设计条件下的吸气关闭角和排气角,以及采用机械方法控制吸气量,同时对滚动活塞转子膨胀机内CO2膨胀过程的压力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压力随角度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于CO2膨胀机研究问题的不断深入,相关的一些影响膨胀机效率和稳定性的关键性问题随即被提出,其中膨胀机内部流体的膨胀相变过程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膨胀机的内部改造,添加LED内部光源,嵌入承受高压的石英玻璃视窗,并结合CO2热泵系统以及高速摄影仪图像采集系统,建立了膨胀机内部流动可视化观测试验台,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试验,捕捉了不同转速下、不同质量流量的多组连续数据图像,基于图像处理技术,获得了一些膨胀相变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并结合膨胀机性能曲线研究了相变过程与膨胀角度的变化关系,希望能为以后高效膨胀机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汽分子对CO_2谱线加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以高分辨力连续可调谐中红外差频激光为探测光源,结合可调长光程怀特池,利用直接吸收的方法探测了CO2的10011←10002带R支以及部分P支在室温下的水汽加宽吸收光谱。在2422cm-1到2457cm-1范围内共有26条吸收谱线被探测到,采用Voigt线型对吸收谱线进行拟合,得到了CO2光谱的水汽加宽系数,结果显示CO2的水汽加宽系数平均比干燥空气的加宽系数大52%。利用实验测得的CO2的水汽加宽系数与HITRAN04数据库中CO2谱线的线位置、线强和干燥的空气加宽系数进行比较,分析了在实际大气中(海平面,10km光程)不存在水汽和存在水汽(含有2.0kPa水汽)时该波段CO2的大气透过率,结果表明潮湿空气与干燥空气之间的最大透过率差约为0.5‰。  相似文献   

17.
CO2跨临界循环新型滚动活塞膨胀机的研究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最有发展潜力的工质替代技术之一, CO2跨临界循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CO2跨临界循环研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提高整个系统效率,使之能与普通工质循环竞争。为降低CO2跨临界循环的节流损失,开发膨胀机代替节流阀是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对原开发的CO2滚动活塞膨胀机进行了改进,并对两种膨胀机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表明改进后的新型膨胀机效率有了提高,在测试条件下,最大测试效率能达到47%。说明采用的改进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制冷剂的替代成为世界性的课题,CO2作为传统的制冷剂因其纯自然的特性得到广泛的关注.面对CO2制冷系统效率低较低的难题,开发CO2双级滚动转子压缩机以实现双级压缩成为解放CO2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开展了CO2双级滚动转子压缩机的开发.由于压力高,CO2压缩机泄漏非常严重,文章对含润滑油CO2超临界流体平板泄漏进行实验研究,进而详细分析了CO2双级滚动转子压缩机的泄漏情况,真实地建立了数学模型,并模拟了各部分的泄漏量以及泄漏系数,为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膨胀机工作过程模拟是以膨胀机实际工作过程为研究对象,综合各种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分析了膨胀机中工质的主要热力参数以及其能量、质量及功率等变化特性,计算了膨胀机输出功和效率等主要参数,通过分析,揭示了膨胀机的内部工作规律和改进膨胀机性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跨临界二氧化碳蒸气压缩/喷射制冷循环性能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从系统的COP、制冷量和有效能分析三个方面比较了跨临界CO2蒸气压缩/喷射循环、蒸气压缩/回热制冷循环和常规的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性能.结果表明,在本文研究工况下,喷射循环的性能系数最大值比回热循环高 18.6%,比常规循环高22.0%.喷射循环的制冷量比回热循环高8.2%,比常规循环高11.5%。有效能分析表明喷射循环极大地减小了节流损失,冷却放热损失和压缩损失也有相应的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