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不同金属基体上的MoS2纳米微粒LB膜摩擦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研究了Cu,Ag及Au等金属基体上二烷基二硫代磷酸修饰MoS2纳为微粒LB膜的摩擦学性能,用红外显微镜分析LB膜在摩擦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用电子探针分析考察不同金属基体上LB膜的磨痕形貌,结果表明:DDP修饰MoS2纳米微粒LB膜可有效低Ag和Cu与GCr15钢对摩时的摩擦系数,该LB膜极易向对偶转移并摩擦过程中发生摩擦化学变化,主要包括无序化转变及修饰剂的部分分解,无机纲米核起主要承载和抗磨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玻璃基体上沉积脂肪酸及二烷基二硫代硫酸(DDP)修饰的MoS2纳为微粒LB膜摩擦前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二十酸LB膜经一定次数摩擦后其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摩擦后C-H链的比例降低,而极性基团的比例显著增加,这可归因于其在摩擦力作用下发生诸如转移及有序化转变等一系列化学变化,表面修饰MoS2微粒LB膜摩擦前后结构不发生明显变化,且经一定次数摩擦后其磨痕上仍可检测到Mdi  相似文献   

3.
WS2纳米微粒LB膜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研究了铝基体上沉积的二十酸、二烷基二硫代磷酸及由其修饰的WS2纳米微粒LB膜的摩擦学性能,并且利用红外显微镜分析了LB膜在摩擦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几种LB膜的摩擦系数都远比铝的0.70~0.76低,耐磨性能以二烷基二硫代磷酸修饰的WS2纳米微粒LB膜的最好,几乎比二十酸LB膜的高20倍,这是由于WS2纳米微粒起着支承负荷作用的缘故;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及由其修饰的WS2纳米微粒LB膜在摩擦过程中发生了向偶件表面的材料转移,同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膜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或变化  相似文献   

4.
Ni-Cr-Mo-Al-Ti-B-MoS2系合金高温摩擦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Ni-Cr-Mo-Al-Ti-B-MoS2系宽温度范围自润滑合金材料,测试了合金机械性能及其在室温至600 ℃范围内的摩擦磨损性能,同时还探讨了其耐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MoS2 质量分数为10% 的合金具有较好的机械和摩擦磨损综合性能.该合金主要由Ni基固溶体、Ni3Al、Ni3(Al,Ti)、不定比化合物CrxSy、MoS2 和Mo2S3 等相组成,在室温至300 ℃范围内摩擦表面形成含硫化合物复合膜而起润滑作用,高温摩擦时承载表面形成釉质层,次表层形成氧化层,其硬度比合金基体高,这是合金具有良好高温耐磨性的基础.高温下摩擦表面及磨屑中的氧化物及残余硫化物的协同作用使摩擦系数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5.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Ni-Cr-Mo-Al-Ti-B-MoS2系宽温度范围自澜残杀则试了合金机械性能及其在室温600℃范围内的摩擦磨损性能,同时还了其耐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MoS2质量分数为10%的合金具有较好的机械和摩擦磨损综合性能。该合金主要由Ni基固溶体、Ni3Al、Ni3(Al,Ti)、不定比化合物CrxSy、MoS2和Mo2S3等相组成,在室温至300℃范围内摩擦表面形成含硫化合物复合膜  相似文献   

6.
静态下分别于25℃,90℃及180℃下进行硫化异丁烯(SO)、亚磷酸二正丁酯(DBP)、SO+DBP的混合物(质量比20∶1)、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及十二酸(LA)5种添加剂均以质量分数为2%的比例添加到液体石蜡(LP)中与铝合金进行油浸试验.用动-静摩擦系数精密测定仪评价了在铝合金表面上所形成的静态反应膜的摩擦磨损行为,并考察了上述添加剂在LP中对铝合金-钢摩擦副的润滑作用.结果表明:静态反应膜的摩擦磨损行为与添加剂的化学活性密切相关,其中DBP最易与铝合金发生反应,故其反应膜具有最低的摩擦系数和最长的耐磨寿命;ZDDP在180℃下的静态反应膜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和较长的耐磨寿命;SO、SO与DBP的混合物及LA的静态反应膜则不具有减摩抗磨性能,预示这些添加剂在LP中不与铝合金发生较强的化学作用.含上述添加剂的LP润滑下的摩擦磨损试验显示,DBP与ZDDP具有较好的摩擦学性能.这表明添加剂在铝合金表面静态反应膜的摩擦磨损试验结果与其在常规润滑下的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用红外显微镜(FTIR m icroscope)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静态下硫化异丁烯(SO)、亚磷酸二正丁酯(DBP)、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及十二酸(LA)以质量分数2% 的比例添加到液体石蜡中与铝合金所形成的油浸反应膜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结果表明:DBP易与铝合金发生化学反应并形成主要由亚磷酸铝组成的表面膜;ZDDP在180 ℃下与铝合金反应形成主要含磷酸铝的表面膜;SO及LA 与铝合金不发生化学作用,但在90 ℃或180 ℃下发生降解并在铝合金表面发生吸附.结合摩擦磨损试验结果与油浸反应试验结果发现,油浸试验后铝合金表面膜的摩擦磨损性能与添加剂的化学活性密切相关;DBP最易与铝合金发生反应,相应表面膜摩擦系数最低,耐磨寿命最长;ZDDP在180 ℃下与铝合金发生反应,其表面膜的摩擦系数较低,耐磨寿命较长;LA 及SO 不与铝合金发生作用,相应的表面膜的减摩抗磨性能不佳.  相似文献   

