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柔性三齿配体1,3,5-tris(imidazol-1-ylmethyl)-2,4,6-trimethylbenzene(TITMB)和1,3,5-tris(triazol-1-ylmethyl)-2,4,6-trime-thylbenzene(TTTMB)与金属镉(Ⅱ)和锌(Ⅱ)分别反应,合成了配合物{[Cd3(SO44(TITMB)2(H2O)4][Cd(H2O)6]·2CH3OH}n1)和{[Zn(TTTMB)(HCOO)2]·CH3OH}n2)。配合物12均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固态荧光、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在配合物1中,存在着由硫酸根离子和Cd(Ⅱ)构成的一维链,其再与配体TITMB配位形成二维层状结构,[Cd(H2O)6]2+位于层与层中间平衡电荷。配合物2具有典型的63二维蜂窝状拓扑结构。配合物12中的二维层状结构,均通过氢键作用延伸成为三维结构。配合物12均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并且在固态下释放蓝色荧光。  相似文献   

2.
柔性三齿配体1,3,5-tris(imidazol-1-ylmethyl)-2,4,6-trimethylbenzene(TITMB)和1,3,5-tris(triazol-1-ylmethyl)-2,4,6-trime-thylbenzene(TTTMB)与金属镉(Ⅱ)和锌(Ⅱ)分别反应,合成了配合物{[Cd3(SO44(TITMB)2(H2O)4][Cd(H2O)6]·2CH3OH}n1)和{[Zn(TTTMB)(HCOO)2]·CH3OH}n2)。配合物12均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固态荧光、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在配合物1中,存在着由硫酸根离子和Cd(Ⅱ)构成的一维链,其再与配体TITMB配位形成二维层状结构,[Cd(H2O)6]2+位于层与层中间平衡电荷。配合物2具有典型的63二维蜂窝状拓扑结构。配合物1和2中的二维层状结构,均通过氢键作用延伸成为三维结构。配合物12均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并且在固态下释放蓝色荧光。  相似文献   

3.
以三苯甲烷-4,4′,4″-三羧酸(H_3TCOPM)为主配体,以含氮二齿配体4,4′-bipyridine(4,4′-bipy)为辅助配体,与Co(NO_3)_2·6H_2O通过溶剂热反应得到了2个配位聚合物{[Co_2(α-OH-TCOPM)(OH)(H_2O)_4]·DMF}_n(1)(α-OH-H_3TCOPM=三苯甲醇-4,4′,4″-三羧酸)和{[Co_3(α-OH-TCOPM)_2(4,4′-bipy)_3(H_2O)_6]·2H_2O}_n(2)。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四边形的二维层状结构,而配合物2为二维网状结构。采用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其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设计柔性配体1,5-二(2-乙基苯并咪唑基)戊烷(bep),在二羧酸辅助配体的调控下成功制备了3个配位聚合物[Cd(bep)(sba)]_n(1),[Cd(bep)(bda)]_n(2),and{[Cd_2(bep)(ada)_2]·H_2O}_n(3)(H_2sba=4,4′-磺酰基二苯甲酸,H_2bda=4,4′-联苯二甲酸,H_2ada=1,3-金刚烷二乙酸)。配合物均呈现二维层状结构。配合物1由交替的Cd(Ⅱ)/bep/sba2-螺旋链构成。配合物2由Cd/bda2-单元构成二维结构,bep作为单齿配体与Cd(Ⅱ)配位。配合物3的二维层通过Cd/ada2-/H_2O氢键螺旋链拓展成三维超分子。此外,对配合物1~3的粉末X射线衍射、热稳定性以及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用水热法合成了基于刚性不对称三氮唑衍生物配体H_2ptp(H_2ptp=4-(5-(1H-pyrazol-4-yl)-4H-1,2,4-triazol-3-yl)pvridine)的2个Cd(Ⅱ)配合物{[Cd_2(Hptp)_2(OAc)_2]·7H_2O}_n(1)和{[Cd(Hptp)Cl(H_2O)]·H_2O}_n(2),并通过元素分析、差热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和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表征。配合物1具有一个梯状的一维结构,在π…π堆积作用下这些一维梯链形成了超分子二维平面。在氢键的连接作用下,客体水分子形成了独特的以双五元水簇为结构单元的水链,这些水链填充在相邻的二维平面之间并通过氢键把二维平面连接成了三维超分子网络。配合物2具有一个新型的二维双层结构,分子间氢键把这些二维平面连成了三维结构。另外,测试了2个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6.