8.
对于含MoS2的复合材料在单向滑动摩擦条件下的实用性能,人们已经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然而好多摩擦部件在工程实际中经受的却都是往复摩擦。为了探明热压Ni-MoS2复合材料的自润滑性能及其耐磨机理,在往复摩擦条件下研究了这种材料盘表面和偶件GCr15钢球表面之MoS2膜的形成过程与形貌特征,并且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观察分析了MOS2膜的磨损表面形貌及其微区成分。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往复摩擦条件下,对偶双方表面都形成了具有层状结构的MoS2润滑膜,这种膜是通过疲劳剥落、转移、粘附与叠压等方式所形成;MoS2含量对Ni-MoS2复合材料自润滑性能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它是否能够在对偶双方表面形成分布均匀而稳定的润滑膜,含60%(wt)MoS2的复合材料的自润滑性能最好;Ni-MoS2复合材料的自润滑性是通过其表面MoS2膜的连续生成与疲劳剥落,并在偶件表面形成转移膜,使复合材料与金属间的摩擦变成复合材料表面MoS2膜与偶件表面MoS2膜之间的摩擦所实现。由此可见,Ni-MOS2复合材料是适合在往复摩擦运动场合应用的一种性能良好的自润滑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9.
NUMERICALSTUDIESFORAMODELDESCRIBINGCOMPLEXITYHuangXin(黄欣)LiuZeng-rong(刘曾荣)(Dept.ofMath.SuzhouUniversity,Suzhou,Jiangsu)(LNM,I...  相似文献   

10.
SOLVINGVIBRATIONPROBLEMOFTHINPLATESUSINGINTEGRALEQUATIONMETHOD¥(许明田,程德林)XuMingtian;ChengDelin(Department.ofMathematicsandPhysi...  相似文献   

11.
, 《摩擦学学报》1999,19(1):1
研究了  相似文献   

12.
纳米MoS2薄膜的浸涂—热解法制备和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浸涂 -热解法在玻璃基底表面制备了纳米 Mo S2 薄膜 ,利用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静 -动摩擦系数测量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研究了薄膜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和摩擦学性能 ,初步探讨了薄膜的摩擦磨损机制 .结果表明 :浸涂 -热解法制备的 Mo S2 薄膜由近似非晶的纳米微晶组成 ,薄膜均匀、致密 ,表面粗糙度小 ;在室温干摩擦条件下 ,Mo S2 薄膜与 GCr15钢球对摩时显示出良好的抗磨减摩性能 ;当负荷为 1.0 N而滑动速度为 90 mm/ min时 ,其耐磨寿命大于 5 0 0 0次 ,摩擦系数最低可达 0 .12 .磨损表面形貌显微分析表明 :在低速和低负荷下薄膜的磨损机制主要是塑性变形和轻微粘着转移 ,而在较负荷和速度下的主要磨损机制为塑性变形和严重剥落  相似文献   

13.
MoS_2-Au共溅膜的结构与性能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俄歇电子能谱仪(AE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MoS_2-Au共溅膜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并就这种膜的厚度对耐磨寿命的影响及其抗湿性与MoS_2溅射膜的作了比较,认为共溅膜的柱状聚集体结构是其具有良好性能的原因。溅射时氩气压强对MoS_2-Au膜结构和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氩气压强下得到的MoS_2之结晶度不同,因而共溅膜的摩擦学性能也不相同。作者还就膜与底材的结合强度同耐磨寿命的关系,以及底材表面缺陷对膜结构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溅射二硫化钼膜在不同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MoS2膜/钢、钢/钢摩擦副分别在干摩擦、油和脂润滑条件下的球-盘式摩擦学试验,对比分析了润滑条件、载荷、滑动速度对MoS2膜摩擦系数的影响.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膜层磨损形貌进行表征,研究润滑条件对膜层磨损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122仪表油和FAG脂润滑下,MoS2膜在零速启动、中低速情况下的动、静摩擦系数均比MoS2干膜和钢/钢摩擦副的要低;固-液复合润滑时的MoS2膜的耐磨性均比干膜摩擦时有所降低,MoS2干膜的磨损率约为8.1×10-7mm3/(N.m),在油和脂润滑时其磨损率分别约为2.4×10-5mm3/(N.m)和5.5×10-6mm3/(N.m).  相似文献   

15.
MoS2—二十二酸共混LB膜的摩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军  杜祖亮 《摩擦学学报》1993,13(4):378-381
本文考察了负荷和滑动速度及膜的单分子层数对MoS2-二十二酸共混Langmuir-Blodgett膜之摩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大,摩擦系数呈上升趋势;随着负荷的增大,摩擦系数呈下降趋势;膜的单分子层数对其摩擦特性之影响尚无规律可行。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MoS2是以片状形式存在于膜中,而且是沿着(002)晶面择优取向。  相似文献   

16.
角接触球轴承是航天器的许多重要功能的实施部件,因而对其润滑性能的要求极为严格,迫切需要弄清其润滑失效机理。因此,对MoS2溅射膜润滑的C6205球轴承进行了寿命试验,进而对经过丙酮超声清洗的各元件工作面的形貌和组成作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溅射技术制备了MoS2薄膜,用UMT-2MT摩擦试验机考察了MoS2膜/钢球摩擦副分别在干摩擦、氟丙基氯苯基硅油(115#油)和KK-5脂(由115#润滑油经聚四氟乙烯粉稠化制成)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并分析了其润滑和失效机制。结果表明:脂润滑状态下,MoS2+ KK-5复合膜处于不连续的边界润滑,其摩擦学性能得到改善但不明显;115#油润滑条件下,由于连续、有效的边界润滑,使得MoS2+115#固体-油复合体系的摩擦系数低而平稳,其耐磨损寿命与单独MoS2薄膜相比提高了至少8倍;相对于上述2种情况,干摩擦条件下的MoS2膜磨损明显。  相似文献   

18.
离子液体掺杂硅油薄膜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采用旋涂方法,利用硅油热交联反应在不同基底上制备了掺杂离子液体的硅油薄膜,用红外光谱仪表征了硅油薄膜的交联聚合行为,用DF-PM型静-动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了薄膜的摩擦学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薄膜及偶件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甲基化和羟基化基底表面制备的薄膜的摩擦学性能较差,而在乙烯基化基底表面制备的薄膜同钢球对摩时表现出很好的摩擦学性能,这主要是由于乙烯基化基底表面的薄膜可通过交联聚合反应而同基底形成较强的化学键合作用所致.在滑动摩擦过程中,薄膜的摩擦系数随速度增加而减小,这是由于相对较厚的润滑薄膜发生剪切变稀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19.
45#钢表面复合润滑结构的制备及其摩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激光微加工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微坑型织构,将激光表面织构化与MoS2固体润滑剂相结合在45#钢表面制备了复合润滑结构.研究了其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考察了织构面密度及织构化微坑大小对其摩擦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与能量色散谱仪对磨斑表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未织构面相比,织构面具有低而稳定的摩擦系数和高的耐磨寿命;对同一孔径织构面,随着织构密度的增加其表面摩擦系数随之减小,较适宜的织构密度为20%~35%;对同一织构面密度,当织构面密度小于20%时,较小孔径织构面的摩擦系数更低;织构面密度增至35%后,织构面摩擦系数则随孔径增大而减小;由于织构面复合润滑结构中的微坑有效地储存了润滑剂从而在摩擦过程中维持表面润滑薄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固体Nd:YAG激光器对离子镀TiN薄膜进行织构化处理,表征了薄膜的结构、形貌及凹坑织构参数.通过UMT-2往复式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了织构化薄膜的摩擦磨损特性,研究了织构形貌对TiN薄膜干摩擦条件下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未织构化的TiN薄膜相比,织构化TiN薄膜的平均摩擦系数降低,并且磨损率明显减小,这说明织构化TiN薄膜具有更好的耐磨损性能.摩擦过程中,凹坑织构既捕获了磨屑,又有利于摩擦过程中阶跃运动的发生,易于将磨屑带出磨痕,从而降低了摩擦磨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