以2,4,6-吡啶三酸为配体,采取水热合成的方法,在相同温度、物质的量之比、溶剂,不同金属盐条件下合成了{[M_3(pyta)2(H_2O)_8]·4H_2O}_n(M=Co(1),Ni(2),H_3pyta=2,4,6-吡啶三酸)配位聚合物。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分析表明2个配合物是异质同晶结构,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磁性测试表明在配合物的中心离子M(Ⅱ)之间存在反铁磁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双苯并咪唑基配体4,4′-二(苯并咪唑-1-甲基)联苯(bbmb)与V形二羧酸配体4,4′-二羧苯基醚(H2dcpe)合成了配合物{[Ni(bbmb)(dcpe)(H_2O)]·2H_2O}_n(1)和{[Mn_2(bbmb)(dcpe)_2(H_2O)]·1.5H_2O}_n(2)。通过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等检测手段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是具有sql拓扑构型的二维层状化合物。配合物2呈现出含有四核锰构型的二维层状结构。体外抗菌实验证明2个配合物都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柔性的高酞酸(H_2hmph)和双咪唑型配体,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3种新的配位聚合物:{[Ni_2(hmph)_2(bib)_2(H_2O)_2]·3H_2O}_n(1)、[Cd(hmph)(bib)]_n (2)和{[Zn(hmph)(bip)]·H_2O}_n (3),其中bib=1,4-双(1-咪唑基)苯、bip=3,5-双(1-咪唑基)吡啶。配合物1是由Ni-羧酸链之间通过bib配体桥联而成的二维单层结构;配合物2为Cd-羧酸双股链之间通过bib配体拓展而成的二维双层结构,并含有由羧基连接的双核单元;配合物3是由羧酸连接而成的双核Zn单元通过bip配体拓展形成的双股链。3个配合物都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磁性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中存在铁磁性交换偶合作用。另外,配合物2和3的荧光性质与相应的配体相比都表现出明显的蓝移。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不同溶剂中硝酸银与1,3,5-三(1,2,4-三氮唑-1-甲基)-2,4,6-三甲苯(ttmb)的反应,合成了2种新型的银配合物:{[Ag(ttmb)(H_2O)]NO_3}_n(1)、{[Ag(ttmb)]NO_3·H_2O)}_n(2)。研究了室温条件下,2个配合物与相关ttmb配体的固态荧光性质。通过元素分析、粉末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1包含一个高度起伏的二维网状结构,化合物2具有一个二维的(6,3)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3个配合物{[Zn_3(L)_2(SO_4)_2(H_2O)_4]·H_2O}n(1)、{[Cd_2(L)_2(SO_4)(H_2O)]·H_2O}n(2)和{[Cd(L)I]·CH_3OH}n(3)(HL=N′-nicotinoylpyrazine-2-carbohydrazonamide),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元素分析和粉末X射线衍射等手段进行表征。配合物1中,采用μ3-η1η1η1配位模式的SO_4~(2-)把Zn(Ⅱ)连接成无机网状二维平面(bc面),有机配体HL交错的分布在网状平面的两侧,这些二维层在分子间氢键的作用下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是由配体HL连接[(Cd2)2(μ2-SO4)2]和Cd1两种节点形成的二维结构,相邻的二维层在π…π堆积作用下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3是一维的Z字链结构,这些一维链在氢键的连接作用下形成二维的超分子网络结构。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实验结果表明,在双氧水存在时配合物1~3均表现出很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方法,用2种联苯类三羧酸配体:联苯-2,4,4′-三羧酸(H3btc)、5-(3,4-二羧基苯基)吡啶甲酸(H_3dppa)和4,4′-联吡啶(4,4′-bipy)分别与CoCl_2·6H_2O和NiCl_2·6H_2O反应,合成了具有一维双螺旋链结构的配合物[Co(μ_2-H_2btc)2(4,4′-bipy)_2]_n(1)以及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Ni_3(μ4-dppa)_2(H_2O)_6]·2H_2O}n(2),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都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一维双螺旋链结构,而且这些链通过O-H…O/N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框架。而配合物2具有基于一维链单元的二维层状结构。4,4′-联吡啶在配合物1和2中分别起配位作用和模板作用。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相邻钴离子间存在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水热或溶剂热合成的方法制备了5个一维配合物{[Zn(btbb)_(0.5)(m-phda)]·0.5H_2O}_n(1),{[Cd_2(btbb)(adtda)_2(H_2O)]·H_2O}_n(2),[Mn_2(btbb)(tbi)_2]_n(3),{[Cd(btbb)_(0.5)(3-Nitro-o-bdc)(H_2O)]·H_2O}_n(4)和[Cd_2(btbb)(tbi)_2]_n(5)(btbb=1,4-双(2-(4-噻唑基)苯并咪唑-1-基甲基)苯,m-H_2phda=间苯二甲酸,H_2adtda=1,3-金刚烷二羧酸,H_2tbi=5-叔丁基间苯二甲酸,3-Nitro-o-H_2bdc=3-硝基-1,2-苯二甲酸)。配合物1是一个包含22元环的一维链。配合物2是一个包含8元环的一维链,并且氮配体在这个一维链中仅仅起到装饰作用。配合物3是一个一维双链结构。配合物4是一个包含14元环的一维链。配合物5是一个阶梯状的一维双链结构。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了2个Zn(Ⅱ)配位聚合物{[Zn_(1.5)(dbim)_(1.5)(btc)]·6H_2O}_n(1)和{[Zn(dbim)_(0.5)(btec)_(0.5)(H_2O)]·H_2O}_n(2)(dbim=1-(4-((2,6-dimethyl-2H-benzo[d]imidazol-3(3H)-yl)methyl)benzyl)-2,7-dihydro-2,5-dimethyl~(-1)H-benzo[d]imidazole,H_3btc=1,3,5-苯三酸,H_4btec=1,2,4,5-苯四甲酸)。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一个三节点(3,4,4)-连接的网络,拓扑符号为(5~2·6·7·8~2)(5~2·6)(5~2·6~2·8~2)。配合物2是一个(3,4)-连接的网络,拓扑符号为(8~3)(8~5·10)。配合物1和2的固态荧光与配体dbim不同。  相似文献   

14.
以2,2′-二氨基二苯醚和4-吡啶异氰酸酯反应合成了含吡啶二脲配体(L),并分别与HgCl_2和Cd(ClO_4)2进行了配位反应,得到2个配位聚合物{[Hg(L)Cl_2]·2DMF}_n(1)和{[Cd(L)_2(H_2O)_2](ClO_4)_2·4DMF·2H_2O·2CH_3OH}_n(2),采用1H NMR、MS、FTIR和元素分析等对化合物L进行了表征。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测定了配体及2个配合物的单晶结构,结构解析表明,2个配合物均为一维链状结构。进一步考察了2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及其对甲醇蒸气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5.
在水热条件下,用联苯类四羧酸配体(H_4L)和菲咯啉(phen)分别与CdCl_2·H_2O和NiCl_2·6H_2O反应,合成了2个具有一维链结构的配合物{[M_2(μ_3-L)(phen)_3]·5H_2O}_n (M=Cd (1),Ni (2)),并对其结构、荧光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是异质同心的,属于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2个配合物具有一维链结构,而且这些链通过O-H…O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二维超分子网络。研究表明,配合物1在室温下能发出蓝色荧光,配合物2中相邻Ni(Ⅱ)离子间存在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热方法,用醚氧桥连四羧酸配体(H_4L)和菲咯啉(phen)、吡啶(py)分别与MnCl_2·4H_2O和ZnCl_2反应,合成了2个二维配位聚合物{[Mn_2(μ_6-L)(phen)_2]·5H_2O}_n (1)和{[Zn_2(μ-L)(py)]·H_2O}_n (2),并对其结构、荧光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分别属于三斜和单斜晶系,P1和I2/a空间群。配合物1和2分别具有基于四核锰和双核锌的二维层结构。荧光和磁性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2在室温下能发出蓝色荧光,聚合物1中相邻Mn(Ⅱ)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合成并通过单晶和粉末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失重以及荧光光谱技术表征了含有4-(1,2,4-三唑-1-基)苯酚(hptrz)配体的2个过渡金属配合物{[Ni(H_2O)_2(hptrz)_2(tp)]·2DMF}_n(1)和[Cu(hptrz)_2(SCN)_2]·2H_2O (2)(H_2tp为对苯二甲酸)。配合物1中八面体的Ni(Ⅱ)离子由tp~(2-)阴离子拓展形成线性的一维链状结构;而配合物2则呈现中心对称的单核结构。配合物中,中性的hptrz配体呈现端基配位模式,并通过形成O-H…O氢键相互作用将低维结构拓展为高维超分子网络。此外,配体内的电荷转移使这2个配合物均在紫外区发射出强的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18.
利用手性配体N-乙酰-L-酪氨酸(Hacty)与钴盐通过溶液法合成了2例纯手性配合物{[Co(acty)(bpp)_2(H_2O)_2](NO_3)·2H_2O}_n(1)和{[Co_2(acty)_2(bpe)_3(H_2O)_3](Cl O_4)_2·4H_2O}_n(2)(bpp=1,3-联(4-吡啶)丙烷,bpe=1,2-联(4-吡啶)乙烷),并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热重(TG)、粉末X射线衍射(PXRD)及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空间群,六配位的Co(Ⅱ)离子被bpp配体连接形成一维右手螺旋链结构。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六配位的双核Co(Ⅱ)离子被bpe配体连接形成一维带状链结构。在氢键的作用下,它们均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深入讨论了不同构型的含N辅助配体对配合物结构的影响。此外,测定了2例手性配合物的圆二色(CD)光谱。  相似文献   

19.
以4-(1-咪唑基)-苯甲酸(HIBA)为配体,与Cu(NO_3)2·6H_2O和Cd(Ac)_2·2H_2O在加入或不加入5-硝基间苯二甲酸(H_2NPA)的情况下,通过水热法得到了3个新的配位聚合物,分别为{[Cu(IBA)_2]·DMF}n(1)、{[Cd(IBA)2(H_2O)]·3H_2O}n(2)和[Cd_3(IBA)_2(NPA)_2]n(3)。配合物1和2分别为4重和3重穿插的具有金刚石拓扑网络的三维框架结构,配合物3是由混合配体形成的基于一维Cd-羧基次级构筑基元的三维框架结构,其一维构筑基元由Cd髤离子通过IBA-和NPA2-配体同时桥联形成的。此外,还表征了这些化合物的晶相纯度以及配合物2和3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20.
以4-(2-(4-咪唑)苯乙烯基)吡啶(ISPE)为配体,分别与间苯二甲酸(1,3-H_2BDC)、4,4′-联苯二甲酸(4,4′-H_2BPDC)和4,4′-二苯乙烯二甲酸(4,4′-H_2STDC)及过渡金属盐Cd(NO3)2·4H_2O通过溶剂热自组装形成了3种配位聚合物晶体{[Cd_2(ISPE)_2(1,3-BDC)_2]·DMF}_n(1)、[Cd(ISPE)(4,4′-BPDC)]_n(2)和[Cd(ISPE)_2(4,4′-STDC)(H_2O)_2]_n(3)。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PXRD、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解析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1是二维层状网格结构,配位聚合物2是一个六重穿插的类金刚烷三维网格结构,配位聚合物3是由一维网格结构通过氢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堆积形成的三维网格结构。另外还研究了它们的室温固态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